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印章与篆刻 作者:王志敏·闪淑华


第三节 查阅篆字的书籍

  印章自出现以来,入印书体一直是以篆文为主,虽然唐宋以后印章字体中又出现了隶书、楷书以及兄弟民族的八思巴文、蒙文、藏文,但一般还是以篆文为主。篆书在其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繁多的篆法,刻制印章,则必需学会篆体的书写,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篆字的书籍。

  《说文解字》是一部查阅篆字的工具书。该书是由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古文字学家许慎撰写的。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一书,是许慎从公元100—121年,历时22年的时间撰写成的,全书共14篇(加上“叙”共15篇),收集了小篆、古文、籀文(又称“大篆”)共9350余个文字,全书解字共13.3万余字。《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篆文,再解说字义,然后以“六书”来分析字形的构造。所谓“六书”,是战国以来学者们分析汉字造字和用字规律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方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通行的《说文解字》版本,有两个系统,一是北宋徐铉(公元916—991年)等人奉诏校定的,世称“大徐本”。另一是徐铉的弟弟徐锴于南唐时所著《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徐铉的大徐本对原书重新审订、整理、注明反切(古代拼音方法),并增补了通行文字,加上解说,称为“新附字”,系现在一般使用的通行本。

  《说文解字》对于研究字的来源和字的写法是很有帮助的,可以说是研究文字和学习篆书的必读之书。但这部书经过考证,也有些错误之处。随着文字的发展变迁,还有不少字未收入书中,对未收入的字,可以其他隶书碑拓之字,参照入印。

  《六书通》是明末闵寓五用了50余年的心血集成的稿本,清代康熙时毕既明撰订的。北京市中国书店1980年曾再次出版影印本。

  《六书通》是一部集三代秦汉等篆法,按声韵查阅篆字的书。书中每一个篆字都附有多种篆法,有些篆法又都注有出处,虽说有些篆法不十分准确或有错字,但仍然可以说是一部查阅篆字有价值的参考书。

  《石刻篆文编》(商承祚编,195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专门汇集石刻篆文的书,包括商周至晋的各种碑刻、碑额、题字,共收集篆文2921字,每个字的下面都标有出处。可以说是一部检索石刻篆文的工具书。

  《甲骨文编》(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1965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是一部收录甲骨文字资料加以汇编带有工具书性质的书,全书共收4672个字,其中可识的有1000多字,甲骨文字已释和未能释定的单字大致齐备。该书可当作查考甲骨文的书籍来使用。

  此外,可查阅甲骨文的书籍,还有清末刘鹗所著的《铁云藏龟》、清罗振玉的《殷虚书契》(另有后编、续编),以及商承祚的《殷虚文字类编》、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等。

  可查阅钟鼎文的著作也很多。罗振玉编定的《三代吉金文存》,著录了传世商周青铜器铭文拓本3835种,收罗广泛,可以说是包容金石文字较全的著作。容庚编著的《金文编》(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校订,科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也是一部查阅铜器铭文资料的书籍。全书所收金文是根据3000多件商周青铜器铭文的拓本或影印本临摹下来的。书中采用的主要是各种礼器的款识。对所采集的金文,经考释可以肯定,或认为某家考释可从的,共编为1894条。容庚编著的《金文续编》(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所收文字是从800多件秦汉器物上收录的。此外,可查阅钟鼎文的书籍还有清代汪立名著的《钟鼎字源》、阮元著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吴大澂编著的《愙〔ke客〕斋集古录》、《说文古籀补》等。

  清代徐文镜编著的《古籀汇编》,字数较多,是一部可查阅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以及大、小篆字的书籍,以此书查阅篆字,基本够用。

  除上述介绍的各类书籍以外,还有《增篆康熙字典》、《玺印文字征》、《金石大字典》、《封泥汇编》、《篆学丛书》等也可作为参考书籍使用。

  印谱也是学习篆刻必读的参考资料。前人留下的印谱种类很多,如明代何震的《忍草堂印选》、金光先的《金一甫印选》、甘旸的《集古印谱》、清代许容的《许默公印谱》、陈炼的《超然楼印谱》、巴慰祖的《百寿图印谱》、黄易的《秋景庵印谱》、奚冈的《蒙泉外史印谱》、陈豫钟的《求是斋印谱》、陈鸿寿的《秋榆仙馆印谱》、郭麔〔lin〕麟〕的《灵芬馆印谱》、赵之琛的《补罗迦室印普》、程庭鹭的《红蘅馆印谱》、翁大年的《陶斋印谱》、钱松的《铁庐印谱》、徐三庚的《金罍〔lei雷〕山民印谱》、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印谱》、清代《西泠四家印谱》、《西泠八家印谱》、陈介祺编辑的《十钟山房印举》以及近代陈衡恪的《染苍室印存》、《吴昌硕印谱》、《齐白石印谱》等,都可作为学习篆刻的参考资料。
(穷奇网 www.71101.net)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