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杂技 作者:刘荫柏


第七节 从《角力记》、《投壶新格》、《乐书》到《武林旧事》

  在宋代先后出现研究、辑录和总结有关杂技艺术的专著,这说明我国的杂技艺术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

  首先出现调露子(笔名)著《角力记》。调露子的真实姓名、里居皆无考。《角力记》在《宋志》子类小说类著录,为唐代人,实际上是五代末宋初人。此书原本已经散佚了,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整理古书时,吴翌凤收集到一些残文,并加以整理再版,今存琳琅秘室丛书本。它是第一部记载和研究我国古代角抵、角力、相扑的历史及现状的专著。有三大贡献:一是详细阐明角抵、角力、手搏、相扑等名字的转变。二是记载了角力的历史资料,以及历史上的相扑高手,如晋代刘子竺、王弘,五代时唐庄宗李存勖〔xu叙〕、王都。三是记载了角力技术的发展变化,至唐代已达到“轻捷相尚”,即快跤的较高水平了。《角力记》对角抵、相扑的发展与研究均有极大的影响。在辽、金、元时期,此书传至蒙古,尤为风行,至今蒙古族仍酷好摔跤比赛。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在《角力记》的影响之下,出版了《万法全书》一书,并绘图立说,极为详尽。此书在明末清初之际,被陈文赟〔yun晕〕传至日本。陈文赟随大学者朱舜水避难于日本,陈精于手搏之技,传授日本浪人三浦与次右卫门、矶贝次郎左卫门、福野七郎右卫门等人,此后日本人多习之,遂成为今日世界范围的柔道运动。

  北宋时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投壶新格》一书中,对投壶的规则作了修改,对投壶的意义和技术要领作了详细阐述。他认为投壶既可以治心,又可以修身。他还结合投壶技艺的要求宣传儒家的重要理论中庸之道:

  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中正,道之根柢也。

  司马光还在书中记载了好多较难的投壶技艺,如投入壶中箭反跃出来,接着后又投入壶中曰“骁箭”,投箭横在壶耳上曰“横耳”,投箭浅入壶中而竿斜在左右壶口上曰“倚竿”,投箭入耳,箭竿左右斜倚耳上曰“耳倚竿”,投箭在壶口上旋转而成曰“倚竿”,或曰“狼壶”,投箭倒入壶中曰“倒中”,倒中“耳倚竿”又称作“侧耳”。司马光在书中对投壶杂技艺术做了总结性整理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但他也牵强附会地将一些政治术语硬套在投壶技艺上,对投壶技艺的发展又有一些副作用。

  北宋末年陈旸撰写《乐书》。陈旸福建三山(今属福州市)人,宋徽宗时作过太学博士,生卒年不详。《乐书》二百卷,世称《陈旸乐书》,成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前,前九十五卷摘录《周礼》、《礼记》、《诗经》、《书经》、《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书中有关音乐的内容,阐述儒家传统的音乐思想,后一百零五卷,论述律吕、五声、历代乐章、乐舞、杂乐、百戏等内容,并附图说明,是一部极有学术价值的整理和研究古代音乐、舞蹈、百戏的专著。其中卷一七三“乐图论”中“胡部”内,记载了“剑舞”、“狮子舞”、“骨鹿舞”(胡旋舞)、“倒舞”、“拨头舞”、“弄婆罗门”、“城舞”。卷一八一“乐图论”中“俗部”内,记载了唐代的“倾杯舞”、“健舞”、“软舞”。卷一八三“乐图论”中“俗部”内,记载了“沐猴舞”、“绳舞”、“竿舞”,在“竿舞”中还记载了唐明皇时教坊艺人王大娘的精彩顶竿表演。卷一八六“乐图论”中“俗部”、“杂部”内,不仅在“散乐上”、“散乐下”、“百戏上”、“百戏下”条目中记载了从先秦至北宋时角抵、百戏发展的历史及变迁,还在“杂乐”内详细例举和考证了从古至北宋时杂技项目32种:剑戏、燕戏、地川戏、龟忭〔bian便〕戏、扛鼎戏、卷衣戏、白雪戏、山车戏、巨象戏、吞刀戏、吐火戏、杀马戏、剥驴戏、种瓜戏、拔井戏、莓苔戏、角抵戏、蚩尤戏、鱼龙戏、漫衍戏、排闼〔ta榻〕戏、角力戏、瞋〔chen嗔〕面戏、代面戏、冲狭戏、透剑门戏、蹴鞠戏、蹴球戏、踏球戏、縆戏、剧戏、五凤戏。其中的排闼戏,即唐戏弄《樊哙排君难》,是演“鸿门之宴”的故事,瞋面戏、剧戏为戏弄和乐曲,也不是杂技。卷一八七“乐图论”中“俗部”内所著录“杂乐”有43种:俳倡、烂漫乐、猿骑戏、凤凰戏、参军戏、假妇戏、苏葩戏、橦末伎、舞盘伎、长蹻伎、跳铃伎、掷倒伎、跳剑伎、吞剑伎、舞轮伎、透峡伎、高縆伎、猕猴幢伎、缘竿伎、椀珠伎、丹朱伎、都卢伎、车轮折脰〔dou豆〕伎、辟邪伎、青紫鹿伎、白虎伎、掷蹻伎、掷倒案伎、透须弥伎、透黄山伎、透三峡伎、受猾伎、麒麟伎、长蛇伎、凤书伎、檐橦胡伎、藏挟伎、杂旋伎、弄枪伎、蹴瓶伎、擎戴伎、拗腰伎、飞弹伎。其中俳倡、参军戏、假妇戏、苏葩戏、烂漫乐,皆为我国戏曲的早期形式,参军戏或演茶圣陆羽事,苏葩戏即后周苏中郎事,均非杂技艺术。凤凰戏与凤书伎实为一种,即在本书汉魏六朝部分介绍的“凤凰衔书”。陈旸在《乐书》中研究和整理了从先秦至宋初几乎所有杂技项目的名称,提供了后人散乐百戏的分类情况,可称为我国杂技史研究中的第一大功臣。但因为他从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出发,对杂技研究不深,又加之古时“戏”与“伎”的概念有些含混,因而不仅有些地方所论不当,甚至还对杂技艺术进行贬低、非难,这是不足取的。

  最后是南宋末年四水潜夫辑《武林旧事》十卷。四水潜夫是周密的别号。周密(公元1232—1298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萧斋、四水潜夫。南宋淳祐年间做过义乌知县,宋亡不仕,著有《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蜡履集》、《澄怀录》、《草窗词》等书。《武林旧事》是他在国破家亡后,回忆南宋故都旧事而作,隐含亡国之痛,实乃故国黍离之叹。卷六“瓦子勾栏”、“诸色伎艺人”,为研究南宋杂技艺术保存了重要资料。

  在“瓦子勾栏”条下记载了杭州23个瓦舍,并加以说明:

  如北瓦、羊棚楼等,谓之“游棚”。外又有勾栏甚多,北瓦内勾栏十三座最盛。或有路歧,不入勾栏,只在耍闹宽阔之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此又艺之次者。

  由此可知当时杭州瓦舍勾栏之多,规模之大,各项技艺演出之繁荣。

  在“诸色伎艺人”条下记载55种行当,其中约有20项可以肯定是表演杂技:

  撮弄杂艺:

  林遇仙 赵十一郎 赵家喜等19人。

  泥丸:

  王小仙 施半仙 章小仙 袁承局

  踢弄:

  吴金脚 耍大头 吴鹞子

  顶橦踏索:

  李赛强 一块金 李真贵 闲生强

  角抵:

  王侥大 张关索 撞倒山等44人。

  乔相扑:

  元鱼头 鹤儿头 鸳鸯头等9人。

  女飐:

  韩春春 绣勒帛 锦勒帛等7人。

  举重:

  天武张(击石球) 花马儿(掇石墩)郭介等6人。

  打弹:

  俞麻线(二人) 杨宝 姚四 白肠吴四 蛮王 林四九娘(女流)

  蹴球:

  黄如意 范老儿 小孙 张明 蔡润

  射弩儿:

  周长(造弩) 康沈(造箭) 杳大 林四九娘(女流) 黄一秀

  散耍:

  杨宝 陆行 庄秀才 沈喜姚菊

  吟叫:

  姜阿得 钟胜 吴百四 潘善寿 苏阿里 余庆

  教走兽:

  冯喜人 李三(教熊)

  教飞禽虫蚁:

  赵十一郎 赵十七郎 猢狲王

  弄水:

  哑八 谢棒杀 画牛儿 僧儿

  放风筝:

  周三 吕偏头

  烟火:

  陈太保 夏岛子

  捕蛇:

  戴官人

  七圣法:

  杜七圣

  此中林四九娘为打弹、射弩儿高手,施半仙为撮弄杂艺、泥丸高手,赵十一郎为教飞禽虫蚁高手,在宋人张仲文《白獭髓》亦载有“禽兽伎人赵十一郎”事。此外,在卷一还记载了在南宋孝宗赵昚〔shen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为已经让位的宋高宗赵构庆70大寿,演出灯会,其中有杂技艺人赵喜表演杂手艺“永团圆”、“祝寿进香仙人”和巧百戏节目,姚润表演撮弄“寿果放生”和舞绾“寿星”。参加庆祝会的杂技艺人,杂手艺有姚润等九人,女厮扑即女飐有张椿等十人,百戏有沈庆等64人,百禽鸣即口技有胡福等二人。《武林旧事》是宋人撰写记载杂技艺人资料最多的一部书,是研究中国杂技史的重要文献。
(穷奇网 www.71101.net)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