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丸、弄剑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兴起的一种杂技艺术,它是受到击壤和投壶的影响或启示,又结合我国早期的武术而产生的。
累丸,又作弄丸。据《庄子·达生篇》记载,有一次孔子路过楚国,看见一位驼背的人在林中准确无误捉“知了”(蝉),孔子大为惊奇,问道:“子巧乎!有道邪?”驼背人回答说,他能达到今天这样灵巧的手法,是长期锻炼的结果。他在开始练习时,用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在手上累两个球,捉知了就很少失误了,能在手上累到三个球时,捉知了十次能中九次,当他在手上能累到五个球时,再捉知了就如同顺手拾物一样,从不空发了。
在《庄子·徐无鬼篇》记载了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弄丸高手熊宜僚:
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
后世学者对这段文字内容释说出入较大。成元英疏云:“楚白公胜欲因作乱,将杀令尹子西。司马子綦言:‘熊宜僚勇士也,若得,敌五百人。’遂遣使屈之,宜僚正上下弄丸而戏,不与使者言,……白公不得宜僚,反事不成,故曰两家(之)难解。”而在《丸经·叙》中却说,昔日楚庄王在宋国都京市南得勇士熊宜僚,他善弄丸,在军前将九丸在手中飞舞,宋军停战观看,竟致兵败,使楚庄王“免于敌而霸”。这两种解释虽不尽相同,却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熊宜僚弄丸技术是非常绝妙的。
弄剑,又作跳剑。从技巧上看大体上与弄丸相同,只是所用的器具不同,而且难度更大些,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庄子·说符篇》记载了一位古代弄剑的杂技艺人兰子。他自恃技艺高超,去见宋元。他能在飞驰的马上舞双剑,又能“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这就叫弄剑或跳剑。宋元见状“大惊,立赐金帛”。后来,有一位善于燕戏的杂技艺人也叫兰子,听到了弄剑者的奇遇,起了贪心,也去求见宋元献技,不料宋元未赏赐他,反而将其押入死牢,关了一个多月,才释放他。
在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画像砖上,刻有一位老人赤膊赤足弄丸剑图。他右手将三把短剑抛向空中,左手执一把短剑,同时还屈膝后踢,并从背后飞起五个小球。这可能是丸剑同弄的更高难惊险动作,比起熊宜僚弄丸、兰子舞剑的技艺更高明,更难练。在四川成都凤凰山汉墓出土的画像砖上,刻有艺人舞剑、弄丸图。这种杂技艺术至唐、宋时有了新的发展,一直延续到清代,甚至在现代的艺术体操中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图6 四川成都凤凰山汉墓出土画像砖(见《汉代绘画选集》)
(穷奇网 www.71101.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