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战国思想家

本 名:告子

别 称:不害

所处时代:东周战国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主要作品:《孟子》

职 位: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

告子:东周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人物

中国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以道为本兼容儒道。名不详,一说名不害。大约为游学于稷下的一位学士。后与孟柯论人性问题,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人性和水一样,“水无分于东西”,性也“无分于善不善”。“以人性为仁义”,犹如“以杞柳为桮桊”。其言论见《孟子·告子》篇。

由于孟子的思想与其根本对立,故《孟子》中的记载不尽可信,而告子无著作,因此其真实思想已然无从查考。

告子以主张“性无善无不善”的人性论而著称。他以木材作成器皿为比喻说:“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孟子反辩说:“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在另一回辩论中,告子用水作比喻说:“性,犹湍水(急流的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反辩说:“水信(诚然)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又一回辩论中,告子说:“生之谓性(生来如此的就是性)。”孟子反辩说:“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白羽之白,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告子都答说“然”。告子对性这样的理解是不错的,因为不同东西的白都是不同东西相类似的一种性。但孟子却把话头一转说:“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在又一次辩论中,告子说:“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告子认为食色是性,这是一个正确的根本命题。他说:“义,外也”,也是正确的。至于仁内之说则有问题。但孟子对仁内之说并没有表示反对,对义外之说则极力反对。至于食色是性则孟子并没有表示异议。但除仁内之说不对外,告子也还只知道“生性”而不知“习性”。

关于告子的故事有哪些?告子是怎样一个人

《墨子·公孟篇》中记载了有关告子的三个故事:

①墨子说:“告子言谈甚辩”(长于言谈理论)

有几个弟子告诉墨子说:“告子这个人,口言仁义但行为很恶劣,请将他开除算了。”墨子说:“不能。称誉我的言论,而不学我的行为,总要比一无是处要强。有一些人说:‘墨翟的言论没有仁义,尊重上天、侍奉鬼神、爱护百姓,这个言论是没有仁义的。’

告子总胜过一无是处的人。告子的言谈是明辨是非的,他讲仁义并没有诋毁我的言论,告子行为不好,仍然胜过一无是处。”

②同学们说:“告子胜为仁。”(能胜任行仁义的事)

有几个弟子对墨子说:“告子能胜任行仁义的事。”墨子说:“这不一定正确。告子行仁义,如同踮起脚尖使身子增长,卧下使面积增大一样,不可长久。”

③告子说:“我治国为政。”(想当官)

告子对墨子说:“我可以治理国家管理政务。”墨子说:“治理政务的人,口能称道,自身一定要实行它。现在你口能称道而自身却不能实行,这是你自身的矛盾。你不能治理你的自身,哪里能治国家的政务?你姑且先调整你自身的矛盾吧!”

这三个故事按照时间的排列,应该是①③②。综合以上记载,告子是墨子的一个学生,一个善于言谈的人,他的学术理论本领要远高于他的行动力,所以有时给人口能言,身不行的印象。他与其他的墨子弟子有些不同,他可能成天夸夸其谈讲仁义而不太注意修身,还很想当官,真是性情中人。所以很多同学都看不惯他,对墨子说了不少告子的坏话。墨子也以墨家的要求劝他先调整他自身的矛盾。其实他还是不错的,可能是听了墨子的劝告后,告子实在想当官,于是做了很多仁义的事,以至于后来有几个同学跑来对墨子说:“告子能胜任行仁义的事。”但墨子还是担心告子行仁义不能持久。

春秋战国时期最神秘的思想家—告子,只留4个字却影响千古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觉醒的一个时期,百家争鸣当中,诸子百家粉墨登场,造就了一派文化盛世。其实也可以说就是中国的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但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很多的事情已经无法考证,也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中国最神秘的时代之一。而在诸子百家之中,有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虽然他的名字可能大家并不是太熟悉,但他的影响力却非常大,他就是——告子。

因为告子并没有着作留下,只能从其他的一些书籍中看到他的只字片语,进而推测出他的一些思想观点。

例如在《孟子告子篇》中,就有告子的一些话,其中的一句「食色性也」更是影响千古。这四个字当中,分别从生活方面和性文化方面,奠基了告子的观点。

他认为吃饭和人好色,其实都是人的本性,这是自然而然的东西,只要是人,就肯定会有这些慾望。可以说至今,他的观点仍有大批学者认同。

歷史记载,他曾和孟子有一场辩论,当谈到人本性是善是恶的时候,告子说:「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大家都知道,孟子是性善论拥护者,但是我觉得告子的观点比孟子要高上一筹。

告子大概意思是说人本性就像穿流的河水一样,并没有善和恶之分,而是要看后期的引导,后天的引导决定了一个人的善与恶,就像流水一样,它是往东还是往西流,要看怎么去引导?

可惜告子本身并没有留下什么着作,所以关于他的各种传说也有很多,有人说他是墨家首徒,也有人说他是孟子的徒弟,众说纷纭,并没有一个非常可靠的,确切的说法。我想这也可能是造成告子,并没有墨子孟子名声那么大的原因之一吧。毕竟时代已经非常久远,再加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可能告子其实有自己的着作。但已经失传,这个也说不定。但就从其他着作中的只字片语,也可以看出告子思想的前瞻性和伟大之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