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名山大川 作者:谢凝高


第三节 人与自然交响曲

  我国的名山大川,无不注入炎黄子孙对大自然的情感和精神,凝结成丰富多彩的山水文化。山水文化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山水的精神文化,主要指山水美学、山水文学、山水艺术、山水科学以及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想等。山水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人们在名山大川进行精神文化活动时,所创造的建筑、摩崖石刻、道路及风情等人文景观。

  山水的精神文化主要是颂扬和认识自然景观价值,除了扩大其知名度,毫不影响自然景观的客观性,也不改变自然景观的原生形态和空间组合形式。但作为物质形式存在于风景区的山水文化——人文景观,却要对自然景观产生直接影响,或相得益彰,或干扰破坏。

  我国风景区人文景观建设的目的是更好地为人们在大自然进行精神文化活动服务的,包括古往今来的祭祀、宗教、游览、审美、创作和科学研究等。因此,人文景观的总体布局、设计思想,首先是突出自然,以自然为主,人文为辅,相辅相成的关系。为此,人文景观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少、小、散、隐,即自然风景区内的人工建筑物较少,体量较小,布局较分散,选址较隐蔽。这样,既能保持自然景观的完美性,又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美。精妙的人文景物,好像从自然环境中长出来一样,毫无强加的痕迹。从而构成优美动人的天人交响曲。

  例如以雄伟著称的泰山南天门景区(图3),其人文景观由三个十八盘1633级台阶及其尽头天际线上的南天门,与庄严壁立的“泰山岩岩”融为一体,构成“天门云梯”的巍峨景观,产生“云路千盘”、“如登天际”的意境,达到雄者益雄的效果。

  又如以幽深为景观特征的雁荡山灵岩寺、泰山普照寺、北京潭柘寺、峨眉山洪椿坪等等,寺庙深藏幽谷,仿佛处于桃源中,每当暮鼓晨钟回荡空谷时,环境越感幽静。
 


  图3 泰山南天门

  纵观名山大川,在处理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艺术手法上,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就是以涵(藏)为主、涵露结合的手法。对于以雄、险、旷为特征的自然景观,建筑物常以露居多;而秀、幽、奥的自然景观,则以涵为主,取露的手法,也往往以露引涵为常见,即露山门、天门,而引内涵之大殿,亮牌坊,而引内藏之古刹。露者体量小且多具观赏性和指引性,如亭、阁、塔、坊等。而涵者,多具宗教、文化、休憩等活动功能,如寺观、殿宇、书院、离宫、别墅等。这些建筑,常以当地民居为基础提高升华,形成简朴、高雅的风格,得体于自然,融之于山林。再通过精心选择的登山游览道路把诸多自然的、人文的景点组织、串连起来,成为无人导游却能引导游人尽情地观赏美不胜收的风景。例如,佛教名山普陀山的古香道,随山就谷,成为联系三大寺、36庵堂、128茅棚的纽带。小路如樵径,大道由石板砌成,十步雕一莲花,花姿各异,颇具宗教气氛。

  人文景观除建筑外,还有历史遗迹、摩崖石刻等。摩崖石刻是我国风景文化中的奇葩。它以文学的形式、书法和雕刻的艺术,对自然景观起点题、润色、意境的作用。优秀的摩崖石刻,融历史、文化艺术和自然山水为一体,成为风景区的瑰宝。如泰山经石峪摩崖石刻,庐山“纵览云飞”,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天柱山的“南天一柱”等等。

  风景区优美的神话传说也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它像彩练把形象的自然景物与人世间的美好生活联系起来,使无生命的山石活化起来,给人们增添情趣和游思。例如雁荡山的“夫妻峰”神话故事,把周围20多个形象逼真的形似人物、走兽的奇峰异石有机地联系起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于游人面前,颇有奇趣。

  不同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也是名山大川文化景观的组成部分,如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风情,路南石林的彝族习俗,西双版纳的傣族风土人情,以及左江岸边壮族的歌圩(圩相当于集市)等等,都是山水与人情交融的优美民俗景观。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倾注着人们对大自然情感和精神寄托的山水文化,构成人情与自然美景交融的交响曲,给人以无穷的精神愉悦。
(穷奇网 www.71101.net)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