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周卿元代诗人

本 名:孙周卿

所处时代::元

出生地:古邠(今陕西旬邑县东北)

主要作品:【双调】蟾宫曲

孙周卿元代诗人生平简介,主要作品一览

孙周卿,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元代诗人。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谓“邠”乃“汴”之误,则云其河南开封市人。曾客游湘南、巴丘。其婿为元诗人傅若金。

人物生平

孙周卿(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名不详,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有女儿孙蕙兰,元代诗人,嫁诗人傅若金,23岁病逝。孙周卿工曲,所作以小令为多,今散见各家曲选中。

沉醉东风

小令

【双调】沉醉东风

宫词

双拂黛停分翠羽,一窝云半吐犀梳。宝靥香,罗襦素,海棠娇睡起谁扶?肠断春风倦绣图,生伯见纱窗唾缕。

花月下温柔醉人,锦堂中笑语生春。眼底情,心间恨,到多如楚雨巫云。门掩黄昏月半痕,手抵着牙儿自晒。

蟾宫曲

【双调】蟾宫曲

自乐

想天公自有安排,展放愁眉,开着吟怀。款系红牙,低歌王树,烂醉金钗。花谢了逢春又开,燕归时到社重来。兰芷庭阶,花月楼台,许大乾坤,由我诙谐。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北,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渔父

浪花中一叶扁舟,到处行窝,天也难留。去岁兰江,今年湘浦,后日巴丘。青蒻笠白苹渡口,绿蓑衣红蓼滩头。不解闲愁,自号无忧,两岸芦花,一觉齆齆。

题琵琶亭

到浔阳夜泊星槎,送客江头,忽听琵琶。下马维舟,回灯借问,何处人家?妾本是京师馆娃,嫁商人沦落大涯。再转龙牙,细拨轻爬,声裂檀槽,月满芦花。见乐大细问根芽,襟搭鲛绡,玉笋笼纱。家住长安,十三学乐,譬绾双鸦。今老却朝云暮霞,再休题秋月春花。自叹咱家,两鬓霜华,有锦难缠,泪湿琵琶。

寄友人

忆湘南冷落鸥盟,木落庭皋,满院秋声。夜月关河,西风天地,自笑浮生。归兴动江神敛容,客情多山鬼知名。月殿龙庭,云路鹏程,独跨天风,直上瑶京。

题恨

到春来郁闷恹恹,昼夜相兼,粉黛慵拈。尘满妆奁,香消宝靥,翠淡眉尖。封泪锦丝丝恨添,唾窗绒缕缕情粘。翠幕朱帘,玉管牙签,绿惨红忺。燕妒莺嫌。

寿友人七月七日

暮年年玉井莲开,开上人间,月地云街。臂络珠璎,头缠红锦,袖拂芳埃。云子酒香浮玉台,雪儿歌韵绕金钗。丹桂多栽,五福齐来,禄享千种,位列三台。

水仙子

【双调】水仙子

日边

晓开闾阖庆天申,九五龙飞第一春。星围电绕天威近,肃朝班对紫宸,嵩呼舞蹈扬尘。和气融三岛,欢声沸五云,洪福齐臻。

舟中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山居自乐

西风篱菊灿秋花,落日枫林噪晚鸦。数椽茅屋青山下,是山中宰相家,教儿孙自种桑麻。亲眷至煨香芋,宾朋来煮嫩茶,富贵休夸。

小斋容膝窄如舟,苔径无媒翠欲流。衡门半掩黄花瘦,属东篱富贵秋,药炉经卷香篝。野菜炊香饭,云腴涨雪瓯,傲煞王侯。

功名场上事多般,成败如棋不待观。山林寻个好知心伴,要常教心地宽,笑平生不解眉攒。土炕上蒲席厚,砂锅里酒汤暖,妻子团圞。

朝吟暮醉两相宜,花落花开总不知。虚名嚼破无滋味,比闲人惹是非,淡家私付与山妻。水碓里舂来米,山庄上线了鸡,事事休提。

赠舞女赵杨花

《霓裳》一曲锦缠头,杨柳楼心月半钩。玉纤双撮泥金袖,称珍珠络臂韝,翠盘中一榻温柔。秋水观波溜,春山八字愁,殢杀温柔。

殿前欢

【双调】殿前欢

楚云

楚云高,盈盈们眼望衡皋,付能盼得春来到。玉困香娇,是谁人按六幺?红牙闹,睡未足把人惊觉。云偏髻鬟,月淡眉梢。

楚云纤,玉容清浅自家嫌,离情镇把柔肠占。情绪厌厌,见莺花懒揭帘。心常欠,怕笑我缃裙掩。愁堆眼底,恨压盾尖。

楚云收,月波冷浸晚妆楼,腰肢到比花枝瘦。花瘦无愁,比花枝我自羞。花虽瘦,花不会把眉儿皱。红消翠减,心上眉头。

楚云空,绿窗闭数唾窗绒,一春心事和谁共?门掩残红,笑残红与我同。成何用,都做厂繁华梦。香消脸玉,翠减眉峰。

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闺情

秋千院宇春将募,红滴泪绿溶朱,朝云隔断阳台路。去风孤,来燕疏,流莺妒。

懒步阶除,倦立亭隅。草烟铺,梨雪舞,柳风扶。花惊我癯,我爱花腴。玉奁流,金翠羽,宝香珠。绣罗襦,锦笺书,当时封泪到曾无?屈指归期空自数,倚兰无语慢踌蹰。香罗带束春风瘦,金缕袖玉搔头,生红色染胭脂绉。柳让柔,莺避讴,花辞秀。

缓转星眸,细咽歌喉。晚云收,秋水溜,远山愁。香消自忧,粉淡谁羞。燕闲俦,鸳冷绣,凤空游。没来由,尽淹留,春来春去几时休。锦瑟生疏弦上手,月明闲煞小红楼。

《水仙子·舟中》是元曲作家孙周卿创作的一首散曲

《水仙子·舟中》是元曲作家孙周卿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中主要写了夜游洞庭湖的所见所感。首两句化用前人诗句,以洞庭湖的灯火来概写江边风景;第三句写凄厉的呼啸声陡然而至,以为是狂风吹梅发出的声音;第四句写推窗才知道猜测错误,原来是风吹雪落的声音;接着三句描绘风雪逐渐大作,随着风雪作者诗兴大发的情景;结句阐明作者的欢畅心情。全曲步步设景,层层推进,入情入理而又出新出变,是元散曲羁旅题材中一支开阔雄壮、别开生面的作品。

【双调⑴】水仙子⑵·舟中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⑶,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⑷,诗和雪缴缠⑸,一笑琅然⑹。

词句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⑵水仙子:曲牌名,入“双调”,亦入“中吕”“南吕”。全曲落羽音。

⑶青荧(yíng):青光闪映。

⑷鏖(áo)战:激战。

⑸缴缠:纠缠。

⑹琅然:指笑声朗朗的样子。

白话译文

一叶孤舟在夜晚停泊在洞庭湖边。岸上的灯火与这船儿相对着,闪闪发光。北风吹拂,把梅花都吹老了。我推开船窗,大雪漫天飞舞。这时候我作诗的豪情简直比大风大雪还要激荡。雪花与大风激战着,我的诗句又同飞雪纠缠在一起。我朗声大笑了起来。

整体赏析

此曲首两句化用唐张继《枫桥夜泊》整首诗的意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曲中以洞庭湖的灯火来概写江边风景,南方水乡冬夜的幽静美丽因与张继诗的关联而变得清晰明朗。而曲中的“孤”字表达远游无依的寂宽,一如张诗的离愁别绪、悠悠情丝贯穿整曲。“孤舟”“灯火”两句描写出一种旷远幽寂的静态景色,而作者在这种没有人声的冬夜静谧中倾听着自然的声音,并且与自然进行心灵交流,使接下来的字句充满盎然生机。

在夜半的静寂中,“朔风”一词写出了陡然而至的凄厉的呼啸声,而狂风撼动着梅树,发出簌簌的声音,梅花片片吹落。此句写景全着眼于听觉,风吹、撼树、花落,虚实相生,实景不难想象。“老”字以常识推测,同时传达出己身的感慨。

“推开篷雪满天”是对前面听觉猜想真相的揭示。“推开”的动作朴素自然,表明作者听风已久,动作不徐不急。入眼却是雪花漫漫,这是实景的描写,纠正前文作者以听觉所作的推测。原来猜测错误,风吹雪落的声音与风吹落花的声音十分相似。作者的惊喜之状可以想见,特别是以下接连用三个动词“争”“战”“缠”步步递进,把风雪逐渐大作,随着风雪作者诗兴大发的情景描绘得生动形象。作者以拟人的手法赋予风雪人类的动作,既使作者欣喜若狂、对风雪喜爱之至的感情表达得是淋漓尽致,又使人洞悉作者在静夜若有所待的孤寂苦涩情怀。即使结句刻意阐明作者的欢畅心情,但孤舟夜泊、风雪为伴的凄寒冷寂沁骨至深,贯穿全曲。

此曲前半部分语言隽永、耐人寻味,而后半豪气满怀、生趣盎然。在游子羁旅因愁抒怀的作品中很少有如此洒脱、豪放之作,其以想象与事实对比的描写,别出心裁,又与生活中的情理相符。全曲动静相衬,使静态越感幽静,而动态越感生动。

名家点评

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军华:孙周卿的这首《舟中》尽管也是写江上雪景,但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写动态的景象,展示的是风雪交加、作者面对如此恶劣天气更加豪迈无比的精神。在艺术上,小令运用拟人手法,形象描绘出风与雪争斗、作者又与风雪争斗的激烈画面,以情设景,又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从而塑造出昂扬向上、极具战斗力,又放达无拘、具有啸傲气度的曲家形象。这正是这首小令的独特之处。(《元曲鉴赏辞典》)

《蟾宫曲·自乐》孙周卿,写隐居生活的乐趣

《蟾宫曲·自乐》是元代文学家孙周卿所创作的一组散曲。作者以隐逸生活为乐,此作就是写他对自己隐居生活所感受到的乐趣。生活简朴,山竹炊粳米饭,山水煮山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事事离不开“山”,伟岸的山、崇高的山,使得他对自己的山居生活感到高洁。很显然,这里饱含着与传统世俗生活的对抗情绪。

【双调】蟾宫曲1·自乐

(一)

想天公自身有安排,展放愁眉,开着吟怀。款击红牙2,低歌玉树3,烂醉金钗。花谢了逢春又开,燕归时到社重来4。兰芷庭阶,花月楼台。许大乾坤,由我诙谐。

(二)

草团标正对山凹5,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6,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字词注释

蟾宫曲:蟾宫曲:又名折桂令,此调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风一枝》。此调为元人小令曲名。

红牙:指调节乐曲板眼的擅板。款:缓,慢。

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乐府吴声歌曲。这里泛指歌曲。

社:指社日,古时春秋两次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这里是指春社。

草团标:茅草小屋。

山溜:山间泉水。

白话译文

(一)

想一想,老天爷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应该舒展愁眉,开怀吟唱。慢慢地打着红牙拍板,低声唱着《玉树后庭花》,烂醉于美女丛中。花凋谢了,等到明年春天还会绽放。燕子飞走了,等到明年春社日时还会回来。庭院台阶上长满了兰草和白芷,楼台上明月高挂,照着周围盛开的花朵。天地这么宽大,任由我每天开心快乐。

(二)

圆茅屋正对着山坳,我用山中砍来的竹子做饭,用山泉煮茶。我享受着山中采来的芋头、红薯、香葱、韭菜、水果和鲜花。山中溪水的声响好像冰块敲打着月牙。山中乌云扫过,惊散了乌鸦。山色最美,山景真让人赞叹。晴天里山外飘着彩霞,山下住着户人家。

文学赏析

(一)

这是一首表现元代文人从儒家传统人生价值观下解脱出来、放纵自我、洒脱无羁情怀的曲子。透过文字,好像看到了曲家那凌然飘逸、自乐在其中的形象。

此曲分四层。开篇三句为第一层。起首以“想”字总领,起笔不凡,透漏出洒脱之神。此处的“想”不是唯利是图的狗苟蝇营,不是成日虚幻的瞻前顾后,而是超乎物外的大气的精神自由。不管世间有多少令人不欢、紧锁愁眉的事情,都不要为之戚然,要想到“天公自有安排”,所以尽可“展放愁眉”,尽可“开着吟怀”。吟怀就是作者吟诗作曲的情怀,以诗化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愁眉”,但不是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而是打开羁绊的放纵。第二层“款击红牙,低唱玉树,烂醉金钗”,写出曲家放歌、醉酒、携妓的无所拘束的放纵情态。缓敲着红牙板子,低声歌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曲子,纵情豪饮,携歌女而坐。这同“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的关汉卿和在“风月营”“列旌旗”“莺花寨”“排剑戟”“翠红乡”“施谋智”的王实甫之类书会才人有精神上的共通点,即潇洒不羁,具有真我性情。第三层“花谢”四句空间由室内移到室外,抒情由直抒胸臆到融情于景。花谢不必忧伤,因为逢春会又开,燕子归去到春社还会回来。幽兰白芷香飘庭阶,明月普照摆满鲜花的楼台。置身此间,怎能不惬意无比!世间哪里还有“愁眉”可言?顺此情感之下,水到渠成,将全曲的境界推至顶点:“许大乾坤,由我诙谐”。如此广大的世界,任由我自如谈笑。这是一个多么逍遥的形象,具有庄子哲学的睿智。世界是博大的,也充满着诸多欲望、诱惑,功名富贵,但这全不在作者的视野之内。作者所追求的是超然物外的旷达潇洒。这是作者的自乐,也是作品给予读者的审美趣味之所在。

在艺术上,这首散曲给人一种与表现的主题一致的飘逸洒脱之气。尽管仅仅是首散曲,但构思精巧,层次井然。看似随意而出,实则非常讲究。开篇以“想”字总领,接着分层抒写,最后上升到顶点。

(二)

这首散曲抒写隐居山林的闲适而又自得其乐之情,勾画出一幅远离红尘烦器的悠闲生活图画,寄托着作者的人生追求。

散曲起首从自己的居所落笔,“草团标正对山凹”,“草团标”,即圆形草屋,它正对着山凹,说明其有一线洞天,作者由此可极目远眺,可见住所环境的惬意。接着,描写饮食,山间的翠竹可以用来煮饭,清冽的山泉可以煎茶,尽管比不上李白笔下的“清酒”“珍馐”,但对作者来说已是自得其乐。不仅有香甜的米饭、清茶,而且有山间众多的山味以饱口福。“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既是美味佳肴,更是充满山野气息的自然美景,弥漫着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红尘俗趣的自然的静谧恬淡之趣。接下来“山溜”两句更是以动衬静,以声显幽,由饮食之乐转人景致之乐。山间倾注而下的细流发出有节奏的声音犹如冰敲月牙一般清脆作响,山间掠过的白云惊动林中的乌鸦振翅四散,这一切都显示出山间空寂无人的宁静。

最后四句,总写山景,收束全篇。作者仰观晴日的彩霞,俯视山下远处的田家,山间景色如此之美,值得夸赞!至此,作者的精神境界与这大自然的景色完全融。

名家点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徐文军:这首曲子句句不离“山”字,连用十五个“山”,重见叠出,自具一格。(《元曲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