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一世十三世纪英格兰国王

中文名称:爱德华一世

外文名称:Edward I

别名:"长腿"爱德华、苏格兰人之锤

国籍:英国

民族:凯尔特族

出生地:威斯敏斯特

出生日期:1239年6月17日

逝世日期:1307年7月7日

职业:国王

主要成就:征服了威尔士,完备了英国的军事制度和各个兵种

埋葬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在位期间:1272年-1307年

爱德华一世,英格兰国王(1272年-1307年在位),亨利三世之子。又称"长腿爱德华"(Long Shank)、"苏格兰之锤"(因他对苏格兰人民的镇压)或"残忍的爱德华",金雀花王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奉行的内外政策都十分积极,使英格兰成为当时欧洲的重要大国。

在英国历史上,爱德华一世是一位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杰出国王。 爱德华一世,生于1239年,他于1272年即位为英王,那时,他已经是久经锻炼的三十余岁的中年人了。

然而他的死使得他儿子爱德华二世(Edward II)即位,并最终未能征服苏格兰。"长腿"在位35年(1272年-1307年),于1272年11月20日,他的父亲,国王亨利三世去世后即位,他的母亲就是普罗旺斯的埃莉诺。

按照诺曼人(不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对君主的称号排序习惯,"长腿"爱德华被称为爱德华一世(Edward I),尽管他是英格兰第四位爱德华国王,前三位分别是:长者爱德华、殉教者爱德华和忏悔者爱德华。

人物简介

爱德华是英王亨利三世的长子,生于威斯敏斯特。1254年从父王手中得到自己的领地,同莱昂国王阿方索十世之妹埃莉诺结婚。不久他就卷入13世纪60年代英格兰的内战,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爱德华之父亨利三世由于奉行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政策,受到以大贵族为首、包括市民和富裕农民的尖锐反对。英格兰贵族于1258年迫使亨利三世签署了牛津条例,在国内实际形成了贵族寡头统治。亨利三世拒绝遵守牛津条例,导致了他于1263年与诸侯开战。1264年,由贵族首领西蒙?蒙特福特(法语原名西蒙?孟福尔)率领的义勇队(包括骑士、市民和农民)在刘易斯战役中击溃了亨利三世,亨利三世被迫交权且以爱德华为人质。爱德华以其智勇成功逃走(1265年)。1265年8月,爱德华独自率军与蒙特福特在伊夫哈姆交锋获胜,蒙特福特阵亡。亨利三世恢复了权力,但他把实权交给了爱德华。1268年,爱德华试图参加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率领的第八次十字军东征而去法国。这次东征完全失败。路易九世于1270年进攻突尼斯时死于瘟疫,爱德华滞留东方无处可去。1272年亨利三世去世,英格兰贵族一致拥护爱德华继位。但爱德华直到第三年才回到国内,于1274年8月加冕。

人物绰号

说到爱德华一世,人们可能更熟悉他的绰号“长腿”爱德华,实际上他的绰号还有很多,且多数均为雅号,如“全世界的伟大长矛”、“威尔士的征服者”、“苏格兰铁锤”、“英国的查士丁尼”等,绰号之多为英国国王之最。此人对英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可不能小视,他的文治武功主要可分成两个部分,对内使议会制度逐渐成熟(史称模范议会),并加强立法,对外征服威尔士,试图征服苏格兰,并因此与法国对抗。

在位之前

爱德华一世是亨利三世的长子,生于威斯敏斯特。1254年从父王手中得到自己的领地,同莱昂国王阿方索十世之妹埃莉诺结婚。从小喜欢骑马、追逐打仗的游戏,他身躯高大,双腿修长,能紧紧夹住马鞍,绰号“长腿”。他英勇善战,有铁一般的意志,使他成为金雀花王朝诸多“战士国王”中有分量的一位。

但爱德华年轻时代并不安稳,属于“生于忧患”的一类。英国自他的祖父“无地王”约翰以来,国王和贵族就权力分配问题纷争不断,一时成为英国政治生活中最敏感的问题。他父亲亨利三世时代,以蒙特福特为首的贵族迫使国王实行改革,英格兰贵族于1258年迫使亨利三世签署了牛津条例,在国内实际形成了贵族寡头统治。亨利三世拒绝遵守牛津条例,导致了他于1263年与诸侯开战。1264年,由贵族首领西蒙·蒙特福特(法语原名西蒙·孟福尔)率领的义勇队(包括骑士、市民和农民)在刘易斯战役中击溃了亨利三世,亨利三世被迫交权且以爱德华为人质。爱德华以其智勇成功逃走(1265年)。1265年8月,爱德华独自率军与蒙特福特在伊夫哈姆交锋获胜,蒙特福特阵亡。亨利三世恢复了权力,但他把实权交给了爱德华。1265年5月,爱德华乘打猎之机逃脱,并开始组织反攻,当年八月,他在伊夫舍战役中获胜,杀死了蒙特福特,使他父亲复位,已自感力不从心的亨利三世遂将权力交给爱德华。但年轻气盛的爱德华实行极端的报复手段,又引起暴乱,后来在教皇等人的敦促下,转而实施温和政策,才得以将暴乱平定。

1270年8月,爱德华受邀参加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起的第8次十字军东征。据说他被敌方伪装议和的使者用毒剑刺伤,医生为他割肉疗伤时,他都不呻吟一声。但是远征一路无功,只好返回1272年亨利三世去世,英格兰贵族一致拥护爱德华继位。但爱德华直到第三年才回到国内,于1274年8月加冕。

领导才能

当爱德华即位之时,他已是一位经过历练的比较成熟的指挥家了,有领导才能,善于吸引人才并选拔使用人才。他善于使用权力,要求在他的国土上所有的人都要执行他铁一般的纪律。

在谈判中,他善于忍让,愿意听从忠告。

1255年,爱德华曾试图在他的威尔士领地上实施英国的政制,引起威尔士人民的不满,引发了战争,爱德华失败。1267年,路埃林自封为威尔士亲王。卧塌之侧岂容他们酣睡,爱德华一世准备充分之后,于1277年集结万余大军,采用壁垒战术向威尔士腹地挺进。

路埃林自知不敌,被迫乞降,但5年后趁爱德华在苏格兰之机复叛,爱德华再次进攻威尔士,毕竟实力悬殊,路埃林不久败死。爱德华答应威尔士贵族必定选一个“出生在威尔士,不会说英语和法语,从未冤枉过任何人”的人为威尔士亲王,然后派人将即将分娩的王后接到威尔士,刚出生的小王子就成了符合条件的威尔士亲王。从此形成惯例,每个英国王储都被封为威尔士亲王。

爱德华在威尔士的征服进行得很顺手,但苏格兰则令他吃尽了苦头。1290年,苏格兰王室绝嗣,爱德华以仲裁者的身份指定巴列奥为苏格兰国王,实则由自己操纵。但巴列奥和苏格兰贵族不堪沦落为爱德华的傀儡的地位,便暗通爱德华的夙敌法国人,与英格兰对抗。爱德华问讯大怒,于1296年率兵攻入苏格兰,迫使巴列奥退位,爱德华自任苏格兰国王。爱德华这把铁锤在苏格兰砸出了重重火花,威廉·华莱士以勇敢之心召集了苏格兰人民大起义,坚持了五年多而败亡,但布鲁斯家族的罗伯特一世接过接力棒,继续与爱德华的军队作战。与苏格兰的战争同时牵涉到同法国的对抗,爱德华从中耗尽了精力,终于在1307年死于征讨苏格兰的途中。

爱德华是在与“议会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但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没有因此视议会为“洪水猛兽”,反而充分认识到议会作为民意的橱窗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议会制,结果是将他对手“议会派”和蒙德福特的未竟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其实际目的是利用日益高涨的民族意识加强王权,并通过了解民众的意见,以实行更有效的统治。在1275—1307年期间,他以各种方法吸引骑士和市民代表进入议会,使议会的代表性逐渐扩大,已不再是类似于“贤人会议”之类的机构。在1295年的一次有各郡、各自治城市和下层教士代表参加的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回顾英国历史,可以发现,议会真正成为英国政治生活固有的一部分,是在爱德华一世的时代。

爱德华一世还是英国自亨利二世以来最伟大的立法者。他将条目不清,且未成文的普通法重新修订,在1275—1290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主要有“格洛斯特条例”、“权力令状”(限制贵族特权)、“温彻斯特条例”(加强警察制度,维护公共秩序)等。他制定的土地法延续了六百年,主要内容是规定没有他的许可,任何人不得把土地转让给教会。爱德华一世决心从贵族手中夺回王室的权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但他立法的原则却是罗马法中“众人之事,应由众人决定”的精神。看似矛盾的两者,在爱德华一世时代却如此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政绩

在爱德华一世的统治之下,英格兰征服了威尔士(1277年—1284年),使之处于英国的王权之下。1284年的“威尔士法”使威尔士处于英国法律之下。爱德华一世把自己新出生的儿子赠与威尔士人民,封他为威尔士亲王。此后该称号一直由王位继承人沿用至今。

1295年为了筹措军费召集“模范议会”(Model Parliament),包含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长、伯爵、男爵、以及各郡与各自治镇代表,总计人数达四百名以上。

晚年和逝世

爱德华的晚年生活充满了坎坷,他失去了心爱的第一任妻子埃莉诺,而他的继承人并不具备预期的王者之气。

爱德华征服苏格兰的计划最终失败。1307年他在再次征讨由罗伯特·布鲁斯领导下的苏格兰的途中,死在苏格兰边界布鲁夫(Burgh by Sands, Cumberland)。根据后来的记载,爱德华要求把他的骨头带到之后在苏格兰的军事战役中。而更可靠的记载以及当代作家的报告中,国王最后的要求是把他的心脏带到圣地。可以肯定的是,爱德华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的一座纯黑大理石陵墓中,被称作“Edwardus Primus Scottorum malleus hic est, pactum serva(爱德华一世,苏格兰之锤,坚守忠诚)”。

1774年1月2日,英国文物收藏者学会打开棺墓,发现爱德华尸体被完好保存了467年。测量发现他身长6英尺2英寸(188厘米),因此是名副其实的“长脚”。

爱德华一世一生有过两任妻子,他和第一任妻子埃琳娜公主育有15个子女,而和第二任妻子玛格丽特公主育有3个子女。爱德华一世和第一任妻子埃琳娜公主虽是政治婚姻,但两人十分恩爱,在埃琳娜公主死后,爱德华一世非常的消沉,以至于他的统治也开始走下坡路。

  爱德华一世和埃琳娜公主的爱情故事

1254年,英王亨利三世与卡斯蒂利亚、莱昂王国和加利西亚王国国王阿方索十世相约共同对抗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为了巩固这个盟约,双方安排爱德华王子与阿方索十世的妹妹埃琳娜结婚,同时阿方索十世宣布不再声称自己加斯科尼公国的主人,原来在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娶了加斯科尼的埃莉诺后,卡斯蒂利亚方面就一直声称他们比无地王约翰更有权利继承此地。

而通过加斯科尼公爵爱德华王子与卡斯蒂利亚公主埃琳娜联姻后,自然就消除了两国对加斯科尼公国的主权争议,因此说,爱德华与埃琳娜的婚姻实际是一桩政治联姻,然而他们却非常之相爱,虽然这伟大的爱情故事没有流传下来,但他们俩人一共生育了15个儿女!谁敢说他们不是特别的深厚、缠绵。

在1264~1265年间的第二次男爵战争期间,爱德华王子挺身而出为王室战斗,但为了妻子的安全起见,把她送回到加斯科尼公国。而到了国内局势平定后才重新团聚。到了1270年,爱德华王子率军参加十字军东征,可这次埃莉诺公主放心不下,于是效法史上那个着名阿基坦的埃莉诺,陪同夫君前往圣地观战。

虽然这一次十字军东征是一次失败的东征,但幸亏爱德华王子及时赶到,顶住因法王路易九世中途死于瘟疫造成的混乱,避免了十字军的崩溃。最后在1272年5月与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苏丹拜巴尔一世签订了一份有效期为10年10个月又10天的和平协议。条约签订完后爱德华王子让弟弟埃德蒙王子先撤回英格兰,而自己留下观察合约的执行情况。

可是在合约签订之后的第二个月,拜巴尔一世派了一个以使者身份掩护的荆轲式的刺客,而爱德华王子发现后立即与之搏斗并手刃了刺客,但却被淬毒武器所伤,伤口溃烂,危及生命,这时王妃埃琳娜公主毫不犹豫的从创口吸出毒液,从而拯救了爱德华王子的性命。

因此爱德华与埃莉诺爱情是用鲜血和生命浇灌的,最后在1290年,他们夫妻出游至林肯郡附近时,埃莉诺不幸因病在诺丁汉去世,爱德华写道“我的竖琴奏出哀伤的歌,她活着,我热烈地爱着她,她死了,我也不能不爱她。”

悲痛中爱德华将她的遗体取出内脏并进行了防腐处理,然后带往王家墓地威斯敏斯特。为了纪念爱妻,爱德华下令在每一处棺木驻足之地都竖立一座十字架,并被称为“王后十字架”。岁月流逝,当年的十二座十字架保留至今的只有三座(分别位于盖丁顿,北安普顿和沃尔瑟姆)。

回到伦敦后,她的心脏安葬于伦敦市的黑修道院,内脏安置于林肯大教堂,遗体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那里,William Torel为埃琳娜皇后建造的镀金青铜雕像熠熠生辉。而后爱德华每年都坚持参加亡妻的悼念活动,即使再婚后也是如此,至死如一。

爱德华一世是十三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国王,其业绩超过了他的祖先亨利二世和狮心王理查一世,其文治武功,震烁古今。爱德华一世的王后埃琳娜和忠臣伯内尔,是他的左膀右臂。

当13世纪末,这二人相继去世后,失去家庭温暖和良臣辅佐的爱德华一世性情大变,日益独断专行,渐渐走下坡路了,也许之后他对外残暴的外交政策和这也不无关系。

爱德华一世的妻子和子女

爱德华一世先后有过两任妻子,第一位是来自卡斯蒂利亚的埃琳娜公主,第二位是腓力三世之女法兰西的玛格丽特公主。爱德华一世和埃琳娜有过15个子女,和玛格丽特有3个子女。

  爱德华一世和埃琳娜的子女

1、女儿,夭折。

2、凯瑟琳,生于1264年6月17日,死于1264年9月5日。

3、埃莉诺,生于1264年6月18日,死于1297年10月12日。她第一次嫁于阿方索三世,第二次嫁巴尔伯爵亨利三世。

4、琼,生于1266年1月。

5、长子约翰,生于1266年7月13日,死于1271年8月3日。

6、次子亨利,生于1268年5月6日,死于1274年10月16日。

7、女儿,生于1271年5月,死于1271年9月。

8、琼,生于1271年5月,死于1307年4月7日。她第一次嫁 Gilbert de Clare,7th Earl of Hertford,第二次嫁 Ralph Morthermer,1st Baron Monthermer。

9、三子阿尔方索(切斯特伯爵),生于1273年11月24日,死于1284年8月19日。

10、玛格丽特,生于1275年3月15日,死于1333年后,她嫁给布拉班特公爵约翰二世。

11、伯伦加莉亚,生于1276年5月1日,死于1278年6月27日。

12、女儿,出生不久于1278年1月死去。

13、玛丽,生于1279年3月11日,死于1332年5月29日。

14、伊丽莎白,生于1281年8月,死于1316年5月5日。她第一次嫁霍兰伯爵约翰一世,第二次嫁 Humphrey de Bohun,4th Earl of Hereford and 3rd Earl of Essex。

15、四子,爱德华切斯特伯爵,威尔士亲王,1284年4月25日生于Caernarvon,死于1327年9月21日. 他娶法国的伊莎贝拉。

爱德华一世和玛格丽特的子女

1、托马斯(诺福克伯爵,1300年-1338年),第一次婚姻娶艾丽丝(Alice Hayles),第二次婚姻娶玛丽(Mary Brewes)。

2、埃德蒙(肯特伯爵),娶威克女男爵玛格丽特·威克(Margaret Wake,Baroness Wake of Liddell)。

3、埃莉诺(1306年-1311年),早夭。

亨利三世 (英文: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英格兰国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虽然他的在位时间相当长,他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无名的国王之一。

统治情况

亨利三世的父亲是英格兰国王约翰。约翰死时他才九岁。反对约翰的英格兰伯爵们当时正准备支持法国王子路易入侵英格兰推翻约翰。约翰的不期之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和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他们迅速加冕约翰的儿子亨利为国王。在亨利年幼期间这些伯爵可以按大宪章作为国王的执政人来统治英格兰。这些执政人一直统治到1227年。但亨利成人后他立刻开始重建国王的权利。法国专制王权是他的榜样。他娶了法国普罗旺斯的艾莉诺为王后,许多他的法国亲戚都获得了权势和财富。亨利长时间没有公开任命任何管理

某个领域的部长,许多领域没有任何明确的负责人,这一切都使得他的统治很麻烦。许多英格兰伯爵觉得他的统治方式很古怪。

此外,亨利的王位并不安稳,他早逝的伯父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鲁瓦二世的女儿埃莉诺比他年长23岁,且有更为优先的王位继承权。埃莉诺于1202年在米拉博被约翰国王俘虏后即被囚禁在多塞特的科弗城堡,当约翰去世时,她的权利被贵族忽略。亨利亲政前,就流传着将埃莉诺救出来送到法国的图谋。鉴于埃莉诺的特殊身份,亨利仍将她半监禁在科弗城堡,又先后将她转移到格洛斯特、马尔博罗和布里斯托尔。另一方面,亨利称她为"国王的骨肉之亲(king's kinswoman)",当她被关在格洛斯特城堡时,当地治安官员承担她的开销。1237年11月,亨利曾在伍德斯托克和身体状况良好的埃莉诺会面。此后不久,埃莉诺被迁回布里斯托尔城堡并在那里度过了最后的日子,而亨利则责成市长和法警扩建她的居所。所以,埃莉诺虽然终身未能获释,也不被允许结婚,但在生活上和一般王室成员一样舒适,也曾得到王室的慷慨赠礼。根据《拉纳科斯特(Lanercost)编年史》的一则传说,在埃莉诺于1241年8月10日在布里斯托尔城堡(一说科弗城堡)去世前,亨利出于后悔,曾将一顶金王冠送给埃莉诺,而埃莉诺在三天后就把它送给了亨利年轻的长子爱德华,一说她只戴了一天王冠就将其交还。埃莉诺的无嗣而亡也使得亨利及其子孙的王位终于合法化,她被葬在安斯贝里教堂。1268年,亨利还将威尔特郡的梅尔克沙姆庄园赠予安斯贝里教堂,为堂姐埃莉诺及其弟阿尔蒂尔招魂,以求为父亲约翰赎罪。阿尔蒂尔因与约翰争夺英格兰王位,在与埃莉诺一同被俘后,次年4月即神秘失踪,一般都认为是被约翰所谋杀。

他听说爱德华衣装朴素后他也只穿戴最简单的大衣。他的寝室中有多幅爱德华的像,它们用来在他入睡和醒来时引导他。

但亨利的统治越来越困难了。在西蒙·德·蒙德福特的领导下英格兰的伯爵们要求更多的发言权。蒙德福特出生于法国,他是亨利大力提拔的外来者之一。但后来梦德福特没有争取亨利的意见就与亨利的一个妹妹结婚后两人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1250年代亨利甚至试图控告蒙德福特。

为了为他的二子埃德蒙德获得西西里王位,他资助教皇在西西里岛上的一场战争。这件事使英格兰的伯爵们感到亨利越来越像他父亲了。他们必须好好地监视他的行动。蒙德福特成为提出重立大宪章的首领。要求国王与伯爵议会分权。1258年七名最主要的伯爵迫使亨利同意牛津条例,这实际上就是放弃专制王权,将权力交给一个由15个伯爵组成的议会来领导政府事物,以及建立一个每三年一次的国会来监视伯爵议会的成果。

议会起源

亨利三世做了五十几年的国王。他在位时,最重要的事是,英国产生了议会。

亨利初登位时,只是个九岁的幼童,当时英国一片混乱,斐利二世派来的法军占据了英国南部。当初,贵族们反对约翰,得到了法军的支持。英国人随即又面临着将法军赶出英国的任务。亨利年幼,于是,大臣威廉·马歇尔成为摄政,并成立了一个由马歇尔主持的御前会议,来处理国务。御前会议的成员包括,首席政法官,王宫总监,财政大臣,大法官,大主教等。

英国人政局初定,内战停止,开始同仇敌忾,驱逐法军。英军与法军之间,不断爆发战斗。

1217年,斐利二世派他的儿子,法国王子路易,亲征英伦。但是,路易王子的到来,也仍敌不住一心要驱逐侵略军的英国军民,法军遭到失败。九月,经过激战,路易王子不得不承认失败,与英国人签订和平协议,在取得一万马克的补偿金后,法军撤离了英国。

1227年,二十岁的亨利开始亲政,正式统治英国。亨利三世做了五十几年的国王,但是,他并无治国的才能。说起来,亨利三世性格和善,虔信宗教,热爱艺术,为人不错,但是,从治理国家来说,他又缺乏判断力,容易冲动,既怯懦无能,又野心勃勃,不切实际。在他统治时期,总的说来,英国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亨利三世亲政后,一改以前向御前会议咨询国事的习惯,抛开御前会议,越来越独断专行。这引起了贵族们的不安。此外,亨利三世在对外作战中,也是屡战屡败。为了夺回诺曼底等地,亨利三世于1230年和1242年,两次进攻大陆,但是,寸土未得,以失败告终。

亨利三世最为英国人所垢病的是,教皇对英国事务横加干涉,亨利三世却没有任何的反抗,一味唯唯诺诺,成为罗马教皇所利用的工具。当时,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九世,为了打败神圣罗马皇帝斐特烈二世,需要大量金钱,于是,亨利三世不断以大批钱财,供给教皇,以填充其在大陆战争的无底洞,而且,教皇经常派其他国家的教士来英国领取教禄,这更使英国人不堪重负。

到了1236年,英国已是民怨沸腾,暗流涌动。英国的大小贵族们,普遍担心亨利三世会否认《大宪章》中国王应承担的义务。亨利三世并未觉察到危机,仍于1242年发动对法国的远征,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亨利三世两次失败的远征的最后一次。自1252年起,英国年景不好,连续三年粮食歉收,民生更加艰难。但是,亨利三世不管这些,他打算进行更大的不切实际的冒险,从而激起一场剧变。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254年,亨利三世与教皇英诺森四世达成一项协议,教皇允诺将西西里王位授予亨利三世的次子埃德蒙,同时,亨利三世则需向教皇提供西西里战争的军费。当时,埃德蒙只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而西西里,则在德国皇帝的控制之下,亨利三世必须通过战争,才能得到西西里王位。于是,亨利三世一再向贵族们征收军费,但是,贵族们则认为,西西里距离英国太过遥远,发动战争太过冒险,但是,亨利固执己见,他不顾英国农业连续三年遭灾,仍强行摊派,要求贵族们缴纳他们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军费。亨利三世的无理要求,最终激起了贵族们的武力反抗。

1258年四月,以蒙特福特为首的男爵们,全副武装去见国王,要求实行广泛的改革。要说起来,这蒙特福特还是亨利三世的妹夫,因和亨利三世的矛盾,从而成为反对派的领袖。武装贵族们要求,亨利三世放弃征税要求,进行政治改革,以更好地遵守《大宪章》的要求。

1258年六月,亨利三世被迫在牛津召开了被称为"狂暴议会"的会议,会议上,贵族们迫使亨利三世接受了《牛津条例》。《牛津条例》更进一步地限制王权,条约规定,议会定期召开,每年三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没收土地及分配土地,国王亦不得擅自决定对外战争。

会议后,亨利三世被迫遣散了他的外国顾问,而不得不接受英国的议会,从此,"议会"这个词,就广泛出现在英国的社会生活中。但是,亨利三世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只是勉强地遵守了三年《牛津条例》,到了1261年,亨利三世就把条例抛到脑后,他罢免了贵族们提名的最高法官,并将蒙特福特驱逐出国。

亨利被迫参加一次集体的宣誓支持牛津条例。此后数年中双方的意见越来越背道而驰。1261年亨利从教皇手中获得了一个训令说他不必遵守这个誓言。双方开始武备。亨利方的首领是他的长子爱德华。内战开始了。1263年蒙德福特和他的支持者们占据了英格兰的东南部,1264年亨利战败被俘。蒙德福特乘机扩大了议会的范围,每个郡和许多重要的城市都参加,这远超过了过去的贵族议会。许多蒙德福特一开始的支持者感到蒙德福特太远离他本来的目标了。

但15个月后爱德华得以逃脱俘虏,他重返战场。从1265年开始战局开始对国王有利了。反叛者受到了惩罚。

亨利命令建立的爱德华的纪念堂终于于1269年完工。从1270年开始所有的政府工作都由他的儿子爱德华领导。他1272年去世,死后他的遗体一度放在爱德华的墓中,因为他本人的棺材还没有造好。他的继承人是他的长子爱德华一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