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杂技 作者:刘荫柏


第五节 烟火杂技

  宋代在火药方面的科学技术比较发达。宋仁宗时任过宰相的曾公亮就是火药专家,他主修《武经总要》一书,对火器研制做了科学的总结。宋代的艺人将火药成果应用到杂技娱乐之中,使古老的彩灯艺术得到丰富发展,同时又用彩灯和烟火发出的五色闪光、烟雾迷漫的环境,来表演幻术,喷云吐雾、吞刀饮火、遁人变物,更增加其神奇迷离的效果,使观众耳目为之一新,这是宋人杂技的一大贡献。

  北宋年间,每逢元宵节,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群众性灯会,据《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条记载,“人使朝辞出门,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在“彩结山呇(应作‘沓’),上皆画神仙故事”,在彩山左右以彩结成文殊、普贤二尊者,各跨着狮子、白象,并各在手指中间喷出五道水泉,状如小瀑布。在都门道左右门上,以草缚成戏龙之状,又用青幕遮笼着,草上密布着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从灯山至宣德门楼横大街,约有百余丈长,用棘刺围绕着,内设有高达数十丈长的两个长竿,“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
 


  图28 烟火(见《中国版画百图》)

  药法傀儡,是宋代人发明的一项烟火杂技。它是在紧扎的烟火花炮中,事先隐藏许多折叠的纸制人物、动物,由火药引线燃烧,点燃花炮,将它们射向高空,并借着火药爆炸燃烧之力,使它闪着五彩光在空中旋转,给人以清新奇妙的感觉。将烟火的技巧应用到幻术中,被称“烟火盒子”。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卷三“偏安佚豫”中,记载了南宋时“烟火”、“流星火爆”等事。药法傀儡在明清之际内容更加丰富了,能够燃发出“麒麟送子”、“八仙上寿”等图画。在近代商行开业或年关庆祝时,往往燃放象征着“一本万利”的葡萄架。在当代的礼花炮中,喷射出来的复杂图案,也是从宋代的“烟火盒子”发展出来的。
(穷奇网 www.71101.net)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