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早在夏代甚至更早就已经出现了城市。到了商代,更由于青铜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土木工程有了很大发展,使城市规模扩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代的城市遗址,尤其是都城遗址,在1949年以来的考古工作中已有重大发现。1983年在河南偃师县西发现了商汤的都城西亳〔bo博〕遗址(图11)。城址南临洛河,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最长达1710米,东西最宽达1240米,总面积约为190万平方米。城墙用土夯筑而成,厚17—19米,残高1—2米。已发现北城门一座,西城门二座,东城门二座。1984年发掘了东二门,门道长19.4米,宽2.4—3米。在门道下0.4米处发现了用石块及木盖板砌筑的排水沟;向西通往宫城,全长达800余米。城内发现有几条纵横交错的干道。在城内南部发现三座方形的小城。居中的二号小城,可能是宫城,平面略呈方形,每面长约200米。夯土围墙厚约二米,南面有一座大门。小城内有数组封闭式的建筑。现以位于宫城内中部偏东的四号建筑为例,东西长约51米,南北宽约32米。北部为正殿,坐北朝南,建于长方形夯土台基之上,东西长36.5米,南北宽11.8米,南部有四个台阶。其东、西、南三面为廊庑围绕,中间为庭院。南部廊庑中部偏东为大门,门道宽2.1—2.4米。西面廊庑北部还有一个宽约一米的侧门。城内出土有青铜斝、尊、戈、刀和玉器以及大量的陶鬲、斝、大口尊等。此外,在尸乡沟西南约6公里的二里头发现了商代早期的宗庙宫殿遗址以及较大型贵族墓葬等。
图11 河南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平面图
1955年在河南郑州发现了商代中期商王仲丁的隞〔ao熬,又作嚣〕都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城垣周长6960米,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城墙系用土夯筑而成,墙基最宽处达32米,地面上残留最高处达五米。在四面城垣上共发现11处缺口,有的可能是城门之所在。城内中部偏北及东北部为宫殿区,发现了20余处夯土基址,最大的有2000余平方米,上面残存有柱穴及柱础石。近年来又发现了宫城夯土城墙以及地下供水管道、汲水井及蓄水池等。在城外还发现多处铸铜、制陶、制作骨器的手工作坊遗址以及墓地及窖藏等。例如在南关外发掘的铸铜遗址,发掘面积达1050平方米,出土了熔铜坩锅残片及1000余块陶范,其中以钁范和镞范为最多,说明当时青铜生产工具的制造是大量的。1974年在城西杜岭张寨南街出土了两件青铜大方鼎及一件青铜鬲,其中最大的一件青铜方鼎高达一米,重86.4公斤。近年来在郑州商城南城墙及西城墙南段外侧约700—1200米处,又发现了一道夯土城墙,可能是外城的遗迹。又在郑州商城西北20公里石佛乡小双桥村西南发现夯土建筑基址、祭祀坑及濠沟等,出土青铜建筑构件、石磬、石圭、石祖及陶缸、原始瓷尊等,并在陶缸表面发现朱书文字,可能是商王祭祀建筑遗迹。此外,在湖北黄陂盘龙城及山西垣曲古城等地也发现了商代中期的城址,发现有夯土城墙、宫殿建筑基址及墓葬等,并出土了青铜礼器及兵器等。
根据文献记载,商代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以后,直至商代灭亡,在273年间没有再迁都。考古工作者从1928年起在安阳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证实在今安阳西北以小屯村为中心的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地区就是殷墟之所在(图12)。在这里已发现了数十座成组的宗庙宫殿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区以及商王的陵墓和一般贵族与平民的墓地等。宗庙宫殿建筑基址在小屯村东北地,其东面及北面为洹河环绕,其西面与南面有一条长达1750米的大濠沟护卫。这些建筑基址自北而南可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乙组可能是宗庙建筑。它们均建于夯土台基之上,平面有长方形、近正方形及凹字形等,规模巨大。例如乙组八号基址,南北长约85米,东西宽约14.5米。并且在基址上下及其附近发现了一些举行奠基、置础、安门等仪式而杀人杀牲的葬坑。例如在乙组七号基址前(南)面发现了宗庙建成以后举行祭祀典礼时杀人或埋车马的成排的葬坑。其中人牲即达数百人之多,充分反映了奴隶制的野蛮和残酷。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宗庙宫殿建筑基址上不仅发现了巨大的石柱础,而且在石柱础上发现了放置的铜〔ZHI质〕。例如在甲组11号基址就发现了11个檐柱的铜,呈扁圆形,直径约15厘米,厚约三厘米,上面微凸,下面微凹,容易放平。铜有隔潮作用,利于保护木柱。铜的使用,也反映出当时青铜冶铸业的发达。
图12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平面图
与商王的宗庙宫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宫殿宗庙区四周的大司空村、高楼庄、花园庄、四盘磨等地发现的广大平民和奴隶居住的房子,却大多是简陋的半地穴式房屋。即先向地面下挖一个圆形或方形的坑,一般面积约10平方米左右。就以坑壁为墙,周围或有台阶可以上下。室内有灶坑,上面用茅草作屋顶。狭小潮湿,仅能容身而已。此外,在殷墟遗址南部的苗圃北地、西部的北辛庄等地,发现了当时的冶铜、制陶及制作骨器的作坊遗址。
(穷奇网 www.71101.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