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齐映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瀛州高阳
主要成就:大历四年(769年)己酉科状元
官 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爵 位:河间县男
谥 号:忠,一作恭懿
齐映是什么人?齐映人物简介,有哪些成就?
齐映在大历四年(769年)参加科举,以状元及第,又参加吏部科目选,考中博学宏词科,被授为河南府参军。后被滑亳节度使令狐彰征辟为幕府掌书记,累授监察御史。
历幕三镇
大历八年(773年),令狐彰病重,命齐映草拟遗表,与他共商后事。齐映趁机说服令狐彰,让他将儿子令狐建送入京城,并请朝廷另委节度使。是年二月,令狐彰去世。滑亳镇因拥立令狐建不果,发生兵变。齐映逃归洛阳。
大历十年(775年),马燧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齐映被马燧征辟为幕府判官,加授殿中侍御史。
建中三年(782年),齐映得到宰相卢杞的举荐,被任命为刑部员外郎。是年四月,宰相张镒出任凤翔节度使。齐映又进入张镒幕府,担任节度判官。他能言善辩,通晓军事,不久便升任凤翔行军司马,兼领御史中丞。
升任宰相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在长安哗变,唐德宗逃奔奉天(治今陕西乾县),史称泾原兵变。凤翔将领李楚琳欲趁机作乱。齐映与同僚齐抗察觉有变,建议张镒早日诛除李楚琳。但张镒却不肯听从,还故示宽大,让李楚琳带兵驻守在外。李楚琳见阴谋败露,连夜发动兵变,杀死张镒,响应叛军。齐映得军士指路,逃出凤翔。他奔赴奉天,被授为御史中丞。
兴元元年(784年),唐德宗转奔梁州(治今陕西汉中)。齐映被委任为沿路置顿使,负责沿途的食宿事务,抵达梁州后又被拜为给事中。是年七月,官军勘平叛乱。齐映扈驾回京,沿途常随侍于德宗左右,有时还充作御驾前导。每当抵达州镇城邑时,唐德宗都会让齐映入城宣读朝廷诏令。不久,齐映改任中书舍人。
贞元二年(786年),齐映与左散骑常侍刘滋、给事中崔造一同升任宰相,担任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后改任中书侍郎,封河间县男。不久,唐德宗命宰相分管六部事务,由齐映掌兵部。当时,左仆射张延赏常插手政务,又为亲属谋求官职,但都遭到齐映的拒绝。他怀恨在心,常对德宗表示齐映没有宰相之才。唐德宗遂有意免去齐映的宰相之职。
外放州郡
贞元三年(787年),齐映罢相,外放为夔州刺史,后改任衡州刺史。
贞元七年(791年),齐映升任桂管观察使,加授御史中丞。
贞元八年(792年),齐映又改任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他大肆聚敛搜刮,向皇帝进献大批金银器物,希望能再次入朝为相,但始终未能如愿。
壮年病逝
贞元十一年(795年)七月,齐映病逝,时年四十八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唐会要》作恭懿)。
主要成就
齐映是大历四年(769年)己酉科状元。他忠于唐王朝,反对藩镇割据,担任滑亳掌书记时曾建议令狐彰归权于朝廷。后任河阳节度判官,又随马燧讨平割据汴州的李灵曜。朱泚之乱时,齐映由凤翔奔赴奉天行在,亲身翼护唐德宗。担任宰相期间,齐映又敢于直言进谏,以“敢言”著称。
牵马牵出的宰相,齐映是怎么当上宰相的?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五月大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的时候。端午节也叫“端五”、“重五”节,“端”在古汉语里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端五”也就是“初五”,每个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而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五月正是“午月”,于是五月初五就被称为“端午节”。
所以古人说的端五,有时不一定是指五月五日,每个月的五日都有可能被称为端五。比如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文武百官上贺表说:“月惟仲秋,日在端午。”还有一个皇帝也是出生在五号,就是唐德宗,他的生日是四月初五,《旧唐书》记载唐德宗贞元七年:“帝(唐德宗)诞日端午,(齐)映为瓶高八尺者以献。”
说到这句话,里面又牵涉到一个人,他就是给唐德宗献八尺高银瓶的齐映。齐映曾经担任过宰相,当时得罪权臣张延赏,被贬为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为尽快恢复自己的官职,齐映加紧搜刮聚敛财货,然后送给皇帝以讨皇帝欢心,送的最多的就是金银器。原来的时候,地方上的刺史进贡,能把银瓶做到五尺多高就算大的了,到了齐映的前任李兼当江西观察使的时候,开始进贡六尺的银瓶,到了齐映,为了更显忠心,在唐德宗生日的时候,专门做了八尺高的银瓶献了上去,由此在历史上记下一笔,只不过这一笔并不光彩。
说起齐映之所以能当上宰相,还有个神话传说。据说齐映刚考完进士的时候,到礼部去打探消息,正好碰上下雨,躲在墙边,又冷又饿 。这时来了一位老人,白衣策杖,还有两个小童子跟着,对齐映说:"日已高,公应未餐,某居处不远,能暂往否?"齐映连连相谢,老人说:"我先去,留一个小奴引郎君去。"之后老者跃上白驴如飞而去。
齐映在小童引领下来到一座豪华的宅院,老者出来盛情款待。老人问他说:"郎君有奇表,要作宰相 耶?白日上升耶?"要做宰相呢还是做神仙呢?齐映思之良久,回答说:"宰相。"老人笑曰:"明年必及第,此官一定。 "赠给齐映很多东西,叮嘱他说:"慎不得言于人。有空即来走动。"此后齐映经常来,皆有礼品赠送。
到了来年春天,齐映果真及第。有一次他喝多了,将此事告诉同年,于是二十多个人簇拥着他一起去拜见那位老者。老人却以有病为由,避而不见,单独把齐映叫了进去,责备他说:“你怎么能泄露天机呢?本来你不仅可以当宰相,还可以升仙呢,现在已经不可能了。"齐映非常后悔,赶紧谢罪。等他过了几天再来,那所房子已经卖掉,老者已经不止所踪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罢了,齐映能当上宰相,其实完全是因为他在藩镇割据的乱世中始终对皇帝忠心耿耿。泾原兵变发生后,唐德宗跑到奉天,派张镒出镇凤翔,齐映担任判官。张镒不晓兵事,有个部将慓悍凶暴,想要谋乱。齐映预先看出这位部将的阴谋,赶紧提醒张镒,可惜张镒办事懦弱迟缓,被部将所杀。但因为齐映早有察觉,很多官员得到他的提示而得以逃过一劫。此后齐映又赶赴奉天回到唐德宗身边,担任御史中丞。
从此以后,他时刻紧跟皇帝身边,每当皇帝外出经过道路艰险的地方,齐映就主动当马倌,为皇帝牵缰绳。有一次御马突然受惊,跳跃的十分厉害,唐德宗怕伤着齐映,忙令齐映放开缰绳,但齐映就是不放手,一直紧紧拽着,直到御马平静下来。唐德宗问他为何要这样做,齐映回答:"马奔蹶,不过伤臣;如舍之,或犯清尘,虽臣万死,何以塞责?"听到这忠心耿耿的话皇上怎能不感动,忠臣难得啊,这样的人不升官简直没天理啊。
很快,齐映官拜给事中。唐德宗回到京城以后,常令齐映侍候左右,很快又转为中书舍人。仅仅两年之后,齐映拜平章事,官居宰相。这当司机也要看给谁当,给皇帝持鞭坠蹬,自然成为皇帝身边的亲信,升官就很正常。如果离得皇帝太远,即使你忠心不二,皇帝又怎么会知道呢,你就是累死累活、战死沙场他也不知道啊,升官进爵自然是难上加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那些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们,千万别只拉车不看路啊!
齐映遇到一老人,老人问:想当宰相还是成仙
有一位叫齐映的相公参加了进士考试,到省里打听消息,住在礼部的南院,遇上雨不能出去吃饭,心里犹豫不决,不知到什么地方去,就慢慢走在墙下。
有一位老人,穿白色衣服,拄着拐杖,两个小仆人跟在他身后。老人向齐映作揖说:“日头已经升高,你大概还没吃饭,我家离这不远,你能到我那去吗?”
齐映道谢,跟着老人来到门外。老人说:“我先回去,留一个小仆人领着你。”说完,老人骑上一头白驴,飞一样驰去。
齐映就走到西市北侧,被领进一所清净的新宅子。宅子的门庭曲折,整齐干净。等了好长时间,老人又走出来,并且有十几位婢女跟随。婢女们的手中都拿着东西。
来到中堂落座,见中堂里的摆设华丽洁净,奢侈丰盛。过了一会儿,就在楼上铺设坐席,摆上丰盛的美酒佳肴。正在这时,有人报告,说有一个人送来一百千钱。
老人说:“这是酒肆送来的,我用一丸药给他们做了一坛酒。”到了晚上,齐映请求回去。
老人说:“你有奇特的仪表,你是要做宰相呢,还是做神仙呢?”
齐映说:“我想做宰相。”
老人笑着说:“明年你一定能考中,这个宰相你做定了。”
临走时老人赠给他几十匹帛,对他说:“千万不要对别人讲这件事。有空闲就再来一坐。”
齐映拜谢老人。后来他又来过几次,每次都有馈赠。
等到第二年春天,他果然考中了。他的同辈们见他车子衣服都很整齐豪华,趁他喝醉了问他,他不知不觉中全都讲了出来。
他和二十多人一块儿,约好一起到老人那里去拜谒。老人听说了非常后悔。
齐映领人来到,老人则托病不见他们,各赠他们一匹绢,只把齐映叫了进来,责备他说:“你为什么轻易地把事情泄露出去?你原本升天做神仙的事也可能成功,现在不行了。”
齐映哀痛地谢罪,出门而去。十天后他又来,老人已把房屋卖给别人,不知去到哪里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