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威廉三世普鲁士国王

中文名称:腓特烈·威廉三世

外文名称:Frederick William III

国籍:普鲁士王国

民族:德意志人

出生地:波茨坦

出生日期:1770年8月3日

逝世日期:1840年6月7日

职业:普鲁士王国国王

信仰:基督教路德宗

主要成就:带领普鲁士,参加欧洲反法同盟,加入神圣同盟,创立铁十字勋章

王朝:霍亨索伦王朝

在位时间:1797年11月16日-1840年6月7日

父亲:腓特烈·威廉二世

继任者:腓特烈·威廉四世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生平简介:创立了铁十字勋章

腓特烈·威廉三世(Frederick William III;1770年8月3日-1840年6月7日),是普鲁士王国国王(1797年11月16日-1840年6月7日在位),统治期间曾领导普鲁士王国参加欧洲反法同盟,并在反抗拿破仑一世的战争中,于1813年3月10日,创立了未来德国荣誉的象征铁十字勋章这一传统。

腓特烈·威廉三世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与黑森-达姆施塔特公主弗里德里克·路易丝的长子,1770年8月3日生于波茨坦。在他幼年时,他父亲正与情妇威廉敏妮·冯·利希特瑙(Wilhelmine Enke, Gräfin von Lichtenau)打的火热,将小腓特烈·威廉交给家庭教师抚养。他常在腓特烈二世时代的老兵汉斯·冯·布伦蒙塔尔伯爵(Hans Graf von Blumenthal)的领地帕雷茨生活,与汉斯的儿子一起长大。腓特烈·威廉在帕雷茨的生活非常开心,以至他长大后买下了这块领地。腓特烈·威廉是个忧郁的人,个性优柔寡断,虔诚忠实。

腓特烈·威廉青年时代加入了普鲁士军队,1784年成为中尉,1790年晋升上校。他参加了1792年至94年的反法战争。

1797年11月16日,腓特烈·威廉的父亲去世,他继位成为普鲁士国王。

拿破仑战争后,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统治变得保守,奥地利外交部长克莱门斯·梅特涅对他有一定影响。他不仅没有实现给普鲁士一部宪法的诺言,还强烈制止立宪运动。作为神圣同盟的一员,普鲁士出兵镇压了西班牙、意大利、波兰等地的革命。他在位的最后25年里,普鲁士国势渐弱。

腓特烈·威廉三世于1840年6月7日在柏林去世,终年69岁。

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生平功绩:威廉三世一生打了多少战役?

腓特烈·威廉三世(Frederick William III;1770年8月3日-1840年6月7日),是普鲁士王国国王(1797年11月16日-1840年6月7日在位),统治期间曾领导普鲁士王国参加欧洲反法同盟,并在反抗拿破仑一世的战争中,于1813年3月10日,创立了未来德国荣誉的象征铁十字勋章这一传统。

成为国王后的腓特烈·威廉三世在第二次反法同盟中保持中立,普鲁士在欧洲的威望下降。1803年,普鲁士的中立立场使她得到了希尔德斯海姆和帕德博恩教区、明斯特教区的一部分、库尔美因茨的艾希斯菲尔德、爱尔福特等地。1805年8月24日,腓特烈·威廉三世与法国皇帝拿破仑签定条约,法国将汉诺威让给普鲁士,普鲁士保持在未来战争中的中立态度。俄罗斯曾诱劝普鲁士加入反法同盟,但腓特烈·威廉三世由于对拿破仑的恐惧和汉诺威的诱惑没有出兵。奥斯特里茨战役后,神圣罗马帝国瓦解,拿破仑建立了依附于法国的莱茵联邦,这威胁到了普鲁士的利益,引起了普鲁士的不安。

由于拿破仑在与英国和谈中表示出将汉诺威归还英国的想法,普鲁士宫廷感觉受到了欺骗,反法情绪高涨。1806年7月25日,普鲁士与俄罗斯签订条约,第四次反法同盟形成。在1806年10月的耶拿-奥厄施塔特战役中,普鲁士军队由于武器落后、战术保守、动作迟缓,几乎全军覆没,连普军总司令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也光荣牺牲。10月27日,拿破仑进驻柏林,普鲁士王室逃亡东普鲁士,受到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保护。

弗里德兰战役后

1807年6月弗里德兰战役后,法军占领整个普鲁士领土。7月9日普法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法郎。普鲁士王国只剩下了"旧普鲁士"、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四个省。易北河以西的领土被拿破仑整合为威斯特法伦王国,他的弟弟热罗姆成为国王;普属波兰成为华沙公国。

1812年,普鲁士出兵2万助法国入侵俄罗斯。同年底,法国在俄罗斯惨败,普俄签署停战协议,次年3月普鲁士对法开战。俄罗斯、普鲁士、英国、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结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普鲁士将军格布哈德·冯·布吕歇尔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莱比锡战役联军胜利后,普军直指巴黎,在受到几次挫败后1814年3月31日联军进驻巴黎。在次年拿破仑百日复辟后,各国结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布吕歇尔与英军统帅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在滑铁卢战役中将拿破仑彻底打败。

  维也纳会议

使普鲁士重新得到拿破仑战争失去的领土,但在瓜分萨克森时,与其他列强发生分歧,几乎与英、法、奥发生战争,后来达成了妥协。普鲁士得到了三分之二的萨克森领土和莱茵河沿岸的土地,而将波兰让给俄罗斯。普鲁士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

  政治改革

1806年普鲁士在耶拿和奥厄施塔特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男爵(Heinrich Friedrich Karl Reichsfreiherr vom und zum Stein)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

施泰因在拿破仑的压力下被解职后,卡尔·奥古斯特·冯·哈登堡侯爵(Karl August Fürst von Hardenberg)于1810年继承了他的改革事业。他宣布工商业自由、取消行会特权等。另外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Gerhard Johann David von Scharnhorst)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设立了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并发布了《普遍兵役制》。

  教育改革

威廉·冯·洪堡对普鲁士的教育进行了改革,他重新改革了普鲁士引以为傲的义务教育制度,让所有阶层的子女都有相同的机会接受教育;建立了柏林洪堡大学。此后,布累斯劳大学、波恩大学陆续建立。

腓特烈·威廉三世曾对从拿破仑占领下的哈勒大学逃出来的教授们讲到:"这个国家必须用它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它物质上的损失。正是因为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了的,办亡国了的。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国王甚至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大学是科学工作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

教育改革为普鲁士迟到的工业化飞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科学技术人才基础,成为普鲁士重新崛起的动力。

拿破仑战争后,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统治变得保守,奥地利外交部长克莱门斯·梅特涅对他有一定影响。他不仅没有实现给普鲁士一部宪法的诺言,还强烈制止立宪运动。作为神圣同盟的一员,普鲁士出兵镇压了西班牙、意大利、波兰等地的革命。他在位的最后25年里,普鲁士国势渐弱。

腓特烈·威廉三世于1840年6月7日在柏林去世,终年69岁。

普鲁士王国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的生平简介

腓特烈·威廉四世(Frederick William IV;1795年10月15日-1861年1月2日),是普鲁士王国国王(1840年6月7日-1861年1月2日在位),腓特烈·威廉三世之子。

1848年在柏林三月革命的压力下,被迫召开立宪会议,但随后予以解散,并颁布了保守的《钦定宪法》。1849年拒绝法兰克福国民议会所制定的帝国宪法和授予他的德意志皇帝称号。此后政策越发走向反动,1858年因患精神病,由其弟威廉亲王(1861年即位后称威廉一世)摄政。

腓特烈·威廉三世之子,他的导师主要是一些富有经验的文官。腓特烈·威廉少年时曾在1814年参加解放战争,对抗拿破仑的军队。虽然缺少军人的素质,但他的战争经历,却对他在政治上的成熟和智力的发展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始终是一个浪漫主义的门徒,他对建筑学及风景园林颇有兴趣,是当时著名建筑家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的老主顾。

他在1823年与巴伐利亚公主伊丽莎白·路多薇卡 (Elisabeth Ludovika von Bayern) 结婚。二人没有子女。

在他做王储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浪漫的、保守的信念,他所结交和尊敬的中,就有许多保守派哲学家、文人和政治家。他认为自由主义即意味着革命,他坚决反对19世纪的政治理念以及法国大革命的遗产。

1840年他即位后使人们大失所望,因为他完全不愿满足自由派的立宪要求。

1842年他只允许建立三级会议的联合委员会。

1847年经过长期拖延之后召集联合会议,但这一会议仅有权批准赋税和债务,而无权定期举行会议。

1848年3月,1848年革命爆发。这位国王茫然不知所措,想以军队镇压革命,但阻止不住柏林的巷战,于是假意向革命投降,他自任政府元首。组成了一个自由主义政府,并召开国民议会和下令草拟普鲁士王国宪法。但是,腓特烈·威廉在后来确定自己的地位稳固后,就命令他的叔父勃兰登堡伯爵为首相,将议会迁出柏林,然后命令军队包围并在12月解散议会 。

虽然如此,他仍然支持统一运动。并以比利时宪法为蓝本推行温和的立宪政策,于是,在1849年4月3日,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邀请他出任统一德国的皇帝,却被他拒绝。腓特烈·威廉认为自己不能接受"拾取在沟渠上的皇冠",结果令议会被迫解散。他尝试成立爱尔福特联盟议会 (Erfurter Union) ,企图统一德国而排除奥地利于统一德国之外。

然而,基于奥地利的强烈反对,他被迫放弃计划,在1850年11月29日签署奥尔米茨条约,向奥地利投降。

虽然腓特烈·威廉四世反对民主的国民议会,却没有恢复官僚统治。他始终成立了一个新的宪法,设置两会制的议会,由贵族代表上议院,下议院则由民选产生。下议院由所有纳税人选出,但选举资格则基于缴税额,所以不能实现普选。宪法容许国王任命部长的权力,并重建了保守的地方议会与州份议会,也保证国王能操纵军队与官僚。这种制度比以前更为自由,但始终是一种保守制度,让国王、贵族与军队阶层掌握大权。这种宪法一直到1918年普鲁士王国被废除后宣告结束。

  退位

他在位的最后几年是一个反动时期,他竭力消除1848年革命的痕迹。

1857年,腓特烈·威廉被中风影响,身体局部瘫痪并患上精神病。

所以,从1858年开始,他的弟弟炮弹亲王威廉出任摄政王,直到兄长在1861年去世。

摄政王后来即位,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