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铜器精美的花纹,历来为学问家和艺术家所赞叹。若将青铜器的实用功能放置一边,青铜器的整体也是一件造型精美的圆雕。青铜器的制作,主要经过做模、翻范、浇铸几个阶段,其中做模制范就是用泥塑造或用石头雕刻出各种纹饰和器形,这本身就是在进行雕塑创作。整体浇铸或分件浇铸再组合的青铜器,体现的依然是泥模、石范的式样。商周的青铜器,无论大小,都有一种细部的精美和整体的雄奇之美。例如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商)、四川彭县出土的兽面象首罍〔lei雷,西周〕、安徽南陵出土的龙耳尊(春秋)、河南淅川出土的错金银龙虎案(战国),都是这种局部生动精美、整器雄奇辉煌的作品。 (图4)
中国青铜器上的花纹(浮雕)以精美、工巧、奇幻著称于世,在世界同时期的各文明古国的艺术品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对器物刻意进行美化,可谓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新石器时代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彩陶,已开先河。若从文化的深层去探讨,还应归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文”的孜孜以求。原始社会对“文”的追求,至少有对祖先及精灵的崇拜(娱神、谢神等)、辟邪(文身入水避蛟龙之说等)、炫耀(力量的表现,对异性的吸引等)这几个目的。进入文明社会,虽然一些伟大的哲人在文与质的问题上,重质轻文,甚至提出“灭文章”、“散五彩”,但由于文(与“纹”通用)有“悦目”及助教化、顺人情、顺天理、娱神灵的作用,“文”反而有了越来越深刻的内涵。《左传·宣公三年》记王孙满语:“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这里的文(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在夏代是起辨别善恶的功用(使民知神奸)。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yi义〕》)这里的文,加入了西周典章制度的内涵。《国语·晋语五》记宁赢氏语:“夫貌,情之华也;言,貌之机也。身为情,成于中。言,身之文也。言文而发之,合而后行,离则有畔。”这里的文,在春秋时又与道德修养相联系。战国时的荀子在其著作《荀子·富国》篇中说:“古者先王……将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顺也。故为之雕琢刻镂,黼〔fu福〕黻文章,使足以辨贵贱而已,不求其观。”在战国,文又有了行礼和辨贵贱的功用。发展到汉代,王充的“物以文为表,人以文为基”(《论衡·书解篇》),明确“文”是“天”、“自然”、“德”、“质”的显露部分,是外部世界及内部世界的客观反映。可以说,从三代至汉代,青铜器的纹饰(包括一些器形)所表达的内容,有代表神奸的神物,有代表贵贱的形象,有代表某种理想或道德的象征,还有可能就是对美的追求或一种需求的表现。
图4 四羊方尊青铜 商 湖南宁乡出土
商周青铜器的纹饰的演变,经历了由繁到简,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阶段,每一次变化都是事出有因的。第一次繁出现在殷商后期至西周前期,表现为雕塑层面的复杂,这时的青铜器都以中浮雕为主题纹饰,在主题纹饰的周围(下一个平面),用浅浮雕云雷纹作衬托,在主题纹饰的中浮雕平面上,再阴刻许多细致的云雷纹,形成所谓的“三层花”(三个层面的雕刻)。第一次简出现在西周后期,这时的青铜器上大量出现铭文,由于要表达的内容在文字上已做到了,无需再借助于纹饰,所以这时期的青铜器不甚重视外表装饰,素面和仅饰几道弦纹的青铜器占了很大比重。春秋时期由于工艺的进步,发明了花纹印模,一种纹饰可以反复拍打在一件器物上,又一次形成了青铜器纹饰繁的风气。此外,因锋利的铁器的使用而带来镶嵌工艺的发达,也增加了青铜器纹饰的变化。这一次的繁与殷商后期的繁不一样,主要不表现在立体层次的多少,而是表现在平面纹饰的繁复细密。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又一次回到简的风格上,一些青铜器如壶、豆、鉴上,常铸出大幅的平雕画像。鸟兽草木、亭台园林、宴乐、攻战、渔猎、蚕桑等现实社会生活内容出现在青铜器上,其余各种纹饰,则越来越趋于简化。上面粗线条式的叙述商周青铜器纹饰演变中的几个转折时期,其实也是商周社会史、思想史上的几个重要转折时期。即由奴隶社会的敬鬼信巫转到封建领主社会的礼天重德,再转到王权旁落、封建地主经济萌芽时期的礼崩乐坏,再转到列国纷争时的百家争鸣和破除天命。总的来说,这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人性越来越觉醒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从青铜器纹饰的具体形式上曲折地反映出来。如殷商时期的青铜器的主题纹饰是瞪着大眼、张着大口的夔〔kui葵,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动物〕纹、饕餮〔taotie涛帖,古代传说中一种凶恶的兽,商代和西周的铜器上多刻它的头部形状作装饰〕纹,一切别的纹饰都以这两种纹饰为中心来呼应和安排。西周后期,具有神秘感和威严感的夔纹、饕餮纹逐渐被淘汰,即使有时还出现的饕餮纹,也常常缩小其体量,作从属的纹饰(如作为青铜器器足上端的装饰);而一些几何纹如窃曲纹、瓦纹、环带纹、重环纹、鳞纹开始流行开来。春秋时期细密谨严、雕镂工细的蟠螭〔panchi盘吃〕纹、蟠虺〔hui毁〕纹流行,同时反映动物、山林、人物活动的画像工艺也已出现。青铜器上一些动物雕塑,呈现出一种向上的和舒展的风格(如莲鹤方壶)。(图5)战国时青铜器上人事活动的画像增多,青铜器上纹饰也变庄重为轻松,变呆板为活泼。
从雕塑艺术手法和艺术成就来看,商周青铜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题明确。这种明确的特点,主要通过放射(围绕一个主题纹饰来安排)、对称(以一个主题纹饰为各种纹饰的均衡中心点)、环绕(主题纹环状分布在器物主要装饰部分)、超越(主题纹饰或局部雕塑有一种脱离器物升腾的动势)这些方法来体现。
(二)最大地占有空间。这种占有,主要通过多层镌刻,如三层花式,更多地占有三度空间;或在一个平面内将形体扭曲变形,尽可能多地占有二度空间。
(三)庄重与轻松的互补。这种互补,可体现在器形与纹饰上(庄重、威严与轻快、活泼的互补),也可体现在主题内容与衬托内容上(沉闷、凝滞与活泼、流动的互补)等等。
图5 莲荷方壶青铜 春秋 河南新郑出土
(穷奇网 www.71101.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