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崔宏
别名:玄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清河东武城
逝世日期:公元418年
职业:官员、书法家
主要成就:议改国号为魏总裁律令、朝仪、官制
历仕国家:前秦,翟魏,后燕,北魏
历属势力:苻融,翟钊,慕容垂,拓跋珪
封号:白马公
谥号:文贞公
儿子:崔浩
白马公崔宏是谁?他的儿子崔浩又有怎样的创举
白马公崔宏,位列八部大人之天部大人,地位尊崇,他出身清河崔氏——北朝汉族门阀士族第一大姓,幼年即以神童驰名。在那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年代,先后被前秦和后燕皇帝胁迫去做官,最后鲜卑人拓跋珪把他从东海边抓来,逼他共谋大业,他就如同一个贫困艺术家一样,出于种种无奈来创作他的作品:一个个礼制文明的蛮族帝国,据说大魏的国号,都是他拟定的。
长子崔浩继承乃父聪明,少年即以书法成名,但他无心撰写流行的骈体文,而用心于经史、律令和阴阳玄象之术,他不需要父亲的恩荫,二十岁就做了著作郎,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他崇尚汉人门第,以衣冠自诩,对来自太原王氏的青年王慧龙大家赞美,称其为“贵种”。
虽然引起鲜卑贵族长孙嵩的报复性弹劾,说他“叹服南人”,“讪鄙国化”,皇帝拓跋焘也下旨谴责他的无状,但他依然性难驯。
另一方面,他轻视鲜卑蛮族,也包括汉人中地位相对低下的士族,就连他的两个同宗堂弟——崔模和崔颐,他也凭着自己是累世公卿,轻侮他们。
崔模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上茅房都要礼佛,崔浩则崇尚先王之道,最斥来自胡地的佛教,便嘲笑他:“持此头颅不净处跪是胡神也。”崔颐似乎混得比崔模好些,崔模就拉着他向人叫屈:桃简(崔浩小名)欺负我也就罢了,难道连崔颐也要欺负吗?据说后来就因这事,灭门的时候,拓跋焘独放过了这两个可怜虫。
崔浩的傲慢与偏见,让他注定是一位孤独的君子,有人崇拜他,没人喜欢他,除了同样孤独的老皇帝拓跋珪,这个戎马倥偬的帝国缔造者闲来就喜看他在纸上多情地挥洒,但皇帝毕竟老了,老而暴虐,为驱除斧声烛影他近乎发疯,甚至某大臣走路有些怪异就拉出去砍了。一时左右皆逃逸,群臣唯恐避之不及,独崔浩留在深宫坚持侍奉,有时彻夜不归,每当这时,老皇帝就露出一丝罕见的温情,赐粥给这个特立独行的年轻人一碗粥喝。
但崔浩毕竟让别人在皇帝那里成了奸党,因为在朝廷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我们,一种是奸党。
从群臣的角度来说,崔浩已被“我们”排除在外,老皇帝最后没能逃出宿命,他被他的二儿子杀死,大儿子又杀死二儿子继承皇位,群臣希望崔浩这时受到应有的惩罚,可这个大儿子明元帝,简直比他父亲更宠信占星家崔浩,就连后宫突然出现兔子这种事,他都要询问崔浩,而崔浩占卜蛮夷进贡美女之兆,竟真的应验了。
当然崔浩之能,绝不仅如此。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他两个都沾,两个都过硬。他不仅带上老父亲乘坐皇帝的轺车去郊外祭祀,在军国大事上,他也常常力挫群雄。在公元415年那次严酷的旱灾事件中,他成功地抵制住群臣执意迁都的莽撞决定;417年刘裕北伐、欲借道攻秦,他顽固地阻挠群臣向刘裕开战,认定南人劳师远征,就算攻下长安也守不住,虽然皇帝最后没听他,但用兵失败,“恨不用崔浩计”。
事实证明,凡崔浩说的都是对的,都要遵循,可是没人愿意接受这一点,那些老成持重的大臣说,先知先觉者崔浩不过是撞大运。
当有一天史官来报,天上有个叫荧惑的星星无端逃逸而这颗星跑到哪里、哪里就会灭亡,龙庭震动,君前奏对的大臣们坚定地指出:只有崔浩能找到星星的下落。
崔浩在朝堂上搬出了圣典《左氏春秋》,他运用历史案例进行了预测。八月后,果然如他所言,在秦国发现了荧惑。很快国王姚兴死了,两儿子打起来,三年后,刘裕灭秦,群臣的这次艰辛的反攻以失败告终,再没人敢明着去刁难崔浩,因他连天上的事也知道。
崔宏简介 ,晋十六国时期关东名门士族崔宏生平
崔宏(?~418年),字玄伯,晋十六国时期,清河人。出身关东名门士族。少号冀州神童。初仕前秦苻坚,坚亡,为翟钊及晋叛将张愿所留。继仕后燕慕容垂,任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北魏道武帝访得之,任黄门侍郎,与张衮执掌机要,草创典章。398,议改国号为魏,为道武帝采纳。迁吏部尚书,总裁律令、朝仪、官制。通制36曹,权倾一时。明元帝即位,奉诏与穆观查处不法官吏,又与长孙嵩疏决刑狱。神瑞初年(414—),建议明元帝起用寿光侯建,讨平并州羯胡。拜为天部大人,封白马公。善书法,时人引为摹本。
宏少有隽才,号曰冀州神童。苻融之牧冀州,虚心礼敬。拜阳平公侍郎、领冀州从事。出总庶事,入为宾友,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原郝轩名知人,称宏有王佐之材,近代所未有也。坚亡,避难齐鲁间,为丁零翟钊及晋叛将张愿所留。郝轩叹曰:“斯人也,遇斯时,不因扶摇之势,而与鴳雀飞沈,岂不惜哉!”
仕慕容垂,为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所历著称。立身雅正,虽在兵乱,独厉志笃学,不以资产为意,妻子不免饥寒。
道武征慕容宝,次中山。弃郡走海滨。帝素闻其名,遣求。及至,以为黄门侍郎,与张兖对总机要,草创制度。时晋使来聘,帝将报之,诏有司议国号。宏议曰:“三皇、五帝之立号也,或因所生之土,或以封国之名。故虞、夏、商、周始皆诸侯,及圣德既隆,万国宗戴,称号随本,不复更立。唯商人屡徙,改号曰殷。然犹兼行,不废始基之号。故《诗》云‘殷商之旅’,此其义也。国家虽统北方广漠之土,逮于陛下,应运龙飞。虽曰旧邦,受命惟新。以是登国之初改代曰魏。慕容永亦奉进魏土。夫魏者大名州之上国,斯乃革命之征验,利见之玄符也。臣愚以为宜号为魏。”道武从之,于是称魏。
及帝幸邺,历问故事。宏应对若流,帝善之。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书。时命有司制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科禁,宏总而裁之,以为永式。及置八部大夫,以拟八坐。宏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统事。深被信任,势倾朝廷。约俭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帝闻,益重之,厚加馈赐。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宏居之愈甚。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宏陈古人制作之体,及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苟容。及道武季年,大臣多犯威怒,宏独无谴者,由于此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