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一世英国汉诺威王室的第一位国王

中文名称:乔治一世

外文名称:George I of Great Britain

国籍:英国

民族:德意志人

出生地:汉诺威

出生日期:1660年5月28日

逝世日期:1727年6月11日

职业:英国国王、汉诺威选帝侯

信仰:基督新教

主要成就:英国汉诺威王室的第一位国王

王室:汉诺威王室

乔治一世是谁?英国国王乔治一世的简介

乔治一世(George I of Great Britain,1660年-1727年),英国国王、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英国汉诺威王室首位国王。

乔治一世是德意志人,母语为德语,再加上他有语言障碍,所以他不会说英语,也不想去学,但他的执政时期是英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对日后英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他所开启的汉诺威王朝到维多利亚时代成为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汉诺威选帝侯乔治·路易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索菲亚的儿子。在1698年,其父逝世后继位为汉诺威选侯。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驾崩无嗣,由于索菲亚是英国斯图亚特王室的直系后裔,乔治根据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继承英国王位,称乔治一世,成为汉诺威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也是一个母语是德文,平时说贵族语言法语,而且不会讲流利的英文的英国国王。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是马尔波罗公爵约翰·丘吉尔和欧根亲王手下的大将,喜穿一身大红军装,在枪林弹雨中带队冲锋。1727年,在汉诺威驾崩。

乔治一世名叫乔治·路德维格,是欧洲大陆神圣罗马帝国的汉诺威国选侯,1660年5月28日出生于汉诺威的奥斯纳布吕克城,其父为欧列斯特·奥古斯都,母为索菲娅。乔治只会说自己的民族语言德语以及法语,却不会讲其母懂得的英语。索菲娅是中欧波希米亚王国 冬王腓特烈五世和伊丽莎白王后的女儿、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乔治还有一个很出名的舅舅鲁珀特亲王。

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在位时的政局如何?乔治一世的人物事迹

乔治一世(George I of Great Britain,1660年-1727年),英国国王、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英国汉诺威王室首位国王。

乔治一世是德意志人,母语为德语,再加上他有语言障碍,所以他不会说英语,也不想去学,但他的执政时期是英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对日后英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他所开启的汉诺威王朝到维多利亚时代成为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把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驱逐出国,议会欢迎其女玛丽二世与女婿威廉三世共同为英王。1701年议会通过了嗣位法,规定英王位由玛丽后嗣继承;如玛丽无后裔,去世后王位由詹姆士二世的另一个女儿安妮继位,如果安妮去世后无任何直系后裔,英王位应传给索菲娅和她信仰新教的后代。1702年威廉去世后,安妮继位为英女王,1714年安妮女王也病逝,且无子嗣,而索菲娅又以 84 岁高龄早已去世,英国王冠就自然落到索菲娅的儿子乔治·路德维格头上。虽然乔治一世说他继承英国王位是顺理成章的事,可至少有50多位信奉天主教的亲戚都曾比他有优先权,安妮女王突然病逝和辉格党人闪电发动政变,斯图亚特家族的老王位觊觎者坚决不肯改变信仰,都使他登上王位成为奇迹之奇迹。

1714年8月,54岁的乔治在一片浓雾弥漫中乘驳船来到伦敦,据说反对他的连一个耗子都没有,这位国王其貌不扬,言谈举止和禀性脾气也都无出众之处。但一开始他就对这里的潮湿天气没有好感。他对人说,我在汉诺威生活的很好,要不是英国王冠比较诱人,我是不会到这里来的。 乔治一世政治经验还算丰富,他1698年就担任了汉诺威选侯,是战士和外交家。他登位后即宣布任人唯贤,但实际上因为托利党人和詹姆斯二世余党勾勾搭搭,使他怀恨在心。他的内阁大多数是辉格党人。即位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他不会讲英语。他的英国大臣们又不会讲德语,君臣之间只好用当时的欧洲外交语言--法语交谈,但是懂得法语的廷臣并不太多,连他的首相罗伯特·沃波尔也不会说法语。于是,君臣之间使用蹩脚的拉丁语来帮忙,双方又经常词不达意,交换意见时造成很大的语言障碍。沃尔波尔高兴地对一位亲信说:"我用蹩脚的拉丁语和可口的混合甜酒控制了乔治。"国王后来干脆不再参加内阁会议,不再去听那些他感到莫名其妙的英语。他要求大臣们给他书面报告,再把这些报告翻译成法语的形式呈递给他,大多数情况下,他不了解需要他签署的那些文件的内容,他只签名,不管事。

正因为他不多干涉国会事务,从而使威廉三世时形成的内阁制度更趋于成熟。英国政府的组织形式从来没有明确写在纸上,而是在运行时不断更改、完善的。乔治本人的兴趣不在英国国内,而在外交事务与汉诺威领地,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汉诺威度过的。

乔治提出将英国和汉诺威分离,因为他预见到,如果两国连在一起的话,那么英国人就会对汉诺威的君主保持戒心,给詹姆斯二世党人留下复辟的借口;其次,汉诺威大臣容易和英国大臣产生冲突。因此在1716年的一份遗嘱里,他把汉诺威留给他活着的第二个孙子。 英国大臣考虑到这样涉及立宪和法律问题,对乔治的这一想法持怀疑态度。乔治把英国黄金大量运回汉诺威,乔治二世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份遗嘱藏匿起来。这个问题被搁置。汉诺威问题一直到维多利亚女王继位才解决。

乔治一世继位当英国国王的13年中,英国国民对他经常离开国家回汉诺威领地疑虑丛生。1727年6月,乔治一世按惯例去汉诺威避暑,行至途中突然中风,6月11日,乔治病死在奥斯纳布吕克城他出生的那个房间里。从生到死,这位不会讲英语的英国国王,始终没有被他的臣民们认同为英国人,甚至他本人也很少意识到自己是他们的同胞、他们的国君。当时英国人感叹地问道:"此乃吾君也,何其声之不似我也?"

英国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和乔治一世的故事

罗伯特·沃波尔和乔治一世分别是英国的第一位首相和当时英国的国王。罗伯特·沃波尔和乔治一世的关系非常的好,罗伯特·沃波尔深得乔治一世的信赖,乔治一世登上王位代表着汉诺威王朝的开始以外,也标志着辉格党主导政坛长达50年的开始。而罗伯特·沃波尔就是一位坚定的辉格党党员。  

  罗伯特·沃波尔画像

英国的安妮女王在1714年驾崩,根据《1701年嗣位法案》,王位应该由居于德意志的安妮女王的远亲乔治一世继承。在这部《嗣位法案》中将那些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安妮女王的亲戚排除在继承名单以外,所以乔治一世的继位资格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因此乔治一世曾认为英国的托利党反对他继位,所以乔治一世不信任托利党,而是非常信赖罗伯特·沃波尔参加的辉格党,因此乔治一世继位之后辉格党开始了其在英国长达50年的执政时期,而作为辉格党党员的罗伯特·沃波尔也因此获得了重用,并且逐步的成为了英国政坛的实权人物。

1721年,借助南海泡沫事件罗伯特·沃波尔成为内阁最有权力的人物,一般认为,沃波尔是由此展开其“有实无名”的首相生涯的,但是这个时候的罗伯特·沃波尔仍然要与其掌管外交事务的妹夫汤森勋爵分享权力。在乔治一世在位期间罗伯特·沃波尔和汤森勋爵执掌英国政权,英国免于战争、免于詹姆士党的威胁、免于金融危机,经济获得了急速的发展,沃波尔渐渐得到乔治一世的信赖。1725年,沃波尔获得了乔治一世颁发的巴斯骑士的称号,1726年更勋为嘉德骑士,无数殊勋为罗伯特·沃波尔获得了“气势汹汹的爵士”之名。另外乔治一世还封沃波尔的长子为世袭男爵,可见罗伯特·沃波尔与乔治一世的关系是相当的好的。

  罗伯特·沃波尔的家庭情况如何

罗伯特·沃波尔,生于1676年,卒于1745年,后人普遍称其为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首相。罗伯特·沃波尔的家庭也在当时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罗伯特•沃波尔画像

1700年7月30日,沃波尔娶了凯瑟琳·肖达(1682年至1737年8月20日)作为妻子。凯瑟琳之父约翰·肖达爵士,为肯特郡有名的富有商人。婚后,沃波尔和凯瑟琳共育有四子二女,下面就其子女具体介绍:一是罗伯特·沃波尔,为第二代奥福德伯爵,生于1701年,卒于1751年3月31日,诞有一子。二是凯瑟琳·沃波尔,1703年5月13日出生,1722年10月22日死亡,死时未曾婚配。三是霍雷肖·沃波尔,1704年出生,同年7月24日夭折。四是玛丽·沃波尔约出生于1705年,并于1732年1月2日死亡,共育有两子。五是霍勒斯·沃波尔,为第四代奥福德伯爵,他生于1717年9月24日,卒于1797年3月2日。六是爱德华·沃波尔爵士,约于1720年前降生,育有一私生女。

当年正当沃波尔功名显赫之时,他的婚姻生活却因感情破裂而草草结束。而事实上,人们都怀疑他最小的儿子霍勒斯根本不是他亲生的。他热烈地追求着女人,最终于1724年找了一位情妇。她的名字是玛丽亚·史吉雷特(1702年至1738年6月4日),她的出生地为伦敦,是一个出生名门的爱尔兰女子。有传言称,沃波尔共为这位女士之贞操花费六千英镑,不久之后,他们便在里奇蒙、家乡霍顿以及伦敦等社交场合公开地一同出现。有生之年,玛丽亚与沃波尔生活得十分愉快,并育有一个私生女,在1737年凯瑟琳亡故之后,沃波尔马上娶了玛丽亚·史吉雷特为妻,他的新妻子给他带来三万英镑的嫁妆。

然而,婚后仅三个月,玛丽亚因流产而死,这个事件对沃波尔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剧作家约翰·盖伊于1728年写下《乞丐歌剧》,其中莫利和麦克白两个角色正是用来讽刺玛丽亚和沃波尔之间的关系的。

罗伯特·沃波尔的家庭情况,对罗伯特·沃波尔的从政生涯带来了很大影响。

罗伯特·沃波尔的有哪些影响

罗伯特·沃波尔的影响力,在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政坛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罗伯特·沃波尔,开创了英国政治的一个新时代。  

  罗伯特·沃波尔

在其影响之下,其主要对手托利党长久地陷入了分裂泥潭,仅是一个势力单薄之小政党;相反的是,辉格党成为了当时领导英国政局的无可比拟之主流政党。然而,对于政治的影响中,沃波尔对英国不成文宪法之发展,却并无多大帮助。在出任首相之时,沃波尔主要取信于君主,而国会是否支持并不是首要考虑。至于沃波尔对政坛之影响,也主要出于其人际网络,而非他的官位本身。相比较而言,他之后那几任首相,也正是由于缺乏个人因素,大多显得十分脆弱,欠缺实权。至于首相一职发展成为兼具重要性与影响力的格局,便要待沃波尔辞官后几十年了。

于治国方面,沃波尔在任期内长期采取维持和平之策,因此英国的经济繁荣而稳定。他虽不曾为英国征服什么地方,却给了他们和平、自由与安逸。在他的决策之下,三厘利息之借款差额大概同票面价值相等,而小麦每夸特仅有六英镑二十先令。除此之外,他带领汉诺威王朝在英国生根,有效打压了詹姆士党的势力。沃波尔下野之后不久,詹姆士党人于1745年发动起义,相关起义被镇压,意味着詹姆士党之势力终告彻底粉碎。虽这些看似是平凡的成就,但对沃波尔来说,却有非同小可的意义。他缺乏了伟大扩张政治家之气魄与伟大改革家之高度热忱,却具备几近天才的常识、坚强的意志与勤奋工作的热情。沃波尔同今日之英国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也有密切关系。该地本为乔治二世于1732年赠送沃波尔之私人礼物,然而沃波尔只愿以第一财政大臣之名受礼,在理论上该地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官邸。恰巧今时今日,第一财政大臣已多为首相所兼领,事实上那里亦已成为英国首相之官邸。1735年9月22日,沃波尔正式迁入唐宁街10号,他并不似其他首相嫌弃其不够宽敞。

他没有远大志向,却埋头做事,稳步前进,罗伯特·沃波尔的影响力,足以让后世牢牢记住他的名字。

英国国王乔治一世竟然不会说英语:他如何治国?

  乔治一世的语言障碍使他对内政不感兴趣,也不愿参与,这极大地促进了英国近代内阁制的发展。

  乔治一世是英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国王,他不是英国人,54岁才因血缘关系入主英国,成为英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他不会说英语,成为英国国王后,仍不愿学习英语。语言障碍使他对国事漠不关心,英国内阁制度在他执政时期初见雏形。他执政时期是英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对日后英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开启的汉诺威王朝到维多利亚时代成为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天命之年得王位

  1714年8月,54岁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在浓雾弥漫中乘驳船来到英国,他此行的目的是继承英国王位。乔治一世登上英国王位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奇迹”。虽然乔治一世声称他继承英国王位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实际上有不下50名信奉天主教的王室亲戚都比他有优先权。那么,乔治一世何以如此顺利地继承王位呢?这还要从英国的“光荣革命”说起。

  众所周知,英国在1689年完成了“光荣革命”,在这场不流血的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政体,荷兰人威廉和夫人玛丽成为英国国王,史称“双王共治”时期。1694年玛丽女王去世,1702年威廉国王去世,因为两人没有子女,因此王位传给了玛丽的妹妹安妮。安妮是詹姆士二世的次女,1683年,时为公主的安妮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从新婚至1700年,安妮曾经18次怀孕,但由于身体状况欠佳,多次流产,最后只有5个子女得以出生。然而不幸仍在继续,5个子女一个个相继夭折,其中最大的孩子也只活到10岁。悲痛欲绝的安妮女王此后再未生育。1700年,安妮的最后一个孩子夭折后,鉴于安妮的身体之后可能已无法生育的状况,议会为了保证英国王位不致传给天主教徒,遂在1701年制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法案规定,因威廉国王无嗣,死后其王位由安妮公主继承,安妮公主若无嗣,死后由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已故波希米亚王后的女儿、汉诺威选帝侯索菲娅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继承;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按照《王位继承法》的规定,王位应由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索菲娅继承。而此时索菲娅也已去世,英国王冠就自然落到了索菲娅的儿子乔治头上。

  乔治一世名叫乔治·路德维格,1660年5月28日出生于汉诺威的奥斯纳布吕克城,其父为汉诺威的选帝侯欧列斯特·奥古斯都,母亲为索菲娅。索菲娅是中欧波希米亚王国伊丽莎白王后的女儿、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乔治从小在德国长大,在继承英国王位前,他只在1680年于英国逗留过4个月,据说是为了向当时的安妮公主求婚,这个目的最后没有达到,他于1682年娶了他的堂妹,他叔叔塞尔利公爵的私生女,索菲娅·多萝夏。1698年,乔治继承为汉诺威选帝侯。此后,乔治沉湎在汉诺威的贵族生活中,平淡而无奇。然而,就在大家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个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远房亲戚时,命运却将乔治推到了风口浪尖上。1714年,安妮女王的去世使得乔治成为英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虽然在德国生活了50多年的乔治对英国潮湿的天气没有好感,但是英国王冠的巨大诱惑还是让乔治义无反顾地前往英国。1714年9月18日,乔治带着他的情妇和儿子在英国的格林威治登陆。第二天,乔治在大约200辆马车的英国绅士和贵族的簇拥下,继承英国王位。他的继位创造了一个纪录,他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年长的继位者。

  难以扮演的角色

  乔治一世54岁登上英国王位,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汉诺威,只在英国做过一次短暂的停留,因此他成为英国国王时根本不懂英语,这给他在处理国内外事务上带来了很多麻烦。

  乔治一世在继位前曾对人说,他不喜欢英国的气候,不喜欢英国的文化和习俗,也不喜欢英语。因此,他继位后一直不肯学习英语,这使他成为诺曼征服以来第一个不会说英语的英国国王。而英国人大多也不会讲德语,国王只得通过第三种语言——法语与他的臣下进行交谈,需要乔治一世审阅的政府文件也必须翻译成法语,这显然给乔治一世与政府大臣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乔治一世很少干预英国的议会事务,也很少参加政府的内阁会议,只是私下召见大臣,询问和了解一些重要的和他感兴趣的问题。英国的习俗和法律,对他来说是神秘的。他不了解而且也不想去了解它。就像他的一位大臣所说:“他的观念和情感,完全局限于其选侯国的狭窄范围内,英国对他来说太大了。”乔治一世的语言障碍使他对内政不感兴趣,也不愿参与,这极大地促进了英国近代内阁制的发展。

  英国政治中的内阁制是历史的产物。早在中世纪的末期,协助君主进行管理并向君主提出建议的“国王大委员会”就产生了“枢密院”的雏形。1540年,枢密院正式成立。最初成员约20人,主要由国家官员和王室成员组成。到了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枢密院成员越来越多,非常庞杂,活动不灵便。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工作,渐渐在枢密院内部形成一个小集团。到威廉和玛丽统治时期,国王经常同枢密院中的这个小集团在一起开会,以征求他们对一些政治问题特别是外交问题的意见,这时的内阁成员减为9~16人,由当时在政府中掌权的大臣所操控。到安妮女王时,内阁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内阁会议的召开已有固定的日期,参加人员也逐渐固定为少数几个高级大臣。直到1714年,内阁还不是一个正式的法定组织,内阁也没有“首相”这一职位,内阁会议一般由国王主持。

  乔治一世时期,由于乔治一世的特殊原因,“首相”开始出现在内阁会议中。乔治一世因为不了解英国的政治事务和习俗传统,加之不会英语,只能用法语或借助翻译与大臣交流,颇为不便。最初几年,他还能勉强参加内阁会议,自1718年起,他就不再出席会议,把问题完全交给一些重要大臣去讨论、研究和解决。久而久之,乔治一世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这样,在国王不出席会议的情况下,为了在讨论时取得一致的意见并把意见集中起来通知国王,渐渐在内阁大臣中出现了一个主持讨论的人。这个主持者成为内阁事实上的领袖——首相。英国内阁在第一任首相沃波尔主持下得到巨大的发展和完善。

  乔治一世,一个不会说英语的英国国王,在不可思议的情形下也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影响。他的英语问题使他难以应对国王这一角色,不得不将国家事务交予由他的大臣们组成的内阁来解决,内阁的权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最终在乔治一世时期基本形成,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乔治一世一生对汉诺威充满感情,日耳曼北方的平坦原野,雅致幽静的乡间别墅,对君主显得温驯顺从的民众,常常吸引乔治一世重返旧土。据记载,乔治一世在位期间曾7次返回汉诺威,每次历时数月至半年不等。1727年6月,乔治一世按惯例去汉诺威避暑,途中突然中风,6月11日,乔治病死在奥斯纳布吕克城。

  从生到死,这位不会说英语的英国国王,始终没有被他的臣民们认同为英国人,甚至他本人也很少意识到自己是他们的同胞、他们的国君。乔治一世的继位具有偶然性,但是却对英国历史产生了很多连锁反应。来自德国使他不会说英语,而语言的障碍又使他对英国内政不能过多干涉,因此英国内阁制才得到巨大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