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一位名叫蔡邕〔yong拥〕(公元133—192年)的古琴家,在自己的音乐著作《琴操》中记述了一个有关琴曲《聂政刺韩王曲》的悲壮故事:战国时,聂政的父亲奉命为韩王铸剑,因没有按期铸成而被韩王杀害。聂政为报杀父之仇,便入深山苦学弹琴技艺。10年后,他技成归韩,琴技受到韩王赏识而被召入宫中为其弹琴。聂政早有准备,在进宫为韩王弹奏时乘其不备,猛然抽出藏于琴体腹内的利刃将韩王刺死,自己也随即自杀身亡。今存山东武梁祠汉画像砖中就有表现这一故事情节的刻画。《聂政刺韩王曲》今已不传世,但另有一首传为汉代的琴曲《广陵散》,其音乐结构和表现内容,却与上述故事相吻合,所以后世不少琴家都认为《广陵散》就是蔡邕所述古琴曲《聂政刺韩王曲》的异名。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东汉时就已流行。今存最早的明代古琴曲集《神奇秘谱》(1425年刊行)收录有此曲的曲谱(图17)。全曲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等部分,共45段,有“取韩”、“发怒”、“冲冠”、“投剑”等分段标题,这与前述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情节结构一致。魏晋时的古琴家嵇〔jī几〕康,就因善弹此曲而闻名于世。
图17 《神奇秘谱》中《广陵散》谱
嵇康(公元223—263年),字叔夜,谯郡铚〔zhì至〕县(今安徽宿县)人。曾任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博学多才,与阮籍、山涛、阮咸等人号称“竹林七贤”,今存南京西善桥南朝古墓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中,有嵇康抚琴作乐图一幅(图18)。嵇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传说他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等琴曲,史称“嵇氏四弄”;另还著有音乐论文《声无哀乐论》,系统地阐述了他与儒家音乐思想相对立的音乐观。由于他与掌权者司马氏不合,后被司马氏杀害。据南朝《世说新语·雅量篇》记载:“嵇中散临刑东市”时,“神气不变”,毫无惧色,还“索琴弹之”,奏了一曲《广陵散》以表现自己临死不屈的精神境界,于是该书作者惊呼:《广陵散》“于今绝矣!”然而《广陵散》作为深入人心的古典琴曲杰作并未从此绝响,它以其深沉的乐意、雄浑的气魄,一直吸引着琴家世世相传,终于在明代时以曲谱的形式被刊印,从而流传到了今天。
图18 嵇康画像砖(南朝)
《胡笳十八拍》是另一首出现于汉末并流传至今的古典琴曲。传说这首琴曲为蔡琰〔yǎn演〕根据自身经历而作。乐曲表现她身居胡地异乡、心思汉土家园的愁苦和惜别稚子万般痛苦的心绪。
蔡琰(公元177—?年),字文姬,陈留圉〔yǔ雨,今河南杞县〕人。其父即是蔡邕。蔡琰自幼家学严谨,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后来成长为“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后汉书·列女传》)的女音乐家。她成年后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生活。汉末战乱时,她不幸遭匈奴人虏获,被匈奴左贤王纳为王妃,生有二子,身居南匈奴12年。公元208年,蔡邕好友曹操同情她的遭遇并赏识其才华,便以重礼将她赎回。在离别稚子和异域的归汉途中,蔡琰百感交集,激动万分,后来就据此经历融胡音汉声于琴曲之中,创作了《胡笳十八拍》,表现出了她那天地都难以容下的浩大怨气和悲哀痛楚的思想感情。“拍”,就是章、段;“十八拍”,即18章或18段。这一作品的现存曲谱有两种:一是明代琴谱《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配合的琴歌;二是明代以来各家琴谱所收录的古琴独奏曲。琴歌的歌词,就是汉代以来流传至今的同名叙事诗。
(穷奇网 www.71101.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