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名胜古迹 作者:葛晓音


第三章 秦汉土木工程的奇观

  秦并六国后,定都咸阳,建立大一统王朝。推行共同的文字,发展全国的交通,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秦始皇在筑长城、修驰道、通水路以外,还建起了阿房宫,在骊山为自己大造坟墓。因过度征用民力,秦朝仅15年就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但在它短暂的统治时期,留下了几项伟大的工程,现已成为驰誉世界的名胜。

  万里长城

  这一名称,虽始于秦朝,但公元前7世纪左右,已出现了长城。战国时期,各国为互相防御所修起的长城布满了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秦统一以后,大部分被拆毁。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蒙恬将军带30万人北伐匈奴,将黄河之南的土地分为44县,修筑长城。蒙恬利用地形,沿黄河、阴山设立亭障要塞,北面和东面沿赵、燕的旧长城,西面利用秦昭王的旧长城,连接起来,修成了西起临洮〔tao桃〕(今甘肃南部洮河边),东到辽东,绵延万余里的长城。这条秦长城,在今天的长城以北很远的地方,是用夯土的办法筑成的。汉武帝时,又建成了2000多里长的河西长城,与秦长城相加,从敦煌到辽东11500多里。武帝以后,昭帝、宣帝继续筑城,最后修起一条西起新疆、东到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二万里的长城。沿途城堡相连,烽火相望,丝绸之路中有一半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

  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在明代修建的。为了抵抗北方的鞑靼和东北的女真,明朝200多年间几乎没有停止过长城的修筑和巩固长城的防务,大规模的施工前后共计达18次之多。明长城全长12700余里,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重要的地段,都用砖石垒砌。居庸关、山海关、雁门关一带还修筑了好几重城墙。现存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是北京的八达岭居庸关。这里有一座完整的关城,两侧长城的墙基宽约6.5米。墙顶铺砌三四层城砖,表层再加方砖。外侧还用砖砌起两米高的垛口,每个垛口上部有瞭望口,下有射洞,可射击敌人。墙面上还设有排水沟和吐水嘴。由于这里是京城北边的重要屏障,工程要求特别严格,城墙非常坚固,自古被称为“天险”。此外,长城两端的山海关和嘉峪关都号称“天下第一关”,均为明代创建,至今保持完好,也是重要的名胜。

  灵渠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位于广西桂林附近兴安境内的秦堤灵渠,是秦始皇为开发岭南所兴办的另一项伟大工程。从公元前223年到前214年,历时10年,在秦郡监史禄的主持下,凿成了这条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它全长34公里,主要工程由铧嘴、分水坝、泄水坝、陡门、秦堤等组成,把江水分入南北渠道,可拦河排洪,调节水位,平衡水量。唐宋以来多次维修并增设闸门。秦堤长约两公里,是从南渠口到兴安城的堤岸,为秦凿渠时所筑。堤上有不少修渠人留下的古迹。沿堤林荫茂密,环境清幽,是桂林地区最吸引人的名胜之一。

  都江堰

  秦人所兴修的水利工程,不止灵渠一处。早在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就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这道堰在今四川灌县附近。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部分组成,形成一道长堤,竖卧在江心,把岷江一劈为二。靠赵公山的一侧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靠玉垒山一侧叫内江,是人工建造的河道,主要用于灌溉。堤坝顶端扁平像鱼嘴,是分江的关键部分。堤的末端有一座不高的大坝,宽200多米。内江进水量小的时候,此坝可拦水入内江。进水量超过坝面,就把洪水夹带的泥沙卵石宣泄出去,所以叫做飞沙堰。紧靠飞沙堰左侧有一个岩堆,叫做离堆。下有一道峡口,是用人力劈开凿成的,名宝瓶口,它上接内江,下分四条干渠,这是李冰所主持的都江堰工程的附属部分。岷江水就从宝瓶口流出,进入川西平原。都江堰既解除了岷江水害,又使成都大平原得到灌溉和通航之利。这一工程一直保存至今,现在都江堰岷江东岸玉垒山麓还有一座二王庙,离堆北端还有一座伏龙观,都是后人所建,以纪念李冰和他儿子二郎治水的功绩。

  秦始皇陵墓

  这是一项令人叹为观止的工程。据《史记》记载,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时,就在骊山建造自己的坟墓。吞并六国后,又征发各地罪人70万继续修筑,历时36年才完工。坟高50多丈,周围五里多宽。掘地极深,灌入铜液,墓内用水银造江河大海,机械转动,水银流注。天上的大雁和水中的野鸭用黄金制成。还令工匠特制弓弩,如有人穿坟盗墓,弓弩就会自动放箭。陵园的地面建筑原有内城和外城两重,现已不存。只是陵园中心还保存着一个高40米的夯土陵丘。近年来从始皇陵周围出土了大量文物,尤其是兵马俑陪葬坑的发掘,震动了世界。1977年在一号兵马俑陪葬坑遗址上建成了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这个坑面积14620平方米,据测量有兵马俑6000多件,已出土的武士俑、战车、輓〔wan晚〕马等都仿真人和原物塑制,布置队列按将军、军吏、材官、射士、骁〔xiao肖〕骑、伍卒等不同级别,有次序地排列,展现了秦始皇威震宇内、统一六国的强大军容。出土的武器是精冶的青铜制成,有的表面镀铬,银光闪闪,锋利如新。另外在陵旁还发现两组铜车马和铜俑,雕饰精美。秦俑坑的发现,证明秦代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国内外学者极为重视,誉之为“世界第八奇迹”。

  汉代继秦之后,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全盛时期。刘邦利用全国反秦的力量,于公元前206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西安市),史称西汉。公元25年,刘秀中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西汉文帝和景帝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与民休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史称“文景之治”。汉武帝时地域辽阔,国力强盛,开通了与西方进行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全国出现了十几个著名的商业城市,长安地区最为富饶。皇帝所住的未央宫、长乐宫壮丽巍峨。城外还有建章宫、上林苑等规模宏伟的宫苑,并开凿了我国公元前最大的人工湖泊昆明池。长安城的面积是当时罗马都城的四倍,今存遗址已成为西安市重要的古迹之一。

  霍去病墓

  汉与秦一样,屡遭北方强族匈奴的侵犯。这段与匈奴反复不断交战、和亲的历史也留下了不少遗迹,最著名的是霍去病墓和王昭君墓。霍去病是汉武帝时的大将军,曾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公元前114年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非常痛惜,特意在自己的陵墓附近为他建墓,墓的外形做成祁连山的形状,以纪念他打出祁连山的功绩。墓前的14件大型圆雕是汉代石雕中的杰作,每件都用整块石料稍加雕琢而成,总的倾向比较抽象,刀法洗炼,风格淳朴幽默,其中最有名的是“马踏匈奴”,马的右前蹄下踩着一个人,大约是象征霍去病征服匈奴的战功。这些石雕在对整体艺术效果的追求中透出雄浑沉厚的力量,典型地反映了西汉极盛时代的气魄和自信心。

  昭君墓

  在内蒙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王昭君名嫱〔qiang 强〕,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县)人。汉元帝时入宫。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chan 蝉〕于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嫁到匈奴,不久为呼韩邪生了个儿子。呼韩邪死后,又按匈奴习俗,嫁给呼韩邪原来的妻子所生的长子,生了两个女儿。据史书记载,昭君在宫里几年,一直见不到皇帝。在辞别汉宫的宴会上,元帝才发现她光艳照人,想要挽留,又不能失信于匈奴,只好任她远嫁而去。这段故事引起后代许多文人的猜测。南朝文人吴均在《西京杂记》里说,元帝因为后宫宫女太多,不能一一面见,就让画工把她们画下来,按图召见。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画工就故意把她画丑,所以元帝没有见到她。后来又有人说,昭君出塞后十分想念汉朝,走到黑水,便投河而死。这些说法常见于后世有关昭君的诗文和戏剧中,流传极广,以致人们对历史上的王昭君反而不理解了。昭君墓远看青色朦胧,据说塞外草白,独有昭君墓草青,所以历代相传,称为“青冢”。今存昭君墓上依然是草色青青,树木葱郁。墓前有董必武《谒昭君墓》诗碑,其中“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二句,公正地评价了她为民族团结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满城汉墓

  两汉经济的繁荣造成了贵族生活奢侈豪华的风气,他们不但活着要尽情享受,死后还要把金银财宝带到地下去享用。所以从汉代墓葬中发掘出来的殉葬品都很丰厚贵重,墓室的雕刻艺术也很有价值。1968年,河北满城县西南陵山主峰东坡上,发现了两座西汉墓,墓主人是汉景帝的庶子中山靖王刘胜和他的妻子窦绾〔wan 晚〕。两墓都是凿山为陵,布局仿照宫殿,墓室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有完善的排水系统。随葬品计有金银铜铁玉石陶漆等各类器物,以及丝织品、银鸟篆壶和医用金针等一万多件,其中有些工艺品如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极为精美。墓主人的葬服是由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的,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金缕玉衣”。刘胜的玉衣用玉片2498块,窦绾的玉衣用玉片2165块。窦绾棺材内壁还镶嵌玉板192块,都是国内首次重大发现。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这是1972年发掘出的汉墓,其中有保存完好的女尸以及大量随葬品。女尸是长沙軚〔dai代〕侯利苍的妻子,葬于公元前166年左右。墓的结构极为复杂,六层棺椁套叠,四周填塞木炭,厚30到40厘米,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厚达60到130厘米,这应是尸体不腐的主要原因。从一号墓及二号三号汉墓中还出土了大量漆器、帛书、帛画,各种乐器、竹简、木俑、农畜产品和中草药等等。刘胜和軚侯都生活在西汉前期,由墓中出土的文物可见出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达。

  在汉代遗留下来的古迹和墓葬中,还保存了大量的墓壁画和石刻画像,反映了汉代美术的高度成就。墓壁画就是画在墓室四壁、顶部及墓道两侧的壁画。本世纪发现的汉墓壁画比较多,著名的有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壁画、洛阳王城公园的西汉墓壁画、辽阳汉墓壁画、辽宁营城子汉墓壁画、内蒙和林格尔的东汉墓壁画、河北望都壁画墓等。汉代的石刻画像泛指画像石和画像砖,那些墓前祠堂、墓中石室门楣、棺椁上的石刻装饰画,叫做画像石。画像砖是一种镶嵌在墓室和建筑物壁上的砖块,先由木模压出砖坯画面的凹凸线,再烧制出来。发现石刻画像最多的是河南,其次是山东和四川,河北和辽宁也有。最著名的石刻画像出土处有河南的南阳汉画像馆,山东嘉祥县的武梁祠,山东长清县的孝堂山郭氏墓祠。这些墓壁画和石壁画反映出汉画的一些共同特点,内容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神话传说、阴阳五行、日月星辰等,是神化的自然界,也是人所向往的神仙世界;另一类内容是表现远古到春秋战国及秦汉的历史故事;第三类是表现贵族世俗生活的内容,如宴乐、百戏、庖厨、狩猎、车马出行等。汉画的艺术风格也是朴拙而稚气天真的,画上人神杂处,百物交错,充满活力。构图总是塞得满满的,不讲远近,不留空白,铺天盖地而来,但五彩缤纷,琳琅满目,表现出开阔的心胸和宏伟的气魄。这种野性旺盛的画风和雄浑厚重的力量是后代艺术难以企及的。
(穷奇网 www.71101.net)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