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三世联合王国国王

中文名称:乔治·威廉·弗雷德里克

外文名称:George William Frederick

别名:George III(乔治三世)

国籍:英国

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

出生地:伦敦

出生日期:1738年

逝世日期:1820年

职业:英国国王

信仰:英国国教

主要成就:组织欧洲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一世、七年战争中击败法国、夺取加拿大、工业革命、铁路火车的应用、平定爱尔兰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一生,乔治三世的生平简介

乔治三世(英语: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全名乔治·威廉·弗雷德里克(George William Frederick),1760年10月25日登基为大不列颠国王及爱尔兰国王,至1801年1月1日后因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组成联合王国而成为联合王国国王,直到1820年驾崩为止。乔治三世同时为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因此在1814年10月12日成为汉诺威国王以前,也是神圣罗马帝国汉诺威的选帝侯。

乔治三世晚年的管治倍受精神问题困扰,其精神病最初仅反复出现,但后来却演变成永久性的精神失常。太子威尔士亲王乔治以摄政王身份代为统治。乔治三世在1820年驾崩后,威尔士亲王继位,是为乔治四世。历史学界对乔治三世的生平研究往往犹如"万花筒般观点多变",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到历来传记作者的个人偏见所局限,以及受有限的历史史料所影响的。

乔治亲王在1738年生于伦敦诺福克府,父母分别是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王子与萨克森-哥达的奥古斯塔,而乔治亲王也是乔治二世的孙子。由于小乔治的父亲弗雷德里克和祖父乔治二世的关系相当紧张,小乔治是在圣詹姆斯广场边的一所住房里诞生的,因为国王把他的父母从王宫中驱逐出去了。由于乔治亲王比原定的预产期早两个月出生,因此他最初被认为不能活得长久,并在出生同一天获圣詹姆斯的教区牧师进行施洗。在公历1738年7月4日,牛津主教托马斯·塞克复在诺福克府为他进行公开施洗。他的教父母为瑞典国王(由巴尔的摩勋爵任代理人)、萨克森-哥达公爵(由卡那封勋爵任代理人)、以及他的祖姑母普鲁士王后(由已故第四代汉弥尔顿公爵之女儿夏洛特·埃德温任代理人)。

有别于初出生时的悲观估计,乔治没有早夭,童年的他反而拥有健康的体魄。然而,直到1751年,威尔士亲王因一次肺部受伤而突然身故,12岁乔治亲王遂成为了王位的法定继承人,并从亡父继承了其中一个头衔,是为爱丁堡公爵。乔治二世自此也开始多关注孙子的情况,在乔治亲王成为王位继承人的三个星期后,乔治二世就册封了他为威尔士亲王。

乔治在学校时功课较差,他显得比他的真实年龄要小。然而,从很小时候起,他就懂得自己是帝王的后代。常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之一是未来的诺思勋爵。诺思的父母对儿子说:"诺思,见到小乔治王子时要向他鞠躬,称呼他陛下。与他玩游戏时,要想法让他赢,千万不要动手打他。儿子,只要你讨他喜欢,天知道,有朝一日,你就可以谋得一个挂名好差事。你的父亲也就可以从男爵升为伯爵了。"

十分奇怪,在这种环境下,小乔治竟具有一种招人喜欢的性格。他被描述成"沉默寡言,谦虚谨慎,动辄害羞"的孩子。对小乔治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他那位占有欲颇强的母亲,以及母亲的好友布特伯爵。小乔治把布特伯爵看成自己生身的父亲,有什么事,总是去征求他的意见。

到1756年春天,适值乔治的十八岁生日将至,乔治二世复赏赐他入住规模宏大的圣詹姆斯宫,不过在母亲及她的知己布特勋爵(后来曾任首相)劝说下,乔治亲王拒绝了国王的赏赐。乔治亲王的母亲(当时已为威尔士太妃)这样做,是因为她对其家翁并不信任,故此着意要年轻的乔治留在自己身边。

1801年和1804年,乔治三世有两次旧病复发。直到超过70岁,国王"精神失常"总共不到6个月。只是到了1810年,那不治的精神病才又降临到他的身上。

乔治三世的晚年极为凄凉,饱受失明和妄想症的折磨。1810年,他最心爱的小女儿阿米莉公主去世。1811年,乔治三世旧病复发。议会通过决议,由威尔士亲王乔治摄政,由王后夏洛特监护他,直到去世。

在1810年,乔治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但事实上,他已经因白内障而近乎失明,同时备受风湿病的困扰,而且也开始病得非常严重。对乔治而言,他晚年的病是因为其最疼爱的幼女阿米莉亚公主于1810年病故而诱发的。据阿米莉亚公主的护士记述,指乔治探望他疼爱的女儿时,"每天都是悲痛与嚎哭的场面……令人沮丧得难以形容"。乔治后来认同有通过《1811年摄政法案》的需要,这使其长子威尔士亲王乔治自1811年起担任摄政王,摄理君职,直到乔治三世在1820年驾崩为止。到1811年年尾,乔治三世已陷入永久性精神失常的状态,他又老又瞎,白胡须很长,穿一身紫色的晨衣,在温莎城堡一套与世隔绝的房间里,蹒跚地踱来踱去。只有胸前佩带的嘉德勋章提醒人们,这个病得不成样子的老人是英国国王。

乔治三世完全失常后,首相斯宾塞·珀西瓦尔在1812年被刺杀身亡,结果由利物浦伯爵接任。利物浦任内见证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而紧随的维也纳会议也使汉诺威的领土得以扩充,并由选帝侯领地升级为王国。

乔治三世是如何去世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历史影响及评价

乔治三世(英语: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全名乔治·威廉·弗雷德里克(George William Frederick),1760年10月25日登基为大不列颠国王及爱尔兰国王,至1801年1月1日后因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组成联合王国而成为联合王国国王,直到1820年驾崩为止。乔治三世同时为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因此在1814年10月12日成为汉诺威国王以前,也是神圣罗马帝国汉诺威的选帝侯。

乔治三世晚年的管治倍受精神问题困扰,其精神病最初仅反复出现,但后来却演变成永久性的精神失常。太子威尔士亲王乔治以摄政王身份代为统治。乔治三世在1820年驾崩后,威尔士亲王继位,是为乔治四世。历史学界对乔治三世的生平研究往往犹如"万花筒般观点多变",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到历来传记作者的个人偏见所局限,以及受有限的历史史料所影响的。

1801年和1804年,乔治三世有两次旧病复发。直到超过70岁,国王"精神失常"总共不到6个月。只是到了1810年,那不治的精神病才又降临到他的身上。

乔治三世的晚年极为凄凉,饱受失明和妄想症的折磨。1810年,他最心爱的小女儿阿米莉公主去世。1811年,乔治三世旧病复发。议会通过决议,由威尔士亲王乔治摄政,由王后夏洛特监护他,直到去世。

在1810年,乔治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但事实上,他已经因白内障而近乎失明,同时备受风湿病的困扰,而且也开始病得非常严重。对乔治而言,他晚年的病是因为其最疼爱的幼女阿米莉亚公主于1810年病故而诱发的。据阿米莉亚公主的护士记述,指乔治探望他疼爱的女儿时,"每天都是悲痛与嚎哭的场面……令人沮丧得难以形容"。乔治后来认同有通过《1811年摄政法案》的需要,这使其长子威尔士亲王乔治自1811年起担任摄政王,摄理君职,直到乔治三世在1820年驾崩为止。到1811年年尾,乔治三世已陷入永久性精神失常的状态,他又老又瞎,白胡须很长,穿一身紫色的晨衣,在温莎城堡一套与世隔绝的房间里,蹒跚地踱来踱去。只有胸前佩带的嘉德勋章提醒人们,这个病得不成样子的老人是英国国王。

乔治三世完全失常后,首相斯宾塞·珀西瓦尔在1812年被刺杀身亡,结果由利物浦伯爵接任。利物浦任内见证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而紧随的维也纳会议也使汉诺威的领土得以扩充,并由选帝侯领地升级为王国。

与此同时,乔治的健康却不断恶化,一方面陷入完全失明,另方面失聪的情况也愈益明显。乔治从不知道自己在1814年被宣告成为汉诺威国王,也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已在1818年过世。在1819年圣诞节前后,他甚至曾持续地自言自语达58小时,在去世前的数星期也丧失了步行的能力。最后在1820年1月29日,乔治三世驾崩于温莎堡,终年81岁。他老来像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那样仍然受人尊敬。人们知道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好国王。关于君主制为什么在法国失败而在英国幸存下来,人们写了不少书加以解释。历史学家应该考虑:国王乔治三世为人正直可能与这很有关系。

临终时,他最喜爱的儿子约克公爵弗雷德里克与他在一起。在乔治三世驾崩前六日,他的第四子肯特公爵爱德华王子亦因病去世。乔治三世的遗体被安葬于温莎城堡圣乔治礼拜堂内。乔治三世身后,王位先后由他的两名儿子,即乔治四世及威廉四世继承。由于两人身后都没有在世的合法子女,所以王位由他们的侄女维多利亚女王继承。维多利亚是肯特公爵唯一的合法子女,遂成为汉诺威王朝最后一位君主。

乔治三世终年81岁又239天,在位59年又96天,这两个纪录超越了在他以前的历任英格兰或不列颠君主。这个纪录却已经被他的孙女维多利亚和如今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超越。而比较乔治三世之前三任君主,即安妮女王、乔治一世及乔治二世而言,他们三人加起来的在位时间也要比乔治三世一人短。

纪念乔治三世及其子乔治四世,不少前英国殖民地的城镇都被命名为乔治镇。在英国不少地方也竖立了乔治三世的雕像,当中以伦敦森麻实府外庭院,以及位于多塞特韦茅斯的雕像最有名。此外,纽约市亦曾竖立过一个乔治三世的镀金骑马雕像,但雕像后于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期间被倒毁。

乔治三世曾被讽刺作家戏称为"农夫乔治",以嘲笑他喜爱处理单调平凡的琐事多于政治。但久而久之,这个称号渐被用来形容他朴实无华与节俭的性格,融为了大众的一分子,使他与其浮夸的长子构成明显对比。乔治三世本人十分喜爱农业,在他的鼓励下,使英国农业革命在其治下步入高潮,也令乡间人口史无前例地上升,为日后紧接着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乔治三世在位时的举措有哪些?乔治三世的历史事迹

在1759年,当小乔治知道自己不久即将成为国王时,他和里奇蒙公爵之女儿莎拉·伦诺克斯发展出亲密关系,她是前朝的国王查理二世的后裔。小乔治写信给布特伯爵说:"我想,有朝一日,您会同意我将她立为王后。"而布特伯爵却劝小乔治放弃与自己臣民结婚的想法,而到德国的公主们中物色合格的人选。乔治自己曾写到:"我自己是为一个伟大国家的快乐与苦难而生……因此我常要违背感情做事",话虽如此,乔治二世曾授意要乔治迎娶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的索菲娅·卡罗琳公主,可是有关婚事却受到乔治及其母亲的强烈反对而告吹。

翌年,乔治二世在10月25日突然驾崩,乔治遂继承祖父的王位,是为乔治三世。同时间,为乔治觅得合适的妻子亦变成一件愈益迫切的首要任务。在1761年9月8日,新君在圣詹姆斯宫内的皇家礼拜堂迎娶了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的索菲亚·夏洛特女公爵为妻,夫妇两人在婚礼上才平生第一次见面,两星期后,两人就一同在1761年9月22日于西敏寺加冕。值得留意的是,乔治从没有情妇(这和他的前两任汉诺威裔君主和他的儿子有很大分别),而夫妇两人也享受了真正快乐的婚姻生活。乔治与妻子共育有十五名子女,当中包括九名儿子及六名女儿。在1762年,乔治三世购入白金汉府(今白金汉宫)作为家庭成员静养之用。

小乔治在祖父去世后立即登基。这位22岁的乔治三世好像有很多长处。乔治二世的首相沃波尔说他"身材魁梧,气宇轩昂,红光满面,笑容可掬"。乔治三世还继承了家族那种两眼凸出、肤色白皙的生理特征。相貌很是英俊。

由于欧洲各王室之间通婚频繁,本朝开国之君乔治一世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二世的外孙女索菲亚,所以乔治三世的祖父和父亲都有较重的德国口音。而乔治三世却是在英国出生并接受教育的。他完全与英国人息息相通,从未去过祖籍德国汉诺威,他是安妮女王去世以来,首位能说一口纯正英语的君主。憎恨和畏惧外国人的英国人,是很在乎这些事情的。

乔治三世的书读得并不好,但他却不辞辛苦,竭尽一切努力去完成国王的职责。很少有像他那样自觉到对上帝、对臣民应尽职责的君主。国王是个笃信宗教的年轻人,不像乔治二世半心半意做样子,他的宗教信仰是非常虔诚的。乔治三世一辈子每做一次祈祷总要花去大量的时间。

 美国独立战争因大不列颠常规军队与殖民地民兵在1775年4月于新英格兰发生武装冲突而爆发。经过一年的战斗,大不列颠在北美的殖民地在1776年7月宣布从大不列颠国王独立,并建立"美利坚合众国"。而殖民地的独立宣言也对大不列颠国王、立法机关及全体国民提出多项控诉,当中包括指责乔治"抛弃此地之政务……掠夺我海域,践踏沿岸,焚烧城镇,残民以逞"等等,这些评价传到乔治后,皆使他感到愤慨不平。在战事中,大不列颠军队曾在1776年成功攻陷纽约市,但后来英方陆军中将约翰·伯戈因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率兵投降,却很大程度导致英方从加拿大反攻的大计以失败告终。到1778年,法国(大不列颠的主要竞争对手)与新生的美国签订一份友好条约,使英方形势更为严峻,此时诺斯勋爵提出由查塔姆勋爵接任首相,但被乔治三世加以拒绝,并提出反建议要查塔姆勋爵入阁供职,与诺斯勋爵合作。查塔姆最终拒绝合作,不久以后在同年逝世,其时大不列颠与法国正处于战争状态,到1779年更与西班牙宣战。

对乔治三世而言,任命小皮特为首相是一个胜利,因为这证明他可以透过自己对公众舆论与民意的诠释来选择首相,无须依从下院的多数派来选定首相人选。而皮特在任首相期间,乔治支持他不少的政治目标,更史无前例地册封不少新贵族,好让他在上院能够取得足够的支持。小皮特在任首相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乔治三世在英伦的声望甚高,公众普遍支持他认可的太平洋探险,这使得大不列颠在1788年于澳大利亚建立新南威尔斯殖民地;到1793年,乔治三世遣往中国的特使马嘎尔尼勋爵和副使斯当东爵士带领使团到达北京,并谒见了清朝的乾隆帝,他们还参加了在承德避暑山庄举办的乾隆帝八十大寿庆典。另一方面,乔治又乐于动用自己的私人资金,大力资助皇家艺术学院等学术机构,而英伦的科学及工业也在当时得到很大的发展。

18世纪80年代,是乔治三世在位期间的最好岁月。在小皮特首相的领导下,英国很快恢复了繁荣和自信。乔治三世处在风华正茂的中年,由于膳食简朴和锻炼身体,显得十分英武、年轻。除1765年害了一场病外,国王的健康状况始终良好。

历史上的今天1月29日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逝世

  1820年01月29日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逝世

  在195年前的今天,1820年1月29日 (农历腊月十四),英国国王乔治三世逝世。乔治三世 (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是英国及爱尔兰的国王,汉诺威选帝侯(后为国王),英国汉诺威王朝的第三任君主。乔治二世的孙子,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终年81岁。

  1751年,其父路易斯去世后继位为威尔士亲王,其母威尔士王太妃奥古斯塔开始将他当作国王来培养。1760年,其祖父乔治二世驾崩后,加冕为英国国王、汉诺威选侯,称乔治三世。他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国王之一。在他当政期间,经过与大革命后的法国和拿破仑的战争,使英国跃居首屈一指的世界强国。1783年,英军在北美不断战败,被迫与美国签定《巴黎和约》,承认美国独立,乔治三世的威望随之降到最低点,以致其曾想逊位。1788年,英国在澳洲建立新南威尔斯殖民地。乔治三世的晚年极为凄凉,饱受失明和妄想症的折磨。1810年,他最心爱的小女儿阿米莉公主去世。1811年,乔治三世旧病复发。议会通过决议,由威尔世亲王乔治摄政,由王后夏洛特监护他,直到1820年1月29日去世。

  1886年01月29日 世界上公认第一辆汽车诞生

  在129年前的今天,1886年1月29日 (农历腊月廿五),世界上公认第一辆汽车诞生。

  1886年1月29日,两位德国人朱卡尔·木茨和戈特利布·戴姆乐获得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随后这一天就被人们称为汽车诞生日。

  卡尔·奔驰就是现今德国大名鼎鼎的“奔驰”汽车公司的第一代祖宗,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1878年他34岁时,首次研制成功了一台二冲程煤气发动机。1883年开始创建“奔驰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年10月,奔驰设计制造了一辆装汽油机的三轮汽车。奔驰最早制造的这辆车,由于性能不过关,经常熄火抛锚。但奔驰并没有因此而丧气。1886年1月29日,奔驰取得了专利权。此后这辆车终于以全新的面貌行驶在曼海姆城的大街上。因此德国人把1886年称作汽车的诞生年。奔驰的这辆三轮汽车,现珍藏在德国慕尼黑科技博物馆,保存完损无缺,还可以发动,旁边悬挂着"这是世界第一辆汽车"的说明牌。这辆汽车1994年曾以1亿马克的高价保险运到北京“国际家庭轿车研讨及展示会”上展览。 另一位工程师名叫戈特利布.戴姆勒,是世界第一辆四轮汽车的创始者,被人们称作“世界汽车之父”。

  1882年,戴姆勒辞去奥托公司职务,与朋友们共同创建汽车制造厂。1883年,他发明成功了世界第一台高压缩比的内燃发动机,成为现代汽车发动机的鼻祖。1885年,戴姆勒把它的单缸发动机装到自行车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接着,在迈巴赫的协助下,在一辆四轮马车上装上自己的发动机,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四轮汽油汽车。1890年,他创建戴姆勒发动机公司,1926年同奔驰汽车公司合并,成立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

  1920年01月29日 天津“廿九”惨案

  在95年前的今天,1920年1月29日 (农历腊月初九),天津“廿九”惨案。

  1920年1月29日,天津直隶当局镇压爱国人士,“廿九”惨案发生。

  “五四”运动后,抵制日货风潮日起,引起了经营日本商场老板的不满,有些店东勾结日本人殴打学生,致使2人受伤。对此,学生及各界提出强烈抗议。24日,天津当局又逮捕检查日货的学生和各界联合会代表10余人,同时查封了学生联合会和各界联合会。29日,天津学生5000余人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到省公署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代表,为学生联合会和各界联合会等启封。请愿学生再次遭到军警镇压,有50余人受伤。周恩来、郭隆真、张若名等代表均被逮捕。2月1日,各校学生开始罢课。2日,全国各界联合会等纷纷通电,要求释放被捕。反动当局迫于全国的压力,才在7月17日把被捕的周恩来等各界代表释放出来。他们出狱那天,天津各界代表组织欢迎,周恩来向大家报告了狱中情形。

  1945年01月29日 美军在菲律宾巴丹半岛登陆

  在70年前的今天,1945年1月29日 (农历腊月十六),美军在菲律宾巴丹半岛登陆。

  吕宋岛上沿路停着美军两栖坦克纵队

  1935年01月29日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

  在80年前的今天,1935年1月29日 (农历腊月廿五),中央红军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著名战役。战役从1935年1月29日一渡赤水开始,到5月上旬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入遵义地区的时候,已由出发时8万多人减到3万多人,而且面临的敌情非常严峻。蒋介石调兵遣将,纠集反动武装几十万人,从四面八方向红军合围而来。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危险局面,中央军委决定乘敌人尚未形成合围前,指挥红军由遵义地区向南前进,准备经赤水,从江安、泸州间或宜宾的长江渡江,由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反攻。1月20日,军委下达了《渡江的作战计划》。1月29日,红军分别在土城、元厚场渡过赤水河。蒋介石为了阻止红军北渡长江,急调重兵到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进行围堵,并严密封锁了长江沿岸。红军按原计划渡江已不可能。中央军委当机立断,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命令部队向云南东北部敌人设防空虚的扎西(现威信)集结。蒋介石仍错误判断红军北渡长江,命令敌军穷追不舍。当敌人重兵逼近扎西时,中央军委乘黔北敌人比较空虚,指挥红军挥戈向东,于2月18日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将围堵之敌甩在后面。红军为了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决定在遵义、仁怀地区寻机歼敌。蒋介石误认为“红军徘徊于此地,乃系大方向未定的表现”,命令敌军加速向红军逼近。中央军委立即命令红军乘虚占领仁怀,于3月16日经茅台三渡赤水,进入川南古蔺地区。此时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又调整部署围截。红军将计就计,以一个团伪装主力作出北渡长江的姿态,吸引敌人西追,当敌人重兵奔集川南时,红军主力突然折而向东,于3月21日晚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秘密、迅速,出其不意地四渡赤水,并于31日南渡乌江,将敌人几十万大军甩在乌江以北。5月上旬,红军在皎平渡胜利渡过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