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印章也叫钤印。印章如果盖得好,可以充分展示印文效果。盖不好,则容易使印文失真,字迹模糊,或盖歪、盖倒,甚至会使印泥和纸面粘连,把纸弄破,要是盖坏在已画好的字画上,那就太可惜了。
盖印章讲求印泥均匀、饱满。盖印以前,要在下面垫些纸,看好印文方向,如没有把握盖正,可用印规。盖的时候,用劲儿要适度,这就要凭经验了。印章压在纸上不要左右摇晃,以免把印文盖重。印章离开纸面的时候,最好是先从一角抬起,抬的时候要用手按住纸面,切不可将印章猛地一下提起,因为印泥是黏的,和纸黏在一起,猛提会把纸面弄破,也会把印泥的绒毛带起来,使印文模糊不清。印章盖过之后,要把黏在上面的印泥擦掉,以备下次再用。
盖印章也讲求一定的位置。姓名印,一般都盖在签名的下面,或以印代替签名。藏书印,一般都盖在图书的边角处。印章盖在书画上的,内容可就多了。
盖在书画上的印章,有姓名印、表字别号印、引首章、骑缝章、收藏鉴赏章、押角章等。
画面跋语落款的下面,常用两方印。一方字印,一方名印,称为连珠印。字印多用朱文,红色较轻,名印多用白文,红色较重。两方印大小相同,或上面的小,下面的大。横款题式,多用一方印,也是盖在落款的下面。如一方不足,可再加盖一方,但不宜再多。竖款题式,字数较多的,也有盖三方或四方印的,但所盖印章的形状、大小、字体、印文内容要有变化。如第一方是圆的,第二方可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第三方则应用比前两方大一些的正方形。或第一方用长方形的,第二方用圆形的,第三方用正方形的,印面仍应由小至大,依此类推。这样不但看起来有变化,也不会使人感觉头重脚轻。竖题款式的印章都应盖在一条直线上,每方之间的间隔要适度,不宜太近,也不能过于松散。如没有把握盖直,可用尺划一条直线痕,或用一张划有直线和距离的纸,垫在画的下面,与所需盖印的位置对准,就不会盖歪斜了。
钤盖在题款字下面的印章,章面的大小,要与题款字的大小相适应,太小了压不住分量,太大了又过于笨拙。
引首章一般都是长方形或椭圆形,方形印不适于作引首章用。引首章的内容大都是斋馆别号或与画面内容有关的诗句、成语、吉语等闲文。引首章要盖在画面的上角。
骑缝章都盖在画面的边上,只露印面的一半,或盖在拼幅两纸相接处,以防替换挪用。
收藏鉴赏印分为官方收藏(或称“御藏”)和私人收藏两种。这种印盖在画面左方、右方、下方和上方正中,或碑帖拓本的考据处。应以不破坏画面为好。著名的宋代宣和御用七玺(即御书、双龙、宣和、宣龢〔he合〕、政和、政龢、内府图书之印)和清代乾隆五玺(即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都是用于御藏书画之上的印章,在钤盖时都有固定的位置。
收藏鉴赏印有的在一幅画上,少则盖三四方,多则盖十几方、几十方印的都有。一幅古画流传的年代越久,辗转于收藏家之手越多,画面上钤盖的印章也就越多,有的名画上所盖的收藏鉴赏印多达200余方。虽然对考证古代书画很有帮助,但这些印章在某种程度上,对画面也有一定的损害。
押角章又称画角章,也可称为闲章。印面比姓名章大,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葫芦形等形状。盖押角章的位置,一般在画幅下边两角中其中一角的空虚处,但最好是盖在落款处对面的下角,与题款处的姓名印相呼应,也可起到调整画面构图的作用。押角章也有钤盖在画面山石树根实处,或其他实处某一角落的,主要依画面构图和色彩的需要而定。 (穷奇网 www.71101.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