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诗词曲赋 作者:刘耕路


第二节 南北朝乐府民歌

  曹魏和西晋时的民歌流传下来的较少,最有特色的是东晋以后的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多为情歌。江南地区山清水秀,风光明媚,政治局面稳定时生活条件较优越,所以爱情诗较多。这些诗歌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柔美,构思新巧,多用谐音双关修辞手法,是其特色。南朝民歌精华部分分两大类:一类是《吴声歌曲》,产生于今江苏南京一带;一类是《西曲歌》,产生于今湖北襄阳一带。如《吴声歌曲》中的一首: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是女孩口吻:当初和情郎相爱时,两人期望结成一对美满夫妻。然而徒然相思,机缘不巧,没想到总未如愿。“丝”谐“思”字;“残机”是残破的织布机,喻机缘不好;“匹”是布的长度单位,喻“匹配”。残机织布当然织不成匹,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叹息爱情不顺利,构思新鲜,启人联想,别有妙趣。又如: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前一首说,秋风入窗,飘起罗帐,因而看到高悬天空的明月,想到远方的情人此刻或许也在望月,便如今天用通讯卫星沟通信息一样,通过月亮向情人遥遥寄意,望他理解自己的思念。后一首写冬景,潭水结起厚冰,白雪覆盖大地;我的爱情如松柏经得起严寒的考验,你的感情是否也是这样?她期望对方也能坚定不移。下面两首属于《西曲歌》,是一对情人的对话: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

  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

  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

  前首是女子说的。她听说情人(欢)要到扬州(今南京一带)出官差,就到江津这个地方来送行。她的祝辞不是“一路顺风”,而是希望船上篙折橹断,无法行船,教(交)情郎走不成,倒(到)转船头回来和她团聚。后一首是情人回答她的安慰话:篙折了换新的,橹折了重新安;大家都是应官差的人,哪有可能随便掉转船头回家呢?八句诗把一对情人间的柔情蜜意、难舍难分的感情全写出来。从上面几首南朝民歌中我们看到,它们一般篇幅不长,格调清新明丽,感情细腻缠绵,措辞委婉含蓄,具有独特的风韵。

  和柔媚的南朝民歌相映衬的是北朝质朴豪放的民歌。北朝民歌题材较宽,除爱情外,还反映较多的社会生活,风格粗犷明快。如: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bie蹩〕跋黄尘下,然后别雌雄!

  北方人生活中离不开马。矫健的儿郎骑上快马才能显示他的骁勇,快马驮上健儿才能跑出它的威风。“跸跋”是马蹄叩击地面的声音。大家骑上马踏起一路黄尘,赛一赛谁是英雄谁是笨蛋!一个骑术优秀的青年会被人们视为英雄,也容易招来姑娘的青睐。因而北方的情歌也常和马联系起来:

  腹中愁不乐,

  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huan换〕郎臂,

  蹀〔die蝶〕座郎膝边。

  姑娘的苦闷显然是期望得到意中人的爱情。她情愿变成一支马鞭,什么时候都挂在情人手臂上,行和坐(座)都靠在他双膝旁边,一刻不分离。这类民间诗人的妙语,往往是文人想不出来的。北方民歌就连慨叹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也用马来作比喻: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

  黄禾起羸[lei雷]马,有钱始作人。

  快马总被骑用,所以苦瘦;穷苦人(剿儿)常被剥削,所以贫穷。黄禾把马喂肥,马才像马;有了钱腰杆硬,别人才把你当人看。

  北朝民歌特色鲜明,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首《敕勒歌》,一千多年来一直在广泛流传,证明了它的魅力。有名的《木兰诗》也诞生于这时,热情歌颂了木兰这位代父从军的女英雄。木兰不一定实有其人,但同类的事在战争频繁的北方是可能有的。由于人们热爱她的品德和行为,后来又为她加个姓,叫“花木兰”,希望真有其人。木兰这位英雄形象的出现,完全是这首《木兰诗》的功劳。
(穷奇网 www.71101.net)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