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发下十大愿行来做为修行法门,以此来圆满佛果,十大愿分别是: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一、礼敬诸佛
以清净恭敬的身心,尽礼十方三世诸佛,因为信仰佛的智慧,景仰佛的德行,对诸佛的教化,欢喜奉行。“礼佛一拜,罪灭恒沙”,礼佛可忏除罪业,也可折服我慢心,改变身心,止恶行善。不仅对一切诸佛要礼敬,对一切贤圣僧、弘扬佛法的善知识,也要礼敬,供养佛法僧三宝,从恭敬心开始。
二、称赞如来
如来,包括因地如来、果地如来、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化身如来。称赞佛的功德,能启发人的心智,激发人的菩提心,鼓励人向佛学习。在十不善行中,口业有四种,恶口、两舌、绮语、妄言,要想得口业清净,就需要称赞如来。由赞叹佛的功德,启发自性之中的真善,同时也能善护口业。
三、广修供养
不但供养十方三世诸佛,还包括十方法界一切众生;不仅以内外财宝布施,还能以法布施。财供养供给一切众生资身之具,解决民生艰苦,物质困乏;法供养充实人精神空虚,解除人心灵饥渴。广修供养还要与般若相应,做到三轮体空,不住于能供、所供及供养之物。
四、忏悔业障
业是业力,身口意三业,不管现在受或未来受,这种业,都是菩提、涅盘的最大障碍,因为能障碍圣道,所以称为业障。如何才能消除业障?只有忏悔!
忏悔,要无时无地,不只是在法会,每一个空间与时间,乃至尽未来际,造了恶业就要改过。如此,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的忏悔,知过能改,才是真忏悔。
五、随喜功德
随是随顺,喜是欢喜。功德分为有漏功德与无漏功德,世间一切慈善救济的福利设施,有扶危济困之功,有增长福禄之德,是有漏功德;出世间进修四谛、十二因缘等法门,有断烦恼、了生死之功,有证我空、真如之德。
大乘菩萨更广修六度万行,有自利利他之功,有成就菩提道法之德,这是无漏功德。普贤菩萨,为饶益众生,教人随喜功德,无论是凡是圣,不管有漏无漏,世出世间,一切功德,悉皆随喜。对于利他善事,都要以身业协助,以口业赞美,以意业随喜。
六、请转法轮
请是请求,转是转动,轮是譬喻。因为轮有转动之功,有摧碎障碍之德。用以譬喻佛说法,有令人转恶向善,转凡成圣之功,有摧毁烦恼,粉碎生死之德。请转法轮、弘扬佛法的目的,是要让正法流布在世间,使每一个人都能听到佛法,因听到佛法而得到解脱。
七、请佛住世
佛的应身,应世间根机,说法度众生,化缘已尽时,佛住世无益,即示现入灭。学佛者自当发愿请佛住世,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长养善根,速证菩提。不仅请佛住世,还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乃至于天下弘扬佛法的大善知识,都要礼请,住在世间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八、常随佛学
佛是三界导师,常随佛学,就是要学佛的智慧,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愿行,转迷成悟,共证菩提。学佛的口业清净,学佛的持戒清净,学佛的菩提心,菩提心是根本,要达到菩提心,先要有慈悲心、恭敬心、柔软心、谦卑心、感恩心、报恩心、精进心,最后归于无为心,这样才是常随佛学。
九、恒顺众生
“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随顺众生,是成就无上菩提的基础。顺众生就是顺佛,众生欢喜,诸佛也必定欢喜,因为佛与众生同心同体,所以叫“同体大悲”。
常随佛学,是自利;恒顺众生,是利他。从自利中,发起利他的行为,再从利他的行为中,完成自利的功德。
十、普皆回向
回是回转,向是趋向,将一切善行善事,回转趋向所期望的目的,就是回向。真正发菩提心的菩萨,广修六度诸波罗蜜,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反而应该将个人所修的功德利益,回向给众生,愿与法界有情,共同分享个人的成就,就是回向众生。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行愿的象征,代表着一种度众的精神,一腔救世的情怀,一份普济的慈悲,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就是慈悲喜舍、就是六度四摄。
如果说,普贤菩萨是践行菩萨道的典范,那么,文殊菩萨就是菩萨般若智慧的代表,以普贤菩萨的行愿加上文殊菩萨的智慧,就是《金刚经》中所说的:“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能究竟圆满佛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