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四书说略 作者:李思敬


第一节 《周礼》记述的古代政治制度

  《周礼》是西汉早期发现的先秦古文经,原名《周官》。《汉书·艺文志》有“《周官》:经六篇”的记载。《经典释文·叙录》说:“王莽时刘歆为国师,始建立《周官》经(博士),以为《周礼》”。可知是王莽当政时改称《周礼》的。

  《周礼》这部书的内容,简单说就是记述周王朝中央分别以“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为名的六部官制。但是汉初发现它的时候只有五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和《秋官司寇》。“冬官”没有。据说汉河间献王曾经悬赏千金购求未得,只好根据“冬官”管生产的线索用一本讲手工业生产的《考工记》来充数。因此现在看到的第六篇的题目叫《冬官考工记》。所以《周礼》是一部残缺的书。倒是《考工记》这部可贵的古代工艺学著作因此而流传下来。

  过去古文经学家说《周礼》是周公作的,今文经学家又攻击它是刘歆伪造的,都没有根据。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人根据古代资料写成的,但是也有人根据它的语言文字特点来推断应该作于东周初期。那么距今已有2500余年了。下边我们重点看一看“天官”的职能和编制。

  天官冢宰:“天官”是部名。“冢宰”是本部首长的泛称。本部职权是“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治官之属。”意思是“率领僚属总管国家行政,辅佐君王协调全国事务。属于行政机关。”本部首长设“太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这是正副职。正职叫“太宰”(官品是“卿”级),副职叫“小宰”(官品是“中大夫”级)。太宰的职责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意思是“执掌国家六种法规,协助君王治理国家”。这六典是:

  治典:作用是“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使遵纪守法)万民”。

  教典:作用是“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安抚)万民”。

  礼典:作用是“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使关系融洽)万民”。

  政典:作用是“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协调)万民”。

  刑典:作用是“以诘(纠察)邦国,以刑(管理)百官,以纠(矫正)万民”。

  事典:作用是“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给以生计)万民”。

  这六典之中,除治典归天官主管外,其他五典依次各归地官和春夏秋冬四官分管,而由天官总摄。此外,《周礼》还给天官规定了各种工作方法和具体任务,从行政工作到生产、祭祀、宾宴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天官每年还要听取一次各部汇报,三年作一次总结,进行赏罚。小宰的职责是协助太宰工作,同时负责宫廷事务。

  在天官正副官长之下设有“宰夫、宫正、宫伯”等等下属部门60个。每个部门的职务和编制也有规定。比如宰夫的职务是“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叙群吏之治,以待宾客之令”。编制是“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总共210人。各下属部门都定有工作细则。可见天官的职务除本部的吏治工作外,还要总理六部工作并且兼管宫廷事务,权力是很大的。其他五官的规定大体是:

  地官司徒:主要管土地、户口、教育、救灾、农林牧业及地方行政工作。

  春官宗伯:主要管祭典、朝会、舞乐、卜筮、天文、历法、车马、仪仗等文职工作。

  夏官司马:主要管军务、警备、武器、军功、后勤、田猎、巡视等武备工作。

  秋官司寇:主要管刑法、诉讼、宵禁、缉盗、除害等治安、法务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五官合计有300多个部门,20000多人的编制(无法确定人数的部门不计,如“阍〔hun昏〕人,王宫每门四人,囿〔you又〕游亦如之”等)。冬官虽无经文,但估计差不多。那么六个部门就是360个下属单位,25000人左右。这么庞大的政权机构,如果没有严密的组织是难以运转的。虽然《周礼》未必是实录,但也必定有某种现实和史料的依据。比如《周礼》记载“春官宗伯”主管祭典,而据考古研究,有一件春秋时代的铜器叫洹子孟姜壶的,铭文上记着鲁君曾派人到周朝廷向“宗伯”请教丧礼。可见《周礼》的记载并非向壁虚造,它确实反映了一定的现实生活,所以很有史料价值。

  《考工记》记载了上古木工、金工、陶工、染工、磨工、皮革工等工种的生产工艺,诸如宫室、车盖、量具、武器等都有详细的施工说明,是研究上古手工业生产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周礼》六官的建制对我国历代王朝有相当影响。隋唐以后直到明清,中央政府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六部建制,和《周礼》的六官一一对应,这绝不是偶然的。
(穷奇网 www.71101.net)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