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野宁宁丰臣秀吉的正妻

本 名:宁宁

别 称:於祢、祢祢、北政所、高台院

法名:高台院湖月尼

所处时代:日本战国至安土桃山时代

民族族群:大和族

出生地:尾张朝日村

出生时间:公元1547年

去世时间:公元1624年10月17日

主要成就:协助丰臣秀吉

配 偶:丰臣秀吉

战国时丰臣家武断派精神领袖——“战国三夫人”浅野宁宁

宁宁(1547年-1624年10月17日),是丰臣秀吉的正妻,也叫“於祢”或“祢祢”,宁宁一直被视为丰臣家武断派精神领袖,虽终身未育,但却一直作为母亲照顾着丰臣秀吉培养的年轻武士们,支持着秀吉的霸业。秀吉成为关白后,被称为“北政所”。过世后,就葬在京都的高台寺,法名高台院湖月尼。宁宁与织田信长正妻斋藤归蝶以及前田利家之妻阿松并称“战国三夫人”。

人物生平

  初嫁秀吉

宁宁生于1549年,在尾张朝日村出生,生父是播磨出身的织田家武士杉原定利,生母杉原朝日,是杉原家利之次女。在幼年,宁宁和妹妹被送到姨母七曲殿处抚养,即浅野长胜家。浅野家是织田信长的步卒头目,当时丰臣秀吉也是个小步卒身分,双方同样住在尾张清州城邑。

浅野长胜很中意秀吉,在宁宁十四岁那年,让宁宁嫁给二十五岁的秀吉。基于这缘份,令长胜的子孙于日后成为安艺广岛四十二万石大名家门,可见长胜当时并没看错人。日本史上的著名事件「忠臣藏」主角赤穗浅野家,正是长胜的后嗣之一。

婚礼于永禄四年(1561年)八月举行,过程非常简素,只是在浅野家茅草屋内的泥地铺上木板和草席,两人对饮交杯酒而已,证婚人是秀吉的同事前田利家、阿松夫妻。利家虽然比秀吉小一岁,但这时跟阿松已是婚后第四年,所以就婚姻历来说,算是秀吉的前辈。当时的秀吉只是足轻,而且出生微寒,宁宁与他的生活十分贫苦,以至于时常需要向隔壁的松夫人借东西。

居住在长滨时候的宁宁,一直在帮多次远征的秀吉处理家中政务,运用自己善于识人的长处推荐给秀吉很多人才,并且极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就是二个例子,所以在她荣尊北政所的时候,身边围绕着一批说是忠于秀吉毋宁说是忠于宁宁的将领,但是基于个人感情的原因,她所重视的武将大都为尾张出生。

永禄四年(1561年),正是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之战”击败今川义元的第二年,也就是织田信长自一名默默无闻的地方豪族跃升为受人瞩目的战国大名那个时期。之后,秀吉受到信长青睐,腾捷飞升。婚后十三年,秀吉三十八岁,宁宁二十七岁那时,秀吉已成为近江琵琶湖长滨城(滋贺县)十二万石大名城主身分了。在织田信长所有家臣中,秀吉是继明智光秀之后第二个成为城主身分的人。

成为城主身分的秀吉,由于宁宁迟迟无法生孩子,便开始惹草沾花,弄小纳妾。身为正室的宁宁当然很不高兴,她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女子,何况她跟秀吉在当时算是非常罕见的自由恋爱夫妻。

战国乱世中不会让有才能的人沉寂下去,元龟四年(1572年)秀吉因为建成墨俣一夜城及攻打浅井长政和朝仓义景有功被赐与近江今滨城。天正二年(1574年),秀吉把身在岐阜的宁宁接到在琵琶湖畔的长滨建造的城堡居住。

天正四年(1576年),信长的安土城竣工,宁宁准备了贺礼前往安土城向信长道贺。这时,宁宁可能向信长抱怨了丈夫的种种风流行为,结果,信长于日后写了一封致谢信给宁宁,信中特别提到:“致弥弥:你送来的礼品实在太丰盛了,要回礼也回不了,所以这次就不回礼了,算我欠你的。许久不见,在我印象中本就是十分的美丽的你,已经是二十分的美人了,像你这样才貌兼备的美女,藤吉郎还一再抱怨有所不足,实在是胡言乱语。你们家那只秃头老鼠(秀吉)是再怎么找也不可能找到第二个如你一般的妻室了。所以,你尽可大放宽心,开开朗朗的做你的正室(当然要有偏房才称得上是正室),要有主妇的风范,不要被人讥讽你善妒。照顾老公是妻子的任务,你可要有大家风范地尽到责任。你可以把这封信拿给秀吉看……信长”

这封信给了弥弥很大的支持,以后经常用这封信来向秀吉炫耀,但她也不得不在实质上做出让步。这封信不是后人小说家或说书人创作的架空资料,而是货真价实的史料,由此可见,织田信长不但是位一飞冲天的伟人,也是位尊重女性地位的男人。不过,带着贺礼去向信长道贺新城竣工的宁宁,看来也不是个普通妻子,竟然敢在庆喜筵席上向董事长(信长)诉说丈夫(总经理)包了几个二奶之事,而且那个好色的丈夫并非一般的薪水阶级小员工,而是辅助信长统一天下。自此以后,尽管秀吉依旧到处猎艳,宁宁却不再跟侧室争风吃醋,一切充耳不闻。

关白之妻

婚后二十一年,信长过世,秀吉成为信长的后继者。第三年七月,也就是宁宁三十八岁那年,秀吉操纵朝廷由武家升任为摄政关白,而宁宁也被尊称为“北政所”。“北政所”本来是历代摄政关白第一夫人的尊称,自从宁宁登上这个宝座以来,日本史上的“北政所”便成为宁宁的专用名词。

宁宁四十一岁那年,朝廷又封她为从一品官位,对女性来说,这是可望不可求的最高官位。以宁宁的个性来说,她或许不怎么在乎这种官位,然而在老百姓眼中看来,她的地位已经稳如泰山,不可动摇了。虽然秀吉那时已有数不清的侧室,而且所有侧室都是出身高贵的大家闺秀,只有宁宁出身贫贱,却没人会否定她的第一夫人的存在价值。

而秀吉虽然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茶茶”,但也不会因为如此便忽视宁宁,反而处处把这位糟糠之妻捧上天。例如茶茶生下丰臣秀赖后,秀吉让儿子称呼生母茶茶为“母亲大人”,称呼宁宁时则是“大母亲大人”,而且在写给宁宁的信中,也明确说明“在我喜欢的女人中,茶茶是次于你的女人”。秀吉的意思是说,他再怎么宠爱茶茶,茶茶的地位也永远敌不过宁宁。又例如1590年攻打小田原城时,秀吉召唤了茶茶到阵地歌舞作乐,那时也是拜托宁宁下令让茶茶赴战场。

虽然夫妻俩同样出身贫贱,但秀吉对自己的出身家门怀着不能自拔的自卑感,晚年让书记撰写自传《关白任官记》时,故意在文章内表明自己的母亲是中纳言公卿的女儿,在朝廷内侍奉天皇时怀了孕,生下的正是自己。秀吉的意思是,他其实是天皇的私生子(当然完全是一派胡言)。宁宁却完全不隐瞒自己的出身家门,在侍女面前跟秀吉聊天或吵架时,都用尾张方言,有某侍女留下记录说,因为双方都用方言,所以没有人听得懂关白夫妻俩到底在吵些什么。

一五九八年三月十五日,秀吉在京都醍醐寺举办了生前最后一场大规模的赏花宴会,正室和侧室当然也各自乘著豪华轿子参加宴会。这时的轿子入场顺序也在事前便订好了:

第一顶:北政所(宁宁)。

第二顶:西丸夫人(茶茶)。

第三顶:松丸夫人(京极龙子)。

第四顶:三丸夫人(织田信长的女儿)。

第五顶:加贺夫人(加贺大纳言前田利家的女儿)。

第六顶:大纳言殿夫人(前田利家的妻子阿松)。

除了前田利家的妻子阿松是例外,其他都是秀吉宠爱的正室及侧室,而各位夫人的轿子入场顺序也正表明了秀吉对各位夫人的宠爱程度。宴会途中,发生了“抢酒杯事件”。简单说来,便是秀吉喝下第一杯喜酒后,将酒杯传给宁宁,宁宁喝毕后,打算传酒杯给下一位夫人时,结果茶茶和松丸两人竟吵起架来,争著要喝第三杯。不用我明讲,大家也知道吧,茶茶和松丸表面上虽然只是抢酒杯而已,其实暗地是在抢侧室夫人地位。最后还是宁宁聪明,临机应变,发挥了第一夫人的魄力,将酒杯传给前田利家的正室阿松,不但当场解决了侧室争宠问题,也向众侧室以及陪臣显示了第一夫人的威严。

赏花宴会两个月后,秀吉一病不起,该年八月十八日撒手尘寰,享寿六十二。而跟秀吉当了三十七年夫妻的宁宁,此时也已经五十二岁了。

秀吉死后,宁宁跟茶茶开始敌对起来。说是敌对,其实并不正确,对宁宁来说,茶茶的年龄相当于自己的女儿,何况秀吉在生前把正室和侧室的地位分得一清二楚,茶茶从未也不敢轻视宁宁的存在。祸根是家臣。

以现代用词来形容的话,丰臣秀吉算是暴发户,身边没有代代相传的死忠家臣,因此秀吉过世后,丰臣家臣集团便分裂为二。一是尾张派的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人,这些老功臣是自秀吉还未登上龙门之前,便随同秀吉在战场出生入死一直守护秀吉的武官派;另一则是秀吉成为近江长滨大名之后才登用的近江派,这边是擅长经营领地的石田三成、大野治长等文官派。

  秀吉逝后

随著秀吉的地位愈高,武官派也愈被冷落一旁。秀吉过世后第二年,茶茶和秀赖搬进大阪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大饼继承人,而扶助秀吉成为天下人的糟糠之妻宁宁,则落发为尼迁居至京都三本木。在外人看来,等于茶茶凭藉儿子秀赖赶走了宁宁,而武官派追随宁宁,文官派则追随茶茶,如此一来,彼此间不发生冲突才怪。

躲在一旁当黄雀偷笑的人正是德川家康。家康以秀赖的监护人为由,住进大阪城西丸,表面上看似在辅助茶茶,暗地里却孜孜向宁宁的武官派伸出援手。之后便是“关之原合战”,石田三成派组成西军向家康率领的东军挑战。按理说,宁宁这边的武官派应该站在西军那方,然而,他们却加入了东军,福岛正则甚至主动成为东军先锋队。

“关之原合战”只打了半天便决定天下的关键球,正是本来归属西军的小早川秀秋。若非小早川临时倒戈,从背后袭击西军,家康的东军也不可能轻而易举便夺得天下大饼。这个小早川秀秋正是宁宁的外甥,秀吉曾收他为养子,或许当时打算让他继承自己的地位,没想到秀吉最后又转念把关白地位让给自己的外甥丰臣秀次。而茶茶正是在这时期生下了秀赖。

既然有了亲生儿子秀赖,那么,对秀吉来说,不管是宁宁的外甥小早川或自己的外甥秀次,二者都是绊脚石。因此秀吉先把秀秋送进小早川隆景(鸟取县、岛根县、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之五县霸主毛利元就的三男)家当养子,其次再以谋反之由让外甥秀次切腹,并杀死所有相关亲人。总之,倘若当初是秀秋继承了关白地位,后果大概也跟秀次一样。

本来是丰臣秀吉家臣的武官派和小早川为何会归附家康这方的东军呢?不用说,幕后指使人当然是宁宁。“关之原合战”之后,丰臣家自二百万石的天下人沦落为六十万石的大名。换句话说,是宁宁扶助丰臣秀吉成为天下人,但最后也是宁宁让丰臣家走上没落之途。 宁宁是个聪明的女性,她明白茶茶与秀赖母子必定敌不过家康,因此曾受家康之托当使者,进大阪城劝导茶茶母子以臣下之礼归附德川幕府。假若茶茶母子当时首肯,丰臣家便极有可能以大名身分一直维持家门直至幕末时代。然而,傲骨的茶茶最终还是决定与儿子焚于大阪城内。家康虽然灭了丰臣氏,但是宁宁却以善终而退,她晚年落发出家,据说还经常受到家康的照顾。

丰臣秀吉背后的军师——明镜淡泊的“第一夫人”浅野宁宁

丰臣秀吉在日本历史上是个特殊的存在。丰臣秀吉的发迹史,可以说是一个底层平民逆袭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辅助他平步青云,直上九霄的,正是他的糟糠之妻浅野宁宁。

天正十五年(1587年)9月12日,刚刚升为从二品的浅野宁宁(又名丰臣吉子),在丰臣秀吉的安排下,带着婆婆大政所从大坂出发,迁往京城的聚乐第。这是一次规模浩大的迁居行动,仪仗中有100具车马,200乘轿子,500多侍女,以及堆成山的行李箱笼;不仅车马坐轿和各种用具极尽奢华瑰丽,连保驾护航的大夫和武士,都穿着统一的火红色衣服,极其招摇地向全天下炫富。这一行为相当于向世人宣布丰臣家是普天下最权威的家族,而丰臣秀吉的妻子浅野宁宁,在这盛大仪仗之中,也成了这个国家最高贵的女性的象征。

这是在《丰臣家的人们》中,司马辽太郎对宁宁出行的描述,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作为北政所的宁宁,出行的排场必然不会太小。而这一切,是20多年前,作为一个尾张乡下女子的宁宁,做梦也难以想象的。

《丰臣家的人们》

1561年8月,时年14岁的宁宁嫁给了25岁的藤吉郎—后来定鼎天下的丰臣秀吉,此时还只是织田信长手下的一个足轻(最低等步兵),既没有显赫的身世,又没有一官半职,自然也没有土地和钱财。然而,宁宁的父亲,织田信长手下的足轻头目浅野长胜,却极其看好他。浅野长胜认为藤吉郎为人光明磊落、头脑灵活、积极向上、勇敢果断,很受织田信长重视,即使目前只是小兵,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丰臣秀吉甚至连娶亲的新房都没有,他少年时离家出走,与家人多年不通音信,连他的婚礼都没有亲人参加,只有临近的好友前田利家和其妻阿松,前来贺喜。宁宁没有计较这一切,就在自家的草屋中,铺了木板,垫上草席,嫁给了这个农民出身的小兵。

这时,织田信长刚刚取得了桶狭间的胜利,处在扩张阶段,他急需各种人才,并不断提拔自己重用的人。丰臣秀吉在婚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姓氏“木下”,称为“木下藤吉郎”,作为一个小头目,他也急需物色自己的亲随。虽然混迹江湖多年,交游甚广,但那些江湖人士大多是无法作为亲随,进而培养成能带兵打仗的将领的,因此他能依靠的只有亲族。丰臣秀吉家中本就人丁不旺,母亲改嫁后,他和继父关系不好,很难借助继父背后的亲族力量;弟弟小一郎又是此时家中唯一的男孩,很难争取到。此时手下无可用之人,对丰臣秀吉来说是最大难题。

而他新娶的夫人—宁宁此时为他解了燃眉之急。宁宁住在尾张多年,连年的战争导致此地几乎全民皆兵。宁宁生父原是织田家武士杉原定利,幼年时,宁宁和妹妹被送到姨母家,其养父浅野长胜也是织田手下的步卒头目。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她拥有丰富的人脉,也让她能够为丰臣秀吉物色足够的人手。

农民出身的丰臣秀吉,看中的不仅仅是宁宁的美貌,他更希望借助浅野家的武士身份提升自己的地位,摆脱农民身份,但让他更惊喜的是宁宁还为他招来了人才。

1570年,加藤虎之助,这就是后来的加藤清正,时年9岁,便随着母亲伊都来到了丰臣家,伊都是丰臣秀吉母亲的同族姐妹。这时的丰臣秀吉早已成为了织田信长的左膀右臂,跟随信长出兵越前。得到织田信长的认可,由木下藤吉郎改名“羽柴秀吉”,各取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名字中的一字。丰臣秀吉常年在外征战,家政事务全权交给爱妻宁宁,宁宁肩负起了经营家业以及沟通亲族的重任。加藤清正是由宁宁一手养大的,他是丰臣秀吉手下最有名望的大将,能征惯战,为丰臣政权立下赫赫战功,是著名的贱岳七本枪之一。

加藤清正画像

加藤清正确实是可塑之才,在少年时开始追随丰臣秀吉,作为丰臣秀吉的小姓(侍童),南征北战。他师承兵法家冢原小传次,在刻苦学习和实践中,终成为武艺高超又略通兵法的将领,将一柄片镰枪使得出神入化。此后,丰臣秀吉又让他到蜂须贺正胜和杉原家次处去见习,再接再厉,最终成为丰臣秀吉阵中的主力大将。

如果说丰臣秀吉是从才能上使加藤清正脱颖而出,宁宁则是从感情上使加藤清正从骨子里对丰臣家有了归依感。她恰如母亲一样的关怀,使原本没有谱代家臣、势单力孤的丰臣秀吉从零开始,有了一批誓死效命于他的武将。宁宁的性格豪迈正直,这也影响了这些在她庇佑下成长的年轻将领们。很多年以后,加藤清正作为熊本藩主,建成了“第一坚城”熊本城,以坚不可摧的意志和战无不胜的战绩,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被誉为“清正公”,声望很高,并在当地形成了一种“清正信仰”。

加藤清正的熊本城

福岛正则也是丰臣秀吉在长滨时收入家中的,同样如同儿子一样被宁宁养大。他是丰臣秀吉叔母的儿子,小名市松,相当于丰臣秀吉的表兄弟,但因来丰臣秀吉家中时年纪幼小,也由宁宁照管。福岛正则比加藤清正有着更加细腻的心思,最初作为丰臣秀吉的小姓和勤务兵,在征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终在贱岳合战中崭露头角,一跃成为贱岳七本枪之首。尽管历史上对这位战功卓著却又弃义背主的大将褒贬不一,但他在内心始终是倾向丰臣家的,他将宁宁视为主母,将丰臣家当成自己家。

福岛正则画像

在长滨城开始就跟着丰臣秀吉的年轻士兵还有很多,其中还有13岁时作为质子来到长滨的加藤嘉明,他也是贱岳七本枪之一,并且也得到过宁宁的照拂;浅井家臣胁坂安明的儿子胁坂安治,也是贱岳七本枪之一,自然也是丰臣秀吉侍童中的一个。这些未来的将领们,此时在长滨,都得到了宁宁的养育与教导。宁宁仿佛开了一个寺子屋,这些年幼的孩子,是丰臣家未来定鼎天下的得力干将。

此外,还有黑田官兵卫的嫡子黑田长政,德川家康的儿子结成秀康等,都作为质子被养在丰臣家,由宁宁照管,也与宁宁有着深厚的感情。

宁宁的义弟浅野长胜,在本能寺之变后,也开始跟随丰臣秀吉。此人作战勇猛,是丰臣秀吉的得力助手,他虽然军事才能不如新秀们出类拔萃,但处理内政的能力却是一流的;浅野长胜的儿子浅野幸长,也因为宁宁的缘故,得到了丰臣秀吉的信任,继而因为战功卓著,得到了丰臣秀吉的重用。

宁宁在桶狭间之战后成为丰臣秀吉的妻子,再到丰臣秀吉经历的每一次战役,每一次建城,每一次晋升,她所养育,推荐的将领们,为丰臣秀吉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此时宁宁相当于丰臣家的军师,是决定丰臣家命运的主宰之一。后期作为丰臣家继承人的小早川秀秋,也是宁宁带大的,他曾经为丰臣家打拼天下,并一度成为决定天下局势的关键人物。

由于丰臣秀吉常年远征,在长滨城的宁宁,实际上担任了代理城主,除了管理日常政务,为远征军提供充足的后勤供应,还接纳着一切来投奔丰臣秀吉的亲眷子弟,并抚养庇护着他们。本能寺之变时,丰臣秀吉匆忙赶去争夺天下权柄,长滨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况,而宁宁作为女子,在此刻却显示出了武士家风,在最艰难的时候守护住了家门,使长滨城的年轻一代没有遭到灭顶之灾,保存了丰臣秀吉夺取天下,继而成为天下人的火种。

如果将丰臣家比作一棵大树,丰臣秀吉是埋下种子的人,那么宁宁就是每天为树浇水施肥,为它修剪枝叶,除虫去病,照拂这棵大树茁壮成长的人。在丰臣秀吉以武力平定天下的征程中,独具慧眼的宁宁与其他的侧室夫人均不同,更确切地说,宁宁是他政治军事生涯中的坚强后盾,也是奠定丰臣家基业的之一。

本文摘自《日本·军鉴007:关原之战-争霸天下》

平民出生官拜一品 丰臣秀吉的一生

丰臣秀吉(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 Toyotomi Hideyoshi。天文6年2月6日- 庆长3年8月18日,即1537年3月17日- 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封建领主,继室町幕府之后,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

原姓木下,之后将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将改姓羽柴。农民家庭出身,本是一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长死后在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他是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被称为“太阁”。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后期逐渐变得昏庸多疑,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后病逝。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治国有方,多年战乱的日本一时间国泰民安。他见日本已经安定,遂萌发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他决心到比日本更广大的空间施展一番。首先要征服朝鲜,再来征服中国,后再征服印度,建立一个包括日本中国、印度、朝鲜在内的亚洲大帝国。

1592年,秀吉出兵率兵20万征伐朝鲜,兵员以西日本诸大名为主。此战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因当时年号之故),朝鲜称“壬辰卫国战争”(因1592年为壬辰年之故),中国称“万历朝鲜战争”(因当时年号之故)。

1598年9月18日,丰臣秀吉逝世于伏见城,享年62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