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为封建统治者服务,除了迎合他们的政治需要,编造各种神灵故事,制造社会舆论外,还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举行斋醮活动,即做法事,祈祷皇帝和他的一家健康长寿,国运长久,天下太平等等。二是为皇帝提供各种养生长寿的方法。有的皇帝想不死成仙,道士就得教他包括服食金丹在内的各种仙术。在唐代,皇室与道教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所有国家庆典,皇帝祖先的忌日超度,皇帝皇后的生日祝寿,天旱时请神下雨,天涝时请神放晴等等,道士都得出场。皇帝保护和崇奉道教,修建道观,供养道士;道教也为皇帝出力,成为御用宗教。
请神驱鬼,治病消灾,从道教创立时期起就是它的重要内容。到了后来,这一套就更完善了。从五斗米道蜕变为天师道,直到隋唐,专长这一套的符箓派道士一直很吃香。除了为皇室服务外,道教宫观还按教内规定,每个月的初一、十五这两天要举行活动,教主祖师圣诞日、神仙圣灵纪念日以及其他重要节日都要举行庆祝,这些都属于斋醮礼仪的内容。
唐代符箓派道士为皇室举行的各种斋醮法事,场面浩大,仪式隆重。由于这些斋醮法事用途范围很广,举行频繁,所以唐代道教斋醮的名目很多,有关仪式规定也很细致。不同种类的斋醮法事所祭祷的神灵名字,还有祈求的内容都有讲究。隆重的宗教仪式,有宏大的群众场面,有严密组织和音乐舞蹈,加上香烟缭绕,灯烛辉煌,增加了人们的神秘感,具有宗教宣传效果。举行法事时的各项仪式及程序和规模,都各有严格的要求。有些法事只做一白天或一夜,长的有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唐代流行的各类斋醮法事中,有一种“金箓大斋”,就是专门用来为皇帝祈神赐福的。
除了斋醮法事外,法箓和经戒传授也是道教礼仪的重要内容。普通人要当道士,必须通过一定手续才能取得资格。以后还要学习各级道教经书课程,道教叫经法,要通过相应的考试,合格的发给证明,并且授予相应级别的道士称号。学习一定级别的道教经法时,相应地有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定。法箓就大致相当于上述的手续和证明,经戒相当于有关规定。
据唐代道士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和《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戒法箓择日历》的记载,入道的人先学正一经法,再学洞渊或太玄经法、洞神经法、升玄经法、洞玄经法,最后也是最高级别的是洞真上清经法。学习正一经法的叫正一弟子、正一法师;学习太玄经法的叫高玄弟子、高玄法师;学习灵宝经法的叫灵宝弟子、灵宝法师等等。大概正在学的叫弟子,考试合格的叫法师。
一定级别的经书往往主要出自历史上某一支道教流派。像正一经法主要是早期天师道的系统,灵宝派和上清派的经法都放在高级位置。这种划分最初大概出于陆修静之手,但它也反映了道教各流派相互融合、汇流的历史。
经戒、法箓的传授通常是十分严肃认真的,要举行一定的斋醮仪式。
一般说来,想入道的人,只要道教内部有一定权威和地位的法师授予法箓,就算取得了资格。像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请北海高如贵法师授法箓,玄宗请司马承祯授法箓,都属于这种情况。唐代职业道士可以享受免征赋税的待遇,因此,道士出家必须通过以下途径:(一)通过国家有关考试,当时叫试经;(二)得到皇帝亲自批准,叫恩度;(三)交钱给国家买出家证明书即度牒,叫进纳。推行这套制度的结果,使道教与国家政权的联系更加紧密,但也带来不少问题。比如进纳,只要有钱就能买到道士身分证,不免使很多不合格的人也混了进来,甚至使一些宫观教团变成隐藏各种人员的处所。遇到政府财政紧张,大量出售度牒,后果更为严重。皇帝的恩度不是经常有的。当时皇帝恩度大臣、后妃或公主当道士,是一种特殊的光荣。一些后妃和公主当道士,皇帝经常特意为她们修建新道观,让她们当“头”。
道教符箓各派中,正一派后来最得势。正一派就是正一道,也叫天师道。元以后上清、灵宝和正一等道派逐渐合流,而正一道的张天师成为各派领袖,所以后来把道教符箓各派统称为正一道。张天师一派在天宝年间曾得到玄宗的封赐。玄宗称赞“后汉天师”弘扬了李家老祖宗太上老君的“教”,正一道是好道派。并命令有关部门注意在天师子孙中选定合适的继承人,及时上报,以便封赏。
南北朝时期一度十分兴隆的灵宝派,在唐代没有留下清楚的传承记载。
以茅山宗为代表的上清派,在唐代势力最大,它的传承系统也最清楚。 自进入唐代,茅山宗的各代宗师分别为:第10代王远知,第11代潘师正,第12代司马承祯,第13代李含光,第14代韦景昭,第15代黄洞元,第16代孙智清,第17代吴法通,第18代刘得常,第19代王栖霞。
以上各派在教理教义和宗教仪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互相融合吸收的趋势。特别是在斋醮科仪上,各派遵行的一套都差不多。 (穷奇网 www.71101.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