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远交近攻

本名:范雎

别称:张禄

字号:叔

民族族群:华夏族

参考资料:《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白起之死和范睢有多大关系?范睢最后是怎么死的?

  一说起白起,估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这一位战神,是多少后辈将军们的楷模。不过,对于他的评价,向来都是褒贬不一。从战争的角度来说,他无愧于战神这个称号。而从杀戮这个角度来说,许多人都亲切的称之他是“屠夫”。我们今天暂且不去讨论他的历史评价的问题。我们来闲侃一下白起的死。

要说白起的死,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这个人当时贵为秦国的丞相。他就是范睢。对于这个人,后世的历史学家评价他并没有用太多的好词。因为他的行事风格是有些不可取。但,他的计谋的确是帮助了秦国。史料记载:他是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

范睢最大的两大功劳是,给秦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国策。另外长平之战爆发,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使得白起大破赵军。

熟悉了范睢这个人,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他和白起之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据史料记载,长平战后,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

那么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当时白起军功在手,秦王都不知道该怎么奖励他了。而身为丞相的范睢也感觉到了压力,他怕自己的地位不保。故而,会想办法干掉这个强劲的政敌。

范睢最开始在魏国的时候,遭遇很不好。有点怀才不遇的感觉,而且据史料记载他长得并不好看。吃过苦,好不容易得到这么大的恩宠,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故而,从这个角度来说,干掉白起是理所当然的事。

不过,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当时的秦王难道就没有杀白起的心吗?白起已经是功高震主了,这对于秦王来说也是一个威胁。所以,个人认为白起之死,和秦王也有很大的关系。范睢或许只是一个替罪羊罢了。

我们都知道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赵国四十万投降的士兵。这在当时是很难平息的一件事。其他国家都会群起而攻之。而当时秦国还需要维系一些关系。当时并没有那么大的实力,一下子灭掉六过。杀白起,也是对天下的一个交代。

综合起来说,白起之死,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范睢是白起之死的直接原因,而秦王也是帮凶。而白起杀害那么多投降的士兵,也需要做出交代。综合各自原因,白起不得不死。

那么白起死后,范睢的结局会如何呢?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宠信,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可以说他死得还是凄婉的。不过也是很好的结局了。后世的李斯说: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可见,秦国后世之人对他还是充满感恩之心的。

他属于辩士,或许这些命运早就注定了吧。不过白起之死的直接原因在于范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起是有点“委屈”了。你觉得是不是呢?

一个通敌叛国,一个带着秦国军队投降,范睢是有多坑

在阏与之战后,宣太后一力承担了战败罪责,自裁谢国。但是朝政却依然把持在丞相魏冉、公子巿、公子悝和芈戎四贵之手,秦王最后是怎么破开这个局面呢?最大的功臣就是范睢。这一期我们不讲范睢,我们讲的是另外两个人,就是把范睢带到秦国的两个小人物。

范睢计逃秦国,小人物一飞冲天

范睢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为才名远播,齐国田单多次派人接触范睢想让范睢入齐,范睢没有同意。却被魏国丞相魏齐怀疑通齐,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藏在厕所里面装死才躲过一劫。后来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此时的郑安平不过是丞相府里一个打杂的小人物,范睢入秦后得到秦王嬴稷的重用。

他当了丞相之后恩怨分明,先是羞辱魏国使臣须贾,逼魏齐自尽。后举荐帮助过他的两个人当了大官,一个是王稽当了河东郡守,另一个就是郑安平做了白起手下大将。

成也小人,败也小人

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秦赵百万大军对峙三年,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使得白起大破赵军。长平战后,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白起死后,范睢举荐郑安平作主将,秦军遭诸侯援军所破,郑安平带领秦国军队投降赵国。公元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范雎虽未因推荐郑安平和王稽受到牵连,却因此失去秦昭王的信任,不得不推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现在人说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范睢又何尝不是如此,此人本来十分有才,又为秦国立下赫赫功劳,最后却因为看人不准,落得郁郁寡欢。


伴君如伴虎:白起自杀 范睢为何能全身而退?

起在取得长平之战胜利之后,其实已经有点众矢之的的意味了,虽然他为秦国打了大胜仗,秦国上至国君,下至黎民都以他为傲。但是此役杀的人太多了,在哪个偏向嗜杀的年代都有些让人难以接受,身为秦国君的秦昭王以及诸臣子虽然觉得杀人太多也有不妥,但却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百姓间虽有议论,但难保赵国打赢了同样的灾难落到自己的头上,因此,秦国上下,多对此事缄口不言。

但不说不代表风平浪静,曾有人就预言,白起为秦国的战神,但他虽然有功于秦国,奈何杀人太多,必遭政敌攻诘,引起诸侯国人心惶惶,必是人人奋起而自卫,拼死抵抗,秦国以后面对的将到处是抵抗,而没有不战而屈人之兵。

网络配图

这样以来,秦人必苦于战争之弊,君臣必衔恨于白起,白起命不久矣。果不其然,在秦国攻赵都邯郸的战役中,赵国男女无分老幼,皆拼死相搏,秦国损失重大,白起又因为称病拒不领命出征,愤怒的秦昭王下令夺去他的军权,流放甘肃灵泉,范睢趁机进言,认为其长期带兵,流放他地有祸起萧墙之患,不若赐死,昭王允诺,白起很快就等来了秦王令其自尽的宝剑,一代战神就此陨落。

网络配图

白起最终不得善终,盖因为居功自傲而引火上身。其实他也不一定就是违抗王命,只是身处高位,任何一个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居安思危、谨言慎行。范睢虽然谏死了白起,但他却也一刻不曾掉以轻心,虽身处高位,却时刻不忘前事之鉴。而且他还做了三件不可饶恕的事情。

第一就是谏杀白起,白起乃秦国战神,一生攻无不克,是秦国人的大英雄,就是有千般不对,但若是说谁害死了他,此人也必不可能善终,二就是错用郑安平,此人乃范睢恩人,对他有救命之恩,白起死后,范睢就以郑安平为将,率兵攻打邯郸,不想大败后竟率两万秦军投降了赵国,三就是错用王稽,本想培植势力,却不想王稽却私通诸侯,谋害秦国,这些事都使范睢忧心忡忡。

网络配图

最后他遇到了蔡泽,蔡泽向范睢详陈盛极而衰的道理,范睢深有此感,下定了要功成身退的决心,果然在一次与秦王的会面中提出了体弱多病,想回乡养老的想法,并向秦王推荐了蔡泽为相。

秦王允诺,范睢则在告老还乡后不久便因病去世,也算是得了善终。白起落得自杀的下场以及范睢得意善终,最终都是伴君如伴虎道理的应验或再现,贤明的君臣大多还能共苦,比如勾践范蠡,若不贤明,则连共苦的机会都难得寻到,比如吴王伍子胥、李牧。

秦帝国外交政策:范睢的远交近攻

一个人从齐国逃到秦国,他的到来对秦国的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个人就是向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战略的范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详细聊聊范睢的远交近攻。

范睢字叔,原为魏国人,游说诸侯,想臣事魏王,但因家贫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就通过魏中大夫须贾入朝,随从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很欣赏他的口才,赐给他许多财物。须贾因此怀疑他透露了魏国的情报,回来后告诉魏相魏齐,范雎被下狱治罪,后来他用装死的办法逃到了秦国。

网络配图

范睢入秦时,战国群雄已经争战了二百多年。齐、楚、韩、魏、燕、赵等国在战争中实力大损,国势衰微。而秦国自商鞅变法、夺取西河形胜之地后,一直根据天下形势和各国关系的变化,以外交配合军事,交替实施东进和南下的军事行动,并夺取了巴、蜀。由秦国担当统一全国、结束割据的历史重任的形势日趋明朗。战争目标已由称霸诸侯演变为统一天下。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范睢适时地向秦昭王献上了他的“远交近攻”战略。

范睢首先向秦昭王分析了秦国面临的形势。他说,秦国四周有要塞可守,北边有甘泉、谷口,南边有泾水和渭水,右边是陇西和巴、蜀,左边是函谷关和崤山,有上百万善于冲锋陷阵的军队,有战车上千辆,国内老百姓害怕内斗,却勇于为国家奋战,局势有利时可以出关征讨,形势不利时则可守关拒敌。秦国依靠自己得天独厚的地利、人和与强大的军队等优势去控御其他各国,就好比凶猛的猎犬去擒获跛足的兔子,称霸天下的大业可以很容易地成功。但是,秦国至今还偏居西隅,霸业未成,原因何在呢?范睢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秦国战略上的失误。范睢大胆指出,秦相穰侯(魏冉)派军越过韩、魏攻打齐国,这是大大的失策。派出军队少了,不足以给齐国造成损失,派出军队多了,则有损于秦国。秦国打算尽量少派秦国自己的军队,而尽可能让韩、魏两国的军队拼死攻打齐国。这样实际上是想让韩、魏两国牺牲兵力,于理是不通的。现在如果发现同盟国并不对我亲善,而越过他们的国家去攻打另外的国家,是做不到的。因此,范睢向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战略,即对距离秦国远的,就拉拢结交,对离秦国近的国家,要集中力量去攻击它。这样,“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

网络配图

范睢进一步指出了实施远交近攻战略的具体步骤。他建议先亲韩、魏以威服楚、赵,从而迫使齐国亲秦,然后回过头来再消灭韩、魏。范睢分析说,当今天下,韩、魏两国居于中原之地而为天下的门户。秦国要想称霸天下,必须跟处于中原的国家搞好关系,然后才可以对付南边的楚国和北边的赵国。楚国强大了,我们就去亲近赵国;赵国强大了,我们就去亲近楚国。楚、赵两国都归附于秦,远方的齐国就会对秦国有所害怕,会派使者带着贵重的礼物来巴结秦国。一旦齐国也屈服了,我们就可趁机收服韩、魏两个国家了。秦昭王深信范睢之言,拜他为客卿,一起谋划用兵攻战之事。范睢的远交近攻战略为秦国蚕食六国、各个击破指明了方向和步骤,正如元人吴师道在《战国策校注》中所说:“秦卒用此术破诸侯,并天下。”

此后,远交近攻成为我国历史上各政治势力进行多极斗争的重要战略策略之一。在冷兵器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利害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人口和土地的占有上,由此引起的各种矛盾往往在邻国之间发生。另外,当时各国没有远距离杀伤武器,缺乏远程运输工具,即使强者也难以“越国以攻远”,而只能是蚕食渐进,逐步扩张。近代以来,军事技术的发展,部队投送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的提高,使远攻成为可能。“远交近攻”作为一种地缘战略,其地位虽已远不如古代那么重要了,但仍是各国制定国家战略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网络配图

应当指出的是,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彻底摈弃了“远交近攻”的传统思维,奉行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平共处。但当敌人对我实施侵略时,不管是来自远处还是近处,我都应做好坚决反击的准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