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公仪休
别 称:公仪子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汉族人
主要成就:廉政、遵守法律
官 位:宰相
国 家:鲁国
春秋时期的公仪休是个什么样的人 公仪休生平事迹简介
公仪休,春秋时期鲁国人,官至鲁国宰相。因为廉政而不收礼物、守法被流传后世。且教导的学生都很有名。
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宰相。其事迹载于司马迁《史记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史记
原文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①。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②。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③,遗君鱼④,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⑤,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食茹而美⑥,拔其园葵而弃之⑦。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⑧,燔其机⑨,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⑩”?
注释
①高弟:一作“高弟”,指才优而学业品弟高。 ②受大者:领取俸禄多的人,指官位高的人。取小:占小便宜。 ③嗜:极为喜好。 ④遗:赠送。 ⑤免:免官。 ⑥茹:蔬菜的总称。⑦园葵:菜园中的冬葵菜。 ⑧家妇:妻子。⑨燔:烧。 ⑩工女:此指织妇。 雠:出售。
译文
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许占小便宜。
有位管家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上门,他不肯收纳。管家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成了罪人,以后还能吃得上鱼吗?所以我决不能收下。”
公仪休吃了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
其他文集
公仪休①相鲁④而嗜鱼,一⑤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②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③唯嗜鱼,故⑥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⑧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⑨鱼。即⑦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其他文集注释
①公仪休:人名,复姓公仪,名休,周代鲁穆公的宰相。②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③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④相鲁:做鲁国宰相。⑤一:全、整。⑥故:所以。⑦即:如果。⑧下人:迁就别人。⑨给:供给。⑩虽:即使。11.故:所以。
其他文集译文
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问他:“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因为爱吃鱼,所以不接受。我如果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不敢要求他们的表现;有不敢要求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仪休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依赖别人为自己,还不如自己为自己。
拒不收鱼
公仪休非常喜欢吃鲤鱼,有人就送鲤鱼给他,他拒而不收。其子问原因,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却而被免去宰相之职,那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鱼来吃。因此,我是决对不能收人家送的鱼。”
具体故事
子明拜访老师公仪休,见老师不在便坐下读书。公仪休一进房见子明已在房中,问:“子明,你已经来了好久了吧?”子明忙起身向老师行礼,回答道:“老师,我刚来一会儿,您吃过饭了吧?”
“嗯,刚吃过。”公仪休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子明点点头,应道:“是的,鱼的确好吃。”公仪休哈哈大笑:“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时,有人高喊:“有一位管家求见!”
公仪休道:“子明,烦你去看一下,是谁来了?”子明出门去看,过了一会儿领手提两条大鲤鱼的管家进门。管家满脸堆笑:“大人,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公仪休推辞着:“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子明不解地望了望公仪休,管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离开。
子明奇怪地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公仪休语重心长地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子明恍然大悟:“老师,您说的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对公仪休嗜鱼故事的评价:公仪休嗜鱼的故事,讲的是很实在的小道理:受贿就要丢官,丢官以后,人家当然不会再送贿赂给你,你自己却又因为失去了俸禄,什么爱好也都无法实现了,因此,受贿是不合算的。公仪休是出身鲁国的博士,鲁国的博士或当为儒生,公仪休在这里所讲的道理,却又不同于儒家的那些从高起点出发的大道理。不过。这里讲的小道理,却很实在,人人能算这笔账。如今那些被关在监狱里的贪官们,原来都是有地位的官吏,他们原先的薪金本是可以享受不错的生活,如今要想自由地享受其本来应得的薪金,还能够吗?
儒家是一个起点很高的学派,孔子的"士志于道",孟子的大丈夫精神,培育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志士仁人,造就了大批的鲁迅先生称之为"中国的脊梁骨"的伟大人物,这是一部二十五史,以确凿的史实昭示我们的,任谁也无法否认。
德才兼备的公仪休拒鱼给了后世怎样的为政启示?
公仪休向来以德才兼备闻名,遂以厚才为鲁国宰相,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博士,而也因为人谦厚为官廉洁得到众人的敬仰,其中以公仪休拒收礼物较为出名,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下其中典故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且说公仪休的弟子子明前去公仪休家中拜访,时逢公仪休用完午餐,公仪休便和子明谈起午餐吃了什么,公仪休是一个十分爱吃鱼的人,当时午餐吃了一顿久违的炖鲤鱼,令其十分回味,便和子明说道今日的鲤鱼十分鲜美,加上自己很久没有吃鱼了,这一顿便将一整条鱼给吃光了,甚是幸福。
遂公仪休便感叹道他最满足的日子便是天天有鱼吃,这样也就心满意足了,说话间有人来家中拜访公仪休,一领进来发现是别家的管家,原来是他人送来两天鲜活的大鲤鱼给公仪休作为礼物。
公仪休先是感谢了他人的一番好意,接下来便坚定了拒绝了这份礼物,连声抱歉道最近闻到鱼腥味便心生恶心,想要呕吐,可收不得,便因此打发了送礼的人。而子明却不是很了解,老师不是很喜欢吃鱼怎会拒绝鲤鱼之礼,公仪休说道正是因为喜爱所以不能收,收了人家的鱼也就是违反了国家的法制,那么以后又怎么吃得到鱼呢。
因此子明大受其师的教导,连声说道以后定照着师父拒收礼物之举学习。
公仪休拒鱼的为政启示
公仪休之所以能够为鲁国宰相不仅因为他博学多才,更多的是他的多才能够在治国上颇有见解,能够很好辅佐朝政,且为官清廉,带动了很大的领头作用,给鲁国带来一派正气,而他不受鱼的故事虽小却也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哲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仪休拒鱼的故事以生动的比喻将其中道理告知他的弟子,现在给他送鱼的人不代表以后都会送,那么他接受了他的鱼触犯了法律,日后被贬官,自己无法有俸禄能够为自己买鱼,那么一切都打水漂了,由此来说明受贿是不合算的。公仪休不同于其他儒家,其所述均为小道理,但却是很实在的,每个人都很受用。
公仪休为鲁国宰相位高权重,深知前来送鱼的人是别有用心的,深知自己喜爱吃鱼遂更不能接受他人送的鱼,这句话便是代表着公仪休深知其有权而不能滥用权,正是因为他看的很清楚,方能如此自我约束和控制,如此廉洁。
这种廉政倡导的是将理念付之于行动,身体力行方是廉政的最佳说服方式,他拒鱼不仅很好的向其弟子展示了为官处世之道也体现了出其拒绝腐败的品性。公仪休拒鱼也表现出他的明智,他严守克己,遵循法制,利用法制约束自己,也告诫了那些大权在手,官官相互,收受贿赂的大臣们。
公仪休相鲁嗜鱼
公仪休为鲁国宰相,他十分喜欢吃鱼,这件事情鲁国上下均知晓,便有全国人民争相给公仪休送鱼的举动,而公仪休全拒绝了,这虽然是个小事但是却从这件小事中看出公仪休廉洁守法的高尚品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仪休相鲁嗜鱼这件事被《初谭集·廉勤相》记录在册,而后世人便从这件事情中看出公仪休的为政做人遵循的礼制和法纪。
该篇章原文为: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公仪休虽嗜鱼却不接受他人送鱼之礼,他表明正是因为对鱼的喜爱,所以不能接受他人的鱼,因为他作为一朝宰相,如若收了他人的鱼日后便无法理直气壮的要求他们做事,那么这就是犯法;且自己在相位还能为自己每天买鱼吃,那么为何要接受他人的鱼呢。
可以得知公仪休深谙依靠他人不如依靠自己,不徇私受贿才是为官为人的正道,此篇文章也是在赞叹公仪休不受贿赂廉洁的品德,也告知人们要独立不能依赖他人。
公仪休拒鱼的故事 公仪休为何拒收礼物?
出处《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春秋时期鲁国人,官至鲁国宰相,因为廉政,不收礼物,守法而被流传后世,教导的学生都很有名。
公仪休在鲁国为相,这个公仪休在饮食方面最大的爱好就是吃鱼。
一日,就有人投其所好给他献上了一条鱼。
按咱们今人的“理解”,一个堂堂相国,收人一条鱼算什么,让人直接拎到厨房去得了。
可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老人家竟然坚决不受。他的弟子们都劝他,你老人家最喜欢吃的就是鱼,如今人家送上门来了你怎么反而不要呢?公仪休解释说:“我正是因为喜欢吃鱼,才坚决不接受这条鱼的。
你们想,如果我今日收下了这条鱼而导致有朝一日丢了相位,虽然我喜欢吃鱼,却再也不能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
如果我不收这条鱼,保住自己的相位,就能够长久地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