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寺庙宫观与教堂 作者:余桂元


第十二节 北京城内历史最悠久的古刹法源寺

  北京的名寺很多,如门头沟的潭柘寺,据说是北京最古的寺庙,有谚语说:先有潭柘,后有幽州;又如潭柘寺附近的戒台寺、海淀区的大觉寺和大钟寺、东城区的智化寺、西城区的广济寺,都比较有名。如果仅就北京城内而言,法源寺则可称得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名刹了。

  法源寺座落在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最初,唐太宗李世民为悼念对高丽战争中阵亡将士,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下令在此建寺,时建时停,历51年而成,取名悯忠寺。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重修后改名崇福寺。清初顺帝时,在此设戒坛,雍正十一、十二年(公元1733—1734年)重修后定为佛教律宗寺庙,主持传戒,并赐名“法源寺”,按乾隆的解释,其含意为“法海真源”。

  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排列着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毗卢殿、大悲坛、藏经楼等建筑。

  大雄宝殿是法源寺的主要建筑,是主要宗教活动场所。殿内抱厦梁上悬乾隆帝御书“法海真源”匾额。

  悯忠台又名念佛台、观音阁,为唐中和年间(公元881—884年)幽州节度使李可举所建,是寺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悯忠台建筑在一米高的方砖台基上,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建筑。外墙用12根木柱支撑,结构颇为新颖别致。寺内珍藏的历代文物极为丰富,如北齐石造像、唐代石佛像、五代铁铸佛像、宋朝木雕罗汉、元朝铜铸观音、明朝木雕伏虎罗汉等。它们有的保存了研究唐代疆域的重要资料,有的清楚地反映了佛教的性质和统治者推崇佛教的目的。台的外壁,东墙上嵌有翁方纲复制唐李邕书“云麾将军李公(秀)碑残础”和“京都古悯忠寺今法源寺龙王菩萨灵井记”,西墙则嵌有清代“西方接引佛像赞”和“法源八咏”等石刻。

  大悲坛现在被辟为“历代佛经版本展室”,陈列着唐人、五代人写经,宋版《开宝藏》、《思溪藏》、《碛〔qi器〕砂藏》,元代《普宁藏》,明代《南藏》、《北藏》和《嘉兴藏》、传世唯一残本《武林藏》,清代《龙藏》,以及《贝叶经》、《西夏文经》、《回鹘〔hu胡〕文经》、《傣文经》、《藏文经》、《蒙文经》等少数民族文字的经典和一些善本经书,是我国珍藏佛经最多、版本最珍贵的寺庙之一。

  藏经楼位于寺院最后,上下两层,宽五间,深三间,藏有《大藏经》、《贝叶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影印本等,这些都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法源寺在历史上是一座名刹。宋钦宗被金兵俘虏押至燕京,就被囚禁在这里;金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曾把这里作为策试女真进士的考场;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宋朝遗臣谢枋[fang方]被拘,拒不降元,在法源寺绝食而死。

  自古以来,法源寺花木繁茂,据说现在寺内还保存着唐松宋柏。至清,法源寺更是以花木幽胜著名。从清初到清末的每个时期,都有一种主要观赏的花卉。最先是海棠,接着是牡丹,最后是丁香。这些花先后使诸多的名人学者流连觞咏,留下许多诗篇。寺内现在仍有丁香花数百株,号称香雪海。每年花开时节,香气浓郁,飘扬数里。

  1949年以后,法源寺得到大规模修缮,建起了玄奘纪念馆。现在,法源寺是中国佛学院和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既是一个研究佛学的学府,也是一个佛教艺术和文物的展览中心。不少国家元首和外宾,尤其是佛教徒,都前往烧香拜谒。
(穷奇网 www.71101.net)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