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以“欲界、色界、无色界”作三界的说法,出自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界,义为类别;三界又可总分为有情界(有情识的生物)和器世界(处所)两类,而以有情界为主体。三界是据有情所造善、恶业及修不同定业所感苦、乐、色、无色等不同果报而建立的。
欲界:是指有各种欲望和情感的众生居住的地方。欲指“财、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欲。“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处;趣,义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个去处,即地狱,畜生、饿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称“五趣杂居地”。
色界:是指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淡化,但还是需要依靠物质(色,指各种有形物质,包括自己的身体)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色,义为物质;“宫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离欲的众生所居,色界有四静虑十七天。
无色界:是指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消除,已经不靠任何物质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但有四心,无色形质,故名无色界。”无色界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四皆以不同定心境界立名。无色界无处所,在色界之上,为无形色众生所居,有情在某地修某空定成就,舍色身后,即于是处入某空处,由于无物质形态,又名“四空天”。
此三界众生,欲界和色界众生多由积善之功得生此二界,无色界众生则需要断除淫欲和一定的静定修持才能够得生。色界比欲界寿命福报长久,无色界比色界寿命福报长久,但是福尽寿终,依旧落入轮回,沉沦苦海。此三界总为一个世界,大乘佛教认为宇宙之中有无数这样的世界,三界众生就是指这三界里的生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