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一直动荡不安,学术研究当然受到阻滞,不过由于西方学术思想与治学方法的传入,对学术界也有不少影响,随着报纸、杂志的增多,所发表涉及地名的文章还是不少的,不过作为地名学的这门学科而言,仍是处于萌芽阶段。
值得称道的是,这一时期有了几本地名辞典的出版,其中以北平研究院刘钧仁所编的《中国地名大辞典》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臧励和等人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比较著名。
刘钧仁长期浏览典籍,抄录古今地名,积累大量资料,自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迄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历时六载完成《中国地名大辞典》的编纂工作,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出版。该辞典“举凡国内古今地名变迁沿革,道里远近,俱甚详备”,“郡县而下,凡城、镇、堡、塞,以及其余,无不备录”,所载地名约计三万条。按北平中央研究院的出版说明,它有以下特点:一、订正古书谬误;二、详载新设地名;三、特重边省地名;四、记载力求详明;五、搜罗至为宏富;六、中西地名对照,方便中外人士检索。辞典所总结的地名渊源和命名原则“山南曰阳,河北曰阳,日光之所及也。我国各地命名,因于山川者居半;其他或以人物,或以方向,或以年号,或以休征(吉祥征兆,按指地名命名寓托人们的吉祥意愿);凡有源流,一一详载,务昭翔实”,尤其值得注意。因此被称誉为“既可助史学之研究,复可供地名之参考,允称有价值之巨著也”。然而“是书不详山名、水名”,则是该辞典的致命弱点。
以下试举二例,说明《中国地名大辞典》地名解释的内容与特点。
刘公岛[地名]在山东威海卫城北,海中,旧为海军重镇,甲午之役,海军败绩于此,后与威海卫同租于英。
泰安[今地名]在山东省治南百三十七里,春秋齐博邑。汉置博县……宋改奉符。金于县置泰安州。元因之。明省奉符县入州。清升府;兼置泰安县为府治。民国二年二月,裁府留县;三年六月,划属山东济南道。国民政府成立,废道,直属山东省政府。津浦铁路所经。境北泰山,为五岳之首,故名。
[府名]金置州,属山东西路,治奉符。元属中书省,治奉符。明属山东省济南府;省奉符入之。清升府,属山东省,治泰安,今废。(按以上辞条摘引时均略去了罗马字母的译音)
由此可见,作者对所选地名辞条的释文是富有特色的。值得提及的是,这部辞典后来由日本学者盐英哲增订补充,并增加若干附表,至1980年已由日本凌云山房以《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书名出版。外国人办中国事,自然问题不少。
几乎与刘钧仁编纂《中国地名大辞典》同时,由陆炜士先生创议、谢冠生主编的另一部中国地名辞典,中途因故辍置一年之后,由臧励和等人以谢氏主编的前半部分为基础,继续编写,至1931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的书名出版发行。该辞典的编纂自创议发起至出版发行历时近10年之久。全书收录地名约4万条,合计250多万字。所收地名以叙述地名沿革和地名方位为主要内容,言简意赅。姑举二例:
容州,唐置铜州,改曰容州,又改曰普宁郡,寻复曰容州,治北流,今广西北流县治。元和中徙治普宁,即今广西容县治。宋曰容州普宁郡,元为容州路,寻复为州。明省普宁入州,(民国)降州为容县。
泗水县,春秋时鲁卞邑,汉置卞县,后魏省。隋改置泗水县。明清皆属山东兖州府,今属山东济宁道。
早在1934年初,谭其骧先生即对当时中国的三部地名辞典就作了对比性评述,称前者为“研究院本”,后者为“商务本”,认为《中国地名大辞典》比现存我国第一部地名辞典,即清人李兆洛的《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当然较为详备,检索辞条亦较方便。然而“以山水名非地名,一概摒弃不录,最为此书缺憾。而又录入莫干山、192九民国时期的地名牯岭,牵强可笑,即以地名而言,其缺漏亦多出人意料之外,如各省区名并不见录,最为怪异,岂以省区为非地名乎”。尽管如此,刘钧仁“以一人之力,费时六载,成此浩瀚巨著,其勤劳洵足令人钦佩”。
同时,谭其骧先生认为,“商务本”“自经始至出版,历时十载,参与编辑者先后八人,故其成就实远在研究院本之上”。“所录地名约计近四万条,较研究院本多万余条。不入研究院本之山名、水名,此本一并搜录,相形之下,最见优长。编排之字划以多寡为先后,亦甚便利”。“姑无论山水名,即以地方名而论,此本所录,亦较研究院本为多”。可能因为这种缘故,60余年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一直是一本有价值受欢迎的地名工具书。但另一方面,谭其骧也指出了商务本的一些不应该有的脱漏,认为“单就地名大辞典应有规模而论,则此书未臻完善之处犹甚多”。
1924年,葛绥成等人根据当时的需要,编纂了《中外地名辞典》,至1940年,经重新修订为收录中外地名达2.5万个的《最新中外地名辞典》,中外地名之比为3:2。
30年代之后,中国学者受到西方近代地名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影响,开始以近代地名学方法进行地名研究,发表了有关地名学的论著和地名研究文章近百篇,成为我国地名研究的重要时期。如葛绥成发表了《地名之研究》,金祖孟发表了《地名通论》和《地名学概说》,是我国最早以近代科学眼光来论述地名研究的几篇有价值的论文,标志着我国近代地名学的兴起。1933年,为纪念《申报》创刊60周年,由丁文江、翁文灏、曾世英主编出版了《中华民国新地图》(申报馆出版),这是1949年之前记录地名最多的一部中国地图集,图的索引即达162页,这本地图集也是当时流行的许多图册的共同蓝本。清末民初人杨守敬所编制的《历代舆地图》和《水经注图》则是包括众多历史地名的重要图集,清末已经完稿,民国时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近年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册,所载历史地名之多与考订之精确当然远在杨图之上。
我国是一个地名众多的大国,地名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地名工作者一定能够发扬兢兢业业的精神,把工作不断推向新的深度和广度,为国家的各项建设服务。为增进国内外人民之间的友谊服务。 (穷奇网 www.71101.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