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 作者:赵翰生


第一节 丝绸的起源

  养蚕织帛,是我国古代举世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关于它的起源,具体发生在什么年代?其说不一。古代有关的传说和神话很多,其中有两个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一是伏羲氏化蚕桑为绵帛;二是西陵氏之女,黄帝的元妃嫘〔lei雷〕祖,始教民育蚕治丝,以供衣服。这两种说法年深日久,几乎已成信史,常常被各种书籍和人们加以引用。我们知道传说是伴随着历史而存在的,过去人们往往把一些伟大的发明,归功到某个圣人或贤哲身上,作为对他们的伟大和贤能的赞颂,中国的蚕丝生产起源很早,对人民生活影响极大,把它的创造发明权推溯到中华民族神话中的祖先伏羲氏和黄帝元妃螺祖身上,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些动人的传说当然是没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因为织作一匹美丽的丝绸,必须要经过育蚕缫丝、织造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这样众多的工艺,决不会也不可能是一个人在较短时期之内创造出来的,尤其是在远古时期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它肯定是经历过极其漫长的岁月,融会了不同时期人的发明创造,并且在各个环节上都取得了突破,才形成的伟大发明。

  尽管传说不完全等同于真实,可是我国养蚕织帛的历史应从早在距今5000年以前说起这一点,确是事实,这是可以从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的。

  1926年春,北京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的一个考古队,在山西夏县,发掘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山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时,曾经发现一个用某种利器切割之后剩余下的大半个茧壳和一个纺轮。这次出土的茧壳长约13.6毫米,幅宽约为10.4毫米,出土时壳体虽已转化为化石,但表面仍有光泽(切掉部分约占1/6)。据发掘者李济博士和昆虫学家刘崇乐的研究,初步判断茧壳是桑蚕茧。这次发现不仅找到了茧壳,而且还找到了原始的纺丝工具——纺轮,曾轰动了当时世界的学术界,为人们研究丝绸起源提供了具体物证。后来,日本学者藤井守一评价这一发现说:“这次发现,使素称‘丝绸之国’的中国开始养蚕治丝的时间获得了有力的证明。”此外,1984年在河南荥阳县青台村一处仰韶文化遗址中,还出土过我国北方丝麻织品的最早实物——一些平纹组织物和组织稀疏的浅绛色丝织罗。这两次发现,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早在新石器中期就已有了蚕事活动。

  另外,1958年在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yang样〕新石器时代遗址最下面的文化层中,还发现过一批存放在竹筐中的丝麻织品,其中有平纹残绸片,蚕丝编的丝带,以及用蚕丝纺捻而成的丝线。绸片长2.4厘米,宽1厘米,尚未完全碳化,呈黄褐色,经纬密度各为每厘米48根。根据其同一地层出土稻谷的放射性碳素C14测定,其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750±100年。钱山漾的这次发现,是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它的出土再一次证实了我国缫丝织绸的历史悠久,同时也说明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生产丝绸的地区已经比较广阔,除了中原地区已经具备一定的蚕织技术之外,业已扩展到较远的长江流域。
(穷奇网 www.71101.net)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