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李完用
外文名:이완용
别 名:一堂
国 籍:韩国
民 族:朝鲜族
出生地:朝鲜京畿道广州
出生日期:1858年7月17日(农历六月初七)
逝世日期:1926年2月11日
职 业:政治家
毕业院校:育英公院
主要成就:推动日韩合并
代表作品:《一堂纪事》
关于李完用的评价如何?李完用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负面
李完用一生都以外国为倚靠,早年为亲俄、亲美派,后期完全倒向日本,最终出卖了自己的祖国。因此当代不论是朝鲜或是韩国的主要论述,都将李完用视为亲日派与卖国贼,一直以来对他“走狗”、“卖国奴”的詈骂不绝于耳。不仅是朝鲜半岛,就连在中国,李完用也是“卖国贼”的代名词,清末、民国时期曾涌现出包括《亡国恨》、《卖国奴》、《李完用卖国秘史》等大批描写李完用的文学和戏剧作品,使李完用作为卖国贼的形象深入中国人心,以至于当时的中国政界和知识界普遍使用“李完用”或“李完用第二”来代指卖国贼,此种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张学良曾在密信中说“弟十分痛心者,真有不是人类者,确愿作李完用第二,只求目前一点小利禄,言之不觉泪下……”,而1938年底汪精卫发表“艳电”投日叛国时,重庆《新华日报》也发表了名为《汪精卫叛国》的社论,其中写道:“汪精卫竟然配上了李完用、郑孝胥而成了东亚的第三‘杰’了。”可见“李完用”这一用词在当时的中国相当流行。
当代大韩民国政府认定李完用为亲日反民族行为者。2005年,韩国公布亲日反民族行为者财产归属特别法,经亲日反民族行为者财产调查委员会调查后,韩国政府决定没收李完用等亲日派9人的子孙的土地。
正面
不过后来也有部分人士认为李完用是为了顾全大局才亲日并赞同合并的,并且李完用早年也是期盼国家富强才亲美亲俄的,并且积极参与独立协会,鼓吹独立。后来迫于形势投靠了日本,李完用曾一再强调是大势所趋。在1905年《乙巳条约》缔结、韩国沦为日本的保护国时,赞成缔约的李完用在全国民众的反对声下,宣称他的目的是:“我们只是把外交一项权力暂时交给邻国,而我国富强的那一天终将会到来,因而我们要积极地与日本相互提携。日本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有利条件,而且开发韩国是他们的一贯方针,尽管日本完全有吞并韩国的能力,但他们并没有那样做,而是为扶持韩国的独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还再三强调,如果没有日本的指导,韩国的内政改革就不能顺利进行。李完用本人对此也深有感慨,他在被李在明刺杀后、在温阳疗养时曾做了一首诗:“大韩医院降元吉,明窗净机独坐时。吾死吾生何足说,此心惟有后人知。”表达了他对于当时人们不理解他的苦衷的痛苦。所以,有韩国学者评价他是“爱国和卖国的两面相”。
有趣的是,李完用虽然是铁杆亲日分子,但他从来不说日语,与日本人对话只用英语,也没有取日本姓名。此外,李完用还是个书法家,被时人称为“名笔”,首尔著名建筑“独立门”的韩汉文匾额据传就是他所题写(也有一说是金嘉镇题写的)。他的侄子金明秀著有《一堂纪事》,记录李完用的生平事迹。
日韩合并条约背景:日本希望彻底吞并朝鲜半岛
日本和韩国是亚洲东部两个隔海相望的邻国,历史上纷争不断。到了近代,日本从1868年起实行“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而韩国尚处在朝鲜王朝的封建统治之下。那时的日本扩张欲望非常强烈,准备吞并朝鲜,以朝鲜半岛为跳板进军中国,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大陆政策”。因此在明治维新以后,“征韩论”甚嚣尘上。日本正式实施侵略朝鲜的计划是在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了朝鲜的国门,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1894年—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战胜朝鲜的原宗主国清朝,驱逐了中国在朝鲜的势力,加紧控制朝鲜。1897年,朝鲜王朝改国号称“大韩帝国”,朝鲜从此改称韩国。而此时的日本则逐渐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于将韩国变为其殖民地的要求也就更加强烈。1904年—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沙皇俄国,又将俄国的势力赶出了朝鲜半岛,至此日本成为唯一支配韩国的外国势力,为其最终吞并韩国开辟了道路。
日本在日俄战争爆发后不久,曾强迫大韩帝国政府于1904年2月23日与之签订《日韩议定书》,规定韩国协助日本对俄作战,将韩国拉进了日本阵营。同年8月22日,日本又强迫韩国签订《日韩新协约》(第一次日韩协约),将日本人以财政顾问和外交顾问的身份安插到韩国政府。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又于1905年11月17日胁迫韩国与其缔结《日韩保护协约》(第二次日韩协约,又称乙巳条约),剥夺了韩国的外交权,设置韩国统监府以控制韩国,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韩国统监,韩国由此沦为日本的保护国。1907年7月24日,日本和韩国又订立了《丁未七款条约》(第三次日韩协约),剥夺了韩国的司法权,解散了大韩帝国军。经过这短短三年间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大韩帝国已经名存实亡,沦为了日本事实上的殖民地,被日本吞并只是时间问题了。
日本对韩国的吞并自然得到了其他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当时日本和英国关系良好,双方达成“英日同盟”,因此英国对日本大力支持。美国表面上对韩国表示同情,实际上为日本张目,1905年7月29日,日本首相桂太郎与美国陆军部长塔夫脱交换秘密照会,美国和日本互相承认彼此对菲律宾和韩国的支配权。1905年9月5日,日本和俄国在美国的撮合下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俄国承认了日本在朝鲜半岛的统治地位。1907年,大韩帝国皇帝高宗李熙派密使前赴荷兰海牙,准备利用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的机会呼吁列强支援韩国摆脱日本。但由于欧美列强早已承认日本对韩国的统治,拒绝韩国密使参加会议,同时日本也利用这一事件逼迫高宗皇帝退位,由皇太子李坧继位,是为韩国的末代皇帝——纯宗。“海牙密使事件”表明西方国家在韩国问题上已经彻底倒向日本。
而在韩国内部,也有大批亲日派为虎作伥。在政府中以李完用、朴齐纯等人为首,他们被韩国人民骂为“乙巳五贼”、“丁未七贼”;而民间则是宋秉畯、李容九组建的“一进会”,积极推动日本对韩国的吞并。但更多的韩国人并不甘做日本人的奴隶,一批有民族气节的文武官员接连上疏请求诛杀卖国贼,闵泳焕、赵秉世等大臣为此自杀殉国。广大普通百姓更是拿起武器,组织义兵,反抗日本的侵略,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日义兵运动。义兵运动自1905年“乙巳保护条约”签订后展开,1907年日本解散韩国军队时达到高潮,几乎全国各地都爆发了义兵斗争。义兵一度在1908年2月围攻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对日本的统治构成了巨大威胁。日本急忙从国内增援两个旅团,综合调动军、警、宪力量镇压义兵运动,并对韩国人民进行血腥的屠杀,据统监府显然是缩小的官方统计,仅从1907年7月到1908年底,就杀害了近15000名反抗日本的韩国人。到1909年下半年,义兵运动逐渐平息下去。镇压了韩国人民的反抗以后,以及在日本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成功排挤中俄、剥夺韩国一系列主权、得到列强承认和韩国亲日派支持的背景下,日本方面认为吞并韩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正式将韩国变为殖民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