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希腊、罗马的纪念柱和凯旋门式的纯纪念性的建筑式雕刻品。与之相类似的则有汉石阙(以及前面已提到过的石牌坊)这种融雕刻与建筑为一体的艺术品。现存汉石阙约40座,较完好的有20座左右,其中四川绵阳市杨府君阙,雅安市高颐阙,渠县冯焕阙、沈府君阙,芦山县樊敏阙,重庆市盘溪无铭阙,忠县丁房阙等,石刻或透雕、或浮雕、或线刻,都非常精美。石阙主要是墓阙(也有少量是庙阙,如河南嵩山太室、少室、启母三阙),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雕刻品。它除表明是进入天国的入口外,还有其他种种功用。在阙上常刻有墓主人姓名及身份等,带有一种旌表性;阙身又有诸如西王母、神灵、传说、车骑出行等内容的浮雕,又是一座祠堂内容的浓缩而带有祭祀性。这些铭刻、浮雕及由此衍生的内涵,使石阙就像墓区的简介或序言,在人进入墓区前,石阙给人一个粗略和概括的认识。石阙是仿木阙建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石阙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石雕。石阙因阙身遍布高低不等的浮雕显得华美,又因它在造型上,仿房顶的阙顶出檐较大,与直立的阙身相比较,有如鸟展开的翅膀而具有一种升腾之感。从观者的心理来看,石阙是陵墓雕塑掀起的第一个高潮。
石兽是大型圆雕的代表。若按艺术类型来分,石兽主要有汉石兽、南朝石兽、唐陵石兽几种。汉石兽一般体量都不是很大,动感较强。那些跨步扭身的石狮或仰首吼叫的天禄、辟邪,在表现动感中,又带有汉代对动物刻画常有的柔韧性。像汉代青铜素器那样,汉代石兽比较注意的是与动物本身形体相像的造型效果。汉代石兽无论大小,总使人感到它们是有生命的血肉之躯。(图8)南朝石兽有名的是南京六朝王陵的石麒麟等神兽。这些石兽体积巨大,由于大量使用极富装饰效果的浮雕线条来表现鬣〔lie猎〕毛羽翅,使这些硕大沉重的石头也变得飘逸流动起来。这些艺术处理,与陵墓整个升仙的气氛和石兽本身的神灵之气显得极为协调,也与整个南朝绮丽的文化特色相一致。唐陵石兽在体量上大于汉石兽而与六朝王陵石兽略等,从雕塑特点来看,又是最具纪念性的。其原因首先是这些石兽具有很强的建筑感和凝重感,没有过多的细部描写和过大的动态。其二是神灵之气的减弱和精神作用的增强。这些石兽服从整个陵墓雕塑的总体构思,以表功宣威为创作目的。例如乾陵石狮,那傲视一切的雄姿,在相当大的空间内,容不下第二件雕塑。这种占领广大空间的能力,就是由石狮的建筑感和精神内涵的丰富而来。在历代陵墓石兽中,西汉中期的霍去病墓石雕是非常独特的。霍墓石雕由块块巨石凿成,在刻凿过程中,以原石料的天然形态为创作根据,又经过巧妙构思而凿成。例如鱼,原是一块两头略小中间略粗的巨石,在一头小的地方刻出鱼眼和鱼口,别的部位略为加工,一件巨型鱼的石雕就产生了。又如卧虎,很好地利用了石头表面的起伏和石纹的走向,刻出的虎使人感到有毛皮的光泽与身体的柔软。霍墓石雕非常符合老庄“以天合天”、“既雕既琢,复返于朴”的艺术思想,是利用天然材料的成功例子。
图8 石兽石 东汉 陕西咸阳出土
(穷奇网 www.71101.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