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是个梵语单词,它翻译成我们中国话有三层意思:第一个是乞士;第二个是破恶;第三个是怖魔。
第一个是乞士
首先第一个含义就非常让我们感动,乞士,乞丐的乞。很多人都理解错了,乞士嘛,出家人就叫乞士,受过戒的出家人,受过比丘戒的,什么乞士呢?叫花子嘛,因为他是乞丐的乞,这个就大错特错。
这个字它是告诉我们谦卑,谦卑到极处,谦下。上乞诸佛之理以养慧命,下乞众生这些物质方面的衣食以养色身,就是两方面他都要谦卑,往上追求恭敬地聆听诸佛菩萨的教导。
从诸佛菩萨那里去乞求佛法智慧的教育;往下是谦卑地接受十方善信的布施和供养,因为这个色身躯壳需要基本的物质的养分;不可以有一丝毫的贡高我慢,高高在上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绝对不可以有一点点这样的心态和动作,这就叫乞士。
士就是贵族,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绅士、贵族,就这个意思。所以乞士它的准确解释就是谦卑的贵族。其实不需要说,真正的贵族他就是谦卑的,没有听说桀骜不驯的、耀武扬威的、不可一世的,这叫什么贵族呢?这就基本就和贵族这个单词不搭界了。
第二个是破恶
第二个含义破恶,破恶就是破除所有的罪恶,恶行、恶见、恶言语、恶思维,这些所有的都要破除掉,破除一切恶。不是去破别人的是破自己,把自己所有这些恶的方面都要破除掉,都要改掉。
第三个是怖魔
第三个怖魔,就是他的承担,他的义无反顾的这样的毅力,他为佛法为众生的愿力,他不为自己求安乐,通俗的话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按照佛菩萨这样的精神去行持他的修为和事业,这样的所言所行他就能够令魔鬼恐怖。
所以在佛门里面说,佛经上讲,一个比丘他在登比丘台正式接受三坛比丘大戒的时候,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
正式成为一位比丘的时候,那个夜叉在空中就会高兴得不得了,一路欢歌奔走相告,说:“某某人现在他登比丘台,受比丘大戒了,他正式成为佛陀的一位传播火炬、传播智慧种子这样的一个传人了。”
它奔走相告,当它奔走相告的这一刹那,天上这些天龙八部都特别地高兴、赞叹,魔王波旬的宫殿都会摇晃,魔王波旬都会恐怖到大惊失色,甚至是魂不附体,就是他有这个力量。
那么我们之所以要懂得比丘这个意思,还同时要说一个误会,就是佛法传到中国来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现在已经无从可考了,就是在翻译的时候翻译成比丘这两个字。
后来在佛门的一些祖师大德就感觉用这两个字有些不妥,可是已经约定俗成了,改也改不过来了,因为比丘那个丘就是孔子的那个名字——孔丘,比丘你去跟孔子相比,这显得有点不恭敬,当然了这是古时候那个特殊的年代才会有那样一个特殊的感觉。
所以有些高僧大德,后来在翻译佛经的时候就不用这两个字了,比方说玄奘大师他在他的翻译经典里面就写的是苾刍那两个字,就避免造成误解,这也是历史所造成的很有趣味的一个事情。
我们今天说比丘,我们自己感觉很惭愧的,因为我们都做得不好,比起古大德来说我们都非常的不足,可是在惭愧的同时我们想到佛陀所传授给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要记住自己是乞士,记住自己应该破恶,记住自己怖魔,不应该向魔鬼低头,应该让魔鬼害怕,坚持佛陀的正知正见,做佛陀智慧火炬的传播者,这样才会真正的怖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