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黄裳唐朝宰相

本 名:杜黄裳

字 号:字遵素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京兆万年

主要成就:力主削藩

官 职:检校司空、同平章事

爵 位:邠国公

谥 号:宣

追 赠:司徒

唐朝宰相杜黄裳人物生平简介,惨绿少年是什么意思?

杜黄裳年轻时考中进士,又中制举宏辞科,受到宰相杜鸿渐的器重,被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辟为从事。大历十三年(778年),郭子仪入朝,命杜黄裳留守朔方,主持军务。李怀光趁机矫诏,欲诛杀大将温儒雅等人,以取代郭子仪。杜黄裳辨认出诏书乃是伪造,质问李怀光,使其阴谋未能得逞。

升任宰相

唐德宗贞元年间,杜黄裳入朝,担任侍御史,因与宠臣裴延龄不睦,十年未得升迁。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继位,杜黄裳因女婿韦执谊拜相,得以升任太子宾客,后改任太常寺卿。

当时,唐顺宗病重,不能理政。翰林学士王叔文当权,与韦执谊等人进行政治改革。杜黄裳加以反对,主张由皇太子李纯监国。韦执谊劝道:“您怎能刚升官就谈论禁中之事。”杜黄裳怒道:“我受三朝厚恩,怎能因一个官职便出卖自己。”

同年七月,唐顺宗命太子李纯监国,主持朝政,并擢升杜黄裳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月,唐顺宗称太上皇,退居兴庆宫,并册立太子李纯为皇帝,是为唐宪宗,杜黄裳充任册立副使。唐顺宗去世后,杜黄裳又充任丧葬礼仪使。

力主平藩

元和元年(806年),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入朝。杜黄裳认为韩全义奸邪谄媚,毫无建树,勒令其致仕退休,任命李演为节度使。夏绥留后杨惠琳举兵拒命,被部将张承金斩杀。

不久,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叛乱。朝臣都认为蜀地险要,易守难攻,不主张出兵讨伐,只有杜黄裳主战。他要求罢免宦官监军,将军事委托给神策军使高崇文,并在朝中决策战略。西川平定后,百官朝贺,唐宪宗对杜黄裳道:“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后来,杜黄裳与唐宪宗提到节度使任命问题,奏道:“德宗皇帝姑息藩镇,使的藩镇将帅权力膨胀,朝廷政令难行。陛下应吸取教训,严整法度,削弱藩镇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唐宪宗深以为然。杜黄裳又道:“为君者应修己任贤,掌握大政纲领。只要用人得当,责其尽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谁还敢不尽力?”唐宪宗听取了他的建议,着力整顿朝纲,扫灭齐蔡叛军,收复两河一带,使贞元以来的动乱局势有所改变。

晚年生活

杜黄裳虽有治国之才,但不拘小节,因而未能久居相位。元和二年(807年),杜黄裳出镇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担任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河中尹、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加封邠国公。

元和三年(808年),杜黄裳病逝,终年七十一岁,追赠司徒,谥号为宣。元和八年(813年),御史台上奏宪宗,揭发杜黄裳曾接受高崇文的贿赂,杜黄裳之子杜载在受审时承认属实。唐宪宗念及杜黄裳之功,不予追究,并将杜载释放。

会昌六年(846年)十月,杜黄裳与裴度、李愬、高崇文等配享宪宗庭庙。

惨绿少年

潘孟阳担任户部侍郎,其母刘夫人对他道:“以你的才干坐上丞郎之位,我怕早晚会出事。”潘孟阳再三宽慰,夫人道:“你把同僚请来,让我看看。”客人到后,夫人躲在帘后观察,对儿子道:“他们都是和你一类的人,我用不着担忧了。末座身穿惨绿(浅绿)衣服的少年是谁?”潘孟阳道:“补阙杜黄裳。”刘夫人道:“这个人跟别人都不一样,将来一定是位有名的卿相。”后人便用“惨绿少年”来形容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

敝乘拒贿

淄青节度使李师古对杜黄裳非常忌惮,命干吏带着几千贯钱和一辆价值上千贯的车子,去贿赂杜黄裳。干吏在杜黄裳家的门外观察了几天,看到院中抬出一顶绿色的轿子,跟着两个青衣褴褛的婢女。他得知轿中是宰相夫人后,急忙返回淄青,告知李师古。李师古遂放弃贿赂杜黄裳的计划,终生不敢对杜黄裳失礼。

宰相肚量

杜黄裳为卿士时,女婿韦执谊对他很不尊重。后来,韦执谊获罪,杜黄裳却全力营救。韦执谊病死岭外,他又上表皇帝,请求将其灵柩运回安葬。

杜黄裳一次患病求医,医士因失误用错了药,使得他病情加重,但他始终都没有生气发怒。

杜黄裳装清高,单次受贿却有4500万钱

  今天读唐朝张固的《幽贤鼓吹》,里面有一个章节记载,李师古为了巴结唐朝宰相杜黄裳,就备了一分厚礼去行贿。李师古的礼物包括“钱数千缗,并毡车一辆,亦直千缗。”

钱者,孔方兄也,唐朝的时候,银子没有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流通货币主要是制钱。缗者,音民,就串钱的绳子,唐制一千钱为一缗。李师古送给杜黄裳的数千缗钱,就是几百万钱。根据史书记载,唐朝的时候,一钱购买力大致相当于今天1.2元左右。把李师古送给杜黄裳的几百万钱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大约也相当于几百万人民币。

根据《幽贤鼓吹》记载,李师古派人去给杜黄裳送礼的时候,恰好杜黄裳的老婆出门。杜黄裳的老婆坐的是小绿轿,后面跟着两个衣衫褴褛的婢女。李师古派去送礼的心腹看到出来的人如此寒酸,不相信是宰相夫人,就问旁边的说:“刚刚出来的人是谁啊?”心腹得知确实是宰相夫人后,觉得宰相太清廉了,这礼送不出去了,就带着礼物回去报告李师古了。

李师古派心腹去送给杜黄裳几百万钱和一辆豪车,结果连门都没有进去。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就得从国家级正史《旧唐书》里找了。《旧唐书》记载,杜黄裳“然为宰相,出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赂迁,时论惜之。”《旧唐书》除了记载杜黄裳选官不看人品才能,而是看贿赂多少之外。还举了例子说他一次收受节度使的贿赂是四万五千贯钱,也就是4500万钱,大致相当于今天5000多万人民币。

杜黄裳这个人,虽然贪得无厌,却满口仁义道德。他衣食住行表面上极为节俭,处处装清高。她老婆为了配合杜黄裳装清廉,故意带着衣衫褴褛的婢女出门晃悠。恰好被来送礼的李师古的心腹碰到了,所以李师古的礼没有送出去。杜黄裳这厮,装清廉演得一手好戏,在当时骗了不少人。不过演得再好,也逃不过丹书青史上留下的贪官骂名。

杜黄裳:不会用人的领导不是好领导

  网上有一则管理热文《三个和尚是怎么被管理折腾死的》,大致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三个和尚。但是,却遇到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难题。寺庙总寺得知此情,派来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经过招聘和尚,不断成立新部门,采用一系列管理手段,最后问题没有解决,但是寺庙人员却扩大到几千人。两年过去,寺院却黄了,大部分和尚都死了。人们在水井边发现了几具尸体,是累死的;在寺院里发现了几千具尸体,是渴死的。

由此,文章得出很多企业倒闭的原因:总部越来越大,基层越来越忙碌,成本越来越高,客户越来越不满!

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都需要管理。怎么才能实现最为高效的管理,这是一个亘古已久的话题。在1200多年前,有一位宰相,他找到了管理的真谛,并真诚告诉了当时的皇帝。这个人的名字很有意思,他叫杜黄裳。谐音读起来是“度皇上”。事实上,名如其人,他确实是一个“度”皇上的人。

这位土生土长的陕西西安人,年轻的时候就进士及第,先后在地方和中央从事政策研究、纪检监察、文化思想、综合管理等工作,历经唐德宗、唐顺宗和唐宪宗三代领导。尤其在唐宪宗时代达到了事业巅峰,被任为宰相,后来还享受“国公”的爵位待遇。

唐宪宗是唐朝中期的皇帝,他继位时,唐朝藩镇割据、政局不稳,大唐前途和命运处于生死攸关的状态。作为宰相的杜黄裳,他极力主战,主张削弱藩镇,唐王朝政局得到巩固,唐宪宗的政治理想得到初步实现。

唐宪宗名为李纯,也是名如其人,这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也是一个赤心兴国的帝王。平藩之后,意气风发的唐宪宗决心恢复这个庞大帝国昔日的强盛荣光,梦想再造一个新的“贞观之治”。

有一天早朝,唐宪宗向群臣抛出了一个很大的命题:“自我继位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把你们叫来,请大家议议。从古至今,一些帝王身必躬亲,辛苦操劳,取得了政治清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成功,但是也有一些帝王却清净无为,却能垂拱而治,他们也取得了很成功的业绩。你们觉得,我怎么做,才能最好?”

大臣们面对这样的一个话题,不敢轻易作答。

唐宪宗看着大臣们,微笑着说:“请大家畅所欲言,我很想听听诸位的真实想法和建议,你们但说无妨,说错我不怪责,对于有价值的建言,我还会积极采纳。”

这时候大臣们开始讨论起来,有人建议皇上亲历亲为,有人建议无为而治,也有人建议两者兼得。

唐宪宗仔细听着这些发言,大家讨论气氛和谐而热烈,不时也有一些有价值的建言令宪宗微微点头称赞。但是,宪宗更想听一个人的看法。这个人就是杜黄裳。

他听完其他大臣的各抒己见后,认真地看着杜黄裳。

杜黄裳真诚而平和地说:“众所周知,帝王上承天地和国家的使命和责任,下负造福万民、兼济天下的重任。在这样的职责之下,必然需要朝夕忧劳,很难能安逸清闲。但是,帝王和臣下之间,还是有一定分工,国家运行也有一定的程序和法规。作为帝王,要修身养性,善于选择贤才,能够科学甄别人才,精心选人,慎重用人,处于公心,对各类贤人委以重任,并制定良好的激励政策,当他们立功时予以奖赏,当他们渎职、违法时处于刑罚,做到奖罚分明。如果这样的话,哪里还会有什么人不竭尽全力为国家做事?国家还有什么样的目标不能实现?”

唐宪宗点点头说:“对,皇帝的主要任务其实就是选人用人。”他示意杜黄裳继续说下去。

于是,杜黄裳补充道:“贤明的帝王在寻找真正的人才时,确实是很辛苦的,但是,当任用人才到位后,则可以一劳永逸。这就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为什么能够清静无为做帝王,而政治修明、国家稳定的最根本原因。作为帝王,比如诉讼、交易等细小的事,应该让相应的职能部门去办理即可,类似这些事情,君主能不亲自过问就不要亲自过问。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去做,那就会管不胜管。”

看到唐宪宗认真地听,杜黄裳又举例加以说明:“秦始皇曾给自己定下规定,每天所阅的疏表奏章,是用称来称取,以确保掌握政情民意,更好治理天下,不可谓不勤勉;魏明帝还经常亲自到中央政务办公系统去检校发行文书,以防纰漏;隋文帝就更勤奋,他在议事的时候,经常废寝忘食,身边的侍卫,只能边开会,边传递食物充饥。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放在今天看,这些人不仅对当世全无补益,却反遭后人讥笑,可以说,费力不讨好。因为他们不是不敬业,不是不辛苦,他们竭尽全力在为国效力,为帝国的运行勤奋工作、奉献服务,但是他们这样做,其实是不合乎情理的。”

唐宪宗听到这里若有所思,大臣们也被他的所讲感染,勾起了他们新的思索。这时候,杜黄裳抬高了音量,大声总结,说出了一句千古至理的论断。这也是,只有在彼此充分信任的上下级之间才可以点透的一句话。

“一般说来,帝王最忌不能推心置腹,臣下最忌不能竭尽全力。如果帝王怀疑他的臣下,臣下不忠诚其主,上下不能同心,如果以这样的局面来追求政治修明、国泰民安,那实在是太困难了。”

唐宪宗听完,深以为然,大赞杜黄裳的远见卓识和赤胆忠心。认为他的建议非常好,极为正确。

之后的唐宪宗,在杜黄裳及群臣的辅佐下,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最后开创了“元和中兴”的辉煌。

纵观古今,管理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用人的问题。说到底,级别越高的领导,其最核心的使命在于用人。选任人才,充分信任,科学激励,则管理无为而无不为!

1200多年前的杜黄裳,他对于管理精髓的认知,放在今天这样一个管理科学日益发展的时代,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