中文名:华雄
国 籍:东汉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关西
逝世日期:191年
职 业:武将
主要成就:阻挡‘关东联军’
官 职:都督、骁骑校尉
出生时期:三国时期
三国最大的骗局:温酒斩华雄之人竟不是关羽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关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关羽一生以勇猛著称,说到关羽最经典的战役,很多人都会提到温酒斩华雄。但是这场战役事实上并不是关羽打的,而是孙坚打的,我们都被欺骗了,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老先生把孙坚换成了关羽,于是才有了这个经典的典故。
网络配图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典故,演义的第五回,说的是:关东十八路诸侯起兵讨董卓,各路兵将在洛阳外围驻扎,刘备也带领关羽,张飞和公孙瓒一同前往。各诸侯推选袁绍为盟主,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挑战。而董卓则派华雄出战迎战孙坚,但华雄连斩孙坚和和部将祖茂,然后再次下关挑战,连斩关东二将。
这时候,袁绍叹息说,“可惜我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关羽大呼,“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但袁绍认为关羽职位太低,不同意他出战,关羽说:“如不胜,请斩某头!”曹操支持他出战,教斟上热酒一杯,与关羽饮了上马。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不大的工夫,关羽便回来了,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网络配图
但是这个事情呢,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因为当时公孙瓒还在幽州,并没有前来会合。并且这时候刘备这时还没有依附公孙瓒,怎么会随公孙瓒前来呢? 所以在初平元年(公元190)的年初,在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刘备大约还在下密为县丞,或在高唐为县尉、县令,并没有在洛阳外围的前线上,关羽是不可能出现在那里斩华雄的。
斩华雄这个事情,史书也有明确记载,不过呢记载的是孙坚,并不是关羽。当时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孙坚也起了兵,从湖南北上,到鲁阳与袁术会师。按照史书的记载,华雄的出场是在阳人战役,而且就在这个战役中被斩杀了。当时孙坚进攻梁县之西的阳人。
网络配图
董卓派吕布,华雄来攻打孙坚,但董卓部队出现了内乱,军中自相惊恐,士卒散乱,孙坚率军追击,胡轸和吕布、华雄等败走,孙坚麾兵斩了华雄。
而三国演义把华雄描写的如此厉害,是一种衬托的手法,不过是为了说明关羽更加厉害而已。但这个事情并不是关羽干的,原本是孙坚斩了华雄。《演义》把战功强加给了关羽头上,而孙坚则被描写成了手下败将,这对孙坚来说实在是不公平啊。
打败吕布斩杀华雄 孙坚人生中最关键的逆袭之战
《三国史》之一、中原逐鹿
2、孙坚起兵(上)
却说长沙太守孙坚,前与荆州刺史王睿共击反民,睿因坚武官,言颇轻视。及各地举兵讨卓,睿与坚起兵呼应。王睿素与武陵太守曹寅不睦,杨言要先杀寅,后杀卓。曹寅惧,伪造朝廷案行使者公文致孙坚,数说王睿罪状,令坚收睿,行刑后报闻。孙坚承旨,勒兵袭睿。睿闻兵至,登楼观问:“意欲何为?”坚前部答称:“兵久战劳苦,欲向使君求粮饷耳!”王睿见孙坚也在其中,惊问:“兵自求赏,孙府君何以在其中?”坚说:“奉案行使者檄文,特来取尔首级!”睿说:“我何罪?”坚说:“坐‘无所知’耳!”睿穷迫,吞金而死。
孙坚既杀王睿,引军进至南阳,下公文请求军粮。当时孙坚众已数万,袁术上表,奏请以孙坚为假中郎将。南阳太守张咨不知所为,因问属下。属下说:“孙坚不过邻郡一太守,无权调发粮饷。”张咨以为是,遂不理睬。孙坚隐忍不发,持牛酒拜访张咨。张咨第二日只好答谢。孙坚设宴款待。酒酣,孙坚主簿进报:“军来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太守问罪!”张咨见势不妙,拔腿想溜,但四周布满士兵,无路可走。有顷,主簿复向坚请示:“南阳太守稽留义兵,贻误战机,请按军法从事!”说着,把张咨牵出,斩于军门外。南阳震慄。从此,孙坚所至,无求不获。
网络配图
遂至鲁阳,与袁术合兵。术因此得据南阳,表奏坚为破虏将军,兼豫州刺史。
一日,孙坚与官属在鲁阳城东会饮,董卓步骑数万突至。众官属大惊,坚行酒谈笑,令诸将整顿队伍,不得妄动,然后徐徐起坐,导引入城。既入乃说:“吾所以不急者,一恐将士自相践踏,不得入城;二示敌有备,不敢轻攻耳。”诸将叹服。卓兵见孙坚有备,遂不敢攻而还。
之梁东,为卓将胡轸、吕布所围。吕布与胡轸不睦,孙坚乘隙与数十骑突围而出。敌骑兵追击。孙坚常头戴赤帻,乃脱帻与亲近将祖茂戴之。骑兵争逐祖茂,孙坚因此得脱。祖茂困迫,下马,以帻冠挂墓旁烧柱上,潜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近觉是柱,乃去。坚收余兵,内外夹攻,大破卓军,斩其都督华雄。士气大振。
网络配图
有人对袁术说:“坚若据洛阳,不可复制,此除狼而得虎也。”袁术怀疑,停给军粮。孙坚连夜驰见袁术,指天画地说:“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所以出身不顾者,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仇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竟相疑耶!”术面有惭色,遂调发军粮。
卓惮坚之勇,乃遣将军李傕(jué)请求和亲;并令坚具列子弟可任刺史、郡守者,以为表用。孙坚说:“卓逆天无道,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与和亲邪?”复进驻大谷,距洛阳九十里。
网络配图
董卓闻报大怒,亲自出战,与孙坚战于东汉诸陵间。董卓败走,退屯渑池。孙坚进兵洛阳,击走守将吕布,扫除宗庙,祠以太牢。忽然有人来报:于甄官署井中得一玉玺。当下有人认得是传国玉玺。当初少帝受张让等人挟迫,避乱逃离京师,丢失玉玺一枚,即此玺也。孙坚大喜,于是,分兵出新安,进逼董卓。
董卓对长史刘艾说:“关东军皆畏孤,无能为也,唯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告诸将,不可小视。此人虽将才,可惜听信诸袁儿,终亦一死耳!”乃使东中郎将董越屯渑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余诸将分布附近各县,以御山东,自引兵还长安。牛辅是董卓女婿。孙坚修复诸陵,不敢贸然独进,引军还鲁阳。
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两将领需要打了多久?
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封神的第一战,也是他初涉沙场的成名之战:此战之前,董卓麾下骁将华雄连斩俞涉和潘凤,加上之前的鲍忠和祖茂,气焰正盛,关中群雄“众皆失色”。而关羽此时只是公孙瓒手下区区一个马弓手,名不见经传,所以听说关羽出战,公孙瓒袁术等人都是不屑一顾。最后还是曹操赐热酒一杯以壮行,结果是酒尚温,关羽已经斩下了华雄的人头报捷。
历来对于温酒斩华雄,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关羽的神勇,而很少注意到关羽和华雄打了多长时间,两人到底打了回合关羽才取胜?今天试着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下。
首先看华雄的武力如何?华雄在董卓手下职务不高,前来汜水关前迎战关东群雄时,董卓才加封他为骁骑校尉,也就是说它之前应该比校尉还低估计是个都尉之类的,但是肯定骁勇善战,要不然也不会华雄一说董卓就同意。
华雄对关东诸侯的战绩比较辉煌:先是一合斩鲍忠,然后是一合斩偷袭的祖茂,最后是两军对战不到三合杀骁将俞涉,接着杀上将潘凤(不清楚多少合,估计3-10之内)。这里面其他人的战绩没有参考性,唯独斩祖茂有一定参考意义:祖茂是当时孙坚手下四员大将之一,按演义中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的介绍顺序来看,祖茂排最后武力估计也是四人中排最后但相差肯定不大,从演义后面几人的表现来看应该也是如此,毕竟程普能和太史慈打三十回合(没打下去,应该不止30合),黄盖和韩当不一定能做到。既然华雄能一合斩祖茂,武力绝对不会在程普之下。
再看一杯热酒从热到温要多久时间,东汉时用的应该是青铜酒杯吧,具体时间不好估算,当时虽然应该在冬季,但是帐内肯定有取暖设备温度不会低;曹操递给关羽的那杯酒关羽没喝,曹操应该是顺手就放了回去,估计放在离热酒的地方比如炉子不远,所以在帐内温度不低,又是在炉子之类的隔壁,一杯酒从热到温其实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十几分钟应该要吧。
其次看一个回合大概是多少时间?关于回合的解释有多种,比较常见的是两人阵前交战,双方战马交错而过,兵器相击为一回合,然后勒马而回再次相击为另外一个回合,正常来说一分钟两个回合应该可以,当然如果碰上双方边打边骂说说话那种花的时间可能会长一点,但是关羽是有名的以快打快,属于那种不说话上来就是一刀的性格(可以参考白马之战中他斩杀颜良的例子),华雄也是差不多,他斩鲍忠和祖茂都是大喝一声,上来就是一刀,所以两人都是以快打快,一分钟两个回合应该是合理的。
最后看看演义中的描写““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说明双方打得激烈,不可能是很短时间和几个回合就结束了战斗的。
此外还有个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看关羽战平的几个对手:30合平纪灵,一百余合平庞德,一百余合平黄忠,你会发现他打平的这几个对手的兵器居然和关羽一样都是刀,这说明什么?说明关羽面对和他兵器相似打法相似的对手很难在短期之内取胜。而看看华雄的兵器是什么?恰恰华雄的兵器也是大刀!从这一点看来,两人交战也不是几个回合就能分出胜负的。
所以,综合看来,关羽温酒斩华雄,两人最少打了十几分钟,三十回合左右是个比较合理的推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