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耶特七月革命功臣

中文名称:拉法耶特

外文名称:Marquis de Lafayette,Gilbert du Motier

别名:拉法叶、拉斐特

国籍:法国

出生地:上卢瓦尔省

出生日期:1757年9月6日

逝世日期:1834年5月20日

拉法耶特是谁?法国贵族拉法耶特的生平简介

拉法耶特侯爵吉尔伯特 ∙ 德 ∙ 莫蒂勒(Marquis de Lafayette,Gilbert du Motier1757-1834)法国贵族,第一个志愿参加美国革命,在约克镇战役中决定性地击败英军。1789年出任法国国民军总司令,起草《人权宣言》和制定三色国旗,成为立宪派的首脑,风云一时。1830年再次出任国民军司令,参与建立七月王朝。由于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经历了法国大革命。被称为两个半球的英雄。一战中,美国参战时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就是"拉法耶特,我们来了!"

拉法耶特出生于上卢瓦尔省LePuy-en-Velay附近的夏凡纳克庄园,在法兰西多山的奥维诺地区长大。他属于拉法耶特家族的军官分支(长子?)。他的家族源头,据说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凯撒时期。拉法耶特2岁时,他的父亲在1759年的明登战役中被一颗英国炮弹炸死,13岁时,母亲和祖母去世。他在他的婶婶和两位神父那里受的教育,后来又去了路易大帝中学。1771年4月9日,拉法耶特在14岁时追随自己祖父和父亲的足迹,加入了法国陆军。16岁时他娶了让-保罗-弗朗索瓦,第五代诺阿伊公爵的女儿玛丽. 阿德里安弗朗索瓦斯-德. 诺阿伊,也被称作"爱德丽妮"或者"诺埃勒斯. 拉法耶特"。她以过人的纯真、慈爱和勇敢著称。由此进入凡尔赛宫廷的社交圈子。

新世界的英雄

1776年4月他得知英属北美殖民地反抗英国统治、发表《独立宣言》的消息后,19岁的年轻人立即热血沸腾,他要到北美洲去,要帮助美国人打仗。从理解拉法耶特的角度,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他受到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被民主、平等、自由等理想感染,并且要到北美大陆亲自将理想变为现实;二是,法国与英国长期矛盾,用后来拿破仑的话说,有600年的世仇,而且,拉法耶特的父亲也死于英国之手,国恨家仇使得这名年轻的法国贵族决定前往美国。拉法耶特侯爵上尉很有钱,买了一条军舰,招募了一群人,准备扬帆渡海。19岁的拉法耶特年纪不大、官不大,但钱多,名气很大,他的举动被英国人发现了。当时法国还没有向英国宣战,英国大使立即向法国交涉,要求制止拉法耶特前往北美洲。其实,当时像拉法耶特一样帮着美国打英国的法国人很多,偷偷卖给美国军火的也很多,英国人生气,正好趁着拉法耶特侯爵的事情,敲打一下法国。后来被砍头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碍着英国人的面子,下令禁止拉法耶特离开港口。当时,美国那边华盛顿有点抗不住了,情况不妙,法国也有人劝拉法耶特算了别去了,省得到那边,美国不争气,自己变成英国人的俘虏,但是,拉法耶特不愿听这话。为了让英国人放心,国王路易十六命人将拉法耶特抓起来。谁知道是真抓还是假抓,拉法耶特坐着船跑了。英国派了两条军舰追捕,没追上。在两个月的航行后,1777年6月,拉法耶特的船在美国登陆。由此参加北美独立战争。

一个月后1777年7月31日,费城大陆会议做出决定:"根据他光辉的家族历史,他被授予大陆军少将军衔。".这应该是当时美军的最高军衔。乔治-华盛顿作为大陆军总司令,直到1798年才被授予中将军衔。显然,美国人还是很看重拉法耶特光彩照人的贵族身份,当然,美国人也需要拉法耶特在欧洲大陆广泛的社会关系。拉法耶特以贵族身份加入美国一边,显然提高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革命的档次。第二天,拉塔耶特遇到了他的终身朋友--乔治·华盛顿。同样,他也和华盛顿的副官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将军成了好朋友。

拉法耶特第一次参战是在1777年九月11日的白兰地酒战役,他腿部受伤。伤愈归队后他得到了一个师,这是华盛顿和大陆议会沟通后的结果。比拉法耶特年长25岁的华盛顿,对于从小失去父亲的年轻少将来说,确实像个父亲,而且,华盛顿司令也是当时美国首富之一,少有的百万富翁。认作养子,不算丢份。1778年一月,拉法耶特和他的参谋们详细的计划了远征加拿大的行动。当这次任务被取消之后,拉法耶特领兵参加了宾西法尼亚和新泽西的战役。在那里他因为在巴伦山战役中镇定的指挥部队撤退,以及在蒙茅斯以中的表现而倍受称赞。在1778年八月指挥远征罗德岛期间,拉法耶特收到了大陆会议发来的正式表扬信。同时,美国和法国于1778年二月6日正式签订盟约,法国对大不列颠宣战。拉法耶特请求回国向路易十六征询他今后的行动。一月16日,拉法耶特离开美国,回到法国后法国国王给这位美军少将授了一个法国骑兵上校的军衔,显然,法国还是有点自大,看不起美国那些土老冒,但也得照顾一下美国盟友的面子,六个月以后他回到了美国。带去了一支法国援军。在1781年的四月到十月他负责指挥弗吉尼亚的美军,他用自己的存款来支付士兵日常生活需要(注:当时大陆会议发行的纸币贬值很厉害)他巧妙地把英国查尔斯·康沃利斯将军的部队引入约克镇陷阱,受到华盛顿大陆军和罗尚博伯爵海军上将指挥的法国援军的包围,结果英军被迫投降,英国腓特烈·诺斯勋爵的内阁倒台。从而胜利地结束了北美独立战争。华盛顿称赞他在约克镇战役围城时的表现"即使不是完美,至少也是荣耀的。"在与华盛顿的亲密交往中深受华盛顿自由主义思想和保守主义政治理论的影响。1781年底,拉法耶特回到法国。他收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以及准将的军衔。拉法耶特随后参加了西班牙-法国联合远征英属西印度群岛的行动,但是1783年的停战协定结束了这个计划。顺便说一下,跟随拉法耶特的人中,有一个军事工程师,名叫贝尔蒂埃,后来成为拿破仑最得力的参谋长,晋升元帅,并获亲王头衔。

参加北美独立战争,给这位年轻的军官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在欧洲,马德里热烈欢迎这位身穿光荣的共和国军装的英雄;腓特烈大帝在柏林亲切地接待他,叶卡特琳娜二世热情地邀请他到克里米亚会见。在法国,从凡尔赛宫廷到歌剧院,从巴黎到外省,到处是一片赞扬之声。在美国的经历,使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得以发荣滋长。他赞颂美国的共和制度,公开宣传信教自由和废除奴隶贸易,希望法国的新教徒和殖民地种植园的奴隶得到解放。可是他又有着贵族的血统,内心深处仍然是一个忠君者。他认为路易十六是一个好君主,只要人们同意,是可以成为"法兰西合众国"总统的。

七月革命功臣——拉法耶特,拉法耶特的人物事迹

拉法耶特侯爵吉尔伯特 ∙ 德 ∙ 莫蒂勒(Marquis de Lafayette,Gilbert du Motier1757-1834)法国贵族,第一个志愿参加美国革命,在约克镇战役中决定性地击败英军。1789年出任法国国民军总司令,起草《人权宣言》和制定三色国旗,成为立宪派的首脑,风云一时。1830年再次出任国民军司令,参与建立七月王朝。由于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经历了法国大革命。被称为两个半球的英雄。一战中,美国参战时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就是"拉法耶特,我们来了!

七月革命功臣

拿破仑逊位,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拉法耶特恢复了政治活动。他不喜欢民众的过分民主,也不喜欢国王的过分独裁。因此,1815年,当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重登权力宝座的时候,拉法耶特认为,拿破仑也许能够实现一个折中,他担任了议会的"副议长"。但是,拿破仑的百日王朝复辟只有短短101天。滑铁卢战役之后,拿破仑再也没能回来,拉法耶特算是失望了。1818年-1824年,他当选为议员,成为自由主义反对派领袖之一。1824年,应美国政府邀请访问美国,在长达15个月的旅行期间,访问了美国182个城市和乡镇,受到热烈欢迎,美国国会送给他20万美元和一大片土地。1825年归国后,被誉为"两个世界的英雄",再次获得了崇高的声望,并于1827年再次当选为议员。波旁王朝独裁的全面复辟,对于拉法耶特来说,是不喜欢的。但是,全欧洲为了预防法国民众全面民主、全面自由的实现,以及启蒙思想在法国以外的广泛传播,都在支持波旁王朝,包括英国和美国。因此,拉法耶特也只能保持一点"自由"的倾向,比较低调地出现在政治活动中。

1830年七月革命时,他成了温和派共和主义的象征,这位革命老将军再次被任命为国民自卫军总司令。这一次,他仍然是君主立宪派,并没有运用他的威望和职权来促进共和国的诞生。他同银行家雅克·拉菲特一起,帮助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登上了王位。1831年被解职,成为七月王朝的反对派。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仍致力于自由主义事业。1831年1月23日,他曾在议会发表演说,称赞1789年7月14日革命是"欧洲解放的信号",正象1776年7月4日是"世界自由主义的信号"一样。1834年,他自诩是世界共和主义者。同年5月20日在自己家中一间四壁挂满北美独立战争遗物的房间去世,其灵柩用取自美国某一战场的泥土掩埋。1837-1840年间发表过他留下的一些回忆录,1903年发表了他在1793-1801年间的通信。

拉法耶特曾经赢得极高的声望,但也受到尖刻的詈骂。米拉波讥讽他是"宫相"、"傻瓜恺撒",德穆兰咒骂他是"盗窃民望的惯偷",马拉指斥他是"伪装的人民之友"、"宫廷的廉价走狗",拿破仑嘲笑他是一个"笨蛋",而同时代的历史学家米涅却以崇敬的口吻写道:"在我们的时代,象拉法耶特这样操守纯洁、气节高尚、声望历久而不替的人是罕见的。"综观拉法耶特的一生,他确乎是一位正直、勇敢、忠于自己信念的军人和政治家。他对北美独立战争所作的贡献,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所起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他不愧为"两个世界的英雄"。然而,他是一个富于幻想和充满矛盾的人物。在他身上,自由主义思想同高傲的贵族气派,共和主义同君主立宪主义混杂在一起。他目睹旧制度正在崩溃,但又不愿把它彻底打碎;他被卷入了革命的滚滚洪流,却又想挽狂澜于既倒。他有着军人的执拗和坚定的性格,却缺乏政治家的机敏和洞察力;他无能控制局势,也不想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50多年的政治经历并没有改变他的任何观点,终点仍在起点之处--自由主义和君主立宪主义。尽管他在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仍然是有限的,但他却是法美友谊的光荣象征。拉法耶特两次被授予"美利坚合众国荣誉公民"(他的后代同样享有这个称号),第一次在1824年,第二次在2002年。历史上得到此等殊荣的仅有六个人。

个人荣誉

在拉法耶特逝世后,时任美国总统的安德鲁·杰克逊下令给予拉法耶特等同约翰·亚当斯和乔治·华盛顿同样规格的礼遇:24响礼炮的每一声代表美利坚一个州的哀悼(当时美国24个州),国旗降半旗35天,军官戴上黑纱六个月,国会悬挂上黑幕并被要求在未来的30天内身着黑衣。

拉法耶特在美国被广泛的纪念,在1824年,美国政府在白宫的对面设立了拉法耶特公园,而在1826年,宾夕法尼亚州的伊斯顿设立了拉法耶特学院,1917年,一座拉法耶特的丰碑从纽约市树起,他的肖像至今还和华盛顿一起挂在了美国众议院内,在美国的很多地方,都有拉法耶特命名的街道,甚至不少地方的城市直接以拉法耶特命名。

在美国加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7年7月4日,美国远征军的司令潘兴将军的副手查尔斯·斯坦顿上校在拉法耶特的墓前说出了那句著名的:Lafayette, we are here(拉法耶特,我们来了)。战争结束后,美国国旗被永远的放在了拉法耶特的墓地上,在每年的独立日,这里都会换上法兰西和美国的标志。这面旗帜即使在二战中德国占领巴黎后依旧保持着。1943年,乔治·巴顿将军在前往科西嘉岛的途中表示:自由法国解放了拿破仑的出生地,而美国人则一定会解放拉法耶特的故乡。

虽然拉法耶特的一生中并没有入籍美国,但是他两次被授予了美国荣誉公民称号,而在死后被授予这一称号的,仅有六人,其中最近的一次是在2002年由美国国会通过。

一群志愿者决定重建当年拉法耶特乘坐的Hermione号。这只船当年由拉法耶特买下并以此从欧洲出发到新世界支援美国的独立战争,这一项目正在历史上建造这条船的法国滨海夏朗德省Rochefort港进行。

历史上拉法耶特被多次用于军舰的命名,1951年,法国海军收购了兰利号,并且被重新命名为拉法耶特号,拉法耶特还被用于命名法兰西新式的隐身护卫舰拉法耶特级驱逐舰。

同时,美国也用拉法耶特命名他们的核潜艇,拉法耶特级核潜艇是美国继"乔治·华盛顿"级和"伊桑·艾伦"级之后的第三代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拉法耶特级从1961年首艇开工到1965年,共建造31艘,其中最后十二艘从"本杰明·富兰克林"号(USS B.Franklin SSBN-640)起,又做了修改,增加了隔音材料,所以后十二艘又被命名为富兰克林级。

按照不完全记录,在美国,存在以拉法耶特命名城市的州,共有阿拉巴马州,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佐治亚州,印第安纳州,路易斯安那州,明尼苏达州,俄亥俄州,俄勒冈州,田纳西州,同时在印第安纳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还各有一个大教区以其名字命名,另外在伊利诺伊州,肯塔基州,纽约州,俄亥俄州,威斯康辛州,密苏里州,佛罗里达州等地,还有多个以之命名的城镇和县。

北卡罗来纳州的拉法耶特市,被认为与上述以拉法耶特命名的城市有所区别,因为1825年拉法耶特曾经拜访过这里。

以拉法耶特命名的街道数不胜数,光是纽约市内就有五条拉法耶特街;最著名的包括纽约市曼哈顿的拉法耶特街,以及巴黎的拉法耶特路,老佛爷百货就坐落在这条路的1号,并以此得名。

老佛爷百货的法语原名即为Galeries Lafayette,拉法耶特百货,老佛爷为法式发音的近似音译。

捷克共和国的奥罗穆茨有一条拉法耶特街,当年拉法耶特曾经被囚禁在这里。

新罕布什尔州的怀特山脉有一座山被命名为拉法耶特山,拉法耶特在1824年到1825年期间曾经拜访过这里,在纪念邦克山战役五十周年时此山被重新命名为这个名字。

奥尔良王朝始于七月革命,法国七月革命的内容

七月革命是指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之后,1830年7月法国推翻复辟波旁王朝,拥戴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的革命。建立的新王朝也就是"七月王朝"。

法国七月革命,是1830年欧洲的革命浪潮的序曲,因为波旁王室的专制统治令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法国人民难以忍受,以致法人群起反抗当时法国国王查理十世的统治。

此次革命的成功是维也纳会议后首次革命运动得以在欧洲成功,鼓励了1830年及1831年欧洲各地的革命运动,标志了维也纳会议后由奥地利帝国首相梅特涅组织的保守力量未能抑制法国大革命后日益上扬的民族主义及自由主义浪潮。

政治经济政策

查理十世清洗了军中曾为拿破伦效力的军人,引起人民不满。恢复了土地贵族的权力;赔偿六十五万法郎予曾在法国大革命中损失了财产的旧贵族(émigré);国债的利息由百分之五减至百分之三,触怒了中产阶级。

文化宗教政策

查理十世加强言论管制:1826年,国会通过了新的出版法,新闻审查制度被重新引入,罚款大大增加,出版人可遭受检举。

政府的宗教政策旨在复兴旧秩序(ancient regime),教士借打击革命势力之名镇压异教活动,如在国会通过法案,使亵渎神灵的行为可以被叛死罪;耶稣会的地位被重新肯定,引起自由主义者的不满。

在教育方面:1824年,主教获授权委派所有小学教员,至1830年,学校内约三分之一的哲学教师都是教士。知识阶层因而对于教会控制教育十分憎恨,对教会的极端保守行动感到忧虑。

查理十世的外交挫败

查理十世为了嬴取国民的支持﹐政府介入了希腊独立运动,并派军远征阿尔及尔(Algiers)。然而,国民迟迟未看见其成功,因此对此感到失望。于是在1830年3月,国会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同年7月的国会改选之后,仍出现自由主义者及反对派支配国会的局面,政府施政受严重威胁。

直接原因

查理十世于1830年7月25日,国王颁布圣克卢法令(Ordinances of St. Cloud)宣布限制出版自由、解散新选出的国会、并举行通过新的选举法,九月的新选举中本来四分之三的合资格选民(大部份为中产阶级)失去投票资格。

革命经过

1830年7月25日查理十世(1824~1830在位)颁布敕令:修改出版法,限制新闻出版自由;解散新选出的议会;修改选举制度。敕令破坏了1814年《宪章》的精神,劳动群众和自由资产者对此十分气愤。当天下午,反对派主要报刊的编辑和记者在《国民报》编辑部集会,起草抗议书。他们拒绝承认解散议会,宣布政府已经失去合法性,但并不否认王权。

27日,几千名工人和手工业者走上街头,与军警发生冲突。

28日黎明,起义开始。工人、手工业者、大学生和国民自卫军建筑街垒,夺取武器库,攻占市政厅。群众抗议演变成了真正的武装革命。以银行家雅克·拉菲特(Jacques Laffitte)为首的大资产阶级温和派力主与国王谈判,但查理十世和首相波利尼亚克拒绝谈判。

7月29日,起义者控制了巴黎,占领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外省发动的起义也取得胜利。起义群众及其领导者要求宣布成立共和国。在巴黎市政厅成立了以雅克·拉菲特和国民自卫军总指挥拉法耶特侯爵为首的市政委员会。查理十世此时不得不收回敕令,命令蒙特马尔公爵组织政府,但已无法挽回局势。

30日,雅克·拉菲特召集60名议员开会,决定委任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为摄政官。

31日,路易·菲利浦在拉法耶特陪同下,手举三色旗出现在王宫的阳台上,接受摄政官称号。

8月2日,查理十世将王位让与其孙波尔多公爵(又有"尚博尔伯爵")。路易·菲利浦拒绝承认。

8月7日,众议院召路易·菲利浦即位,建立了金融资产阶级统治的奥尔良王朝(也称"七月王朝")。

革命成果

1830年,巴黎成立新的君主立宪政体政权,革命在没有经过什么反抗的情况下完成,反映了国内普遍存在的对封建势力的不满。奥尔良公爵路易路易·菲利浦继承王位,使推举他的金融资产阶级借机取得权力,法国由此违背了维也纳会议所订下的各国由封建君主继承的正统原则,但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为首的以阻止各国革命为已任的欧洲神圣同盟,止此却再也难以干涉欧洲革命的复兴。

但是,"七月王朝"从一开始就面对巨大的反抗﹕教士和正统的保皇份子认为路易路易·菲利浦及其支持者为叛国贼,共和主义者认为受骗了(他们希望更激进改革),热心于波拿巴主义者亦是反抗者之一。

历史评价

1、"七月革命"是1830年欧洲革命新浪潮的序曲,由此激发了此后比利时独立和波兰、德意志、意大利的革命行动。标志了维也纳会议后由奥地利帝国首相梅特涅组织的保守力量未能抑制法国大革命后日益上扬的民族主义及自由主义浪潮。

2、七月革命后的新政权是以保障个人财产、公共秩序及维护民主自由为目标,波旁王朝的覆亡使法国君主专制的进程彻底停顿,教士和贵族的政治权力亦消失殆尽,

3、政府的改变使法国退出了梅特涅主导下的欧洲协调。

4、七月革命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革命斗争经验,并且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历史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