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范鏓
字号:平甫
所处时代:明
参考资料:《明史》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
嘉靖帝打了范鏓一顿板子,百年后被他子孙带兵杀进皇宫
1524年,即嘉靖三年,明朝发生了前所未闻的怪事:100多名文武官员,在皇宫左顺门前排队等着打板子。随着一声声响亮的板子声音,鲜血横飞,呻吟声不绝于耳。板子打完,共计16名大臣丧命。
这就是著名的左顺门廷杖事件。
下令廷杖之人,自然是当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即我们熟悉的嘉靖帝。嘉靖帝为什么要打大臣屁股呢?简而言之,就是因为嘉靖帝不是前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的子嗣,而是湖北兴王朱祐杬的次子。朱厚照死后,朱厚熜被首辅大臣杨廷和等人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规定,拥立为新的皇帝。嘉靖帝即位后,与大臣们在嘉靖帝“皇考”“生父尊号”等问题上争执不休,是为“大礼仪之争”。
最终,嘉靖帝以一顿鲜血淋漓的板子,结束了“大礼仪之争”。
在左顺门前排队挨打的大臣中,有不少我们熟悉的身影。如杨廷和之子、大文学家杨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杨慎的作品。当然,里面更多的是我们不熟悉的人。如时任工部员外郎的范鏓。
范鏓据称是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后代。他老家本来是江西乐平,由于曾祖范岳在洪武年间获罪,被举家谪迁辽东都司的沈阳卫。1517年,范鏓金榜题名,成为新科进士,步入仕途。先授工部主事,后迁升为工部员外郎。
在“大礼仪之争”时,范鏓跟随杨慎等人之后,在左顺门一带列宫大哭,抗议朝廷逮捕大臣。惹得嘉靖帝大怒,统统赏了一顿板子,“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这也是明朝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廷杖事件。
幸运的是,范鏓挨打后,并没有丧命。不久,他被下放到地方,担任河南一个地方的知府。期间,当地发生大饥荒,还发生了饿死人的悲剧。范鏓是一个悲天悯人的官员,他没有等到朝廷下令,自作主张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全活十余万”。10多万人因为范鏓此举活了下来,善莫大焉。范鏓因此名声远播。
之后,范鏓官运亨通,20多年间,历任两淮盐运使、四川参政、湖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河南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等职。1549年,兵部尚书赵廷瑞遭到弹劾,被免去职务,嘉靖帝命范鏓继任。范鏓以自己已经年老为推辞。嘉靖帝大怒,“责其不恭,削籍为民。”
不久,范鏓去世。
故事并没有完。100多年后,范鏓曾孙范文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范文程长大时,沈阳已经被后金攻占。范文程主动找到努尔哈赤,请求归顺。努尔哈赤对诸贝勒说:“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于是,一代名臣范仲淹的后代,就成了后金的子民。
努尔哈赤死后,范文程在皇太极部下发挥了“第一军师”的作用。皇太极每次商议军国大事,都要听取他的意见。
范文程为清廷作出最大的贡献,就是力主进关、逐鹿中原。
1644年初,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崇祯帝束手无策,一时局势混乱。就在这时,范文程主动上书摄政王多尔衮,建议立即出兵进关、夺取天下。多尔衮等人最初对进关并无信心,经过范文程详细分析,坚定了信心,于当年4月14日,出动所有八旗精锐力量,共计10余万人,誓师出发,向山海关日夜兼程进发。
最终,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进入关内,并成功赶走李自成军队,占领了北京。当年9月,年幼的清朝顺治帝自盛京迁都北京,于皇宫武英殿宣告“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至此,清廷实现了多年以来入主中原的宏愿。范文程因功名列内阁大学士之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