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键:(←)上页,(→)下页,(del)目录
中国古代棋艺 作者:徐家亮
第一节 六博棋


六博棋是古代棋戏的一种,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都非常盛行。这种棋由两人玩,双方各有六枚棋子。其中各有一枚相当于王的棋子叫“枭”,另有五枚相当于卒的棋子叫“散”。行棋在刻有曲道的盘局上进行,用投箸的方法决定行棋的步数。

  据现代棋史学家的研究,这种古老的六博棋实际上是世界上一切有兵种盘局棋戏的鼻祖,诸如象棋、国际象棋、将棋等等有兵种的棋戏,都是由六博棋逐渐演变改革而成。

  关于六博棋的产生年代可能还在春秋战国以前。《楚辞·招魂》中有一段话叙述六博棋的形制和比赛方法:

  菎蔽象棋,有六博些。

  分曹并进,遒相迫些。

  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第一句,说当时六博棋的棋制是由棋、局、箸三个部分组成。棋是在局盘上行走的象形棋子,由象牙制成,每方各六枚,一枭五散,故称六博。局就是棋盘,方形并有曲道。箸就是骰子。用竹子做成,长为六分。贵族人家用菎即玉来做装饰,以显其珍贵。棋子在局盘上行走,以投箸决定行棋的步数。

  第二句,说的是行棋比赛的方法。由两人对局或两组联赛,方法是“投六箸,行六棋”。先投箸,后行棋,斗智又斗巧。行棋时要讲究技巧,相互攻逼,务使对方死棋。

  第三句“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的是棋走到最后的关键时刻,当投箸投成“五白”,可以任意杀对方重要棋子而取得倍胜(牟),并迸发出胜利的呼声。

  湖北云梦曾发掘出战国末期的古墓,其中有战国时期的六博棋局。

  棋盘为木制,长38.5厘米,宽35厘米,棋盘的正面阴刻规矩纹,并用红漆绘出四个圆点。

  棋子是骨质,共六枚,均为长方形。其中红色的一枚较大,长三厘米,宽1.4厘米,高1.8厘米,这就是枭棋。其余五枚较小,黑色,长2.5厘米,宽1.2厘米,高1.7厘米,这就是散卒。

  箸有六根,由小竹管劈成两半爿,成弧形断面,长19.5厘米。

  秦和西汉的六博棋形制,基本上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六博棋形制一样。
 


  战国时期六博棋局图

  东汉时期六博棋形制有过一次革新,革新后的六博棋叫小博,而革新前的六博棋改称大博。大博与小博的主要区别在于箸的数量。大博有六箸,小博有二茕(琼)。茕、琼和箸的作用一样,是掷采用具。

  东汉时期小博的着法,据《列子·说符第八》记述,由两人对坐,局盘分12道,两头当中名为水,用棋12枚,六白六黑。又用鱼二枚,置于水中。掷采用玉石,锐其头,四面钻眼。玩时两人互相先后掷采行棋。棋行到处即竖之,名为骁棋。即入水食鱼,也叫牵鱼。每牵一鱼,得二筹,每翻一鱼,得三筹,得六筹为大胜。

  1972年河南灵宝的东汉墓中出土一套绿釉博棋俑。在一张坐榻上置长方盘,盘的半边摆着六根长条形算筹,另半边置方形博局。博局上每边有六枚方形棋子,中间有二枚圆的“鱼”。坐榻两旁跪坐二俑对局,形象逼真。
(穷奇网 www.71101.net)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