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德·冈女权运动家和爱尔兰独立分子

中文名称:茅德·冈

外文名称:Maud Gonne

国籍:爱尔兰

出生日期:1866年12月21日

逝世日期:1953年4月27日

职业:演员

女权运动家和爱尔兰独立分子:茅德·冈

茅德·冈(1866~1953)爱尔兰演员,女权运动家和爱尔兰独立分子,丈夫死于1916年复活节起义,儿子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肖恩·麦克布赖德,她以拒绝诗人叶芝的追求出名,她回忆道"他是一个像女人一样的男子,我拒绝了他,将他还给了世界"。

茅德·冈(Maud Gonne,1866-1953年4月27日)爱尔兰女演员,爱国志士,争取女权运动者,新芬党的创始人之一,叶芝发起的戏剧运动的早期成员。父亲是英国爱尔兰军官,第17枪骑兵团上尉,母亲在他幼年就去世了。他的父亲把她送到法国一个寄宿学校上学。1882年他父亲调到都柏林,将她带到身边,直至4年后父亲去世。她在圣彼得堡首次登台演出,19世纪80年代由于目睹一桩驱逐租户事件,转而信仰共和主义,成为土地同盟的发言人,并创办"爱尔兰女儿"(一个民族主义组织),协助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抗击英军的爱尔兰旅,与此同时成为爱尔兰剧坛上的名演员。1889年著名诗人和戏剧家叶芝爱上她,他的第一部剧本《胡里痕的凯瑟琳》(1892)就是以冈妮为原型的。这个剧本在都柏林阿比剧场初次上演时,由冈妮扮演主角,冈妮拒绝了叶芝的多次求婚,1892-1895年冈妮和法国右翼政客吕西安同居,生了两个女儿,但只有最小的一个活下来。1903年嫁给了革命战友约翰·麦克布赖德少校,不久因家庭暴力婚变,1916年夫妇同时参加复活节起义,起义失败后,丈夫被枪杀,她也入狱6个月。她反对1921年的爱尔兰独立条约,因为北都4个郡还在英格兰管辖下,1922年起她定居都柏林。他的儿子肖恩·麦克布赖德后来成为爱尔兰外交部长和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女儿后来嫁给了爱尔兰作家弗朗西斯·斯图尔特。她缅怀往事的著作《女王的奴隶--爱尔兰》,发表于1938年。她在自传中说:"我一直讨厌战争,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但英国政府迫使我们进行战争,战争的第一原则是杀死敌人"。

  叶芝的爱恋

叶芝对她的爱情终生不渝。《当你老了》是威廉·巴特勒·叶芝于1893年创作的一首诗歌,是叶芝献给女友毛特·冈妮热烈而真挚的爱情诗篇。

1889年1月30日,二十三岁的叶芝第一次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茅德·冈,她时年二十二岁,是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不久前在她的父亲去世后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茅德·冈不仅美貌非凡,苗条动人,而且,她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受到英裔欺压的悲惨状况之后,开始同情爱尔兰人民,毅然放弃了都柏林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来,并且成为领导人之一。这在叶芝的心目中对于茅德·冈平添了一轮特殊的光晕。

叶芝对于茅德·冈一见钟情,而且一往情深,叶芝这样描写过他第一次见到茅德·冈的情形:"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叶芝深深的爱恋着她,但又因为她在他的心目中形成的高贵形象而感到无望,年轻的叶芝觉得自己"不成熟和缺乏成就",所以,尽管恋情煎熬着他,但他尚未都她进行表白,一则是因为羞怯,一则是因为觉得她不可能嫁给一个穷学生为妻。

茅德·冈一直对叶芝若即若离,1891年7月,叶芝误解了她在给自己的一封信的信息,以为她对自己做了爱情的暗示,立即兴冲冲的跑去第一次向茅德·冈求婚。她拒绝了,说她不能和他结婚,但希望和叶芝保持友谊。此后茅德·冈始终拒绝了叶芝的追求。她在1903年嫁给了爱尔兰军官麦克布莱德少校,这场婚姻后来颇有波折,甚至出现了灾,可她十分的固执,即使在婚事完全失意时,依然拒绝了叶芝的追求。尽管如此,叶芝对于她的爱慕终身不渝,因此,难以排解的痛苦充满了叶芝一生的很长一段时间。

叶芝对于茅德·冈爱情无望的痛苦和不幸,促使叶芝写下很多针对于茅德·冈的诗歌来,在数十年的时光里,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茅德·冈不断激发叶芝的创作灵感;有时是激情的爱恋,有时是绝望的怨恨,更多的时候是爱和恨之间复杂的张力。

茅德·冈为什么始终拒绝叶芝:我们都没错,只是不适合

我们都没错,只是不适合。

我在《白鸟》这首诗里又看到了,叶芝爱慕的女神茅德·冈的身影……叶芝这辈子最有名的除了诗作,就是追了他的女神茅德冈一辈子,三次求婚,三次失败,被拒绝了一辈子,老了老了还要跑去跟茅德冈的女儿伊莎贝拉求婚,结果当然是被拒,爱屋及乌也不是这么个搞法。(茅女神那么头脑清醒的女权主义者会同意才有鬼咧!)

即便后来叶芝跟别人结了婚,在去世前几个月,依然心心念念约茅德冈喝茶,不出所料的被拒。已经不是简直了,是绝对的悲剧。好吗!叶芝的感情终其一生就是一部终极备胎奋斗史。严格说起来,连备胎都不算,茅德·冈对他的拒绝一直是斩钉截铁的,态度明朗,从未有过刻意的暧昧。

茅德·冈拒绝叶芝的理由是,“他是个女人一样的男子。”而她一直是一个像男人一样战斗着的女神。(偏偏还天生丽质,像雅典娜。)一直对叶芝的爱Say No的她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世人会因为我没有嫁给他而感谢我的。”确实如此啊!

举凡叶芝诗集中深情款款意味深长的诗句:《当你老了》、《他希望得到天堂中的锦绣》、《白鸟》、《和解》、《反对无价值的称赞》……无一不是叶芝为茅德冈写下的名篇,记录了那些时而欢欣,时而苦楚,时而癫狂的单恋瞬间。

我是同情叶芝的,但我欣赏茅德冈,欣赏她的果决,太多的女人因为同情而爱上了一个男人,等爱意耗光,男人不爱她的时候,令人同情的,就变成她了。茅德冈婚姻固然不是那么始终幸福,但她自己很出色啊!她的儿子更出色,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还有还有,大多数人结婚总是奔着享受幸福的想头去,这想法从根上就是不对的!

只有在童话里,结尾才会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而现实是:婚姻是生活的另一种开始。既然决定开始新的旅程,那么就要有承担风险,面对困难的勇气,谁跟你保证前路始终衣食无忧?阳光明媚的?没有。为了减少世人的冲动,基督教的婚礼上,上帝都会借牧师之口问出:“你愿意从今以后爱着他(她),尊敬他(她),安慰他(她),关爱他(她),并且在你们的有生之年不另作他想,忠诚对待他(她)吗?” 还有新郎(娘)都得承诺:“……无论环境是好是坏,是富贵是贫贱,是健康是疾病,我都会爱你,尊敬你并且珍惜你,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我向上帝宣誓,并向他保证我对你的神圣誓言。”

看吧,无论环境是好是坏,富贵还是贫贱,健康还是疾病,共同承担,这才是婚姻的真义。我相信这也是茅德冈所理解的生活的真谛。这是她为什么选择了别人,而不选择叶芝的原因。叶芝只会在诗中畅想“当你老了”,

对她极尽谦卑,各种赞美歌颂,他想和她做一对比翼双飞的白鸟,浪漫的盘旋流连于波浪之间,却不知,她始终只想用双足行走在坚实的大地上。她如战斗的女王,要去拯救自己的子民,而他只想和她一起藏身在爱的天堂(桃源),写着他那些如梦的诗歌。

三观不合,她从一开始就知道他是不适合的,而他不知,死死的抱着自己编织的梦不放。结果只能是,我们都没错,只是不适合。

诗人叶芝的痴情:叶芝一生向一个女人求婚三次都遭拒绝

89年的某一天,露珠湿润睡意的英国,伦敦贝德福德公园街。

一位24岁的年轻诗人,邂逅了他一生的梦。叶芝后来一遍一遍地回忆初见毛德冈昂时的场景,这样写道:“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

从那一天,那一刻起,英语史上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就诞生了——《当你老了》。

茅德·冈是一个出生在爱尔兰的英国姑娘,她的父亲是一位驻苏格兰的英国军人,叶芝第一次遇到她时,她22岁,刚刚从去世的父亲那里继承了一大笔遗产,是一个美貌非常的女演员。

而叶芝23岁,是一个穷学生。这让叶芝自惭形秽,但是世俗的原因并不是阻挡诗人的真正阻力,真正让叶芝把这位姑娘敬若神明的,是她与众不同的个性。

其实叶芝本人是十分讨厌政治的,可有趣的是他一辈子最爱的女人是个政治豪放女,茅德·冈在19岁的时候,就和一个法国记者兼革命家生下了一个私生子。

认识叶芝后,茅德·冈的态度一直若即若离,不置可否,两个人就这样暧昧胶着了两年,有一次叶芝头脑发热,把她的一封来信误认为是情书,就跑去跟她求婚。茅德·冈就大大方方地告诉了他自己过去的那段往事。

单纯的叶芝听完如五雷轰顶,但是在鄙视和憎恨之后,他又原谅了她,继续向她求婚,还为她写了那首《当你老了》。

婚后的茅德·冈,生活并不如意,她和丈夫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两个人的婚姻天平,很快就出现了倾斜。而对于叶芝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消息。果不其然,没多久,茅德·冈就与约翰·麦克布莱德离婚。叶芝也抓住这个时机,再度向茅德·冈表白,叶芝的求婚还是遭到了拒绝。

因为民族运动入狱的茅德·冈获释不久后,叶芝前往法国,再度诚挚地向她求婚。当然,一如从前,茅德·冈还是拒绝了他。

彼时,谁都认为叶芝爱得一点都不值得。但又能如何?叶芝就是这么傻。张爱玲说过:“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1917年10月,52岁的叶芝似乎停止了这种无望的念头,与英国女子乔治·海德里斯草草结婚。我好奇地找来这位女作家的照片来看,果不其然,长得和茅德·冈可谓一模一样。饶是这样,大师还是对女神念念不忘,在离世前的几个月,还写信给茅德·冈请求见面,却被女神再一次拒绝。

前前后后半辈子,叶芝向她表白了五次都被拒绝。叶芝甚至爱屋及乌到追求毛德岗的女儿,当然,结果还是被拒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