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顿·沃克美国陆军四星上将

中文名称:沃尔顿·哈里斯·沃克

外文名称:Walton Harris Walker

别名:华克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德克萨斯州

出生日期:1889年12月3日

逝世日期:1950年12月23日

职业:陆军将领

毕业院校:西点军校

沃尔顿·沃克:美国陆军将领,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沃尔顿·哈里斯·沃克(英语:Walton Harris Walker,1889年12月3日-1950年12月23日),或译"华克",美国陆军将领。曾经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第20军在他指挥下推进迅速,所以此军便有幽灵军之称。在朝鲜战争时,在釜山环形防御圈打败朝鲜人民军,但在清川江战役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绝对优势兵力侧袭而失利。1950年乘着吉普车到汉城北郊,打算在38线进行重整时,发生车祸而身亡,追晋为上将。

沃顿·哈里斯·沃克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Walton Harris Walker)1889年12月3日生于德克萨斯,1907年进入弗吉尼亚军事协会, 1912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并被委任为步兵少尉,1914年4月30日-11月23日参加侵略墨西哥的战争,攻占韦拉科鲁兹。1916年7月升为陆军中尉,1917年5月升为陆军上尉。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8年4月同第五陆军师第13机枪营一道到法国,6月提升为临时少校,任机枪连连长,在9月12日-16日的圣米耶尔战役和9月26日-11月11日的默兹-阿尔贡战役中带领部队艰苦奋战并因建立了战功而在1919年6月破格提升为临时上校。1919年末回到美国时,又恢复了他固定上尉的军衔。

1920年7月毕业于锡尔堡炮兵学校,晋升为陆军少校。1920-1923年在本宁堡高级课程班毕业,1923-1925年在西点军校任战术教官。1926年毕业于参谋和指挥学院。后在弗吉尼亚海岸炮兵学校任教。1930-1933年随第十五步兵团在中国天津驻扎,马歇尔是他的团长,史迪威、魏德迈是他的同事。1935年8月晋升为陆军中校,1936年毕业于陆军战争学院。1937年8月-1940年12月被分派到陆军参谋本部战争计划处。1941年2月-7月作为临时陆军上校在路易斯安那指挥第36步兵团。紧接着提升为准将,7月任第二装甲旅旅长。

美国参加二战后,他于1942年1月指挥第三装甲师,2月提升为陆军少将。9月在加利福尼亚杨军营接管第四装甲军并兼任沙漠训练中心首脑。1943年4月带领第四装甲军到肯塔基州坎贝尔军营,在10月该军被重组为第二十军,1944年2月奉命开往英国。7月,作为巴顿第三集团军的下属单位,在法国登陆。在横贯法国中部的进军中扬名,第二十军也以其进军速度而已"幽灵军"闻名,只是由于缺乏燃料,9月15日在梅斯受阻,1944年12月当巴顿带着第三集团军大部(第3军和第12军)转而向北部阿登山区的德军发动反攻时,沃克受命掩护第三集团军原先阵地。1945年2月他突破了齐格菲防线,3月22日横渡莱茵河杀入德国腹地,4月9日解放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魏玛附件),4月25日转向东南,渡过多瑙河杀入奥地利,5月对德战争结束后提升为中将。他担任坦克军官时,以凶猛强悍出名,他的上司乔治·巴顿将军颇为器重他,常用粗鲁的话语称他为"我那个最棒的杂种小子"。作为战术家,他在欧洲战场曾获得了"攻势权威"的美名,并被冠以"虎头狗"的美誉。美军还以他的名字为M-41轻型坦克命名,称这种性能良好的坦克为"沃克虎头狗"。

1945年6月他在德克萨斯接管第八预备役集团军司令部,1946年5月指挥司令部在芝加哥的第五集团军。1948年9月指挥驻日本的第八集团军。该集团军是麦克阿瑟指挥的远东指挥部地面武装部队的指挥部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7月13日沃克即将司令部迁往釜山,负责指挥驻朝美军,并被授权指挥韩国陆军。

作为美国陆军最优秀将军之一的他颇盛名。体态壮实,大腹便便,面部线条分明,加上谈吐夹有浓重的得克萨斯州的乡音,活像个得克萨斯州的便衣侦探。由于美国军力不足,再加上韩国军队士气低沉和缺乏重型装备,因此,沃克在朝鲜东南部保持釜山周围225公里的战斗是艰苦而疲惫的。尽管来自北朝鲜的压力很大,8月5日-9月15日沃克还是调遣预备队并挫败了北朝鲜的所有进攻。9月15日从外延向北进攻,与在仁川登陆的第十军一致行动。9月26日与第十军会合后,向北侵占元山(10月10日)、平壤(10月19日),在北朝鲜西半部作战,由于担心侧翼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潜在还击,他主张小心前进。但麦克阿瑟将军指挥失误,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11月25日,志愿军以33个师38万人发动锐利的反击,第一波攻击中就打垮了位居中线的韩国第二军团,东、西两线的美军侧翼暴露,仓皇后撤,12月5日放弃平壤,1950年12月23日正当他试图在北纬38°线附件建立新的防线时,在汉城北部的一次吉普车事故中丧生 。当时他正准备去25步兵师,他的儿子山姆·沃克上尉刚刚获得一枚勋章。他死前,杜鲁门总统已经向国会提名授予他四星上将军衔。他死后不久的1951年1月2日终于升为上将。

1963年,韩国总统朴正熙,将一座位于汉城(今首尔)广津区、汉江北岸的酒店命名为华克山庄(英语:Walker Hill;朝鲜语:워커힐에)以纪念沃克对韩国的贡献。该山庄是五星级的喜来登华克山庄酒店(Sheraton Walker Hill)所在地。2009年,道峰区区长崔仙吉(최선길),替沃尔顿·沃克纪念碑进行揭幕仪式,纪念碑位于沃克身亡的地点,邻近道峰站。

  人物评价

他的绰号叫"斗牛犬(bulldog)",是一个一刻不停的战士。只要一走出营帐,他就会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各个战场,鼓励士兵们。他绝对不会呆在一个地方太长时间,总是突然出现,把握战争现场情况,并用简洁的语言整理要点后下达作战指示,然后又像风一样消失。

他一出现,一线美军指挥官们都会非常紧张,特别是一个劲儿地磨蹭不向敌军进攻的指挥官更是如此。而沃克将军对这类人也非常严格。他会面带严肃的表情,把手指紧戳在他们的脸前,并大声地痛斥道"让你进攻,进攻啊"。他常言:即使被敌军击退时也要时常想着反击。只有伺机反击,才能挫败敌军的锋芒。

他经常戴着闪闪的钢盔,利用吉普和L5轻飞机穿行在现场。吉普车内总是铺着沙袋,目的是应对地雷爆炸。他那经常快速行驶的吉普车最终不是因地雷而是因撞车事故断送了主人的性命。像风一般出现后又像风一般消失 。

战功显赫的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沃尔顿·沃克是怎么死的?

沃尔顿·沃克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战功显赫,绰号“虎头狗”。他参加过一战、二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第20军在他指挥下推进迅速,7月在法国登陆,九月中旬就打到了法国东北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所以此军便有幽灵军之称。沃克的老领导乔治·巴顿将军十分器重他,常用粗鲁的话语称他为“我那个最棒的杂种小子”。美军还以他的名字为M-41轻型坦克命名,称这种性能良好的坦克为“沃克虎头狗”。由此可见,这位沃克将军还是十分有能耐的。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在美国海、空军出面支援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后,6月30日,美国驻日本的地面部队也投入侵朝战争。因为担任驻日本的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官,沃尔顿·沃克也随司令部迁达釜山,在此他负责指挥驻朝美军,同时也被授权指挥韩国陆军。

然而在朝鲜战场上,沃克将军的运气却不那么好了,在他担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的半年时间里,他的人员数量几乎是对手的一倍,而且拥有空军、炮兵、坦克等优良装备和强大的后勤补给的绝对优势,却几乎处处被动挨打。朝鲜人民军的迅猛攻势将美军、南朝鲜军压缩至半岛南部狭小地域后,使美军孤注一掷,于9月15日自仁川偷袭登陆成功,将朝鲜人民军拦腰截断,战局逆转,随后美军根本无视中国政府警告,肆无忌惮地向中朝边界突进。打算进行圣诞节攻势。沃尔顿·沃克中将作为侵朝美军主力第8集团军司令,统辖着24万人的庞大兵力,可以说是朝鲜战场上美军的风云人物。当时,南朝鲜军队的一半、即10万2千人归美国第8集团军指挥。此外,英国军队2个旅1万1千人、土耳其1个旅 5000余人和比利时、菲律宾、泰国等小股部队,也归该集团军指挥。这么强大的阵容,本身应该有十足把握打赢的,但是还没等到凯旋的那一天,他就命丧黄泉了。

1950年12月圣诞节前两天,沃克中将(死后追授的四星上将)在上午10时30分离开他在汉城的司令部,乘坐他的专用吉普去议政府--沿交通干线以北20英里的路程。和往常一样,他和贴身警卫坐在他那辆特殊的吉普车上,由他长期的司机贝尔顿军士长驾驶。这天,沃克是前去出席为表彰美军第24步兵师和英国第27旅在夏季洛东江环线作战中所起的作用而举行的南朝鲜总统嘉奖式。这个仪式要在美国第9军设在议政府的司令部举行。12月23日上午11点前的几分钟,约在议政府以南二三英里处,突然发生的一场车祸使坐在头一辆吉普车中的沃克当场死亡。

沃克的随行警卫是这样描述导致中将死亡的这场事故的: 当时公路南向一侧一辆英国27旅的卡车因机械故障停在一边。一辆韩国第6师运载武器的军用小卡车突然从停在路边的英国军车后面绕行出现时,沃克的座车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对面驶来,他的有着"飞车" 嗜好的司机贝尔顿并没有减速,两车交汇时,沃克的吉普车前保险杠擦着韩国军车,巨大的冲力使吉普车顺时针方向翻倒,整个吉普颠倒过来,翻到路堤下面,车的扶手压到了沃克的头上。韩国军车未受大的伤害,车上的韩国士兵跳下来和沃克的后一辆吉普上的警卫一起把压在中将身上的吉普抬起,沃克的头部受到重创、眼球突出,显然已经气绝身亡。

十分唏嘘的结果,一位在朝鲜战场上名声赫赫的美国将军,却在一场飞来横祸中成了车下亡魂,更为戏谑的是造成这场惨剧的是自己手下指挥的韩国士兵,这位曾想着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回家的将军,倒真在圣诞节前“回老家”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