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的人物介绍

本 名:佟佳·隆科多

别 称:隆中堂

字 号:字竹筠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1728年

主要成就: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

旗 籍:满洲镶黄旗

满清著名大臣隆科多的生平简介,隆科多的人物事迹

早年任职

隆科多是一等公佟国维儿子,孝懿仁皇后的弟弟。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就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为属下违法,康熙帝责成隆科多没有实心办事,故而罢免其副都统、銮仪使的职务,仍在一等侍卫上行走。康熙五十年(1711年),被授为步军统领,掌握京师警卫武力。

隆科多出任步军统领后,康熙通过朱批告诫他:“你只须行为端正,勤谨为之。此任得到好名声难,得坏名声易。你的兄弟子侄及家人之言,断不可取。这些人初次靠办一两件好事,换取你的信任,之后必定对你欺诈哄骗。先前的步军统领费扬古、凯音步、托合齐等,都曾为此所累,玷辱声名。须时刻防范。慎之!勉之!”字里行间中透漏出康熙对隆科多的关爱之情。但是康熙也同时指出,隆科多必须同自己的家人以及朋友保持距离,不参与结党才可以保住步军统领的位子。朱批中的告诫之语也让隆科多如头上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作事时时谨慎。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被提升为理籓院尚书,仍署理步军统领。不仅专门委派他秘密监视被圈禁的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和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随时密奏二人的有关消息,还让他秘密监视京师内的宗室王公和部院重臣的动向。这个时候的隆科多尽职尽责,表现出色,康熙皇帝生前曾多加赞赏。

炙手可热

雍正帝即位之后,因为隆科多拥戴有功,所以命他与大学士马齐总理事务,并且承袭一等公的爵位,被授为吏部尚书。很快就因为总理事务办得好,加封为一等阿达哈哈番,并令他的长子岳兴阿承袭。而他的次子玉柱,从侍卫的身份被授为銮仪使。当时隆科多极其受雍正帝的宠信,称呼他舅舅而不称呼其名。雍正帝即位之初清廷铨选官吏,隆科多可以不经奏请,任意挑选,当时被称为“佟选”。

雍正元年(1723年),隆科多与川陕总督年羹尧一起被加封为太保。雍正二年(1724年),隆科多兼领理籓院的事务。充任纂修《圣祖实录》、《大清会典》的总裁,并且监修《明史》。不久又与年羹尧一起被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

恃宠获罪

雍正三年(1725年),隆科多被撤掉了步军统领的职务。次子玉柱因为品行恶劣,被夺职罢官,交由隆科多管束。时值年羹尧获罪,雍正帝以都统范时捷疏劾欺罔贪婪诸状,及妄劾道员金南瑛等,并下吏部议处。上谕曰:“前以隆科多、年羹尧颇著勤劳,予以异数,乃交结专擅,诸事欺隐。”命授缴所赐四团龙补服,并不得复用双眼花翎、黄带、紫辔。及议上,以时捷劾,请罢羹尧任;以妄劾南瑛,请严加治罪。上以前议徇庇,后议复过当,责隆科多有意扰乱,削太保及一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命往阿兰善等处修城垦地,谕曰:“朕御极之初,隆科多、年羹尧皆寄以心腹,毫无猜防。孰知朕视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欺罔悖负,朕岂能姑息养奸耶?向日明珠、索额图结党行私,圣祖解其要职,置之闲散,何尝更加信用?隆科多、年羹尧若不知恐惧,痛改前非,欲如明珠等,万不能也!殊典不可再邀,覆辙不可屡蹈,各宜警惧,毋自干诛灭。”

雍正四年(1726年),隆科多家仆牛伦挟势索贿,事发,逮下法司,鞫得隆科多收受年羹尧、总督赵世显、满保,巡抚甘国璧、苏克济行贿。谳上,雍正帝命斩牛伦,罢免隆科多的尚书职务,令他料理阿尔泰等路的边疆事务。不久命他前去勘察中国与俄罗斯的边界。起初,隆科多与阿灵阿、揆叙结党营私,与年羹尧交结。等雍正帝尽发阿灵阿、揆叙及年羹尧罪状,宣示中外,而受隆科多引荐的侍郎查嗣庭又被诛,雍正帝诘问隆科多,隆科多不以实对。

雍正五年(1727年),隆科多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即将成功,但由于结党营私,并私藏玉牒,雍正帝抓到罪证立即谴其回京逮捕、抄家;十月,定隆科多四十一条大罪,幽禁于畅春园。长子岳兴阿撤职、次子玉柱发配黑龙江。

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


隆科多的简介 隆科多为什么举报佟国维

隆科多满族人,他的父亲就是康熙的舅舅,也是康熙的岳父,至小就跟皇权有着不小的联系。他的具体出生至今仍是一个谜,没有一个人能够知道,但是去世的时间我们还是知道的。

观清朝历史,能够被皇帝在百官面前直呼舅舅的,莫过于只有隆科多这一号人物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康熙晚年,在诸皇子中间扑朔迷离,出入在变化莫测的皇权斗争中,谁都知道他才是康熙到雍正这两个皇权交替中占重要地位的人。这也是日后他能够在雍正在位时期,能够飞黄腾达有着直接的关联。

但是无论如何,君臣之间还是会有猜忌的,雍正在上任之后不久,就开始猜忌隆科多,屡次打压他。以至于隆科多铤而走险,在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的时候,即将鉴定的时候,被人发现他由于结党营私的原因,还私藏玉蝶,种种罪证,让雍正直接做出遣至隆科多回京的决定。隆科多身上被定下40多条的罪证,次年,就被圈禁至死。但至少雍正没有直接斩杀,也没有没收钱财,对隆科多的处理还算合乎道义的了。

隆科多凄惨的晚年,跟他少年春风得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崛起的速度也是非常的惊人,身居多职,深受康熙信赖,这也是为何他能够掌握大权的原因所在。

隆科多的一生,也算辉煌的,官运鸿达,但是就是改变不了结党营私,这样一个传统社会经常出现的权臣形象,对于帝王的威胁甚大,才会导致帝王对其的不信任。但是他也有难能可贵之处,在沙俄边境问题上,还能够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坚定自己的立场,这也算替他的一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佟国维何须人也,此人是大清帝国的的大臣,并且还是康熙的亲舅舅,他的女儿还嫁给了康熙,因此他还是康熙的岳父。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知道跟康熙的关系及其的紧密。就是这么一个重臣也曾演了这么一出好戏。

在康熙还在世的时候,他被自己的亲侄子隆科多给举报了一次,戏的缘由应该是因为佟国维身为几十年的朝廷重臣,他推荐了八皇子给康熙,但是这个决定甚不得康熙心意,于是乎就有了康熙宴请他的故事。身为混在官场多年的佟国维,他深知帝王的权谋,并且康熙在送来宴请的信函时,还附加了一副老花眼镜,这就足以暗示康熙觉得他的这个推荐是错误的。但是佟国维又不好马上的反悔,他这么做了他就成了见风使舵的小人,因此在他心里明白,无论他做出怎么措施,都已经“在所难逃”了。

于是乎,就有了之后的一场好戏,他在康熙请他吃饭的时候,不经意间搬出来了隆科多,并且替他掏了不起眼但却很重要的职位,就是九门提督的差事,以给自己留条后路。但这些都还是不够的,毕竟谁都知道他们两个是叔侄的关系,倘若佟国维倒了,那么必将影响到隆科多,于是叔侄两连夜想对策。

第二天一早,这两个人就一起面圣,唱一出双簧,让隆科多在康熙的面前,举报自己的老眼昏花,对时势分不清楚,这也使自己体面的下了台,又保留了隆科多的差事,一箭双雕,最主要的还是赢得了康熙对自己的信任。

可见隆科多是受到佟国维的指使,是故意的举报他。

雍正皇帝即位后,马上就立即查办隆科多,这是为什么呢

公元1722年,已经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后,自己第四个儿子胤禛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在康熙在位的末期,出现了九王夺嫡的情况。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够顺利继位,隆科多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在雍正的皇位逐步稳固之后,却对自己昔日的恩人隆科多痛下杀手。那么,雍正为何要除掉隆科多呢?其实,这有两方面的原因,无论是隆科多还是雍正皇帝都心知肚明。

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隆科多的职位是九门提督。当时,九门提督可以调动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总计3万多军队。九王夺嫡的形势愈演愈烈,对于各位皇子来说,隆科多倒向谁,谁的胜算就能增加一倍。最终,隆科多倒向了老四胤禛。不得不说,丰台大营的野战军、京师的内卫军、皇宫的警卫部队,都在胤禛的控制下。所以说,老八集团根本一点机会都没有。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够顺利继位,隆科多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雍正登基的初期,为了报答隆科多,雍正皇帝给予了隆科多一系统的特权。雍正皇帝从来不喊隆科多的名字,而是称呼其为舅舅。以至于其他官员没办法,只能称呼隆科多为皇帝舅舅隆科多。由于隆科多和年羹尧关系很差,为了调节二人的关系,雍正皇帝想了很多的办法。但是从雍正登基的第三年开始,雍正对隆科多的态度开始急转直下。这里面原因很多,一方面是雍正的皇位已经稳固,另一方面则是隆科多有点忘乎所以。

隆科多当时身兼很多职务,清朝的人事任免由隆科多负责。隆科多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将自己的很多亲信都安插到了重要岗位,雍正皇帝对此十分恼火。还不仅仅如此,隆科多还喜欢自比诸葛亮。但是如果自己是诸葛亮,那雍正皇帝是刘阿斗么?其实隆科多如果精明,就应该立刻回家养老。历朝历代中,居功自傲的官员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王翦、郭子仪等大将就明白这个道理,一旦功成名就立刻开始明哲保身。

年羹尧和隆科多这对死对头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两个人都会高调。对于雍正皇帝来说,这两个人对自己有恩,但不希望被处处要挟。雍正皇帝当年竞争皇位的时候,肯定也用了不少的阴谋诡计。皇帝不喜欢这些事情被曝光,但隆科多是一个大嘴巴,一喝醉酒就开始各种吹牛。在登基的初期,雍正当然不敢动手。但随着地位的稳固,雍正皇帝开始清洗当年的旧人。那些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最好只有雍正一个人知道。

其实在年羹尧垮台之后,隆科多已经察觉到了什么。隆科多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可是为时已晚,雍正皇帝是那种一旦翻脸就立刻报复的人。在雍正登基的第5年,隆科多被解除了一切职务,然后被终身囚禁。几个月之后,隆科多死了在了监牢中。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隆科多与皇三子弘时勾结。隆科多垮台之后,弘时为了杀人灭口,派人秘密除掉了隆科多。这仅仅是一个说法,但皇三子确实在同一年被囚禁,这个说法也是有根据的。


康熙唯一托孤大臣隆科多为何被圈禁,谁是真正害死他的人

隆科多是佟国维的次子,不是电视里说的是他侄子,是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也是大清朝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称呼的唯一人。在康熙年间,佟国维为职中堂大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隆科多一直是个小吏,派他到边塞打仗,因为吃不了苦偷跑回来,差一点被当做叛军处置。

隆科多也是从掌管九门开始,正式踏入了人生的仕途,京城九门可是负责皇家安全,禁卫的职务,虽然不大,但是随时能调动两万御林军为其所用,这个职位一般都是皇帝的儿子,可信的王爷才会拥有的,突然降到隆科多头上,由此可知康熙对他的信任。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病逝在畅春园,隆科多是康熙唯一一个王大臣受顾命者。传位诏书也是隆科多一人获得,一人宣读,一人宣布大位传位于四皇子胤禛。至于世间传言是隆科多和雍正合谋毒死康熙,也不为人所知了。

雍正登基后,对待隆科多那是百般宠爱,不仅命与大学士马齐总理事务,袭一等公,授吏部尚书,不久又和年羹尧同加太保职位。隆科多最后被圈禁,落到如此下场的原因大致有七条。

第一条是得势过快,没有经过努力,就一跃成为重臣,难免落得沾沾自喜,不知叩谢皇恩浩荡,自以为是能力过人,皇帝离不开他。雍正有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太过于相信大臣,对待年羹尧,隆科多,诺敏等大臣委以重任,但不及时巡查,任由发展祸国殃民,这一罪错在雍正。因为皇帝的赏罚疏忽,酿成大错,促使隆科多得过且过,不知悔改。

第二条对待年羹尧事件,隆科多不按事实陈奏,打压群臣不让谨言,直到年羹尧要处死时,还在劝说皇上,让雍正很是厌恶,因为他的阻拦,雍正好多奏折未能查看,至此犯下了如此的过失,以至于群臣公然罢官不朝。

第三条暗合党争,隆科多身居要职,步军统领、吏部尚书、上书房行走大臣、军机大臣、文渊阁大学士、有太子太保衔。他在朝堂极力打压反对他的人,不与之为伍的多都受到严惩和诬陷,他与官员结成党派,为争取政治利益互相攻击,就连皇帝的官员任免,隆科多也是过多的干预,被称为"佟选"。这样的错误年羹尧已经犯了,隆科多真是不知悔改。

第四条家教疏于管理,这里面有自己的奴才,也有自己的亲儿子,还有自己的小妾。奴才牛伦仰仗主人的威势挟私报复,贪污受贿;儿子不知管教,在外面喝花酒,妻妾成群,因为妓女大打出手;自己的小妾四儿,毒杀原配夫人,毁害妻妾之间的感情,最后隆科多伏法时妻妾也纷纷职责和揭发他。

第五条私藏玉牒,玉蝶那可是记载清代皇帝源流脉络的族谱,其地位意义可想而知,未经皇帝允许,任何人不得私自翻阅,而隆科多居然敢私藏,可想而知,此事令雍正皇帝深感震动。问其原因,隆科多也不愿意说出,他在审讯中咬紧牙关,抵死不认,令雍正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其“无一诚实之语”,随判斩立决,法外施恩免死保住一命。

第六条贪污受贿,虽然比不上年羹尧,和珅这些大贪官,但是隆科多已经算是巨贪了,年羹尧贪在军队,领兵打仗到处需要花钱;和珅贪钱,向来可贪之,可止之,不贪不明之钱。隆科多就不一样,他是依仗自己的势力,皇帝的宠爱,无所不贪,大臣孝敬的银子,隆科多向来直接说额度,买官卖官,而且也不怎么办事,得罪了不少大臣。才惹得他被锁下狱时,大臣纷纷奏陈处死隆科多。

第七条图谋造反,这个电视里最为详细,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还有雍正的儿子弘时一起胁迫雍正,隆科多擅自调离御林军,调来大批的军队,威迫雍正认错,退位,恢复八王议政,最后十三爷赶来,化解危难。

至于真正害死隆科多的人,不仅仅是雍正,雍正可以说多次免死隆科多,但是隆科多一直不知悔改,不知道是情商不足,还是未得到处罚变本加厉,俗话说:自作孽不可活,雍正杀你也要找个借口,何况你这样的大臣,需要几十个借口,如果不是因为自己,雍正也轻易不会杀你。隆科多是在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的时候,被雍正调回圈禁的,向来查谁,总要把这个人调离出去,才方便彻底的查询,由此可看出隆科多的智商不是想象的高。

总的来说,隆科多是注定的,君主对臣子的猜忌,自古以来都是存在的,只要是谁触犯了自己的至尊的皇权,给予的结果就是猛烈的打击,唯独知道满足,处处礼让,官位越高,越需谨慎做事,不谋私,不党争,处处以国家社稷为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