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力、角抵等活动的出现,除了娱乐外,更主要的目的是防身和真正的战斗。远古社会中的人,为了生存,除了要手持木棒、石块等简单的武器防御野兽的袭击与伤害外,还不得不用徒手搏斗的方法,如运用拳脚踢打、摔抡、抱、按、推、掐等手段自卫,在这过程中就逐渐产生了角力、角抵、举鼎等活动,而这些活动的风行,又与先秦时期社会上频繁的战争有直接关系。大军事家吴起在《吴子·料敌》中说:
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用别之,爱而贵之。
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战争的方式有了显著的变化,由先时的兵车作战,逐步转变为步兵作战,赵武灵王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当机立断,主张“胡服骑射”的,并很快得到了各国国君的赞同响应。步兵作战形成后,由于骑射活动的迅速发展,需要在“一军之中”有“力轻扛鼎,足轻戎马”的虎贲猛士,能够在战争发生时,身先士卒,“搴旗取将”,先声夺人。大教育家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是一位虎贲之士。据《左传·襄公十年》记载:一次各路诸侯兵伐偪〔bi逼〕阳,偪阳将士大开城门,诱各路兵马入城,然后突然放下“悬门”(类似闸门的重物),企图将入城将士困死在城内。这时叔梁纥以双手“抉之”,使中计的将士大部分脱险后,才放下“悬门”撤退。在这次战争中,鲁国猛士狄虒〔si斯〕弥,一只手举起蒙上甲衣的大车轮为盾牌,一只手抡动大戟往来冲锋,杀敌甚多。先秦时的卞庄、孟贲也是著名的猛士,卞庄计刺二虎,勇力闻名于诸侯,使齐侯不敢兴兵伐鲁(《史记·陈轸传》);孟贲“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兕〔si四〕虎”(《尸子》)。要达到这种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有惊人的技击之术,而且还需要有极强健的身体,惊人的气力,才能经受得起艰苦卓绝的斗争。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了保卫社稷,不仅需要招徕许多猛士,其中有些国君本身就是猛士,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中说,殷纣王能够“倒曳九牛,抚梁易柱”。汉代王充《论衡·语增篇》说殷纣王能够“索铁伸钩”,力大绝伦。纣王手下的飞廉、恶来,也能“力角犀兕,勇搏熊虎。”《列子·仲尼》记载,周宣王自称能够双手用力“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
举鼎是古代练力和较力的一种重要方式,类似近代杂技中举大刀、拉硬弓及体育运动中的举重比赛。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王喜欢与臣下进行较力竞赛,一次他同大力士孟说举鼎角力,不慎“绝膑”(使胫骨折断),以至不久丧命,而孟说因此受到牵连,竟全家都被杀害了。由此可见,这种竞赛是相当激烈的、危险的。乌获是战国时著名大力士,与任鄙、孟说同受秦武王宠用,孟轲说他能够力举百钧(3000斤)。夏育与孟贲、乌获齐名,卫国人,传说他能够力举千钧,后为田博所杀害。大概因为乌获与夏育在先秦时名气最大,又传说较多,后来不仅流传下《乌获扛鼎》、《夏育扛鼎》等杂技较力的名目,而且古代凡是表演力技的艺人,都奉乌获、夏育为祖师。
角抵也是古代较力的一种,但它并不光靠气力,而是将摔跤、擒拿、拳术、手搏综合的技击术,为战争时临阵作战、两军逼近进行肉搏战时的必要技能,向来为我国军事训练中的一项内容。后来的拳术、擒拿、空手入白刃以及较晚在日本衍成的空手道、柔术,都来源于此。将这种激烈的拼搏,加以夸张性的表演,来体现尚武的精神,并作为一种娱乐的手段,这就产生了先秦的角抵戏。我国各民族在远古时代讲究图腾崇拜,在各种图腾中以对龙的崇拜较为普遍。相传龙是一种神兽,可以上天入水,变幻莫测,它头上有角,很锋利,可以触人,故在大禹治水的传说中就渗入“应龙”(《拾遗记》作“黄龙”)以触角开山,曳尾画地引路的动人神话故事。角抵戏中以头相抵的动作,正是对远古图腾中龙的模仿和崇拜。
在《史记·李斯传》中记载,秦二世胡亥在甘泉宫“作觳〔hu胡〕抵优俳之观”。在秦之前称摔跤游戏作“觳觝〔di底〕”,“觳”为作粗气喘气之意,“觝”是指相互顶、戗〔qiang枪去〕、抗、枕,甚至发展到抡和按等激烈动作。可以想见,早期角抵往往凭仗着笨力气取胜,招数巧妙还在其次,即所谓“一力抗十回”。南朝宋人裴骃〔yin因〕《史记集解》引后汉应劭〔shao邵〕的话说:“战国之时,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示”,后来秦国改其名曰“角抵”。文颖注释说,秦之角抵,除了“两两相当,角力”外,还进行较“伎、艺、射、御”的活动。即角抵戏不仅是两两相互夸张性的徒手拼搏表演,还包括射箭、骑马、驾车等游戏内容,而角抵一词只是诸种游戏的代名词而已。据《国语·晋语》中“少室周为赵简子之右,闻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句旧注和清人俞樾〔yue月〕《儿苫〔shan杉〕录》考辨,“戏”字的本义为角力。又据《史记·孔子世家》“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句,“戏”字又指歌舞、杂艺等内容。既然角抵戏是表演战斗情景的杂技,就应反映古代的战争生活,于是《蚩尤戏》产生了。《蚩尤戏》顾名思义,是反映或表现蚩尤的角力杂艺。蚩尤是我国远古时代神农部落中的大英雄,河北涿鹿县至今尚有蚩尤坟。蚩尤为神农氏大部落内九黎部落的酋长,是炎帝(神农氏后裔)的臣属。炎帝势力衰微,中原大地渐渐成为诸侯相互侵伐的战乱之地。这时轩辕氏部落酋长黄帝,乘机扩张势力,以文治武功收服了各路诸侯,并与炎帝在“阪泉之野”展开中原逐鹿之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炎黄之争,也是炎黄子孙的由来。结果炎帝失败了,失去了领导权。蚩尤不服,奋起抗争,在“涿鹿之野”与黄帝浴血奋战,终因人少力薄,兵败身亡。但他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事迹,却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据汉代《龙鱼河图》记载,蚩尤牺牲后,天下仍不安宁,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成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战神。尽管在后代的许多文献中,竭力贬低蚩尤的形象,仍掩饰不住他的英雄气质。
图1 河南南阳汉墓画像石(见《中国杂技艺术》画册)
图2 陕西长安沣西周墓葬出土透雕铜牌角抵图像(见《中国跤术》)
南朝梁人任昉〔fang纺〕的《述异记》记载,在秦汉间传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他与轩辕黄帝决斗时,“以角抵人,人不能向”,由此产生了模仿其动作的“蚩尤戏”。这种穿插武功和战斗场面的表演,即为古代杂技艺术之萌芽。在陕西沣西周墓葬出土的透雕铜牌“角抵图像”,湖北江密县打虎亭汉墓出土“东汉壁画角抵图”中,均可以看出角抵的大概情况。在山东临沂地区金雀山汉墓地出土绢画上,还有些新内容,画中不仅有一对健壮的武士挽袖对视,正准备互相拼搏,旁边还有一人拱手而立,似为裁判或教练。
图3 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出土绢像(见《中国跤术》)
(穷奇网 www.71101.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