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键:(←)上页,(→)下页,(del)目录
中印文化交流史话 作者:薛克翘
第一节 中国茶叶与印度茶园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中国人饮茶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汉代。然而,中国茶向南亚输出的历史似乎并不像丝绸那样悠久。学者们一般认为,饮茶的习俗,在13世纪以前,并未传至亚洲西部。直到蒙古人征服了中亚和西亚的广大地区以后,那些地区的人民才逐渐形成了饮茶习俗。印度人把茶称为chai,这和中亚突厥人、波斯人,欧洲葡萄牙人、希腊人、俄国人一样,是茶字的译音。这是中国北方的发音。说明这些人的饮茶习俗是从北方陆路传过去的。而英文中的茶叫做tea,德文中的茶叫做Thee,都是借用了中国南方的闽粤音。

  唐代,中国内地的茶叶已经传入西藏。据李肇《国史补》:“常鲁公使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说明唐代藏王已非常熟悉内地的茶叶并拥有许多品种。西藏饮茶的习俗大约就是由此兴起。其时西藏与南亚若干国家和地区关系密切,茶叶完全可以经西藏道传入南亚。四川、云南自古有茶,茶叶也可能经滇缅道传入南亚。另外,古代有许多印度僧人来华,中国寺院中大量饮茶,他们必然受到影响。唐代,还有皇帝赐茶叶给印度僧人的例子(《宋高僧传》卷二《智慧传》)。从这些情况可知,印度人可能很早就知道中国茶叶,也有不少人饮用过茶叶。

  蒙古人喜欢饮茶,但元代时的文献并没有提到印度人饮茶的事。

  明代初期,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费信、巩珍等人的书中并未记载印度人饮茶的习俗,相反倒记载了一些其他饮料,如牛乳、蔷薇露、蜜水及各种酒类等。他们观察南亚民族饮食习俗甚细,如有饮茶习俗必不至于疏漏。《瀛涯胜览》“榜葛剌国”条甚至提到“市卖无茶”,《西洋番国志》亦云其国“土俗无茶”,这说明当时印度民间并未形成饮茶习俗。

  明代晚期,荷兰人、英国人都从中国船运茶叶到西方,中间经印度转运。印度或许会受到他们的影响。17世纪末、18世纪初,欧洲饮茶之风大盛,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同中国进行茶叶贸易上展开竞争。据丁韪良《中西闻见录选编·印度种植茶叶》:“英国采买内地茶叶,已有二百余年,频岁加多,届今增至十余千万磅,运往英京。英人早思于属国择选土地,宜于艺茶者种之,以省费而利国。嗣遣人购觅茶种,于印度昆仑山相近处试种,更雇中国善于采取与烧炼者,教土人以采烧之法。试行以来,著有成效,所收茶品,颇不逊于中华。于同治二年,种茶已有一百万磅。至同治十一年,迭增至二千万磅之多,将来获利自不可量云。”由这段文字可知,在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之前,就由英国人将中国茶种和种茶、制茶技术传至印度。又据黄遵宪编《日本国志》卷三八:“印度种茶起于泰西一千八百三十四年,至今五十余年矣。先是,侯爵某上书政府,首倡其议,英国从其言,遂选英人及印度人十三名为委员。阿朔昔州旧有茶树,当印度未入英国版图时,于千八百二十四年缅甸之役,炮船长官巡察其地,并携茶种归告政府。及是,所遣委员遂于阿朔昔州先建数所苗园,并开小制场。至三十七年,渐通制造焙炼诸法,又遣员往中国福建厦门购种种之,渐及东北诸州。其后,政府决议以移植中国种为便,又往安徽、杭州、宁波、福建武夷山购觅良种,植于西北诸州。尔后考论工拙,争以金牌为赌物,植物家又考究树质佳否,土宜如何,一一论究中国焙炼之法,政府并译其书布告于众。凡种茶之地,虽在绝域深山,政府皆开通道路以便运输。人民亦争自奋发,益求良法,佐以机器。至千八百六十九年,印度茶之名竞噪于世。”由此可知,印度阿萨姆地区早在1824年以前即已有茶树,而英国人正式将中国茶种引进印度是在1834年,1837年以后又进行大规模引进,遂使茶园遍布印度东北、西北各地。
(穷奇网 www.71101.net)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