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腐败导致社会危机的总爆发,经李自成等农民起义的冲击,明朝政权已经摇摇欲坠,最后被满族势力灭亡。明清时期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老时期,但清朝统一全国后,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了一个时期。开国初期几个皇帝励精图治,很有作为,行政管理严明而有效率,在加强少数民族团结、巩固边疆、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中有不少的贡献。清初对人民的剥削比明朝有所减轻,社会经济仍然有所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特别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保持了一个强大的形象。
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中国制瓷工艺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代表清代制瓷水平的仍然是景德镇。景德镇窑户达数千家,匠人10多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瓷都。
清朝开国的几个皇帝都喜爱瓷器,常常亲自过问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将宫廷收藏的历代名瓷作样品拿出来参考,宫中御用画师等艺术家也参与花纹的设计。派官吏到景德镇监督官窑生产。为了对皇帝负责,有的官吏亲自到第一线,孜孜不倦地钻研技术,总结工匠的经验、技能和工艺程序。尤其像唐英这样杰出的人物,长期任督窑官,他的著作《陶人心语》、《陶冶图说》、《陶成纪事》等,对总结几千年来陶瓷工艺和发展今天的陶瓷艺术都有重要的价值。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他自己善于钻研的结果。
清朝废除明代的编役制度,实行“官搭民烧”。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废除匠籍。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恢复御器厂后,御器厂300余名工匠与其他办事人役都“支领工值食用”。工匠有较多的自由,提高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所谓“官搭民烧”就是把官府御窑的生产任务交给民间瓷窑去完成。这就普遍地提高了民窑精细瓷器的制作工艺。乾隆年间出现了“官民竞市”的局面。官窑、民窑互相影响、竞争的结果,促进了整个瓷业的发展。清朝景德镇制瓷业规模空前,制瓷区域在景德镇地区延袤10余里;在这个山环水绕的地带,民间作坊有300多处。据《景德镇陶录》一书记载有“官窑户”、“哥窑户”、“龙泉户”等专业工人数十万。其他从事与瓷业有关行业的人就更多了。人们生活和陶瓷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故有工人“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稌”之说,景德镇真正成了名不虚传的瓷都。清朝陶瓷生产无论在规模、分工或雇佣关系方面,比之明朝,都有明显的变化,制瓷业的成就也远远超过明朝。
景德镇清代瓷器主要是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所制。乾隆以后逐渐走下坡路,艺术水平日益败落。清朝三代瓷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胎质细腻、釉光莹润、色彩绚丽、镂雕精工。重要品种有以下几方面:
青花瓷器 清朝青花瓷用料品位很高,有一套提炼加工的办法,作起画来,画面层次清楚,钴蓝呈现的彩色,青翠光艳,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题材比明代更广泛,画面更宏大。出现了完整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以及人民喜闻乐见的《水浒传》、《列国志》、《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中的一些故事场面。雍正、乾隆的青花没有康熙青花那样多的层次,但绘画更严谨,更接近中国水墨画的技法,留下来不少优秀之作。
五彩瓷器 以康熙时期水平最高。造型的式样很多,规格品种也远远超过明代。大瓷盘口径达55.4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无论大小,都画得很精细,一丝不苟。画面上,讲究场面宏大。用彩也比明代多而复杂。除用红、绿、赭、紫等作为绘画的主要色彩外,又加入金彩、蓝彩(钴蓝)、黑彩。画面清新,色彩绚丽,讲究章法。康熙年间发明了釉上蓝彩,取代明朝五彩中的釉下青花。器物种类有罐、瓶、笔筒、盘、碗、供器、祭器等。花纹内容有锦绣纹、蕉叶、花、鸟、虫、鱼、蝶、人物故事等。各种内容相互搭配,如牡丹和凤鸟相配,画出“丹凤朝阳”,或龙凤相配成“龙凤呈祥”,小鸟和凤凰相配组成“百鸟朝凤”,寓意明君威德,人心所向。更加体现出明清瓷器“画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良苦用心。用它来表现太平盛世的社会景象的内容更多。瓷器是一种立体器物,在它上面作画,比在纸上作画困难,但艺术家们发挥了高度的智慧和技巧,布局合理,用彩出奇,能在瓷器上作出很大的人物故事画,有的简直成了一部长篇小说或一个历史故事的宏伟图卷,如周处斩蛟、皇甫端相马、岳家军抗金等。有的反映清朝初年农村生活的劳动情景。就绘画艺术而论也达到极高的水平。
粉彩瓷器 创始于康熙时期,雍正、乾隆时达到很高的水平。粉彩是一种釉上彩,在工艺上引进了西洋工艺,一是在含铅的玻璃质中羼入了“砷”元素,发明了玻璃白。玻璃白是采用天然矿物质“白信石”和铅熔块、硝酸钾等配制而成,它的作用是对各种彩色进行“粉化”,使红彩变成粉红色,绿彩变成淡绿色,蓝彩变成浅蓝色,同时借助改变玻璃白加入的数量,把一种颜色变成一系列深浅、浓淡各不相同的色调,使釉上彩的色调品种大大增加,远远超过五彩。由于它颜色柔和淡雅,画面有立体感,烧成温度更低,又称软彩,尤其花鸟虫蝶,形态逼真。乾隆以后粉彩仍然盛行。
珐琅彩瓷器 又名瓷胎画珐琅,是利用西洋进口的珐琅彩料加工提炼而成,绘于白瓷上以氧化火焰烧成。到雍正时候,除西洋以进贡名义进口以外,中国也能配炼。以石英、长石等原料加入纯碱、硼砂及多种金属氧化物、氟化物,经熔融、冷却、研磨等工序制成。清代珐琅彩瓷器上除中国传统的装饰内容以外,也受到欧美古典绘画艺术的影响,常常表现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些健康活泼、生气盎然的内容。宫廷对这种艺术瓷器十分重视,控制也十分严密。它的制作分两个阶段。先由宫廷控制的景德镇御器厂烧出洁白细致的白瓷,经百里挑一,选出精品,运到皇宫造办处,再由皇宫御用画师或聘请欧洲画师在上面作画。可以说珐琅彩瓷器就是清朝精良的白瓷同高超的粉彩艺、西洋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珐琅彩瓷器的内容有花鸟、人物、题诗等。最常见的花卉有月季、天竹、腊梅、兰花等。人物有神童、仙女等。乾隆时期的作品上常见天使、美女、圣婴等。珐琅彩瓷器精美异常,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朵灿烂的鲜花。
斗彩瓷器 其工艺水平超过明朝。斗彩作品已经普及到一般生活用瓷上,装饰内容比明朝更丰富。作画时采用渲染烘托的画法,内容有团花、折枝花、卷叶花卉等。讲究对称,布局严谨,内容丰富多彩。
乾隆时期发明了很多制瓷的新工艺。由于工匠掌握了各种特殊的技巧,准确地使用火焰,控制火候,娴熟地控制胎釉性能。巧妙地用制瓷原料作出仿竹器、木器、铜器、石器、象牙雕刻器等,各种器物形象无不惟妙惟肖,真正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此外,还有烧制成功的镂孔填釉的玲珑瓷和大型雕刻的转心瓶和转颈瓶,匠心独具,技艺空前。
颜色釉瓷器也有许多创造,如“官釉”、“天蓝”、“粉青”、“红釉”、“窑变”、“豇豆红”、“蟹甲青”、“鳝鱼黄”、“茄皮紫”、“松石绿”、“茶叶末”等,为瓷器的设计增添了许多新品种。
清朝乾隆以后,统治集团已经腐朽,社会生产力遭到空前的破坏,各种富有民族传统的手工技艺也在腐败社会制度的束缚下衰落下去。陶瓷手工业和技艺也是如此,只有景德镇能维持一定生产,但内容庸俗,艺术水平明显下降。其他各窑更是一蹶不振。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半个世纪里,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下,我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陶瓷手工业在封建官僚的盘剥和西方洋瓷的排挤下,受到严重摧残。具有悠久传统的陶瓷工艺,失去了昔日的光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采取扶持政策,失散的工人渐渐回到陶瓷生产岗位,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技能,富有民族传统的陶瓷工艺逐渐有所恢复,缓慢而艰难地取得了一些新的成就。 (穷奇网 www.71101.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