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键:(←)上页,(→)下页,(del)目录
中国古代园林 作者:耿刘同
第一节 古代园林与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是以大观园为舞台展开的,在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中的贵族兴亡史,便是大观园的兴衰史。大观园的景物布局,景色描写,却完全符合古代园林的造园艺术。至今,人们仍不相信它是虚构的,多少人据文字的考证,走南访北地去搜寻它。南京的随园、北京恭王府的萃锦园,都曾经是证据充足的“怀疑对象”。找不到,便按照小说的描写,盖起了一座座大观园。其实,《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只是对当时现实生活中众多园林的高度概括。《红楼梦》可以说是文学对园林的反映,然而更多的却是园林对文学的反映。根据小说兴造大观园便是一例。这两种传统文艺相互交融和渗透是园林艺术内涵丰富和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私家园林中,严谨的格局,小巧玲珑的结构,一花一草、一山一石的刻意点缀,和呈现于园中的景色情境,酷似唐诗宋词中的名篇警句。所以人们把江南一带私家园林的风格比拟成诗和词。而皇家园林的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人们又将它们比拟作古代文体中的赋。赋作为一种文体,风格绮丽,好事铺陈,语言对仗,词藻华美,色彩浓郁,正与皇家园林的风格相近。汉赋的著名大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便是以皇家园林为题材的。赋中描绘了秦汉上林苑中宫殿廊轩的壮丽,刻画了山水川流的气势,记叙了苑中珍禽异兽、奇花名果和苑内的宴乐狩猎等活动,文中所描写的情境,不但可以对照汉唐以来的大量绘画和其他艺术品上的画面,而且,在现存的北海、颐和园中,还展现着同样的楼台殿阁的景观。文中的警句,也能够从颐和园等处的殿堂的楹联内找到。这是描写皇家园林的名篇,同类作品还有很多。

  园林中优美的、意境深邃的、趣味盎然的、绘形绘色的园名和景区名称,多是受到了古典文学的启迪而拟定的。苏州的残粒园,是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红豆啄残鹦鹉粒”。不去分析它更多的涵义,只说这个园子的小,也是很传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的正式园名为“寄啸山庄”,寄啸二字来源于古典文学名篇陶潜的《归去来辞》,这是园主人借以表明归隐的心志。在园中我们如果背起“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的名句,会对何园的造园背景有深一层的体会。差不多相当部分的园名都来源于文学名篇。在景区和建筑物名称上,这种情况就更为普遍。如沧浪亭是取《孟子》里引用的古代儿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缨是指古代帽子上的带子,这意思是说,洁净的水可用来洗涤帽子,污浊的水,只能洗脚了。园主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由于做官失意,闲居苏州,建造了这座亭子,取名沧浪,无疑是表明自己的洁身自好,并用以警策自己。至今,在我们游览沧浪亭的时候,抬头读着壁间石刻的苏舜钦《沧浪亭记》,俯首看着绕园而过的清澈水流,会对园内的景物,有更为深刻的感受。我们经常用历史人文景观来划分出一类游览景点名胜,这种景观的涵义,可能就在这些地方表现出来。

  即使我们不去寻找那些园名景名的文学根据,就从字面上直观理解,那文学气息也是非常浓厚的。在皇家园林中,就更显得突出。承德避暑山庄有康熙皇帝构造的三十六景,景名都是四字组成,而后来乾隆构造的三十六景,景名都是三字组成。其中四字组成的,如芝径云堤、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梨花伴月、云帆月舫、云容水态;三字组成的如采菱渡、沧浪屿、一片云、萍香沜〔pan判〕、罨〔yan眼〕画窗、千尺雪、临芳墅、涌翠岩,都是具有文采的好景名。这种以三字或四字为规范的系列景名,又不拘于皇家园林。在风景园林、私家园林中都有十景、八景的说法,像杭州西湖有三潭印月、柳浪闻莺、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花港观鱼等十景;瘦西湖有四桥烟雨、白塔晴云、梅岭春深、长堤春柳、卷石洞天、水云胜概等二十四景,取名都刻意追求典丽雅致的文字效果。这些名称,有的立碑刻石,有的雕造匾额,标示在景区内。

  还有一些景物名称,立意新颖,更给人深刻印象,如楼台取作“夕阳红半楼”,简直是用油画的表现方法,把景描绘出来了。轩名取作“与谁同坐轩”这是拙政园西部临水弯转处的一个平面作摺扇形的小室,内设有石桌石凳,如果一人在轩中小坐,会使你想起不能同来游览的知心朋友。这种联想,只凭周围的环境是产生不了的,只有在读了悬挂在轩内的横匾后,这种感情才能油然而生。话也得说回来,只凭这块匾,没有四周的美景也不会触动情思的。园林通过各种文字手段所创造的文学气氛,仿佛是一种添加剂,引导游人,深化园林的欣赏层次。当匾额还嫌不足的时候,楹联是最好的补充。园林中的楹联丰富多彩,那些与匾额相配套的抱柱联,往往不止一副。有写园景的,有对景抒情的,多数要引经据典,述古道今,比起只几个字的景物名称来,篇幅要大得多,为文人墨客提供了驰聘文思、舒展才气的广阔天地。要把古代园林中楹联佳作在这里都介绍出来,是不可能的,这里只举很少的例子。

  先说纯写景的。扬州瘦西湖月观中有一副对联: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这是说在月观中所看到的自然景色的变幻。

  济南大明湖有一副名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它概括了大明湖和济南城的景色。

  镇江金山寺明月亭有一副四言对联:

  月明如画,

  江流有声。

  它不仅绘色,而且绘声。这种绘声绘色的手法的对联很多,但园林中最多的还是以景抒情的对联,如南京莫愁湖的得名,源于一个名叫莫愁的远嫁女子投湖自尽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南朝乐府《莫愁乐》,在莫愁湖题咏的文人很多,其中一副对联是:

  一种湖光比西子,

  千秋乐府唱南朝。

  在字里行间,已不只是景色的描写了。这种情景交融的对联,往往要表达出作者的爱憎,涉及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出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广州荔枝湾陈园有一副长联:

  闭门宛在深山,好花解笑,好鸟能歌,尽是天性活泼;

  开卷如游往古,几辈英雄,几番事业,都成文字波澜。

  上联写景,下联咏史。武汉黄鹤楼有一联: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从这副对联看来,已将写景推到了陪衬的位置。上述的几副对联都是园林胜景内的文学内容。有一副对联,不但是长联中最长的,而且因为它的知名度,把景物的知名度也提高了。这便是昆明滇池边上大观楼的长联,写景、咏史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全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凭栏向远,喜茫茫波浪无边,看东厢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蠏屿螺洲梳裹就凤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从这一副长联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化内涵是相当深厚的。凡是登临大观楼的游人都要读一读这一副联句,再凭栏向远,那500里滇池景色所激荡起的情境,该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说到这里,还要提起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那就是以园林名胜为主题的散文诗歌作品。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喜雨亭记》、《沧浪亭记》、《岳阳楼记》等,它们都是古典文学宝库中脍炙人口、传之千古的名篇。诗歌作品,更是不胜枚举。这些文学作品,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涵义,在以园林为题材的思想内容方面,也有着更多的延伸,把园林和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联系到一起。

  镇江的金山、焦山和北固山历史上都是长江下游江心的风景名胜,雄壮的江山图画,曾招来不少历史名人的登临凭吊,也流传着如水漫金山那样哀艳谲奇的神话故事。北固山上的北固楼,经过许多题咏,更是名著千载。南宋有着戎马经历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有一首登楼的《南乡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móu谋〕,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一阙慷慨纵横的登览之作,是和眼前壮丽的江山相一致的,反映了作者收复河山的爱国壮志。今天,当我们游览这些园林胜景时,一经现场背诵,仍然会激发出许多壮志豪情。尤其在自然风景园林中,这样的题咏最多,因为风景园林多依托在自然景观之中,不像私家园林,空间封闭,视野狭窄,写不出惊天动地的文章来。

  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是风景园林中的一座历史名楼。《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他在文中记叙了岳阳楼的兴废,描绘了岳阳楼的自然景色变幻,最后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中有一座仿照岳阳楼的建筑,它的外形,并不像岳阳楼,但是它的取名,却来源于《岳阳楼记》中的“春和景明,波澜不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句子,叫做景明楼。用意也在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论。

  时代不同了,古代园林在现代生活中,仍然起着以景寓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园林为题材的作品还在文学领域内不断产生。古代园林和古典文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可以说有一个闪烁光芒的交叉点,相得益彰,互为载体。由此一端,也足可证明,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是离不开博大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而孤立产生和发展的。
(穷奇网 www.71101.net)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