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战前的北南分裂局面,通过战争不仅没有解决,还进一步恶化,朝鲜半岛作为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一个热点持续至今。
韩国韩国经济在战后遭到严重破坏,李承晚在战后仍然以统一为目标,不重视经济发展,不断计划随时再和朝鲜方面开战。四一六运动后,李承晚下台,局势依然并没有缓和。此后朴正熙执政期间更出现“实尾岛事件”,双方敌对的气氛并没有因领导人转换而改变。朝鲜和韩国的领导人进行过几次会面谈话,但碍于双方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方面的根本差异,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进展。
朝鲜由于朝鲜发动的统一战争遭到了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抵制,朝鲜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1950年和平建设时期所积累的社会财富消失殆尽。这次战争使朝将中国牵连进来,将中国捆绑进了朝鲜的战车至今尚未脱离。此战为随后20多年朝鲜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但由于朝鲜经济是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环,结构单一,因此在苏东剧变后日益艰难、经济崩溃。在金日成死后,他的儿子金正日独裁权力巩固。朝鲜人民的生活条件依然十分艰苦。国际社会包括中国、韩国不断对朝鲜提供经济援助。
美国美国几乎与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爆发全面战争。朝鲜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国务卿的迪安·艾奇逊曾经明确表示:朝鲜战争中的“主要麻烦”在于,“我们是在和一个错误的敌人打仗,我们打的是乙级队,而真正的敌人是苏联。”
此外,战争促进了美军内部的民族融合,有超过10万名黑人士兵加入军队至朝鲜半岛作战,这是美军首次大规模地将黑人与白人士兵混编于同一单位。
通过朝鲜战争,美国认识到自己的实力难于打赢地面局部战争,战争结束后便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把军备重点转到发展核武器和空军方面。美国的年度军费,由朝鲜战争前的150亿美元,飚升至战争期间和战后的年400亿美元以上,同苏联展开了持续的军备竞赛,导致冷战局面进一步加剧。
苏联战争对苏联的影响就十分复杂。一般认为苏联是最大赢家,斯大林成功让中国出兵对抗美国等盟军,也借此出售大量二战剩余军事设备赚取资金物资,中国直到1965年才清偿完所有欠款,中国官员战后又抱怨苏联是“死亡贩售商”(merchants of death)。 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苏联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美国实力,把美国超强的国力军力从欧洲铁幕一线的争夺转移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为苏联争取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
日本日本虽然没有参战,但是战争期间美军在日本大量的物资采购,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奠定日本之后成为经济强国的基础。战时美国为巩固后方,又允许日本以“自卫队”名义重组军队,美日军事同盟的基础也在此时奠定。
中国由于朝鲜战争,苏联打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的顾虑,从1952年起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大陆建设全面的工业基础,这些援建项目以及1954年定下的几十个工业项目被合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国打下了冶金、石油、矿山采掘、煤炭、发电、电力装备、机械制造、纺织、造纸、制糖、航空、航天、交通铁路、国防兵器制造等全面的科研生产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了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建设道路,借助苏联的技术成功制造出核武器。
中国官方观点认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与西方列强(包括日本)的战争中屡次陷入惨败或极其被动的局面,朝鲜战争的结果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获得巨大威望,中国人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就此形容:“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的海军建设受到很大影响,外购英舰的希望破灭,于是不得已出天价购买苏联旧舰。
1954年,赫鲁晓夫来华谈到撤旅大苏军基地事项,因为刚刚停战,毛泽东说:“我认为苏军在这个时候撤走是不合适的,美国人可能会利用这一机会发起进攻。”后经赫反复劝说才同意。
其他影响是,美国公开保护台湾当局,使解放军暂时失去了攻占台湾的机会;也间接让日本经济重新崛起,使日本免于二战的惩罚。
对当时迁移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而言,朝鲜战争的爆发延迟或阻碍了人民解放军攻台。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战使得美国认识到台湾对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将台湾重新纳入防御体系。日后签订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即是基于朝鲜战争的影响。美国也因此改变了对国民党当局的态度,继续承认所谓“中华民国政府”为唯一合法的中国政府,及支持“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国民党政权因为朝鲜战争获得美援,帮助了台湾当时的经济发展,也提升了台军的战力。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第七舰队巡逻台湾海峡,吓阻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台澎金马。同时在国民党当局要求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俘在被迫遣返台湾后,则大大鼓舞了国民党军队士气,因此朝鲜战争也被称为“台湾的西安事变”。
此外,国民党政权曾有意派遣军队参与朝鲜战争,帮助韩国击退朝鲜人民军,而麦克阿瑟也有意将战事扩张至中国本土,希望能让国民党政权得以“反攻大陆”,但是被美国杜鲁门、韩国李承晚以及部分国家反对,所以国民党政权改为以提供物质帮助美韩等国,击退北朝鲜的南下进攻。此外,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大量士兵投入朝鲜,“联合国军”内缺乏熟知汉语及中共军队的人才,因此国民党政权提供了台军及驻韩大使馆部分人员协助情报战、心战喊话、中文宣传单制作、审问志愿军战俘。
英国英国是反共阵营的重要国家,再加上身为美国的盟友,在若干议题上需要换取华府方面的支持,因此在外交及军事上都采取了对抗北朝鲜的行动。
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后,这种政策受到挑战。对外,伦敦担忧与中国的敌对会危及英国在华利益、甚至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对香港等远东殖民地构成威胁;对内,二战后元气大伤的英国因为武装政策及军费开销而使国库吃紧,冲击民生及社会福利预算。而在韩国总统李承晚公开指责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等英联邦派兵国“影响了麦克阿瑟遭到撤职”之后,英国民众对李氏及韩国政权的腐败、专制产生极大反感,舆论立场也逐渐转向反战。
工党及艾德礼内阁的朝鲜战争政策失去民心,党内也因为舆论压力及预算问题爆发分裂,这些因素使得工党在1951年的国会大选中落败。而选前抨击工党将英国拖入朝鲜战争泥淖的保守党,则在丘吉尔的带领下取得执政权。
丘吉尔上台后,迅速改变立场,推动停战政策,使英国得以从朝鲜半岛的难题抽身而出,同时在朝鲜战争问题上不再支持美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