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高从诲
别 称:高赖子、高无赖
字 号:字遵圣
所处时代:五代十国(南平)
民族族群:汉族
谥 号:文献王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奇葩的皇帝高从诲,喜欢当强盗,抢完还把东西送回去
夏日,荆南某地。无风,日头很毒。
几处起伏蜿蜒的丘陵上,稀疏的草木蔫得抬不起头来,没有一点生气。丘陵外是一片开阔的原野,干裂的地缝中似乎要翻滚出热浪。
身体略胖的高从诲即使在背阴处也是汗流浃背,不得不敞开衣襟。随从拼命地给他扇着扇子。50多名劲装汉子也都热得下了马,东倒西歪地提不起半点精神。战马也蔫耷着耳朵,失去了往日的雄威。
蓦地,远处隐约出现了几个黑影。
是一列马队!
这是楚国去往吴国的使节所率领的马队。车上的货物显然很重,马拉得很吃力。
高从诲眼睛一亮,立刻精神抖擞。他一边招呼着部下,一边兴奋地搭手瞭望。
马队由远及近。高从诲大叫一声,旋风般地第一个冲了出去。
马队中的人没有反抗,因为他们知道反抗也没有用,他们已经猜出领头的响马是谁了。
这已是高从诲第十五次实施习惯性抢劫了。这是他的一个特殊爱好。
但是谁能想到,这个在烈日下当“响马”的人,居然会是堂堂的一国之君-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的文献王!
高从诲有当“响马”找乐子的癖好。有这种另类癖好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绝难找出第二个。尽管先前14次抢劫之后,在各国的责难下,高从诲已经把抢到的东西原物奉还,并且还向各国赔了礼道了歉,但这次他仍旧没能经受住这种习惯性的诱惑。冒着酷暑,做完这第十五次“买卖”后,他兴高采烈地“班师”回朝。
高从诲生于891年,其父高季兴原为后梁时的荆南节度使。912年,朱温被其儿子朱友珪诛杀,后梁大乱,高季兴趁机自立,割据荆南,定都荆州,国域范围包括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是个地域狭小的小国,被后梁、楚、蜀、吴国所包围,处于夹缝生存状态。
高季兴死后,高从诲即位,在933年被后梁封为渤海王,次年又改封南平王,因此荆南国也叫南平国。
高从诲“为人明敏,多权诈”。据《五代史》记载,顺化节度使安从进起兵反晋,想与荆南国联手,高从诲不敢得罪后晋,“外(表面上)为拒绝,阴(偷偷的)与之通”。等后晋石敬瑭的大兵压境,高从诲见势不妙,便反戈一击,灭了安从进,“晋师致讨,从诲遣将李端以舟师为应”,然后又向晋国讨功卖好,讨要郢州(今湖北钟祥)之地。
高从诲最令人啼笑皆非的,就是他的“响马”嗜好了。他专门以掠夺途经本国辖区的各国使节为乐,《五代史》记载:“从诲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而一旦他国致书询问或是发兵征讨,他又会忙不迭地将原物奉还,脸上毫无愧疚之色,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南方俗语管这种人叫“赖子”,于是周边诸国都管他叫“高赖子”。因为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别的国家也就见怪不怪了。更雷人的是,周边国家不管谁称帝,他都“所向称臣,盖利其赐予”。
这还真不是个一般人。
贵为一国之君的高从诲,为何有这种让人难以理解的当“响马”的嗜好?估计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帝王骨子里都有征服的欲望。荆南国小力寡,不能与他国抗衡,高从诲的欲望自然得不到满足,于是就出来客串一下“响马”,威风凛凛地抢劫一番聊以慰藉,也算过过王者之风的瘾。二是内心的一种发泄。高从诲在夹缝中生存,总是夹着尾巴做人,心中不免压抑,实在憋屈不过了,便通过抢劫的形式以作发泄。
不管是高从诲委曲求全也好,自我慰藉发泄也罢,在他在位的19年里,荆南国国境承平,百姓安居乐业。这在晦暗的五代十国时期也算相当难得了,也许这正是他“为人明敏”的一种体现。
五代十国最弱小的国家荆南接壤许多强国,却没有国家敢灭他
五代十国,是指唐朝灭亡之后,北宋建立之前,在中原存在着五个王朝,即梁、唐、晋、汉、周,以及南方及山西存在着十个政权,即吴、南唐、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吴越、北汉、荆南。
今天不说五代,说说十国。
十国,论强大,吴、南唐、前蜀、后蜀、楚国、南汉都盛极一时,其中吴国与南唐争霸天下之实力。再次之,闽国和吴越都偏安一方,向中原称臣纳贡,相对吴唐蜀楚稍弱些,但也不是软柿子。而论最贫穷之国,当属北汉,但北汉军的战斗力之强悍,在十国是可以居于前三的,晋兵可不是好惹的。
但荆南呢?
这个灰不溜秋的小不点是如何挤进十国序列的?这为很多后人所不解。论面积人口,只相当于一郡,吴唐是荆南的数十倍,最小的闽国也要比荆南大七八倍,即使是没有被算进十国的岐国与燕国,其块头都能放下七八个荆南。
荆南之所以能被欧阳修列入《新五代史》十国世家,而岐国和燕国没有,应该有两个原因。
一,燕、岐存在时间太短,忽兴忽亡,而荆南存在时间有六十多年。二,荆南的地理位置实在太特殊了。
唐朝灭亡,中原有朱温建立的梁朝,随后有李存勖建立的后唐、石敬瑭建立的晋朝、刘知远建立的后汉、郭威建立的周朝。中原西侧有前蜀和后蜀两大川中天府国,东侧有吴国与南唐这两大东南霸王,正南侧有马殷建立的楚国,楚国再往南是刘岩建立之南汉,东南还有吴越国和闽国。而荆南呢,恰恰就处在中原五朝与两蜀、吴唐的中间结合部,顶在楚国头上。
而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国际格局存在,导致荆南虽然极小,但周边的大国谁也不能不顾其他大国的感受去消灭荆南。论实力,无论是中原五朝,还是与荆南接壤的吴、南唐、前蜀、后蜀、楚,甚至是周行逢的后楚,都有绝对的实力灭掉荆南。如果荆南摊上一个大老虎,荆南早就完蛋了,但如果一只猎物遇到几只大老虎,大老虎反而不愿意其他老虎吃掉荆南这块骨头。大家都不能单独下嘴,反而便宜荆南这块骨头。
之所以称荆南是骨头而不是肥肉,因为荆南太小,吃下荆南,也不足于扩大自己的地盘和人口,反而会成为自己的战略负担。譬如鱼刺,吃的进去,未必能吐的出来。吃这样的鱼刺,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还给自己找麻烦,没人愿意干这种傻事。靠着这种特殊的地缘政治存在,荆南小政权活的有滋有味。
荆南是高季昌建立的。说到高季昌,这其实是个非常有趣的人物。生于公元857年的高季昌本来是穷人,只能给有钱人当家奴。但一不小心,高季昌被一个大人物看上了,这个大人物就是割据汴州的宣武军节度使、一代枭雄朱温。朱温来到自己的干儿子李让家玩,在李让家中看到了正在干活的高季昌,朱温认为此子不凡,便让李让收高季昌做了干儿子。只比朱温小5岁的高季昌成了朱温的干孙子,确实有些别扭,但能得到朱温赏识,穷小子高季昌一步登天。高季昌替朱温设计,差点把岐国李茂贞给耍死,抢回了奇货可居的唐昭宗李晔,从此更得朱温重用。
公元906年,朱温攻占荆南节度使首府江陵,因为江陵地处中原、吴、蜀、楚四个超级大国之间,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必须派得力心腹镇守。朱温想到了高季昌,便派干孙子去江陵,并拨给五千兵马。高季昌确实有两把刷子,他来到荆南后,安抚百姓,恢复农业生产,搞活经济,让荆南江陵成为梁朝的战略桥头堡。
论实力,荆南确实弱小,但相比杨行密、徐温、王建、马殷这些江湖大佬,高季昌个人的实力并不弱,这也是周边大国不敢过于小瞧高季昌的原因。吴国权臣徐温想占荆南的便宜,被高季昌砸了几个闷棍,顶着一头包回来了。不过,随着朱温死去,高季昌和梁朝渐行渐远,等到梁朝被晋王李存勖消灭后,高季昌立刻拜了李存勖的码头。为了避后唐王朝李国昌的讳,高季昌改名高季兴。高季兴专门到洛阳拜见李存勖,转了一圈后,高季兴回到江陵,轻蔑的说:李存勖这么花样作死,早晚完蛋,荆南无忧矣。高季兴的眼光非常精准,只过了三年,李存勖就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
没有了梁朝,荆南实际上失去了一座大靠山,最起码的,荆南失去了梁朝的财政支持。在梁朝,荆南还算是梁朝的地方区划,可到了后唐,那就是附庸政权了,不可能给高季昌财政支持。荆南太小了,没有大量耕地,也没有山林资源,吃什么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荆南吃的就是“水”。长江是当时特别重要的南方航道,大量官船、商船、私船都要走长江。而长江的航运中心就是荆南的江陵,这就给了荆南吃大户的条件。李存勖灭亡后,其子李继岌在消灭前蜀后搜刮了四十万贯的财宝,要走水路送回中原。这支船队到了江陵,还能逃得了高季兴的魔掌?高季兴下令劫杀这支船队,四十万财宝都成了高季兴的私房钱。
当然,高季兴能劫得这四十万,主要还是因为中原政权发生变动,李嗣源没有精力敲打高季兴。等到周边大国都稳定了内部局势,高季兴再想劫财就难了。高季兴也劫过,但刚劫完,财宝还没捂热,受害国老大就来信责骂高季兴,高季兴谁也惹不起,只好乖乖地把财宝还给苦主。
劫不了财,怎么吃饭?荆南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向周边的大国称臣。他给你称臣,你做为大国皇帝,就给附庸国赏赐,荆南就靠这个赚钱。哪个大国新君登基了,荆南就派使者前去“祝贺”,祝贺是假,要钱是真。只要给钱,天天给你磕头叫老爷。不给钱?能把你骂的七窍冒烟!
因为荆南统治高季兴及其子高从诲用近乎无赖的办法图生存,被周边大国所鄙视,大家都叫他们父子“高赖子”。
叫声高赖子,也少不了两斤肉。石敬瑭认比自己小十一岁的耶律德光当干爹,不也活的有滋有味吗?名声是假的,生存才是真的,千古浮名,何必较真。因为之于中原王朝特殊的地缘存在,荆南主要以侍奉中原为主,荆南赢得赏赐的来源主要也出自中原。荆南侍奉中原得力,在周世宗柴荣拿下淮南十四州时,世宗皇帝就厚赐荆南,每年赏盐一万三千石,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同时,世宗还赏荆南节度使高保融上等帛一万匹,这同样是个巨大的数字。
荆南一直存在到公元963年,通过篡位上台的北宋主赵匡胤决定统一江南,第一个下手的就是荆南。但荆南以这么小的块头,周旋于几个超级大国中间几十年,不得不能说是个奇迹。
荆南的历史告诉人们:实力弱小的时候,身边强大的敌人越多,自己越安全。
五代十国最无赖的政权,靠抢劫为生,被北宋消灭
跟春秋战国、汉末三国及两晋南北朝一样,五代十国时期也是列国互相征伐、礼崩乐坏的混乱期。在这样一个乱世,国家跟人一样,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和周遭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生存方式。大致来讲,大国生存靠实力,有兵有枪腰杆硬,可以到处耍横,到处抢地盘;小国生存靠智力,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闪转腾挪,尽量做到在不丢里子(地盘)的同时,还能尽可能的保住面子(尊严)。
当然在某种极端情况下,某些小国为了生计的需要,也会把面子问题搁置在一边,改而采用一些为人所不齿的“勾当”。比如这十五个政权当中领地、实力最小的荆南(南平),便一度靠着拦路抢劫、向各国称臣讨封赏来度日,受尽列国的奚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荆南(南平)由唐朝在今湖北省中部设立的荆南节度使演化而来,治所在荆州,长期管辖荆、澧、朗、峡、归、夔、忠、万等八州,全盛时则有十八州。唐末,荆南所辖各州被周边各大军阀瓜分,其中朱温虽然实力最强,但却仅分得荆州一地而已。公元907年,朱温篡唐称帝,随即任命养孙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广义上的荆南政权历史便由此开始。
高季昌出身低微,早年间曾是汴州富豪李让的家奴,李让被朱温收为养子后改名朱友让,高季昌便追随主人加入朱温的阵营。某日朱温在朱友让家中做客时,偶然看到了高季昌,见他相貌不凡,便知非寻常之辈,便命令高季昌从军,并让朱友让收其为养子。就这样,高季昌不仅成了朱温的养孙,也由一介奴仆被提拔为牙将,命运自此迎来转机。
高季昌是朱温的养孙,以军功获封节度使
高季昌在朱温军中因好谋武勇见称,曾因建言朱温讨伐李茂贞、破凤翔救唐昭宗有功,被授予“迎銮毅勇功臣”称号,迁宋州刺史。后来又追随朱温扫荡青州,累功升至颍州防御使,并恢复本性高。后梁建立后,朱温遂任命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并授予他符节和斧钺。从此,出身奴仆的高季昌一跃而成为封疆大吏,跻身于诸侯之列。
不过此时高季昌所辖之地仅荆州一城而已,加之久经战乱,人口大量逃散,市井城邑破败不全,完全是一副衰败之象。高季昌到任后,下令招聚流民、减免赋税,让他们回归故土安心务农。同时,又以梁震为首席谋臣,司空熏、王保义等谋士为佐,倪可福、鲍唐为将帅,整军经武,意图收复失地。
荆南的稳定与发展,谋主梁震功不可没
经过多年的辛苦经营,荆南地区的人口开始繁衍,生产得以恢复,兵源、财源都得到补充,高季昌的势力也随之壮大起来。公元915年,高季昌被后梁末帝封为渤海王,9年后又被后唐明宗封为南平王,所以荆南政权至此又被称为南平,而这也是狭义上荆南(南平)政权历史的开始。而在此时,高季昌已因避后唐庄宗祖父李国昌的讳,改名为高季兴。
高季兴在后唐明宗那里不仅获得王的封号,而且如愿得到归、峡二州,至此荆南所辖之地由一州变为三州。可尽管地盘扩大了,但高季兴却依然感觉实力不足、国用匮乏,愁苦无计之余,便寻思起发财致富的“歪道道”。这些“歪道道”,便是拦路抢劫各国贡物,以及向强国称臣以讨求赏赐。
荆南虽然面积狭小,但地处水陆要冲,是江南各国来往中原的交通要道。当时马楚政权向中原王朝称藩,南汉、闽两国也一度向中原表示归附,每年需要向中原王朝献纳大量的贡物以表忠心,而这些贡物照例都要经荆南运送到中原。高季兴垂涎于这些贡物的价值,按捺一段时间后终于开始拦路抢劫,让各国非常气愤。
各国为讨说法,要么威胁发兵讨伐,要么发文严厉斥责。而高季兴则会估量对方的实力,一旦发觉有战争危险,便会乖乖的把截留的贡物原样送回,事后照干不误;如果自认为对方不过是虚张声势,便完全不予回复,实在是无赖的很。
不仅如此,高季兴不仅向中原王朝称臣,同时对南汉、闽、南吴、前后蜀等称帝的国家也大表忠心,目的不过是贪图各国的赏赐而已。高季兴死后,其子高从诲如法炮制,继续拦路抢劫,继续四处称臣,甚至还向一度占据中原的辽国称藩,完全没有节操可言。各国都鄙视父子二人的做法,于是便称他们为“高赖子”或“高无赖”。国家形象败坏到如此地步,高氏父子难辞其咎。
高家割据荆南56年时间后,终于被宋太祖以“假途伐虢”之计吞并,也由此成为首个被北宋消灭的政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