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高孝珩
所处时代:北齐
民族族群:汉人
封 爵:广宁王
官 职:大将军、大司马
性 别:男
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高孝珩人物生生平简介
高孝珩(539年—577年),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次子,母王氏,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
人物生平
高孝珩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次子,母王氏。天保元年(550年),高孝珩的二叔高洋受禅登基,建立北齐政权,是为文宣帝。文宣帝登基后,封高孝珩为广宁王。此后高孝珩历任司州牧、尚书令、司空、司徒、录尚书事、大将军、大司马等职务。
后主高纬在晋州被北周军打败,逃到邺城,下诏命王公大臣在含光殿商议对策。高孝珩认为大敌既已深入,事情随时都会变化,应该派任城王率领幽州道的兵马进入土门,声言进攻并州;命独孤永业率领洛州道的兵马西入潼关,扬言要攻取长安。自己请求带领京畿一带的兵马进向滏口,擂着战鼓与敌人作战。敌兵听到南北都有我们的兵马,自然就会溃散。他又请求朝廷拿出宫女和各种宝物,奖赏将士。后主不采纳他的意见。
幼主高恒即皇帝位后,命孝珩为太宰。他与呼延族、莫多娄敬显、尉相愿共同谋划,定于正月五日由他在千秋门斩杀高阿那肱;尉相愿在宫内带领禁兵响应;呼延族与莫多敬显从游豫园带兵出来。不久,阿那肱从别的地方走便道进入皇宫,使得他们的计划无法实现。他便要求率兵抗击周军,对阿那肱、韩长鸾、陈德信等人说:“朝廷不派遣我领兵抗击敌人,难道是怕我反叛吗?我打败宇文邕的军队,到长安时,造反与国家有什么关系?今天的情况这样危急,还如此猜忌?”高阿那肱、韩长鸾害怕他有变故,将他调出京城任沧州刺史。
他派五千人在信都与任城王会合,共同作匡扶国家的打算。周齐王宇文宪前来进攻,北齐军队力量太弱,不能抵抗敌兵。他发怒说:“因为高阿那肱这个小人,我的愿望无法实现呀!”北齐的叛臣乞扶令和用长矛将他刺下马来,他的仆人白泽用身体护住了他,他仍伤了好多处,后被周军俘虏。
北周的齐王宇文宪问他北齐灭亡的原因,他陈说国家的危难,声泪俱下,悲痛得前俯后仰。宇文宪听了面色也为之改变,亲自为他擦洗伤口,搽上药物,对他礼遇很是优厚。他独自叹息说:“李穆叔曾预言北齐的命运只有二十八年,今天果然应验了!除神武帝以外,我所有的父辈和兄弟一辈,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四十岁的,这真是天命啊。继位的幼主年纪小,没有独立的见解,宰相也不是柱石一样坚强有力的人物。我恨不能掌握兵权,指授胸中的谋略,以施展自己的智慧。”到长安,按照成例被授予开府、县侯。
后来,周武帝宇文邕在云阳宴请北齐的君臣,自己弹奏胡琵琶,命高孝珩吹笛,他拒绝说:“亡国之音,不值得听啊!”武帝坚持让他吹笛,他举起笛子才到口边,就泪流满面,呜咽哭泣,武帝便不再让他吹奏。这年十月,他得了重病,请求朝廷将他归葬山东,朝廷同意了。不久后去世,葬于邺城。
主要成就
高孝珩喜欢评价人物,学习涉猎经史典籍,喜欢写文章,精通各种技艺。尤其绘画才能突出,他曾经在厅堂的墙壁上画了一只苍鹰,看到的人都以为是真的。又画有一幅《朝士图》,也是当时的精妙绝伦之作。
丰神俊朗!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兰陵王高长恭
一面是玉树临风、风度翩翩的多情王爷,一面是力破万军、驰骋沙场的勇猛将军。兰陵王高长恭一个原本淹没在浩如烟海史籍中的人物,近年来随着影视作品的播出,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那么真实中的兰陵王是否真如影视中的那么高贵、英俊、勇敢、多情吗?
天潢贵胄,系出名门
兰陵王高长恭本名高肃,一名孝瓘,字长恭,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是东魏权臣高欢(后被追封为北齐神武帝)的孙子,高澄的第三子,可能因为母亲出身低微,所以被同年出生的河间王高孝琬(生母是高澄的正妻、东魏皇帝的胞妹元氏)排挤成第四子,这种现象在“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的时代经常出现。
不久扶植、掌握着东魏政权的祖父高欢病死,父亲高澄执掌朝廷大权,却在即将夺取东魏皇权时发生意外,被手下厨子刺杀而死。第二年(550年),高长恭的二叔高洋废除东魏,称帝建立北齐,追封高澄为文襄帝。就这样北齐的皇位没能在高长恭的兄弟们中传承,但天潢贵胄身份,使他无愧于一个王的封号。
丰神俊朗,智勇双全
也许是遗传了父亲高澄“美姿容”的基因,成年后高长恭形貌俊朗,神采飞扬。由于长相过于俊美也带来了麻烦,那就是在战场上无法震慑敌军,所以高长恭每次上阵都会带着面具。但在这俊美的面容在狰狞的面具之下,却蕴含着一颗智慧、勇敢的心。
不论面对长弓力刃、善于骑射的突厥骑兵,还是屡兴战端、人数众多的北周大军,智勇双全的高长恭都能将他们全力击退,由于功勋卓著,在560年被正式封为这个伴随他至今的封号——兰陵郡王。四年后不甘心失败的北周调遣十万大军围攻北齐的洛阳,洛阳城水泄不通。千钧一发之际,高长恭率领500名骑兵冲入北周的军阵,一路冲杀,到达了被围困的金墉城下,兰陵王脱下面具,城中北齐军也杀出城外,里应外合最终大获全胜。因为这场战争,军中从此诞生了一部乐曲——《兰陵王入阵曲》!
此后,兰陵王高长恭又率领北齐军多次打败北周的进犯,先后被封为太保、大司马、巨鹿郡、长乐郡、乐平郡、高阳郡的郡公。此外兰陵王高长恭治军有方,事必躬亲,与将士同甘共苦,即使得到几枚瓜果也分与士兵,深得的将士们的爱戴。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厄运离他越来越近。
功高震主,饮鸩殒命
洛阳之战后,北齐皇帝高纬,也就是高长恭的堂弟,曾问他说:“像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兰陵王回答说:“国事就是我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而后主因为他说的“家事”,又听到士兵们经常吟唱的《兰陵王入阵曲》,就开始猜忌于他。
高长恭为躲避嫌疑,开始大肆收受贿赂,不断丑化自身之前的崇高形象,属下也劝他为避免留下话柄,马上托病辞职。但面对不断的战争,高长恭早已欲退不能,为此兰陵王每当生病之时,就拒绝进行治疗,但还是没能逃过最终的劫难。
573年皇帝高纬派遣御医徐之范赐予毒酒,悲愤异常的高长恭对爱妻郑氏说道:“我对国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帝,而今要赐我毒酒?”妻子劝说他当面去跟皇帝解释,但高长恭早已明白皇帝是不会再见他的了,于是饮酒而亡。死前将所有欠他钱的借据全部烧掉,据说这有千里黄金之多。
皇室内斗,自毁长城
兰陵王悲剧的结局根源在于北齐皇位的不正常传承统系以及高氏皇帝的癫狂变态,兰陵王的二叔高洋死后,堂兄弟高殷即位,不久就被他的六叔高演废除,此后皇位传到了他的九叔高湛之手,高湛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高纬,最终亡国。在每次的传位过程中,都伴随着血雨腥风,高洋、高演的子孙先后遭到屠戮。高长恭作为最为正统的一脉,此前他的几位兄弟已经惨死在斗争中,而当他建立赫赫功勋后,自然也难逃厄运了。此前惨死的的二哥广宁王高孝珩曾说过,高氏子孙从高欢开时,没有一个人能活过四十岁,这是天命!那一年高长恭33岁左右。
在兰陵王高长恭的死后的第四年,即577年,北周大军全面入侵,没了兰陵王的北齐最终覆灭,后主高纬等北齐宗室数百人处死,史书上也没有留下高长恭的子嗣的记载。但1996年,考古人员在龙门石窟调查发现高长恭的孙子高元简在唐朝时为母亲修建的菩萨像龛,可见他的子孙一直繁衍生息着,也许在今天兰陵王的后辈们依然活跃在我们身边。
后记
兰陵王的墓碑于光绪二十年由磁州知州挖出,今立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南刘庄村东路口。碑首圭额镌阳文四行16篆字“齐故假黄钺太师太尉公兰陵忠武王碑”。碑阴圭额镌兰陵王高长恭五弟安德王高延宗的诗一首:
夜台长自寂,泉门无复明。
独有鱼山树,郁郁向西倾。
睹物令人感,目极使魂惊。
望碑遥堕泪,轼墓转伤情。
轩丘终见毁,千秋空建名。
高澄有多少儿子?高澄六个儿子分别是谁结局怎样
高澄有多少儿子?高澄六个儿子分别是谁结局怎样
高澄(521--549年9月15日),字子惠,东魏权臣。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生于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县,近包头市达茂旗),北齐高祖神武帝高欢长子。高澄自幼聪颖过人,能言善辩,十岁时曾独自出马为高欢招高敖曹归降;十二岁时,娶东魏孝静帝的妹妹冯翊长公主为妻,“神情俊爽,便若成人”。高澄经常被高欢叫去谈论时事、政务,每次高澄都对答如流,并且详加剖析,丝丝入扣。令高欢极为赏识,从此让他预闻军国要务的筹划。
儿子
长子:河南康献王高孝瑜(537年―563年),字正德,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庶长子,母宋氏,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初封河南郡公,北齐建立后,进封河南王,历任中书令、司州牧等。
高孝瑜与其九叔武成帝高湛同岁,二人关系很好。武成帝继位后,高孝瑜受到特别的优厚待遇。后因得罪赵郡王高睿和武成帝的宠臣和士开,二人便在武成帝面前说高孝瑜坏话,武成帝因此开始忌恨他。
高孝瑜曾与侍女尔朱摩女通奸。河清二年(563年),高孝瑜趁太子高纬结婚时,偷偷与她说话。武成帝因此大怒,令其饮下三十七杯酒,然后派娄子彦用车载他出宫,娄子彦在车上给他饮下毒酒。高孝瑜饮下毒酒后,烦闷燥热,痛苦异常,于是投水而死。死后追赠太尉、录尚书事,谥号康献。
次子:广宁王高孝珩,母王氏
高孝珩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次子,母王氏。天保元年(550年),高孝珩的二叔高洋受禅登基,建立北齐政权,是为文宣帝。文宣帝登基后,封高孝珩为广宁王。此后高孝珩历任司州牧、尚书令、司空、司徒、录尚书事、大将军、大司马等职务。
后来,周武帝宇文邕在云阳宴请北齐的君臣,自己弹奏胡琵琶,命高孝珩吹笛,他拒绝说:“亡国之音,不值得听啊!”武帝坚持让他吹笛,他举起笛子才到口边,就泪流满面,呜咽哭泣,武帝便不再让他吹奏。这年十月,他得了重病,请求朝廷将他归葬山东,朝廷同意了。不久后去世,葬于邺城。
三子:河间王高孝琬,母静德皇后元仲华
高孝琬(541年―566年),北齐宗室,北齐文襄帝高澄的嫡长子,排行第三,母亲为元氏。北齐建国后,被封为河间王,后迁尚书令。突厥与北周军队侵入太原,武成帝高湛将东逃,孝琬叩于马前苦谏。北周军退去,拜为并州刺史。
四子:兰陵武王高孝瓘(又名高肃,字长恭),母不详
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
后历任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司马、太保、太尉等。与段韶征讨柏谷,又攻打定阳。段韶患病,高长恭总领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后因“国事即家事”招致北齐后主高纬记恨,于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纬赐死。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五子:安德王高延宗,母陈氏
高延宗(544年―577年),北齐宗室,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五子,北齐文宣帝高洋之侄,兰陵王高长恭异母弟,北齐后主高纬的堂兄。幼时为叔父文宣帝所养,天保六年(555年)封安德王,历任定州刺史、司徒、太尉、相国、并州刺史。武平七年(576年),被部下拥立为帝,改元德昌。同年被周军所擒,承光元年(577年)与高纬一起被赐杀。
六子:渔阳王高绍信,母燕氏
北齐文襄帝高澄六子,燕氏所生,渔阳王。历任特进、开府、中领军、护军、青州刺史。经过渔阳,与大富人钟长命同床而坐,太守郑道盖来拜谒,钟长命想起来,绍信不听:“此何物小人,主人公为起!”与钟长命结为义兄弟,王妃与长命之妻结为姊妹,责其阖家老幼,都有馈赠,钟氏因此遂贫困。北齐灭亡,死于长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