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栗氏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齐国
职 业:汉朝皇妃
主要成就:生三子刘荣、刘德、刘阏
夫 君:汉景帝刘启
儿 子:刘荣、刘德、刘阏
汉景帝后宫有个女人胸大无脑:揭汉景帝妃子栗姬
有一个细节不能不提。公元前153年,景帝长子、栗姬所生的二十岁的刘荣被立为太子,两年后,薄皇后才被废。在这两年中,栗姬与薄皇后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很微妙呢?
按照当时礼仪,刘荣见薄皇后,得叫母后,而见到生母栗姬,却只能称呼封号。儿子不能认妈,这种情形,是个母亲都会妒忌的,人之常情嘛。栗姬心中憋屈,多半难免,但她似乎并未妒忌薄皇后,有些奇哉怪也。
是她预料到薄皇后终将被废,不构成威胁?还是薄皇后人缘太好,待她不薄,她不忍心妒忌?都不是。从现有的史料来看,栗姬并无觊觎皇后之位的野心。
谁来做皇后,她不关心,她所关心的,是汉景帝晚上睡了哪位女人,为何不跟她睡。这恐怕才是史书上所记的“栗姬妒”的根源。薄皇后根本没有陪侍景帝的可能,栗姬又怎么会对她心生妒忌?
栗姬的容貌想必应该很美,至少不比另一个程姬差。程姬的故事,我在前面说过,汉景帝是很喜欢她的,来月经不放过,喝醉了也不相忘,堪称后宫第一美女了吧。但在前173年,这二女同时进的宫,栗姬当年即怀孕生下刘荣,且一连生了三个儿子。程姬是数年后才有了儿子刘余和刘非。如果栗姬容貌一般,景帝不会这么高频率临幸她,对吧?另外,在《史记》中也有记载:景帝(晚年)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于栗姬,曰:“百岁后,善视之。”这有些托孤的意思了,说明栗姬在汉景帝的心目中,是可以母仪天下的,仪容不是一般的美。
女人貌美,可以拴住某个男人的心,却未必能拴住一个皇帝的心。这怪不得皇帝,架不住女人多呀,否则宫斗戏还怎么拍?汉景帝同时放不下的女人有许多个,栗姬想“三千宠爱在一身”怎么可能?不妒忌就怪了。她是没有妒忌薄皇后,其他的女人嘛,几乎都是她的眼中钉肉中刺。这种情绪,在她儿子被立为太子之后,表现得最为明显。
女人爱妒忌,是出于天性吗?不好说,尽管心理学家言之凿凿,我想,我们最好还是存疑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身边有个女人爱妒忌,起码生活会丰富多彩,不至于枯燥无味。就好比烹饪,搁点醋,菜肴的味道会更美。但搁醋也要适量才好,过了反而会破坏菜肴的美味。这就是爱妒与善妒的辩证法。如果说妒忌是女人天性的话,那么善妒就是女人后天修炼的结果。一个聪明的女人,知道何时何事可以妒一下,何时何事需要克制妒忌之心,爱妒与善妒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此。
显然,栗姬是个妒忌的女人,她的短板是不善妒。
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做红娘,曾多次给皇帝弟弟推荐介绍美人,汉景帝来者不拒,个个喜欢,几乎忙不赢了。这让栗姬很不爽,太史公用“日怨怒”三字来刻画,颇为贴切。栗姬怨怒谁?当然不是皇帝,她怨的是长公主的多事,怒的是那些美女抢了本该属于她的宠幸。这种情绪如果外露那是很危险的。因为刘嫖这个女人,栗姬无论如何也得罪不起。
若栗姬偷偷妒忌一下不为外人道也倒还罢了,可她妒令智昏,做出了两件足以决定她未来人生命运的傻事儿,不但害了儿子刘荣,也把自己打入了冷宫,基本由此改变了汉朝历史的走向。
妒忌原本可以理解并得到原谅,不善妒,就是她的错了,怨不得别人。
第一个事儿,是针对刘嫖的。
当时陈阿娇十三岁,刘嫖打算跟栗姬联姻,把女儿阿娇嫁给太子刘荣。为了表示诚意,刘嫖亲自出面说媒,栗姬却高调的说了“不”,这非常的不明智。你再妒忌,也不该妒忌到刘嫖的头上,毕竟人家刘嫖不是你的情敌,不是吗?
此时栗姬的妒忌,完全没来由,不给长公主面儿,后果很严重。刘嫖生气了,心想,我那阿娇如花似玉,还愁找不到好婆家?她一转身,就去讨好王娡王夫人,把阿娇许配给了只有四岁的胶东王刘彻,同时19岁的次子陈蟜娶王娡的三女儿、6岁的隆虑公主为妻。瞧瞧人家王娡,要么不联姻,决定联姻了,就玩深度,牢靠得不能再牢靠了。
王娡不妒忌吗?也妒忌,可她善妒,在刘嫖面前则绝对不妒,她需要傍眼前的这位“大款儿”。
其后的事态发展,对栗姬越来越不利。刘嫖不断的在汉景帝面前说刘彻的好,不断的编排栗姬的黑材料。其中最致命的一个,就是巫蛊。“栗姬与诸贵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就是说,栗姬经常邀请那些正在得到皇帝宠幸的妃嫔一起聚会,然后乘机安排下人在她们身后说鬼话吐吐沫。这种“祝唾其背”的巫蛊术,在汉代很流行,效果有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人都信这个。汉景帝听到刘嫖的小报告,心中不是滋味,生气是一定的。
第二个事儿,是针对景帝的。
前151年,薄皇后被废,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大臣们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薄皇后并无过错,不该废;另一派则坚持“母凭子贵”的教条,薄皇后无子,该废。汉景帝最后虽然平息了骚动,但心情一直不是太好。他有了立栗姬为后的想法,“百岁后,善视之”的托孤,就是明证。显然,如果栗姬聪明一点的话,当即给景帝下个保证,或者来几句温馨的安慰,皇后之位兴许很快就会落实,毕竟儿子是太子,太子母亲当皇后,这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是惯例。
然而,栗姬再次因妒失智,对汉景帝的托孤,她不但没有抓住机会,反而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不肯应,言不逊”。这种情绪化的反应,即使到了今天,依然令人难以理解。
是的,你妒忌其他女人不错,可你作为庶母,照顾景帝后人,难道不是应当应分的?儿孙们有什么错?这是其一。其二,不答应也就罢了,为何要出言不逊、得罪皇帝呢?你凭的是什么?如果就凭儿子是太子的话,那么,岂非是把儿子放火上烤?
汉景帝当时就“恚”了,“心嗛之而未发也”。太史公为何不用“怒”,而用“恚”?不能不钦佩他的用词之精到,因为“恚”比“怒”多了几分恨的意思。惹皇帝生恨,还有你的好?再说,你栗姬不肯帮着照顾皇帝的儿孙们,有的是人愿意呢。
这两件傻事儿一做,栗姬的命运基本也就终结了。她把所有可能上位的机会都拱手送给了一个打心眼里“愿意”的女人,那就是王夫人。先与长公主结盟,已经取得了在实力与舆论上的优势;栗姬完全被孤立,给王夫人主动出击带来了机遇。当薄皇后被废,后位虚悬,王夫人使了一记杀招:
你栗姬不是没“上进心”只求“上床”吗?那好,我偏要让你显得有“上进心”。她暗中派“上行”(接待宾客的官员)游说汉景帝,建议立栗姬为后。这摆明了就是给栗姬挖了一个坑,无论栗姬跳与不跳,结果都一样。汉景帝火了,本来就生栗姬的气,再加上王夫人烧的这把火,于是,“上行”被杀,从此汉景帝再不愿跟栗姬见面了。
说起来有些好笑,景帝越是不见她,栗姬的妒忌之心就越是强烈,以至于妒恨而死。“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她这一死,第二年年初,景帝就废了刘荣的太子位,接着宣布立王夫人为皇后,然后不顾窦太后的反对,果断立刘彻为太子。
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栗姬善妒,明智的与刘嫖结盟,那么,皇后位固然不会旁落,儿子刘荣顺利接班做皇帝,多半也板上钉钉,大汉朝的江山,就没刘彻啥事了。历史如果这么发展下去,又会怎样呢?
窃以为只有一种结果:刘荣会继续执行父祖既定的休养生息之国策,因为他秉性类父,起码不至于走刘彻后来的穷兵黩武之路,“文景之治”再延续一代人,西汉王朝可能会更加强盛。
以今天的盛世标准来衡量,对外和平、对内和谐、百姓富足、国家有钱,这几条,“文景”两朝都基本达标。而汉武帝到处用兵,征战不休,把国家数十年财政积累消耗于一旦,此类所谓的盛世,不要也罢。
顺便说明两点:
一,栗姬的“媚道”,学界有人认为主要是指她会跳舞,窃以为,不排除她是大胸女人。尽管汉代男人审美,似乎并不十分关注女人的胸,但谁敢说那不是男人在集体装蒜呢?女人羞说,男人不说,恰恰说明大胸女人的性魅力可能最高,最有杀伤力。说女人胸大无脑,或者是个伪命题,但栗姬大胸脑无,却是可能的。
二,栗姬的死亡时间,有人说是在刘荣去世之后,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这说法不对。其实,《史记》写得很清楚,“(栗姬)以忧死。卒立王夫人为皇后”,即指栗姬死于前151年。而刘荣是在前148年,因恐惧而自杀于中尉府,比母亲晚了三年。
一个小女人的妒与善妒,所产生的危害与否,不仅仅只是生活、婚姻、事业的谐与不谐,特定历史时期,也事关家国天下兴衰的。妒忌时,有意识地保持克制,想想该不该妒忌,该妒到何种程度,无论效果如何,只要女人有这个意识,那就是聪明女人。
汉景帝刘启宠妃栗姬简介 栗姬结局是怎么死的?
栗姬,生卒年、家世及名讳皆不详,齐国人,汉景帝刘启的妃子。早年受太子刘启宠爱,为刘启生下三子:刘荣、刘德、刘阏。栗姬年纪渐长,逐渐失宠于景帝,刘荣做为景帝长子,先是被立为太子,后来因栗姬心胸不够宽广而被废,栗姬忧郁而死。王夫人被立为皇后,之子刘彻被立为太子,即汉武帝。司马迁说:“栗姬负罪,王氏乃遂。”《史记·太史公自序》
早年受宠
栗姬艳冠京城,能歌善舞。一次刘启来到民间,将栗姬带回宫,封栗姬为孺子。而后栗姬为刘启生下儿子,地位如同侧妃。从她的生育状况来看,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时,栗姬很受宠爱。她可能是刘启第一个宠爱的妃子,因为刘启的长子刘荣、次子刘德、三子刘阏于都是栗姬所生。
刘启做太子时,生有九个儿子。前三子是栗姬所生,四子刘馀、五子刘非、六子刘端是程姬所生;七子刘彭祖、八子刘胜是贾夫人所生;九子刘发是唐姬(程姬侍者)所生。当太子刘启的第十子刘彻还在母亲肚子里时,汉文帝驾崩了,刘启即位(公元前156年),即汉景帝。
立储风波
景帝的皇后薄氏是他当太子时的太子妃,是薄姬的族人。薄皇后的婚姻很不幸,她从太子妃到皇后,20多年,一直得不到丈夫的宠爱,也没有子嗣。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薄太后(太皇太后)病逝,薄皇后最大的靠山没了,她的皇后位置似乎有点岌岌可危。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景帝立栗姬所生的庶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世称栗太子。同一天,王娡之子、虚岁四岁的刘彻被立为胶东王。
俗话说,“母凭子贵”。当栗姬的儿子刘荣当上皇太子后,栗姬本人是否受宠似乎就并不重要,自然会有人上来巴结。馆陶长公主刘嫖是景帝同母的亲姐姐,景帝的几位美人都是靠刘嫖而见到景帝的,她们得到的尊贵和宠爱都超过栗姬,栗姬一日比一日怨怒。有一日,刘嫖来拜访栗姬,提出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太子刘荣做太子妃。在刘嫖看来,向栗姬提婚,遭到栗姬拒绝。而以自己长公主的身份,这桩门当户对的亲事肯定能成。孰料,嫉妒起来的女人是不会考虑后果的,想起刘嫖数次给景帝进献美人,栗姬干脆一口回绝了刘嫖的提亲,这让刘嫖颜面扫地。刘嫖十分恼火,决定寻找其他的人选。景帝十四子,长子刘荣、次子刘德、三子刘阏于都是栗姬所生;刘余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口吃;刘非有才却为人骄奢;刘端为人贼戾,又不能近女色;刘彭祖巧佞卑谄;刘胜沉溺声色;刘发生母身微,母子都不受宠;接来下,就是自幼聪明伶俐,母子都深受景帝喜爱的——景帝第十子,王娡之子,四岁的胶东王刘彻。王娡和刘嫖为子女定下两桩亲事,一是刘彻和刘嫖女儿陈阿娇(即汉武帝刘彻第一任皇后),二是刘嫖次子陈蹻和王娡三女儿隆虑公主。这两桩亲事,表明了两个母亲鲜明的政治企图。在王娡和刘嫖的联手操作下,栗姬和刘荣的未来被决定了。
为了让女儿成为一国之母,也为了报复栗姬,刘嫖不时在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还经常夸赞刘彻,景帝也认为刘彻德才兼备,而且又有从前他母亲梦日入怀的祥兆,所以对刘彻愈发宠爱。有一次,刘嫖对景帝说:“栗姬和各位贵夫人及宠姬聚会,常常让侍从在他们背后吐口水诅咒,施用巫蛊之术。”在汉代,人们对巫蛊之术深信不疑,“媚道”即女性争宠施用的邪术,方式多种,有的十分残忍血腥,“祝唾其背”是最简单易行的巫术。景帝听后,对栗姬生出厌恶之心,但是因为早期对栗姬感情深厚,仍旧存有善念。
后来景帝偶然健康不佳,心情也不好,便告诉栗姬:“我百年以后,希望你能善待其他的妃子与她们的儿子。”其实,景帝此言已有托孤和立栗姬为后的打算,但栗姬听完这话,反而更加暴怒起来,她非但不愿意照顾其他有宠的姬妾子女,甚至对景帝出言不逊。景帝对她的态度也相当不满,却还是忍耐下来,只差没有发作而已。懂得适时而动的王娡知道景帝恼怒栗姬,但要废掉太子,还需要加一把火,这把火必须时机合适火候得当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立太子两年后,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九月,薄皇后被废黜。
四个月后,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正月,王娡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大臣上奏:“‘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勃然大怒:“这是你应该说的话吗!”于是下令论罪处死大臣,又废掉太子刘荣,改封临江王。同年四月乙巳,得宠的王娡顺理成章被立为皇后。四月丁巳,她的儿子刘彻立为太子。刘荣被废,景帝也不愿再见到栗姬。栗姬内心的愤恨更加难平,但她甚至连景帝的面都见不到,最终栗姬郁郁而死。
揭秘:年轻貌美的太子母亲栗姬为何没能当上皇后
栗姬是个美丽的女人,舞跳得好,又擅长唱歌,没进宫之前在当地就小有名气。刘启做太子的时候,一次微服出游,看见了她,就撺掇父亲,收她为妻。当时老太后薄姬在世,曾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刘启,尽管刘启不情愿,可他不敢违背祖母的命令。因为母亲窦氏说,父亲是个孝顺的人,如果你违背祖训,有可能做不成太子。
刘启是个很有耐心的人,栗姬也很懂事,做不了大老婆,就不做吗,只要能在一起不就成了。
栗姬很能干,和刘启在一起没有多少天,肚子就大了起来。这一下子乐坏了所有的皇室成员。太子妃薄氏是个不下蛋的鸡,虽然早已和刘启谁在一起,肚子却始终如一的平静。急得薄太后天天在后宫祈祷,希望天神能给薄氏送一个孩子,男孩女孩都一样。可惜没有结果。
栗姬是个好女人,十个月之后居然就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高鼻梁大眼睛,很像他的妈妈,取名就叫刘荣,刘启希望这个孩子能给大汉王朝带来无上的光荣。
栗姬很能干,别的女人一个都领不出孩子,可刘启在她这里,播下的种子接二连三的生根发芽,不久第二个儿子也出生了,再后来第三个儿子也有了。这个时候,其实宫里某些人的称呼应该改变了,比如刘启,如今该叫他皇帝,因为刘启的父亲已经死去,刘启已经坐上了龙椅,窦氏如今是头太后,至于薄太后,如今又升了一级,叫太后太后。
坐上龙椅的刘启好爽,可惜她还是未能封自己心爱的女人为皇后,因为祖母的侄孙女。尽管那个女人没能生养,可她是祖母的侄孙女,有很高的门第,至于栗姬家里人总是认为她是沿街卖唱的,和皇后的地位不堪匹配。
可刘荣的封号是无异议的,因为他是皇长子。从此,栗姬的儿子刘荣是皇太子,可栗姬不是皇后。
雍容大度的薄皇后觉得自己站着茅房不拉屎,也没什么意思,于是主动提出辞去皇后的称号,毕竟自己没有为皇帝生下一男半女,薄皇后认为自己有罪过。这时候,太后和皇帝答应了她的请求,诸位不要惊讶,因为老太后已经病逝了,失去薄太后的照顾,薄皇后也只好自己在冷宫里寂寞的过好自己的余生,尽管她还不到二十三岁,可是她是皇家的女人,她的一生只能奉献给高大的宫殿,冷漠的皇家。一天又一天的日子逼来,让她猝不及防,只是她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日子,因为他知道皇帝其实从来没有喜欢过自己,就是做爱,也是象征性的蜻蜓点水。
薄皇后被废之后,栗姬很高兴,因为有了三个儿子,尤其是刘荣被立为太子之后,栗姬感到自己幸福死了,这天下马上就是自己儿子的了,今后自己就是皇后,普天下的女人谁敢不看自己的脸色行事。栗姬心花怒放,可皇帝来她这儿的日子越来越少了,后来才知道都是皇帝大姐长公主刘嫖搞的鬼,据说刘启夜夜做新郎,都是这女人拉的纤。
栗姬很恼火,对刘嫖就有很大的怨言。刘嫖不知道,她这样做纯粹是为了拉近自己和哥哥之间的关系,她有一个女儿叫阿娇,快十岁了,她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太子妃。于是她就厚着脸皮去求栗姬,可栗姬不买账,甚至咬牙切齿,我的儿子娶谁做老婆,都不会娶陈阿娇,因为她们命相不和。
刘嫖大怒,于是寻找其他王子的母亲。恰好十皇子刘彻的母亲王娡是个极好说话的人,于是就把十岁的陈阿娇许给四岁的刘彻,并且又为自己的儿子陈蹻,和王娡的女儿隆虑公主联姻,这样两个母亲成了同壕的战友,共同对栗姬开火。
为了让女儿成为一国之母,也为了报复栗姬,刘嫖不时在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还经常夸赞刘彻,景帝也认为刘彻德才兼备,而且又有从前他母亲梦日入怀的祥兆,所以对刘彻愈发宠爱。有一次,刘嫖对景帝说:“栗姬和各位贵夫人及宠姬聚会,常常让侍从在他们背后吐口水诅咒,施用巫蛊之术。”在汉代,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对巫蛊之术深信不疑,“媚道”即女性争宠施用的邪术,方式多种,有的十分残忍血腥,“祝唾其背”是最简单易行的巫术。景帝听后,对栗姬生出厌恶之心,但是因为早期对栗姬感情深厚,仍旧存有善念。
后来景帝偶然健康不佳,心情也不好,便告诉栗姬:“我百年以后,希望你能善待其他的妃子与她们的儿子。”其实,景帝此言已有托孤和立栗姬为后的打算,但栗姬听完这话,反而更加暴怒起来,她非但不愿意照顾其他有宠的姬妾子女,甚至对景帝出言不逊。景帝对她的态度也相当不满,却还是忍耐下来,只差没有发作而已。这个可怜的女人不知道隐忍,终于酿成大错。
懂得适时而动的王娡知道景帝恼怒栗姬,但要废掉太子,还需要加一把火,这把火必须时机合适火候得当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立太子两年后,前元六年九月,薄皇后被废黜,后位虚悬,于是,王娡知道,时机到了。四个月后,前元七年正月,王娡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大臣上奏:“‘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勃然大怒:“这是你应该说的话吗!”于是下令论罪处死大臣,又废掉太子刘荣,改封临江王。 同年四月乙巳,得宠的王娡顺理成章被立为皇后。四月丁巳,她的儿子刘彻立为太子。刘荣被废,景帝也不愿再见到栗姬。栗姬内心的愤恨更加难平,但她甚至连景帝的面都见不到,最终栗姬郁郁而死。
可怜的栗姬至死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输了,刚才还是皇太子的母亲,一下子被废弃成黄脸婆,甚至连没生养的薄皇后都不如。
那么栗姬为什么不能做皇后?原因有四:
其一,出身低贱,刚开始没有受到薄太后和窦太后的喜欢。
其二,栗姬小心眼,或者说性格单纯,吃皇帝的醋,皇帝三宫六院,三千佳丽,哪一天没有美女投怀送抱,吃皇帝的醋不是太傻了吗。
其三,缺乏政治经验,和刘嫖斗法。要想和刘嫖斗法,要有政治资本,如果儿子是皇太子,自己又皇后,刘嫖自然甘拜下风,可现在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皇帝有十四个儿子,在刘荣没有成为皇帝之前,一切都是变数,把刘嫖拱手送给别人,可见其非常不明智。
其四,拒绝汉景帝的“临终遗言”,“我百年以后,希望你能善待其他的妃子与她们的儿子。”其实,景帝此言已有托孤和立栗姬为后的打算,但栗姬听完这话,反而更加暴怒起来,她非但不愿意照顾其他有宠的姬妾子女,甚至对景帝出言不逊。
可见小不忍则乱大谋,的确不错,遇事不冷静心地倒还善良的栗姬怎么会是城府很深的刘嫖的对手,只有一个人空对着冷宫发呆。
栗姬简介
栗姬,生卒年、家世及名讳皆不详,齐国人,汉景帝刘启的妃子。早年受太子刘启宠爱,为刘启生下三子:刘荣、刘德、刘阏。栗姬年纪渐长,逐渐失宠于景帝,刘荣做为景帝长子,先是被立为太子,后来因栗姬心胸不够宽广而被废,栗姬忧郁而死。王夫人被立为皇后,之子刘彻被立为太子,即汉武帝。司马迁说:“栗姬负罪,王氏乃遂。”《史记·太史公自序》
栗姬艳冠京城,能歌善舞。一次刘启来到民间,将栗姬带回宫,封栗姬为孺子。而后栗姬为刘启生下儿子,地位如同侧妃。从她的生育状况来看,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时,栗姬很受宠爱。她可能是刘启第一个宠爱的妃子,因为刘启的长子刘荣、次子刘德、三子刘阏于都是栗姬所生。
刘启做太子时,生有九个儿子。前三子是栗姬所生,四子刘馀、五子刘非、六子刘端是程姬所生;七子刘彭祖、八子刘胜是贾夫人所生;九子刘发是唐姬(程姬侍者)所生。当太子刘启的第十子刘彻还在母亲肚子里时,汉文帝驾崩了,刘启即位(公元前156年),即汉景帝。
汉景帝刘启宠妃栗姬生了几个子女?栗姬子女简介
栗姬,生卒年、家世及名讳皆不详,齐国人,汉景帝刘启的妃子。早年受太子刘启宠爱,为刘启生下三子:刘荣、刘德、刘阏。栗姬年纪渐长,逐渐失宠于景帝,刘荣做为景帝长子,先是被立为太子,后来因栗姬心胸不够宽广而被废,栗姬忧郁而死。王夫人被立为皇后,之子刘彻被立为太子,即汉武帝。司马迁说:“栗姬负罪,王氏乃遂。”《史记·太史公自序》
儿子
临江闵王刘荣(被废后杀害):刘荣,汉武帝刘彻的兄长,曾被其父汉景帝立为太子,后被废,胶东王刘彻取代他成为太子。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刘荣又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被传到中尉府受审。郅都责讯甚严,刘荣恐惧,请求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景帝谢罪,郅都不许。窦太后堂侄魏其侯窦婴派人悄悄送给刘荣刀笔,刘荣向景帝写信谢罪后,在中尉府自杀。窦太后闻讯大怒,深恨郅都不肯宽容,在其干预下被杀。
河间献王刘德:刘德(公元前171年―公元前130年),汉景帝刘启第二子,废太子刘荣同母弟,母栗姬,西汉宗室、藏书家。
刘德在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四月,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河间王(今河北省献县)。
刘德对古文化宝贵遗产的保存和延续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刘德为王26载,始终没有卷入诸王争权的政治漩涡,而将其毕生精力投入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现今留传后世的影响很大的《毛诗》和《左传》,应是刘德之功绩。
临江哀王刘阏于:生于前170年,前155年4月封王。
临江哀王刘阏在孝景帝前元二年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临江王。他在位三年去世,因为没有后代继承王位,封国废除,改为郡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