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 作者:葛剑雄


导语

  文献记载的中国历史约有5000年,考古发掘证实的中国文明已有七八千年以上,但真正能在中国的主要部分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国家,形成广阔的疆域,那还是从秦朝开始的。

  这是因为:首先,在秦朝以前,无论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是夏、商二代,实际控制的地区都还相当有限,至多只是占有黄河中下游地区,短时期扩展到江淮之间和长江中游。而且即使在黄河中下游,也还有不少不服从它们统治的其他部族,存在着一些它们管不到的地方。

  其次,由于实际存在很多个小国,或者实行分封制,即使在西周最强盛时,也没有设置过行政区域。大大小小的诸侯统治着自己的封邑或领地,对天子只负有进贡的义务,有些更只承担象征性的义务。因此在诸侯国之间并没有形成连成一片的疆域。

  再次,由于绝大部分地区的人口都还非常稀少,诸侯国之间大多没有明确的界线。分封或争夺时,一般只注重城、邑,而不是一个具体的范围,像以后所说的一个政区的“四至八到”(四面八方具体达到的范围)。因此,衡量一个国的标准往往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孟子·公孙丑下》),或者是有多少户人口,或者是拥有若干个城。

  到了战国时代,随着地方行政制度和行政区划的产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开发的扩大,国与国之间的“隙地”(无人区)越来越少了,界线也越来越明确了。吴国与楚国的边民争夺桑地,秦王许诺给赵国土地时可以出示地图,都是疆域的概念日渐明确的证明。但在群雄并存的情况下,不仅各国疆域变化无常,而且大多数国的范围都还不大,各国开始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也不统一。
(穷奇网 www.71101.net)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