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欲望?

 

达照法师:如何正确看待欲望?

如何正确看待欲望?

  欲望是生命的动力,是轮回的动力,也是我们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生命有了这个欲望,就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驱使我们往前方走去。你要走到哪里去,这个欲望就分两种:一个是走下坡路的,叫恶欲,一个走上坡路,是叫善法欲。

  恶欲,就是趣向三恶道,你因为有了欲望你的生命变得更脆弱,变得更颠倒,变得更愚痴。 因为欲望满足不了,你就生气,所以欲望是推我们下三恶道的动力。如果没有欲望你三恶道可能也不会下去。

  因为有欲望所以你就贪吃贪喝贪睡,因为有欲望所以你就老是不满足自己,心不满意,对谁都不满。因为有欲望,有希望自己获得更好的更多的享受,得不到了在那里难受,得不到的时候还跟别人生气 ,所以三恶道是直接跟这个欲望相应的。

  带有贪嗔痴这三种力量的这种欲望叫作恶欲,所以一般的宗教都有禁欲的状态,多少它都有禁一点。像儒家讲的五戒,杀盗淫妄酒,儒家讲的酒戒,我是听王立群教授说的,说儒家讲的酒戒是不喝醉为止,喝可以喝,但不能喝醉,喝醉你这个欲望就过了。

  但是他这个就很含糊了,什么叫醉呢?是脸红了叫醉?还是头晕了叫醉?还是犯糊涂了才叫醉?还是杀人了才叫醉呢?

  很多宗教、很多圣贤的教育也都告诉我们,有些欲望是要制止的,不能泛滥的。泛滥了,伤害了别人,伤害了自己,就是出发点想要好,结果把自己变得更坏,这个也违背自己的初衷,最后也伤害了别人。所以这种恶的欲望是要坚决地抵制、转换的,它是一个力量。

  善法的欲望是趣向于三善道,像天堂,比如说,人向往真善美,追求美好的事物,把自己变得更加有力量,让别人也变得更舒服。这属于善法。

  善法的欲望会变成一种顺解脱的法,护持我们顺着去解脱。恶欲是一种障道的因缘,障碍我们修道的因缘。这就好像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双面刀——“杀人剑,活人刀”,用得好就救了你,用得不好就伤害了你。

  欲望本身它没有好坏,就像拿一把刀,在打劫的土匪手上,这个刀拿去是伤害人的;医生他拿着刀是给人做手术的,是救人的。所以刀本身没有好坏,用在哪里很关键。

  所以我们年轻的出家人,欲望很强,所以寺庙里面都要安排早晚功课,早课早早地让你起来。本来你的精力很充沛,不知道往哪里使,让你那么早起来,搞得你精疲力尽,然后你干坏事也没精神了,只能做好事了,没办法;所以好事做多了,坏事没机会去做了。

  教育就起这个作用:让你养成一个向往好的习惯以后,那些坏的习惯你没精力了。天天教你要勤劳要勤劳,那么勤劳干嘛?你不勤劳做好事,你就勤劳做坏事。当然欲望六道中是这个现象。

  从解脱以后,我给大家讲过,罗汉他能解脱最大的原因就是把欲望消除掉了。就是你生命的动力,把背后这个火一点点地熄灭,息灭贪嗔痴,息灭三恶道的恶欲,就连善欲也给你息灭掉。

  大家在观察无常,观察无我,观察到最后涅槃寂静。所以连欲望全部息灭的时候,你的生命就没动力了,没动力就不再轮回了,就死翘翘了。大乘法看小乘人就是焦芽败种,他的生命一点生机都没有,所以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个没有生机还不是轮回的没生机,很枯燥无味。解脱是痛苦没有,欲望也没有。

  在轮回中很多的痛苦是因为欲望,如果你没有欲望了,你的痛苦也没有了。痛苦没有对我们有痛苦的人来说,是好事,因为他至少痛苦没有了。但是对于菩萨来说他是个坏事,因为他痛苦没有了,他快乐也没有了。

  生命是有无限的极乐的,但是你痛苦没有了,你快乐也没有了,这个生命很多的真正的能量没有被开发出来。所以大乘佛法他要有愿,发愿,发菩提心。这个愿就是欲望,愿望也是望,欲望也是望。

  欲望就是“我”为中心,我要干嘛干嘛干嘛。这个我是一个假设的,所以围绕我这个欲望,他一定会伤害到自己。愿呢,是愿度一切众生,他以众生为核心,以众生为动力,不是以自己为动力。

  这个时候,他生生世世生命力强大无比。所以菩萨那个不叫欲望。欲是己所欲,就是“我想要”。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要的,你不要强加给别人。我们佛法讲,“不但我不要,我还要知道众生要什么,众生需要什么。众生需要什么,我要不停地转换,把众生的痛苦转化成他的生命力。”

  所以只有大乘的菩萨他的生命才是具足一切力量的,像佛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这种种庄严跟我们欲望的本质是同一个东西,我说本质是同一个东西,差别是一个有我,一个没我。

  认识这个我们就知道,分三个步骤:第一把恶的欲取消掉;善的欲开发出来;善的欲不够,要变成无我的、利他的愿力,这才可以。阿弥陀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